素材剪贴薄 季羡林自摘桂冠
河北省沙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高江海 054100
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请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下面看看这位老人是如何对待罩在自己头顶的灿烂光环的。
一辞“国学大师”。“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杀老生!”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二辞“学界泰斗”。“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三辞“国宝”。“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的桂冠摘下来。
【多维品读】
“礼”所当然不论季羡林先生本人如何辞“大师”、辞“国宝”,实际上,在当下这种
社会氛围里,季羡林先生就是“大师”,就是“国宝”,就是“人瑞”。这原本没什么奇怪的,像季老这样学问如此好、名气如此大、性格如此温和,也比较配合相关方面工作的高寿老人,他受到怎样的礼遇都是正常的。
宽广胸襟在笔者看来,季老先生的“请辞”大有深意,这样的“请辞”是对贪慕虚荣社会的一种无声的抗议。论才学也好,论人品也好,季老先生都当之无愧,可他老人家却并没有如此地“看重”自己,而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这样的胸怀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一种精神资源。
一剂良药这样的“三辞”,不是作秀,并非虚伪,而是先生自谦和清醒的体现。“三顶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对于当前的浮夸学风而言,季羡林的“三辞”就是三贴“清凉剂”:一贴治“功利综合症”;二贴治“盛名所累病”;三贴治“大师培养风”。其实,季先生这话也表达出一个学术长者深深的渴望:一个季羡林失去了三顶桂冠,但千千万万个自由自在的“季羡林”能由此站起来。
匡正世风季老说,给自己“摘帽子”的目的,一是“自己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不要骗人;二是“谁觉得自己是大师,他就自己承认好了”;三是“装模装样,只能痛快一时,每个人都戴着假面具不叫和谐社会,要把假面具都去掉”。看来,季羡林先生请辞三顶桂冠的目的,是要以实际行动来匡正眼下的世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