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甘肃省张掖市】

来源:九壹网


7.(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19年甘肃省张掖市】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半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观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

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周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

(2)第①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4)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D A.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美。

B.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分析】这篇文章先以两个事例引出话题,指出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然后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得出结论,我们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就要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常规习惯的联想。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文章开篇便举海边种田人的事例,根据“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观给他的世界”,以及“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句,即可知他审美的标准在于“可效用于生活需要”,即事物的实用性。

(2)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阅读画线句子,写的是夕阳照射下长安街上的建筑、人物所表现出的不同美景,运用的是生动的描写。结合前句“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可知这里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同一事物,既有它的实用性,也有它美的一面(艺术性)。从而引出“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这一观点。

(3)本题考查论据的概括。概括论据注意说清事件的主体与内容。文章所举的事例主要在第一、二、四段,选择其中的两个加以概括即可。比如第一段举了两个事例,一是: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还有一个是:“我”在一个秋天的午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

(4)本题考查古诗句的理解与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哪个诗句都可以,关键在于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解说出诗句中“美”点与距离之间的关系。比如第一句,表现早春远望一片绿色,但到近处却看不到绿色,这足以表现出“距离产生美”。

(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判断。

ABC.正确;

D.有误,根据文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一句,可知所有的事物都有其美的所在,关键在换一种寻常待物的方法去看待它。

故选:D。

答案:

(1)实用(可效用于生活需要)

(2)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秋日午后长安街庄严而灿烂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形象地表达了长安街除了实用价值,还有美学(艺术)价值,进一步说明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

(3)一个海边的种田人认为门前的海景不可看,向一位过客推荐屋后的一园菜;“我”在一个秋天的午后,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庄严而灿烂的天安门大街;“我”在船上碰到的雾和站在岸上看过的海雾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感受;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也可现出奇姿异彩。

(4)示例1:我觉得甲更合适。在滋润如酥油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初生,远望一片淡绿宜人,可是走近一看,却感觉不到绿色,这就是距离产生美。

示例2:我觉得乙更合适。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人在山中,人和山的关系太密切了,当与山产生距离时,人们就能看到它的真面目了。

(5)D

【点评】表达方式有五样: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作用:交代了什么。(插叙就是补充说明了什么。)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写与刻画。它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从另一个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作用:对相关事物作必要的说明,便于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