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史记题目及答案

来源:九壹网
史记题目及答案

史记题目及答案

【篇一:史记故事练习题】

一、填空。

1. 黄帝名( ),他与( )的两支力量归并在了一同,中华民族是 ( )的说法由此而来。

2. ( )的儿子启成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制王朝。 3. 战火台上的士兵一旦发现敌情,白日就点起( ),夜间点燃( )向四周报警。

4. 郑国商人( )把自己贩卖的( )送给秦国军队,还假称这是郑国国君对秦军的慰问,使得仇敌放弃了对郑国的袭击计划。

5. 公元前( )年,( )灭掉六国,达成了一致中国的大业,成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其中央集权的()。

6. “不鸣惊人,( )”的( )擅长纳谏,从一个昏君变为了一个英明的君主,使楚国成为了诸侯中的强国。

7. 晋公子重耳在外逃亡 ()年。孔子漫游列国 ()年。由于苏秦的合纵策略,秦国有( )年不敢出( )关攻打六国。

8. 司马迁说: “若是( )还活着,我即便为他驾车,也是心甘宁愿的。 ”

9.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10. ( )建议秦始皇修建( ),以保护秦代不受北方各少量民族军队的滋扰。

11. 淮阴侯( )年青时就敢于忍耐( ),蒙受各样摧残,以后成了一代名将。

12. 通用到现在的诊脉疗法,仍按照着确定的理论。 13. ( )经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介绍()。 14. 屈原创建的诗体被后代称为()。 15 华夏民族的先人是 ()和()。 1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17 历史上所说的 “春秋五霸 ”是指()

18“管鲍之交 ”指的是有名历史人物()和() 。 19 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渐走上霸主之位的有名变法是()。 20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

史记题目及答案

21 汉高祖刘邦衣锦返乡时即兴创作了一首有名诗歌,题目是() 2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里的 “成败人物 ”是指()。

23 走出一条中原通西亚的 “丝绸之路 ”的人物是() 24 《史记》记录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 前 122 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作者 ( )以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判断题。

1. 刘邦月下追韩信,并委任他为大将。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3. 赵武灵王在赵国实行胡服,并招募士卒训练骑射,使赵国的实力 很快加强了。 4. 孔子出身于贵族之家,从小家境富饶,遍览群书。( )

5. 虞国国君不理解 “巢倾卵破 ”的道理,借路给晋国去攻打虢国,结果也被晋国兼并。( )

6.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 7. “禅让 ”的意思的是指把帝位传给有贤良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

8. 大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辈后代。9.伍子胥为躲避楚平王的追捕, 一连几日都睡不好觉,把一头黑发都愁白了。10. 子贡一次次出使, 以巧舌游说各国,打乱了各国的形势,使鲁国避开了战事。

11. 商鞅实行的新法使楚国渐渐强盛起来。 ( )

12. 当孟尝君被齐王免了职务时,除了毛遂,众食客都走开了他。 ( )

三、选择题。 1、曾评论《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人物是: a 、李 白 b 、鲁迅 c 、 巴 金 d 、 老 舍 ( ) 2、成语 “孤注一掷 ”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刘邦 b 、韩 信 c 、 项 羽 d 、 勾 践 () 3、“运筹决胜之中,决胜千里以外 ”讲的有名历史人物是: a 、韩信 b 、萧 何 c 、 张 良 d 、 孙 膑 () 4、“战火戏诸侯 ”故事中讲到的昏君是: a 、纣王 b 、周幽王 c 、 夫差 d 、燕昭王 ()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秦始皇 b 、周武王 c 、刘邦 d 商纣王()

7. 、刘邦于项羽划定了楚汉界限,它就是( )

