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信保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_nvestment and trade r;sk ana.ys s ab。ut Myanmar 缅甸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 投资状况及风险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状况 缅甸吸收外资经历大起大落。1988 年政府颁布 外国投资法 ,对外资采取 一些优惠政策。此后吸收外资逐年增 加,尤以东盟国家投资最多。到l996年, 外资达到高峰,投资项目l57个,投资 金额28亿美元。l997年,亚洲爆发金融 危机,导致东盟国家对缅甸投资锐减。 2000年以来,由于缅甸政局不稳,经济 发展缓慢,西方国家对缅甸经济制裁, 缅甸投资环境恶化,吸收外资大幅下 降。近两年,石油天然气领域投资活动 活跃,缅甸吸收外资有所增加,但总体 规模有限。 截至2004年8月底,缅甸批准外国 投资项目388个,协议投资金额76.5亿 美元。其中,2003财年,缅甸批准外国 投资项目8个,协议投资金额为9120万 美元,同比增长4.9%。 从投资国家和地区来看,目前赴缅 甸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总计27个,其中东 南亚国家对缅甸投资力度相对较大。 缅甸石油天然气和制造业为外商 主要投资领域。但近几年制造业吸收 外资能力大幅下降,由2000年的7740 万美元下降到2003年的280万美元。 2003年,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投资同比 增长23.4%。2004年l~8月,石油和 天然气吸收外资达7535万美元。 投资环境分析 1.基础设施 缅甸交通以水运为主,铁路多为窄 轨。近年来,政府大力修筑公路、铁路, 陆路运输有了较大发展。缅甸全国有大 小机场43个,主要机场有仰光机场、曼 德勒机场、黑河机场、蒲甘机场、丹兑 机场等,其中仰光机场及曼德勒机场为 国际机场。目前已与13个国家和地区建 立直达航线,主要国际航线有曼谷、北 京、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吉隆坡 等。国内航线共l7条,大城市和主要旅 游景点均已通航。缅甸铁路总长4640多 公里,公路总长22万公里,内河航道 14750公里,各种船只537艘。可供远洋 货轮停靠的港口主要有仰光港、勃生港 和毛淡棉港,其中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 海港。 2004年统计显示,缅甸全国共有电 话35.9万部,电话普及率仅为0.7%。在 国际通讯方面,有6个当地卫星接收站 和2个先进卫星通讯系统。缅甸邮件快 递业务遍及全国129个城镇;全国88个 城镇可进行文传业务。同时,缅甸同世 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有邮政业务往来。 对互联网,政府一直进行严格控制,只 有政府部门和联合国机构才可使用互联 网和电子邮件。近年来这一情况有所改 变,一些公司和个人亦被获准使用互联 网和电子邮件。据国际电信联盟估计, 2003年缅甸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仅万分之 五点三,为亚洲最低。 2.法律法规 缅甸有关经济法规不健全,目前适 用于投资的主要法规有:《土地法 、《公 司法 (1914年)、《特别公司法 (1950)、 《劳动法 、《森林法 (1992)、《矿业法 (1994)。2005年5月,政府完成知识财 产权保护法律草案,该法包含世界知识 产权保护组织4项基本条规,即发明权、 工业设计、商品注册商标及专利权法 律。将于2006年1月份开始实行。 3.投资政策 缅甸于1988年l1月颁布《缅甸联 2006 6国际融资5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队CKGRoUND I背景透视 邦外国投资法 ,12月颁布《缅甸联邦外 险业法等法律、法规。此外,还对国有 官方兑换率汇往国外。如外国投资者应 国投资法实施条例》。1989年5月制定 银行进行调整和重组,新组建缅甸投资 得外汇;经投资委员会许可发还外国投 《缅甸联邦外国投资项目条例》。这3个 和商业银行,将原缅甸农业银行改为缅 资者个人的外汇;从外国投资者所获得 法规奠定了现政府外资政策的框架。 甸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经调整重组 的年利中,扣除各种税款和规定的基金 后,现全缅共有5家国有银行:缅甸中 后剩余纯利润部分;外国职员在本国工 缅甸允许外商投资9个行业,农业: 普通种植业和园艺业的生产、加工及销 央银行(1 948年成立,前身为缅甸联邦 作期间的月薪和得到的合法收入除应支 售;畜牧与渔业:畜牧、渔业、饲料、添 银行,1990年改称中央银行)、缅甸农业 付的税金外,按规定扣除个人及家庭生 加剂及兽医用药等的生产、加工及销 银行(1953年成立)、缅甸经济银行(1967 活费而剩余的合法收入。 