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口语》形考作业指导2

来源:九壹网


《教师口语》形考作业指导2

(本作业涉及的章节:第二、三章)

一、听话理解力训练(每小题4分,共20分)

听(读)下列五段话,将你对话语内涵的理解表达出来。

1、为人立传,我希望多写些真人、凡人,少写些假人、仙人。特别是不要把这个人写得连他自己都不敢相认,那可就太滑稽了。

参考答案:为人立传,材料要真实可信。

2、每块木头都是座佛,只要有人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是完善的,只是要自己去除掉缺点和瑕疵。

参考答案:每一个人都可能完美,只要不断地修正自己。

3、世界上若没有了女人,真不知道这世界要变成什么样子……我所能想象的是:世界上若没有了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参考答案:世界需要女人,她们会使世界充满真、善、美。

4、小明说:“老师,我最讨厌上英语课了。”

参考答案:理解一:对英语课不满,并非不学英语。

1

理解二:不想学英语,故讨厌上英语课。

5、尽管一生中有无数不幸和遗憾,但生活毕竟是美好的。要乐观、热爱生活、全心全意地做每一件事,并且用歌声来表达这份对人生的狂热。

参考答案:对待生活的正确的态度是乐观,要热爱生活。

二、听话评价力训练(共10分)

回忆一下最近召开的班会,同学们都对班里的问题提出了哪些看法或建议?请你辨析一下同学们讲话的共同点和分歧点,并对这些意见或建议进行评价(可行性、正确性等)。

提示:

1、要写出班会上同学们所讨论的问题。

2、要写出同学们对所讨论的问题的看法或建议(有选择的摘录)。

3、辨析这些看法或建议的共同点与分歧点。

4、分析同学们所提意见、建议的正确性、可行性。

三、请用幽默的语言做自我介绍(共20分)

(要求:300字左右)

2

提示:可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性格、爱好、特长等内容,语言要幽默、生动活泼。

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常一边朗诵儿童诗,一边用肢体动作辅助教学。请描述出你为下列第(2)至第(6)句诗设计的肢体动作。(10分)

小竹桥,摇摇摇,

有只小熊要过桥。⑴

立不稳,

站不牢,

走到桥上心乱跳。⑵

头上乌鸦哇哇叫,

桥下流水哗哗笑。⑶

“妈妈,妈妈快来呀,

小熊过桥

(儿童诗)

3

快把小熊抱过桥!”⑷

河里鲤鱼跳出水,

对着小熊高声叫:

“小熊,小熊不要怕,

眼睛向着前边瞧!” ⑸

一二一,小熊过桥回头笑,

鲤鱼乐得尾巴摇。⑹

手势:

例(1)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要过桥——五指交叉,双臂平放在胸前,手腕前后晃动,做小桥摇的样子。

(2)

(3)

(4)

(5)

4

(6)

提示:本题目的在于训练同学们的非语言技巧。只要能描述出自已设计的肢体动作,且这种肢体语言符合诗中的情境,增强表达效果即可。

五、假如你是幼儿教师,今天的课题是“认识盐”,请以实验法、讲故事法设计这一课题的教学导入语。(每小题10分,共20分)

(注:学员除完成本题书面作业外,还须将写着教学导入语的帖子发往“课程论坛”进行交流。)

1、实验法教学导入语:

参考答案:

师:小朋友们!你们每人面前有一杯水,请你们用舌头轻轻舔一舔,告诉我有什么味。

(幼儿回答:“是咸的。”)

师:有咸味的水是什么水?(幼儿回答:“盐水。”)对,是盐水。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认识盐。

2、讲故事法教学导入语:

参考答案:

5

有一头驴子,驮了一大包盐,好重啊!在它过河的时候,不小心,滑倒在水里了。当它爬起来上岸后,感觉背上的东西变轻了。驴子很高兴,它想,我找到窍门了,驮着重东西,只要到水里泡一泡,就会变轻的。过了几天,驴子又驮了一大包棉花过河,棉包很大,驴子感到有点累,它想,没关系,过河后背上的东西会变轻的。过河的时候,驴子故意倒在水中,心想,这下可好啦!可是它爬起来后,觉得背上的棉花不但没有变轻,反而变重了。累得它直喘气,好不容易才爬上岸。驴子想,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牛伯伯走过来了,驴子上前问道:“牛伯伯,请你告诉我,我驮盐蹚水过河,跌倒在水中,上岸后背上感觉轻了;驮棉花蹚水过河,跌倒在水中,上岸后背上的东西越来越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牛伯伯说:“小朋友最会动脑筋,请小朋友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六、假如你是林瑞老师,当你处在下列情境中时,你应怎样补救教学的失误并纠正自己的错误?请写出林瑞老师的话。(10分)

情境:幼儿园大班老师林瑞今天上的是新课。此刻,她正在黑板上写着生字。学生围在旁边看,有的学生念着老师写的生字,有的在一起称赞老师的字。学生夏夏走到林老师身边,轻轻地说:“老师,‘奶’字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的,你错了。”夏夏的语言充满了自信。但林老师也不是一个粗心的人,她赶紧查看笔顺表,真的错了。

参考答案:

老师的话:

“哎,也许我小时候听我的老师讲课时走了神,把‘奶’字笔顺给听错了,所以才写错了。‘奶’字是应该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你们以后上课一定要仔细听啊!今天真要谢谢夏夏小朋友,帮我纠正了一个犯了几十年的错,否则,将一直错下去。夏夏小朋友,谢

6

谢你!”

七、案例分析(10分)

(要求:1、要分析这段语言体现了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具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2、学员除完成本题书面作业外,还须将写着此案例分析的帖子发往“课程论坛”进行讨论、交流。)

科学活动:“动物真有趣”(大班)

教师要求幼儿形成“动物”的概念,常见的办法是说出“动物”的定义,这位教师却用了一段提问语,让幼儿在回答中学会“动物”的概念。

师:(展示猪、鸟、蚯蚓的图片)猪、鸟、蚯蚓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怎么办?

幼:猪走着去,鸟飞着去,蚯蚓爬着去。

师:对,它们与人不同,它们都是动物。动物有什么特点?

幼:会爬。会爬会走的都叫动物。

师:鱼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鸟会飞,它们是不是动物?

幼: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会活动。会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师: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7

幼: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参考答案:

这段语言体现了幼儿教师教学口语具有逻辑性的特点。这段极朴素、明快、简洁的教学言语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紧紧围绕着“动物”的概念而设计,先让幼儿通过对猪、鸟、蚯蚓等动物会走、会爬的归纳,认识到动物的一个特点;然后再进一步发问,让学生把会爬会走的特点扩大归纳为“能活动”;接着从反面发问,澄清模糊认识;最后说出“动物”的定义。这种由具体到一般归纳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言语缜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注: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能分析教学口语具有的逻辑性特点即可)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