、 史记题目及答案

a 邗沟 b 鸿沟 c 长城 、. “国人暴乱 ”时,老百姓和贵族要杀死) a 周幽王 b 周厉王 c 周 8 (

武王

) a 苏秦 b 张仪 c 商鞅 9 、.主张连横实现秦国一致六国的是(

10 、.涿鹿之战的对战两方是( )a 刘邦与项羽 b 黄帝与蚩尤 c 周 武王与商纣王 11 、命令焚书坑儒的是( ) a 秦始皇 b 胡亥 c 扶苏

1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中的沛公是( ) a 刘邦 b 范增 c 项羽 13 、( )是六国中最后消亡的。 a 赵国 b 齐国 c 楚国 14 、孔子出生在( )a 鲁国 b 燕国 c 韩国 15 、( )答应与楚国开战时晋军将退避三舍。 a 楚成王 b 重耳 c 子玉 16 、 ( )第一起义抗秦。 a 陈胜、吴广 b 项梁 c 刘邦 17 、冯谖是( )的食客。 a 春申君 b 孟尝君 c 信陵君 18 、.燕太子丹派( )刺杀秦王嬴政。 a 专诸 b 高渐离 c 荆轲 四、连线题。 飞将军 晁 错 指鹿为马 赵 括 智囊李广不食周粟 蔺相如 太公望 张 骞 纸上谈兵 赵 高 博望侯 姜子牙 物归原主 伯夷、叔齐 埋名助秦王 信陵君 《上林赋》 韩非子 围魏救赵范 雎 《天问》李 斯 鸡鸣狗盗孙 膑 《谏逐客疏》 司马相如 窃符救赵孟尝君 《说难》屈 原 1 轩辕式 炎帝 炎黄后代 2 禹 奴隶 3 浓烟 战火 4 弦高 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 5 221 嬴政

6 一举成名 楚庄王 719 年

后边不知道 ...

9 韩非子 10 李斯 11 韩信 胯下之辱

二 1对2对3对4不知道 5对6对7错8对9对10错11错12错 三、选择题。

史记题目及答案

1. 刘邦于项羽划定了楚汉界限,它就是( a 邗沟 b 鸿沟 c 长城

b )

2. “国人暴乱 ”时,老百姓和贵族要杀死( b ) a 周幽王 b 周厉王 c 周武王

3. 主张连横实现秦国一致六国的是( b ) a 苏秦 b 张仪 c 商鞅

4. 涿鹿之战的对战两方是( b )

a 刘邦与项羽 b 黄帝与蚩尤 c 周武王与商纣王 5. 命令焚书坑儒的是( a ) a 秦始皇 b 胡亥 c 扶苏

6.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中的沛公是( a ) a 刘邦 b 范增 c 项羽 7. ( b )是六国中最后消亡的。 a 赵国 b 齐国 c 楚国 8. 孔子出生在( a ) a 鲁国 b 燕国 c 韩国

9. ( b )答应与楚国开战时晋军将退避三舍。 a 楚成王 b 重耳 c 子玉 10. ( a)第一起义抗秦。 a 陈胜、吴广 b 项梁 c 刘邦

11. 冯谖是( b )的食客。 a 春申君 b 孟尝君 c 信陵君

12. 燕太子丹派( c )刺杀秦王嬴政。 a 专诸 b 高渐离 c 荆轲

的难过心情,是研究司马迁平生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 出散文。 《悲士不遇赋》也是暮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

刑后不甘于 “没 世无闻 ”的愤激情绪。 《史记》的有关练习题 史记》 1 、司马迁《在报认任安书》中阐述其作《史记》的目的是: “究天 人之际, ___ __ ,成一家之言。 ”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5 、《史记》所记录的历史,上起 ,下至西汉 时代,长达 年左右。 6 、《史记》共 篇,包含本纪 篇,世家 篇,传记 篇,表 篇、书 篇。 7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它们是

“ 、”“ 和”“ 。” 8 、鲁迅在《汉文学史大纲》中称《史记》是 “, ”。 简述《史记》人物传记在剪裁和资料安排方面的主要艺术成就。 讨 论题 联合司马迁的平生易《史记》的特色,说说你对 “史家之绝唱,

史记题目及答案

无韵 之《离骚》 ”的理解。 思虑题 试论《史记》人物传记塑造人物 形象的基本特色及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史记》记录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 ”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篇二:史记故事练习题】

一、填空。

1. 黄帝名( ),他与( )的两支力量归并在了一同,中华民族是 ( )的说法由此而来。 2. ( )的儿子启成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制王朝。

3. 战火台上的士兵一旦发现敌情,白日就点起( ),夜间点燃( )向四周报警。

4. 郑国商人( )把自己贩卖的( )送给秦国军队,还假称这是郑国国君对秦军的慰问,使得仇敌放弃了对郑国的袭击计划。

5. 公元前( )年,( )灭掉六国,达成了一致中国的大业,成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其中央集权的()。

6. “不鸣惊人,( )”的( )擅长纳谏,从一个昏君变为了一个英明的君主,使楚国成为了诸侯中的强国。

7. 晋公子重耳在外逃亡 ()年。孔子漫游列国 ()年。由于苏秦的合纵策略,秦国有( )年不敢出( )关攻打六国。 8. 司马迁说: “若是 ( )还活着,我即便为他驾车,也是心甘宁愿的。 ” 9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10. ( )建议秦始皇修建( ),以保护秦代不受北方各少量民族军队的滋扰。

