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言外
作者:赵 霞
来源:《江苏教育》2008年第18期
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它用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誉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无论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们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一方面寓言这种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又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在寓言教学中,有的教师生怕学生难“明理”,很少给学生自己判断推理的机会。更怕学生想远了收不回来,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刚一出格,就立即制止,结果学生的思考唯老师所想是瞻,养成直线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其实“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探究得到的体验,多元解读文本,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
其实我们从学生的个性化发言中也可以窥见一斑。《买椟还珠》的寓意是,比喻把没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却把贵重的东西丢掉的行为。作为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这点是很容易的。我上这则寓言时,教学设计没有停止在只让学生了解寓意上,而是运用这则寓言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维至更宽广的领域,效果很好。下面将课堂实录的后部分摘要如下: 师:我们已经明白了这则寓言的寓意,现在我们来想想这个问题,装珠子的盒子有没有价值?
生:也有价值,它是“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做成的”,并且“装饰得十分美观”。 师:那为什么说“把没价值的东西留下来”了? 生:这是因为和宝珠相比显得没价值了。 师: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生:有价值还是没价值要通过比较才能知道。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后,学生也举了一个例子)
师:我们再想想,如果这个郑人从艺术的角度看,认为这个人工做的盒子的价值超过了那个天然的宝珠,你认为有没有道理?
生:我认为没有道理,因为“宝珠比盒子贵许多倍”,宝珠值钱得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我认为有道理,因为从艺术角度上看,精湛的艺术品比宝珠更有价值。 师: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说什么东西有没有价值,要看用什么标准。 (老师举了两个例子)
师:郑人出高价买这个盒子,说明这个盒子在他看来超过了宝珠,形式超过了内容,你们见到过这样的事没有?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略)
这个教例,虽然对有些缺少这种训练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了点,但我们可以肯定,它注重学生的多向、逆向思维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收获远远胜过学一篇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的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