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5702644 U(45)授权公告日 2022.02.01
(21)申请号 202121700934.8(22)申请日 2021.07.26
(73)专利权人 重庆新渝洋钢模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401320 重庆市巴南区一品镇永益村(72)发明人 黄代旭 黄代桥 李孟元 文联发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弘毅智行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68
代理人 严冰(51)Int.Cl.
B28B 7/3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5702644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包括下模,下模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滑环,滑环的上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板,辅助板的表面开设有辅助槽。该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通过拉动支撑杆,进而支撑杆带动滑环和固定板在滑槽和支撑槽的内部向后滑动,进而使支撑杆、滑环和固定板脱离滑槽和支撑槽,这样的方式保障了下模和上模外部浇注好以后,可以快速的将具有支撑和固定的支撑杆、滑环和固定板进行旋转脱离,保障了拆卸和固定下模和上模的灵活性,提高了该装置搬运和组装时结构简易便利,保障了下模和上模折弯处较少提高该装置的封密效果。
CN 21570264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包括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内侧开设有滑槽(2),滑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滑环(3),滑环(3)的上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板(5),辅助板(5)的表面开设有辅助槽(6),下模(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7),对接块(7)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万向珠(8),对接块(7)的表面设置有上模(9),上模(9)的内侧开设有支撑槽(12),支撑槽(1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支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9)的下侧开设有密封槽(10),上模(9)的下侧开设有与密封槽(10)相连通的转动槽(11),对接块(7)、密封槽(10)和转动槽(11)均为半圆状,转动槽(11)的半径和万向珠(8)的半径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块(7)的表面与密封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万向珠(8)的表面在转动槽(11)的内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和支撑槽(12)的形状均为T字状。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
置包括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表面滑动连接在支撑槽(12)的内部,固定板(13)的上侧开设有固定槽(14),固定槽(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6),滑板(16)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固定槽(14)的内部,滑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板(17),下模(1)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槽(12)相连通的限位槽(18),固定板(13)的表面转动连接在限位槽(18)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3)的下侧与支撑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槽(14)和滑板(16)的形状均为十字架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槽(18)相连通的卡槽(19),卡板(17)的表面在卡槽(19)的内部滑动卡接,卡板(17)和卡槽(19)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2
CN 215702644 U
说 明 书
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
背景技术