11. 淮阴侯( )年青时就敢于忍耐( ),蒙受各样摧残,以后成了一代名将。

12. 通用到现在的诊脉疗法,仍按照着确定的理论。 13. ( )经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介绍( )。 14. 屈原创建的诗 体被后代称为( )。

15 华夏民族的先人是 ()和()。 1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17 历史上所说的 “春秋五霸 ”是指()

18“管鲍之交 ”指的是有名历史人物()和() 。 19 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渐走上霸主之位的有名变法是()。 20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

史记题目及答案

21 汉高祖刘邦衣锦返乡时即兴创作了一首有名诗歌,题目是()

22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里的 “成败人物 ”是指()。 23 走出一条中原通西亚的 “丝绸之路 ”的人物是()

24 《史记》记录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

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作者 ( ) 以其 “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 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判断题。 1. 刘邦月下追韩信,并委任他为大将。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 ”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3. 赵武灵王在赵国实行胡服,并招募士卒训练骑射,使赵国的实力很快加强了。 4.孔子出身于贵族 之家,从小家境富饶,遍览群书。 ( )

5.虞国国君不理解 “巢倾卵破 ”的道理,借路给晋国去攻打虢国,结果 也被晋国兼并。( )

6.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 7. “禅让 ”的意思的是指把 帝位传给有贤良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 8. 大军事家孙膑是 孙武的后辈后代。 9. 伍子胥为躲避楚平王的追捕,一连几日都睡不

好觉,把一头黑发都愁白了。 10. 子贡一次次出使,以巧舌游说各国, 打乱了各国的形势,使鲁国避开了战事。 11. 商鞅实行的新法使楚国 渐渐强盛起来。 ( ) 12. 当孟尝君被齐王免了职务时,除了毛遂, 众食客都走开了他。 ( ) 三、选择题。

1、曾评论《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人物是: a 、李白 b 、鲁迅 c 、 巴 金 d 、 老 舍 ( )

2、成语 “孤注一掷 ”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刘邦 b 、韩 信 c 、 项 羽 d 、 勾 践 ()

3、“运筹决胜之中,决胜千里以外 ”讲的有名历史人物是: a 、韩信 b 、萧 何 c 、 张 良 d 、 孙 膑 ()

4、“战火戏诸侯 ”故事中讲到的昏君是: a 、纣王 b 、周幽王 c 、 夫差 d 、燕昭王 ()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秦始皇 b 、周武王 c 、刘邦 d 商纣王()

6、“智过昭关,一夜之间白了头 ”的有名历史人物是: a 、 齐 桓 公 b 、 伍 子 胥 c 、 勾 践 d 、 夫 差 () 7. 、刘邦于项羽划定了楚汉 界限,它就是( ) a 邗沟 b 鸿沟 c 长城

8、. “国人暴乱 ”时,老百姓和贵族要杀死( )

史记题目及答案

a 周幽王 b 周厉王 c 周武王

9、.主张连横实现秦国一致六国的是(

) a 苏秦 b 张仪 c 商鞅

10 、.涿鹿之战的对战两方是( ) a 刘邦与项羽 b 黄帝与蚩尤 c 周武王与商纣王 11 、命令焚书坑儒的是( ) a 秦始皇 b 胡亥 c 扶苏

1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中的沛公是( ) a 刘邦 b 范增 c 项羽

13 、( )是六国中最后消亡的。 a 赵国 b 齐国 c 楚国 14 、孔子出生在( ) a 鲁国 b 燕国 c 韩国

15 、( )答应与楚国开战时晋军将退避三舍。 a 楚成王 b 重耳

16 、 ( )第一起义抗秦。 a 陈胜、吴广 b 项梁

17 、冯谖是( )的食客。 a 春申君 b 孟尝君

18 、.燕太子丹派( )刺杀秦王嬴政。 a 专诸 b 高渐离 四、连线题。

飞将军 晁 错 指鹿为马 智囊李广不食周粟

太公望 张 骞 纸上谈兵 博望侯 姜子牙 物归原主

埋名助秦王 信陵君 《上林赋》 围魏救赵范 雎 《天问》

鸡鸣狗盗孙 膑 《谏逐客疏》 窃符救赵孟尝君 《说难》 c 子玉 c 刘邦 c 信陵君 如 赵 高 伯夷、叔齐韩非子 李 斯 司马相如 屈 原 《史记》中的故事有名的有:

