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l卷第2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V0I.1l NO.2 Apr. 2009 2009年4月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林碧聪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行政管理改革创新是高职院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开拓发展,在 行政管理上必须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有效机制,转变发展观念和管理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17(2009)02.Ol29—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涉及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一、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从I999年起,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到2007年4月,我国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发展 到l 109所,福建省有51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改制和部分中专升格 以及民办力量投资兴建等几个渠道建成,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行政管理上存在以下主要问 题: (一)高职院校行政化趋势明显 在目前,我国公办高职院校的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其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院、系、教研室,这在严格意义上 是一种教学行政管理组织。在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级别日益强化,在管理上以行政为主,专家和各专门委员会在管理学校 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管理模式落后,效率不高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基本上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和行政级别,实行与政府相同或相似的运行机制,带 有明显的科层制特点,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构机制还没有建立。在制度体系上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有力的 责任监督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在行政管理效率不高,影响了院校工作正常开展,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各具特色和 多样化发展,也不利于师生个性化发展。 (三)考核的不合理性造成了分配的不合理,挫伤了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不同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基本上是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评,而对于具体考核项目而言并 没有制定出针对不同层面人员的不同指标体系,导致绩效目标过于笼统、绩效考评缺乏必要的依据和岗位分析;评价方法 主要采用奖惩性评价即总结性评价,考评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人 员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影响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其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 行政管理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学校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高校里,教学工作始终是中心,行政 管理工作就是更好、更全面、更系统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摩擦,为教学提供优质 的服务。高等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要强调以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为出发点,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规律,有 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改革与调整,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规律。 收稿日期:2009--01—15 作者简介:林碧聪(1972一),男,福建长泰人,研究实习员. 130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 目前,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就是在职业教育大众化、信息广泛化、需求社会化、管理人性化的社会背景下, 逐步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理清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整套科学的、良性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精简机 构,提高行政效能,减少行政成本,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新要求。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 从高职院校内部来说,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才能促进高等职业 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1.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首先应取消高职院校的行政级别,继续加强集体负责制,在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 划等方面,使校党委、行政集体发挥主导作用,以利于克服个人经验、知识、能力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局限性,加强决策 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深刻领会我国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 高等教育法的精神实质,结合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重点围绕党政领导议事规则、党政工作决策程序、领导班子成员 分工原则、中层党务和群团机构设置规范、党政部门工作职责等常见问题进行研究,力求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党政关系, 形成党政通力配合,确保行政管理体系发挥高效的管理能力。 2.科学合理设置院校内部行政管理机构。一是精简机构,二是压缩一般性中层管理部门,适当增加与教学和学生事务直 接关联的中层机构。内部中层机构设置应该朝精简一般性管理机构方向发展,向教学业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倾斜。科学 和合理的机构设置将更有利于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更有利于体现行政管理机构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宗旨和理念, 更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和谐程度和管理效率。 3.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代会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学术委员会条例,明确学术委员会职责和议事规则,完善学 术委员会在学校重大事务决策中的辅助决策机制:制定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强化教代会的权力,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民 主管理。凡涉及到全校教职员工利益,属于重大规章制度或重大决策的,都要提交教代会讨论决定。 (二)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 积极实施院系两级管理,明确院系两级管理工作重点,强化学校对各系(部)工作的宏观指导,建立系统的工作评价体系, 实现学校教学等各项管理工作重心向系级转移: 1.明确系级管理的建设目标,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实行系级目标管理责任制,使管理目标与其办学经济效益挂钩,充分 发挥系级管理的最大功效。 2.向系放权,实行责权统一。在经费管理、人员招聘、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添置等方面让系一级有更多的自主权。 3.将对系的管理工作重点转移到检查督促和协调服务上来。