[0002]对比公开专利:201822057968.4,公开了一种抽拉式预制箱梁内模,该方案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半模结构,在两个半模结构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分别滑动插接设有连接板,在两块连接板之间滑动插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拉连杆使内膜收缩,加快拉出速度,减少人进入箱梁内部,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是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该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该方案在进行拆卸时需要将支撑杆和固定结构同时进行拆除,虽然能起到快速的将支撑杆和固定结构进行拆除,但是在搬运和组装时步骤相对复杂,并且在该装置的折弯处封密性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导致折弯处封密性不佳等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具备保障了提高了该装置搬运和组装时结构简易便利等优点,解决了搬运和组装时步骤相对复杂,并且在该装置的折弯处封密性差的问题。[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包括下模,下模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滑环,滑环的上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板,辅助板的表面开设有辅助槽,下模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对接块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万向珠,对接块的表面设置有上模,上模的内侧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支撑装置。[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的下侧开设有密封槽,上模的下侧开设有与密封槽相连通的转动槽,对接块、密封槽和转动槽均为半圆状,转动槽的半径和万向珠的半径相吻合。[0008]优选的,所述对接块的表面与密封槽的内部滑动连接,万向珠的表面在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0009]优选的,所述滑槽和支撑槽的形状均为T字状。[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表面滑动连接在支撑槽的内部,固定板的上侧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固定槽的内部,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板,下模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槽相连通的限位槽,固定板的表面转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下侧与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槽和滑板的形状均为十字架状。
[0012]优选的,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槽相连通的卡槽,卡板的表面在卡槽的内部滑动卡接,卡板和卡槽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3
CN 215702644 U[0013]
说 明 书
2/4页
(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5]1、该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通过拉动支撑杆,进而支撑杆带动滑环和固定板在滑槽和支撑槽的内部向后滑动,进而使支撑杆、滑环和固定板脱离滑槽和支撑槽,这样的方式保障了下模和上模外部浇注好以后,可以快速的将具有支撑和固定的支撑杆、滑环和固定板进行旋转脱离,保障了拆卸和固定下模和上模的灵活性,提高了该装置搬运和组装时结构简易便利,增加了下模和上模使用时的高效性,减少了人力浪费,保障了下模和上模折弯处较少提高该装置的封密效果。[0016]2、该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通过下模和上模的外部浇注有混凝土,进而可以通过对上模的后侧进行敲打后,使上模在万向珠和对接块的上侧具有良好的滑动趋势,进而便于对上模和下模的分离,这样的方式提高了下模和上模之间进行合并时具有良好的封密性,保障了下模和上模之间具有分离时良好的滑动效果。[0017]3、该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卡板进入卡槽的内部,进而使卡板卡接在卡槽的内部并在弹簧的弹力下使固定板固定在限位槽的内部,这样的方式简化了对下模和上模连接固定的方式,提高了下模和上模之间拼接固定的简易性,保障了下模和上模固定连接时通过支撑杆可以起到支撑的效果。[0018]4、该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通过滑环在滑槽的内部进行转动,保障了支撑杆带动滑环和固定板进行组装和拆卸时具有良好的滑动效果,进而保障了滑环、支撑杆和固定板之间滑动卡接的快捷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结构示意图;[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模结构示意图;[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0023]图中:1下模、2滑槽、3滑环、4支撑杆、5辅助板、6辅助槽、7对接块、8万向珠、9上模、10密封槽、11转动槽、12支撑槽、13固定板、14固定槽、15弹簧、16滑板、17卡板、18限位槽、1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包括下模1,下模1的内侧开设有滑槽2,滑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滑环3,滑环3的上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板5,辅助板5的表面开设有辅助槽6,下模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7,对接块7的上侧转动连接有万向珠8,对接块7的表面设置有
4
CN 215702644 U
说 明 书
3/4页