1轩辕式 炎帝 炎黄后代 2禹奴隶3浓烟 战火4 弦高 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 5 221 嬴政 6 一举成名 楚庄王 7 19 年后边不知道 ...

c 荆轲赵 括

蔺相 史记题目及答案

9 韩非子 10 李斯 11 韩信 胯下之辱

二 1对2对3对4不知道 5对6对7错8对9对10错11错12错 三、选择题。

1. 刘邦于项羽划定了楚汉界限,它就是( b ) a 邗沟 b 鸿沟 c 长城

2. “国人暴乱 ”时,老百姓和贵族要杀死( b ) a 周幽王 b 周厉王 c 周武王

3. 主张连横实现秦国一致六国的是( b ) a 苏秦 b 张仪 c 商鞅

4. 涿鹿之战的对战两方是( b )

a 刘邦与项羽 b 黄帝与蚩尤 c 周武王与商纣王 5. 命令焚书坑儒的是( a) a 秦始皇 b 胡亥 c 扶苏

6.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中的沛公是( a ) a 刘邦 b 范增 c 项羽 7. (b )是六国中最后消亡的。 a 赵国 b 齐国 c 楚国 8. 孔子出生在( a )

【篇三: 1、选修《史记》《 唐诗宋词》 试题 (含答案 )】

txt> (时间 120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语言累积运用( 25 分) 知识累积(共 10 分,每题 2 分) 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整正确的一组() 2 .以下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砥柱中流 运筹决胜捣衣砧 竹暄归浣女 b .令行严禁 好汉蜂起扁舟子 萧萧班马鸣 c .高峰仰止 意兴阑珊惊层颠 脚著谢公履 d .搏闻强志 忧虑幽思干云霄 皓腕凝霜雪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样的一组是() a. 因利乘便因材施教 .. b . 屈平属底稿不决若属皆且为所虏 ..

c .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 d .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以下加点的虚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4 哪一项 () a.以褒周公之德也 (以:连词 表目的 用来) .

史记题目及答案

b .乃喟但是叹曰(而:连词 表修饰) . c .许久乃许之,认为前将军 (乃:才) . d .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最后) . 5. 以下诗句与其所评论的诗人对应错误的一项() a.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 b.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四杰 ”) c.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奋发,著成信史照尘寰。

原) d.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旧居在绿杨深处 ;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文学知识(共 6 分,每空 1 分) (李清照)

(屈

6. 《史记》作为第一部司马迁开创的一种述史方法,即,就是将一个人的平生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

始末经过 ,分别在数篇之中 ,参差互见 ,相互相补。 7. 词的派别分为 派,前者代表词人有 ,后者代表 词人有 。

8. 名句默写 ,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 6 分,每空 1 分) ⑴谚曰 “,”。此言虽小,能够谕大也。(《李将军传记》) ⑵仓廪实而知礼仪,。(《管仲传记》)

⑶,使我不得高兴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⑷单独莫凭阑,无穷江山, 。(李煜《浪淘沙令》)

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9. 在下边横线处填写适合的句子,构成语意连接的整句。( 3 分)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文学瑰宝馆。在这里,你能找到 “大江东去 ”的 豪迈,也

能 ;能听到 “磨损胸中万古刀 ”的愤懑呼喊,也能听到 “杨柳岸晨风 残

月”的浅吟低唱;有怒气冲天的报国志,有 ,有,有 草长莺飞的梦江南。

二、阅读鉴赏题(共 35 分)

阅读以下两段文言文,达成 10 —12 题(共 10 分)

[甲 ]( 广 )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认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

驰还走。广曰: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这样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

史记题目及答案

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 “前!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令曰: “皆下马解鞍 ! ”其骑曰: “虏多且近,即有急,何如 ?”广曰: “彼虏以我为走,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 [乙 ] 广廉,得恩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

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

非在数十步以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 10 .解说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详细含义。 (4 分 ) (1)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 . (2) 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 . (3) 得恩赐辄分其麾下 ( ) .

(4) 非在数十步以内,度不中不发 ( ) .

11. 对以下加点词的讲解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今皆解鞍以示不走②士以此爱乐为用③.. 即有急,何如 ④其射,见敌急 .. a. ① ②同样③④不同样 b. ① ②同样③④同样 c. ① ②不同样 ③④同样 d. ① ②不同样 ③④不同样

12 .将下边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 分)

(1) 虏多且近,即有急,何如 ? 译文:

(2)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 13 — 15 题(共 6 分,每题 2 分)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认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 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

谓田忌曰: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

史记题目及答案

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

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认为师。

以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退却曰: “刑馀之人不行。 ”于

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策。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夫解

凌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

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狂奔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

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 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紧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

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大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

入魏地为十万灶,明天为五万灶,又明天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

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

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庞涓死于

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

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

智穷兵败,乃自刭,曰: “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13. 对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孙膑以刑徒阴见阴:暗中 . b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带领 .

