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谈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王莉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6期
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而旅游业创建生态旅游机制,达成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恰是其内容之一。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涵义、旅游行业的管理方、执行方等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并就具体做法加以论述,指明生态文明建设在指导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我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和自然协调共处,走可持续发展的路途,这样才能造福子孙后代。在这当中,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生态文明和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涵义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较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更伟大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按照人—自然—社会这个复合体运转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以及和谐协调、持续发展、全面繁荣的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其本质特征是自然—人—社会复合体的和谐协调。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包括了社会协调及人与自然协调的所有实质,生态文明贯穿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生态旅游建设、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农业建设、能源和资源的保障、污染控制、循环低碳等方面,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
(二)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
所谓可持续性发展指的就是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以不侵害后世人满足需要的本领。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的发展和安居乐业。而作为可持续性发展的其中一个方面的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其含意为:指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世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的旅游建设。传统旅游业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而在生态文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指导下的旅游业,既满足了人们旅游的需要,又保护了环境。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根蒂。
二、从政府的角度谈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通常政府以为其是权力的占有者,条例的制定者。在旅游行业中的表现就是,政府创造条件发展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支持发展旅游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我国一向倡导“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策略并在当中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对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政府作为主导调控进行解决。在建设生态文明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对于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有很大的鞭策作用,而我国的生态旅游的发芽几乎是由政府促成的。政府对生态旅游的治理表现在下述三个地方:
(一)拟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尤其是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找准当地的形象定位,并围绕其主题加以推广。政府必须组织对目的地形象建立有益的推广活动。必须考虑市场需求等问题,杜绝盲目跟风。
(三)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各种条件。增加投入、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等投入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中,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也可以让本地住户参与到生态旅游建设中,兑现他们的利润分派并让他们参预生态资源保护工作,这样有益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从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及游客的角度谈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是指旅行社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导游等方面。作为旅游活动的执行方,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行为。而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并不单单是政府、景区、旅行社等的责任,游客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游客有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游客环保意识的程度、游客素质的高低,都将直接关系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亦或是破坏程度。为此,我想旅游活动的执行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以树立游客生态保护意识:
(一)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的各级各类从业人员首先自身必须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我们可以定期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对旅游业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丰富他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生态旅游知识。
(二)旅行社在招揽游客的时候要注意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的宣传。比如可以在宣传资料、网页、门市等进行宣传,使游客耳濡目染的接受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的知识。 (三)景区或是旅游目的地在做好宣传的同时,还应多开展一些生态旅游活动,以此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作为旅游形象大使的导游,他们是和旅游者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人,能够更好的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的精神。导游可以在讲解中向游客灌输生态文明意识,在具体的旅游活动中身体力行的进行示范带头作用,比如,旅游途中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刻等等方面。
四、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谈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本是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业,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国旅游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一大批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有着深刻理解,并且旅游管理水平极高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打造这样一支队伍,应该说在学校教育中,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教育途径,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一)在人才培养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方针,并结合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注重生态基本知识的灌输,以及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
(二)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具有生态观念的高素质旅游业管理人员,因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中应开设诸如《生态旅游》、《旅游景区的开发与保护》等课程,既和专业相关,又符合生态文明建设。
(三)在实践环节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旅游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到景区进行实地模拟导游实践。在实践环节中就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进去。开展以生态文明、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四)培养教师的生态观念。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生态文明知识培训,丰富教师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可以让教师到生态旅游示范点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我深信,只有教师自身的素养提高了,才能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为生态文明、生态旅游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五、以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具体做法
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正迅速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就是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品味更高,更加突出自然本色,具有更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生态旅游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观念,营造生态文明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文明要求公众具备较高的环保意识,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开发、建设、保护、发展四者的关系,因此对旅游业的管理者、执行人、游客和其他人员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有针对性的对旅游行业从业者进行培训,建造一支生态意识强、环保意识强的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从业者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低碳旅游、爱护环境,建立生态文明的旅游环境。 (二)产业结构创新,提高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当今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生态旅游产业,有助于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增强地区综合实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所形成的竞争力强的生态旅游产业有利于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创新力度,要注重建立品牌、整合相应的旅游资源,提高生态旅游产业竞争力。
(三)制度创新,建立跨区域的生态旅游产业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因此,政府在当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政府的作用在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促进市场更为有效的运作。所以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产业协调机构,统筹规划、管理该区域的旅游产业,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轻松的氛围。[5]同时,不应只局限于某个区域,应该把资源有效整合,建立跨区域的生态旅游产业机制。 六、结语
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生态旅游做起,因为生态旅游是新型的可持续性发展旅游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必须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开发原则,既要满足当世人的需要,又不侵害后世人,而且必须经过旅游行业的管理方、执行方、游客、学校教育等多方的合作和努力来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生态文明理论来指导生态旅游建设,在全社会稳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更好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作者单位:贵州省经济学校旅游文秘教研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