要以多种形式接纳基层人员参与决策,如通过设立意见箱、 开启学校决策论坛、公开学校决策邮箱等方式为教职工提出意见、参与决策搭建平台,也可以通过专业咨询、公示重大事 项、举办听证会等形式进行决策,这样可以在各层级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使得教职工畅所欲言,共同关注、共同参 与、共同决策,从而使决策更具有可行性,由此也可以解决决策体制上的官僚主义及行政效率不高等问题。 (三)树立先进的高职教育思想,转变行政管理观念 2005年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 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就明确指出了高等职业 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里,行政管理人员要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学院的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 发展观有清晰的认识,逐步树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明确学院的定位、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把先进的教 育理念同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相结合,创设宽松民主、开放多元、整和管理、有机调整、手段灵活的工作环境,使管理工 作不断深化。 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的优秀管理队伍。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 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性,营造和谐管理环境,以达到实现管理育人、服务到位的目的。 I.要加强对行政管理队伍人员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在实践中自觉树立大局意识、 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具备甘于奉献的精神,形成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 2.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 并将其用于管理工作中,促进行政管理观念的现代化。如推进电子现代化,简化行政手续,积极开展网上业务。提高工作 兢率。 3.要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选拔高素质的人 员到行政岗位工作;适当地进行岗位轮换;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的人有岗位、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形成岗位靠 第2期 林碧聪: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131 竞争、职位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积极创造条件,为行政管理干部解决后顾之忧,诸如在评定职称、晋职晋级等待遇 方面予以合理解决,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核体系 规章制度是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和准绳,管理人员应依章履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使行政管理目标 明确、责任落实、制度齐全、纪律严明。要通过检查落实来体现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从而有力地保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 全面工作的顺利运行。这是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重要保证。 在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时,考核机构应对绩效考核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和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量化计 分标准。制定量化计分标准应尽量减少软性指标,增加硬性指标,这样既能做到客观、公平,避免弹性过大,失去考核的 意义,又能使考核更具操作性。同时重视过程考评和控制,力求考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慎重选择考评主体,体现全面性、 针对性;确立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全面。在年度考核工作中,可以把服 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行政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分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形成恪尽职守、 精益求精、有所作为的工作作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总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涉及到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观念、考核体系等各方面的规范化、 科学化。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开拓发展,在行政管理上必须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有效机制,转 变发展观念和管理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I1l文汝,罗玉平.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5):l9—21. f2l范冰.明确职责精细管理完善考核体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O):65—69. I3l张春珠.浅议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及改革探索….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37—38. I4I吴高岭.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IJI.咸宁学院学报,2005(2):103一l05. 15l阎明,王珉珠.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5, (4):1l0一l13. 16l曲明贵.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探讨 .教学研究,2005,30(3):21 l--213. I7I王琳西.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探索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394--395. (责任编辑:马圳炜) (上接第128页) 同时,为了确保职业介绍所等中介机构履行职业指导职能,规范其职业指导行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规定,要求这类 机构必须从注册职业指导师事务所聘请相关人员从事指导工作。 3.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职业指导,都离不开大量的信息。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和相关机构都应该重视 信息网络建设。首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利用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的形式或者开展专项调查,从而取获本地区、本 部门乃至全国的包含劳动力信息、人口流动信息、公共服务信息、产业结构及行业信息、薪酬信息等。各行业、企业和相 关机构应该注意收集、整理并及时披露本行业、本单位的行业信息、岗位信息等。从而为农民工的职业指导提供更多的信 息源。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建立起一个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使职业指导人员和广大农民工能够及时获得所 要的信息。第三,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发布信息,有条件的应该深人农村地区和农民 工居住地进行宣传。 4.建立农民工职业指导档案资料,便于跟踪服务 作为主办者应该对进行指导的农民工建立职业指导服务档案,根据当期指导的情况,将指导内容、期限以及学员考核、 出勤情况进行记录。再次指导时,就可以把有接受过相同指导内容的对象进行重新编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指导, 浪费时间和指导资源。 参考文献: …1冯有明.试论职业指导技术方法的典型动作——对农民工的职业指导lJ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1):86. I21戴卫东.公平、正义与共享——读‘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IJ1.人权,2008, (4):42. 13J陈潇.论农民工职业指导的重要性lJ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9):38. I4l邓淑琴.论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指导的意义与策略 .科技资讯,2008, (7):183. (责任编辑:马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