史记题目及答案

c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 d .明天为五万灶 明天:明天 .. 14.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 () a .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②上官医生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 .①赵急,请救于齐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c .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d .①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15. 以下对原文的有关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孙膑原在魏国,因受伤害而沦为刑徒,以后,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

并帮助齐国获得重要的军事成功。

b. 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便攻打魏国空虚的国都大梁,于是魏军果

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开战,结果被战胜。

c. 马陵之战能够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牢牢抓住魏军凶悍骁勇,一直瞧不起被认

为胆怯胆小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

d. 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生动传神。写孙膑的出谋划策,常常只说做法,不讲原由,

到了以后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类写法,波折风趣,令人着迷。 16. 指出以下讲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细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a.首联用 “细草 ”“细风 ”“危樯 ”“独舟 ”等意象创建出了悲凉孤寂的境界,是作者

孤单感慨之情的外化,融情于景。

b .颌联以辽阔的平野、浩大的大江、明亮的月光衬托出了诗人伤时感事的形象。

c .颈联既是自我解嘲,又表露出政治理想不可以实现的气愤之情。 d .尾联,诗人借景抒怀,用天地之间各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自叹出身飘零,进而抒

史记题目及答案

发了自己失掉依靠,流浪无定的孤单之情。

阅读下边一首宋词,达成 17—— 18 题( 5 分) 月上瓜洲

——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若干愁?塞草连天哪处是神州?英豪恨,古今泪,水东流。唯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 固山上。

17. 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联合词的上阕,简要剖析 “若干愁 ”中词人“愁 ”的详细原

因。(答出两点即可)( 2 分)

18. 本词特色是情形交融,请简要剖析。(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19 -22 题(共 12 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瞑》时年纪还小,想象不来 “松间明月 ”的高洁,也不懂得 “泉

流石上 ”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景色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

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倒背如流,其意义依旧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

园风光也不过模糊意象,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以后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经常骄傲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也能经常获取师长赞成。再以后深入农村,那边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

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而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庙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浇女,都

为找寻王维《山居秋瞑》的那种绚烂境界,都为了结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那

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间纷乱之中,自认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漫樵野老自居,说

史记题目及答案

和同事纠葛,劝慰祸中难人。自认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结了人间烦忧,看破了红尘纷

争;更自认为一壶清茶,即可笑谈古今。

真实进入了人生的生计程序 —— 成婚、生子、住宅、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

时代 “明月松间照 ”式的 “超脱 ”,只可是是少年时代 “为赋新词强说愁 ” 的浮雕温顺

延。真实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经历的聚积以后。人之

一世,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 —— 重要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可以没有月辉。

哲学家培根说过: “历史令人理智,诗歌令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

的盘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弃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扎实,

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经历,万年的长远,也才有了诗人的风采和学者的品性。我不

止一次地拜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处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

武帝手植柏,还经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 ?? 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推折

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

的啮啄,但是它们全都无言地忍耐了,它们静静地自我修复、自我完美。到头来,这风

霜雨雪,这刀毛虫鸟雀,通通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己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

何等的心胸和胸怀?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品与金钱地位、富贵荣华作

互换,最后腰缠万贯、青云直上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 样?!

王维实在是唐代的爱因斯坦,他把山川光景参悟得那么透辟,所谓究极物理,形而

史记题目及答案

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心,附庸、

妒忌的装修,进而永葆了自己人品、诗品坚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确实, “空山 ”

是一种胸怀, “新雨 ”是一种态度; “天气 ”是一种环境, “晚来 ”是刹时的境遇。 “竹

喧”也罢, “莲动 ”也罢, “春芳 ”也罢, “王孙 ”也罢,生活中的迷惑实在太多太多,

而物质的欲念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后只好是什么都没有获取。唯有甘于贫穷、

甘于孤独,从头至尾保持独立的人品,这才是人生 “取之不尽、用之不断 ”的精神财产。

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由于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 “息明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

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 ”,照一片文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 “清泉石上流”,流一

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苦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

在于独立,在于思想 --这是物质的创建,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9 .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一样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瞑》的不一样感觉,请归纳说明。 (3 分)

20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4 分) 什么都要的结果最后只好是什么都没有获取。

21. 关于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表现的生活态度,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见解,你是怎样看 待的。( 5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