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评分
标准 添加时间:
来源:《马哲》课程组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每题1分,计20分。选错一个扣1分) 1.C 2.A 3.C 4.C 5.C 6.D 7.D 8.A 9.B 10.C
11.D 12.A 13.B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D
二、双项选择题:(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计10分。选错一个扣1分)
1.CD 2.AC 3.AB 4.AD 5.AB 6.BD 7.CD 8.CD 9.BD 10.AB 三、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计15分)
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正确。(2分)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即使踏入同一条河流,第二次踏入时的河流与第一次踏入时的河流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上一次的河流了。(3分)
2.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错误。(2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既具有其本质,也具有其现象。本质与现象是辩证统一的。本质通过一定的现象来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即使是偶然的、零碎地、稍纵即逝的现象也要表现本质;没有纯粹的本质和纯粹的现象。(3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所以人民群众可以任意进行创造。
错误。(2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这种创造不是随心所欲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总是受到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无法超越。(3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15分) 1. 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分),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分),是最一般的普遍的方法论(1分)。 2.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1.5分)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5分) 3.度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1分)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容纳的量的范围。(2分) 4.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精神过程,是人类精神生活诸要素的总和,(1.5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观念体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它的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的上层建筑。(1.5分) 5.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物质活动,(1.5分)或者说是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客体,同时自身也得到改造的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1.5分) 五、简答题:(每题5分,计20分)
1.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就在于此。(2分)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把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贯穿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5分)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5分) 2.简述意识的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指导活动的目的和计划。人在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愿望确定行动的目标,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通过活动来满足需要。(1.5分)
第二,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表面的、偶然的现象,而且能够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1.5分)
第三,意识通过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和理论指导下,通过社会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2分) 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5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与发展迟早会导致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化。(1分)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1.5分)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就会起到消极阻碍的作用。(1分) 4.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要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分)
其次,必须把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利益和要求结合起来。(1.5分)
再次,理论要回到实践中,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1分)
最后,正确的理论在具体化为群众性的大规模实践以前,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试验。(1.5分) 六、论述题:(任选一题,计10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辩证否定观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既有克服又有保留。(根据论述情况判分。5分)
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反对全盘肯定文化遗产的复古主义和全盘肯定外国文化的全盘西化和崇洋媚外的错误倾向,同时反对全盘否定文化遗产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否定外国文化而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根据论述情况判分。5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的启示。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社会存在就有什么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变化了,社会意识迟早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反过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一般说来,一定的社会意识总是对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起到服务、辩护和促进的作用,对其他社会存在起着阻碍、批判和破坏的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滞后或超越于社会存在。(根据论述情况判分。5分) 诚信意识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诚信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丧失诚信,将使社会失去最基本的维系条件。作为社会意识的诚信出现危机,根源于形成这种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本身有缺陷。但是,当代大学生不能坐等产生诚信的社会存在的形成,要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提高自身的诚信品质,要不断完善社会机制。(根据论述情况判分。5分) 七、材料说明题:(计10分) 问题:1.材料1说明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分) 2.材料2说明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说明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2分) 3.两份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说明的是意识的本质问题。(2分)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区分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标志。(3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机械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具有能动作用。(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