上模9,上模9的下侧开设有密封槽10,上模9的下侧开设有与密封槽10相连通的转动槽11,对接块7、密封槽10和转动槽11均为半圆状,转动槽11的半径和万向珠8的半径相吻合,对接块7的表面与密封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万向珠8的表面在转动槽11的内部转动连接,上模9的内侧开设有支撑槽12,滑槽2和支撑槽12的形状均为T字状,支撑槽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下侧与支撑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板13的上侧开设有固定槽14,固定槽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6,滑板16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固定槽14的内部,固定槽14和滑板16的形状均为十字架状,通过固定槽14和滑板16的十字架状进而保障滑板16在固定槽14的内部滑动时不会脱离固定槽14的内部,滑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板17,下模1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槽12相连通的限位槽18,固定板13的表面转动连接在限位槽18的内部,下模1的内部开设有与限位槽18相连通的卡槽19,卡板17的表面在卡槽19的内部滑动卡接,卡板17和卡槽19的形状均为三角形;[0026]通过下模1和上模9进行合并后,将滑环3放入滑槽2的内部,将固定板13上侧卡板17呈前后位置时放入支撑槽12的内部,当滑环3和固定板13进入滑槽2和支撑槽12的内部后,当卡板17到达限位槽18的内部后,通过旋转支撑杆4,进而使支撑杆4带动固定板13在限位槽18的内部旋转,由于上模9对卡板17的挤压,卡板17带动滑板16进入进入固定槽14的内部,直至卡板17和卡槽19重合后,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卡板17进入卡槽19的内部,进而使卡板17卡接在卡槽19的内部并在弹簧15的弹力下使固定板13固定在限位槽18的内部,这样的方式简化了对下模1和上模9连接固定的方式,提高了下模1和上模9之间拼接固定的简易性,保障了下模1和上模9固定连接时通过支撑杆4可以起到支撑的效果;[0027]当浇注完成后,由于支撑杆4、滑环3和固定板13在滑槽2和支撑槽12的限位作用下,固定板13和滑环3不会在滑槽2和支撑槽12之间发生倾斜,通过将外部拉绳放入辅助槽6的内部,通过拉力带动辅助板5发生旋转,进而辅助板5带动支撑杆4发生旋转,进而通过卡板17和卡槽19的三角形状,使卡板17在卡槽19的内部发生旋转时具有良好的转动和滑动效果,进而当支撑杆4发生转动时,支撑杆4带动固定板13在限位槽18的内部发生转动,进而卡板17滑出卡槽19的内部,再向后继续拉动支撑杆4,进而支撑杆4带动滑环3和固定板13在滑槽2和支撑槽12的内部向后滑动,进而使支撑杆4、滑环3和固定板13脱离滑槽2和支撑槽12,这样的方式保障了下模1和上模9外部浇注好以后,可以快速的将具有支撑和固定的支撑杆4、滑环3和固定板13进行旋转脱离,保障了拆卸和固定下模1和上模9的灵活性,增加了下模1和上模9使用时的高效性,减少了人力浪费;[0028]通过滑环3在滑槽2的内部进行转动,保障了支撑杆4带动滑环3和固定板13进行组装和拆卸时具有良好的滑动效果,进而保障了滑环3、支撑杆4和固定板13之间滑动卡接的快捷性;
[0029]通过将下模1和上模9进行重合时,利用对接块7和密封槽10的半圆形进行对接时,可以使密封槽10在对接块7的表面有滑动的趋势,进而使下模1和上模9快速的重合,利用万向珠8和转动槽11的转动连接,进而使下模1和上模9进行分离时,由于下模1和上模9的外部浇注有混凝土,进而可以通过对上模9的后侧进行敲打后,使上模9在万向珠8和对接块7的上侧具有良好的滑动趋势,进而便于对上模9和下模1的分离,这样的方式提高了下模1和上模9之间进行合并时具有良好的封密性,保障了下模1和上模9之间具有分离时良好的滑动效果。
5
CN 215702644 U[0030]
说 明 书
4/4页
工作原理:一种脱模简单容易的箱梁内模,通过下模1和上模9进行合并后,将滑环
3放入滑槽2的内部,将固定板13上侧卡板17呈前后位置时放入支撑槽12的内部,当滑环3和固定板13进入滑槽2和支撑槽12的内部后,当卡板17到达限位槽18的内部后,通过旋转支撑杆4,进而使支撑杆4带动固定板13在限位槽18的内部旋转,由于上模9对卡板17的挤压,卡板17带动滑板16进入进入固定槽14的内部,直至卡板17和卡槽19重合后,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卡板17进入卡槽19的内部,进而使卡板17卡接在卡槽19的内部并在弹簧15的弹力下使固定板13固定在限位槽18的内部;[0031]当浇注完成后,由于支撑杆4、滑环3和固定板13在滑槽2和支撑槽12的限位作用下,固定板13和滑环3不会在滑槽2和支撑槽12之间发生倾斜,通过将外部拉绳放入辅助槽6的内部,通过拉力带动辅助板5发生旋转,进而辅助板5带动支撑杆4发生旋转,进而通过卡板17和卡槽19的三角形状,使卡板17在卡槽19的内部发生旋转时具有良好的转动和滑动效果,进而当支撑杆4发生转动时,支撑杆4带动固定板13在限位槽18的内部发生转动,进而卡板17滑出卡槽19的内部,再向后继续拉动支撑杆4,进而支撑杆4带动滑环3和固定板13在滑槽2和支撑槽12的内部向后滑动,进而使支撑杆4、滑环3和固定板13脱离滑槽2和支撑槽12;[0032]通过将下模1和上模9进行重合时,利用对接块7和密封槽10的半圆形进行对接时,可以使密封槽10在对接块7的表面有滑动的趋势,进而使下模1和上模9快速的重合,利用万向珠8和转动槽11的转动连接,进而使下模1和上模9进行分离时,由于下模1和上模9的外部浇注有混凝土,进而可以通过对上模9的后侧进行敲打后,使上模9在万向珠8和对接块7的上侧具有良好的滑动趋势,进而便于对上模9和下模1的分离。
6
CN 2157026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图3
7
CN 2157026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4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