售;林业:柚木深加工、其他硬木深加 年成立)、缅甸外贸银行(1967年成立)和 目前缅甸实施出口留成计划,个 工、其他林木的加工及销售等;矿产业: 非金属矿、大理石等的勘探、开采、加 工及销售;工业:食品、纺织品、H用 品、家庭用品、皮革制品、运输设备、建 材、纸张、化工及医药用品、钢铁及其 他金属、机械设备的生产、加工及销售; 建筑业:共两大类,包括工程建筑及设 备安装与调试;运输与通讯:陆路、内 河、海运的运输业务及设备制造;此外 还有贸易、旅馆与旅游业。 根据规定,外商可用外汇、机器设 备、营业执照、商标及专利等进行投资。 取消过去有关外商投资上限不得超过 40%的规定,宣布外资股本可达100%, 可建立独资、合资或股份公司。在与缅 方合伙人建立合资企业时,外资股本不 应低于35%。 在合同期及合同延长期内,政府 保证不对外资进行国有化;在合同期 满时,政府担保将外商投入的资金发 还投资者;经同意返还外商的外汇可 按国家现行汇率经国有银行汇往国 外;外来投资所获利润在按规定扣除 了应缴税款和规定的基金后,可按国 家现行汇率经国有银行汇往国外;外 来职工的合法薪金在按规定完税并扣 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后,也可按国家现 行汇率经国有银行汇往国外。 外资企业应优先录用当地公民,但 因工作需要,经申报批准后可聘用外籍 专家和技术人员。 外国机构或个人可在缅甸租赁土地 使用权,使用期限可达30年,并可申请 延长。 4.金融体系 1988年以来,缅甸先后出台了中央 银行法,金融机构法,农业银行法和保 58 f 2006 6国际融资 缅甸投资与商业银行(1 989年成立)。20 世纪60年代,缅甸政府曾将全部私营银 行收归国有。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政 府于1992年重新允许成立私营银行。此 后,缅甸先后组建包括亚洲经济银行、 五月花银行、佑玛银行、罗马银行、环 球银行在内的20家私营银行,这些银行 在全国开设了350家分行。私营银行已 经成为缅甸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缅甸也允许外国银行在其境内开设 办事处。迄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 亚、H本、韩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 家和地区已在缅甸开设共计2 1家办事 处。 尽管缅甸在金融和银行业领域的改 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金融、银行业 现状仍难以适应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经济 全球化需要。而亚洲金融危机也在一定 程度上减缓了缅甸金融领域的改革步 伐。2003年2月底,16家非法集资的非 金融机构先后倒闭,缅甸爆发大规模银 行挤兑风波,储户蜂拥至各私人银行提 取存款,一时间导致银行业处于半瘫痪 状态。2004年初,少数几家私营银行恢 复营业,主要经营存款业务,包括活期 和定期存款、汇款业务,贷款和信用卡 支付业务仍暂时停止。2005年4月1 H, 缅甸财政税务部又将违法经营的缅甸五 月花银行和亚洲经济银行两家私营银行 营业执照吊销。总之,缅甸银行业依然 脆弱。 缅甸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禁止直接 用美元兑换缅币,须通过外汇券转换。 对外国企业而言,需将美元汇入缅甸银 行,再由银行提领外汇券换取缅币。 在外汇汇出方面,缅甸投资委员会 规定下列有关外币可通过银行,按现行 人、商人或合作社出口所得外汇收入可 100%保留。除了边境贸易支付,所有进 口支付都由缅甸银行和缅甸投资和商业 银行办理。国有经济部门获得经批准的 预算范围之内外汇,在经有关部委签署 批准后,可直接到缅甸银行领取。边境 贸易进口可以直接从边贸出口收入中支 付。 5.税收体系 缅甸共有5部与外资公司直接相关 的税收法律,即: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 (1 988)、所得税法(1 974)、商业税法 (1990)、关税法(1992)、仰光市政发展法 (1990)。目前针对外资的税收政策优惠 包括:外商投资项目从开业起,连续3年 免征所得税。对效益好、贡献大的外资 企业还可酌情减免税收;用所获利润在 1年内进行再投资者,新投资项目所产 生的利润可以免税;为评估所得税,可 按照国家发展与和平委员会规定的比 例,在原始价值的范围内对机械、设备、 建筑物或其他资本货物进行加速折旧; 销往国外的产品,外销利润的50%免征 所得税;外来投资者本人及外国员工所 缴纳的所得税税率与缅甸公民相同,并 允许用其他税款冲抵;收入利润用于新 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可免征所得税;在 投产3年后如连续两年出现亏损者,准 予在随后的3年内作亏损结转,并可用 新增利润冲抵;在合同期内,生产所需 的机器设备、零部件等资本货物可减免 进口税或其他营业税;企业投产3年内 进口生产用原材料时,可减免进口税或 其他营业税。 根据《商业税法》规定,缅甸政府 对生产产品或进口商品及5种服务征收 营业税,税率在0.5%~30%之间。其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进口商品商业税率为2.5%~20%,部分 商投资无形成本。 重要商品适用l0%以下税率,如:化肥、 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结算不规范 药品、计算机及其配件、汽油及柴油等。 缅甸关税分为进口税、特许税和出 口税。其中进口税由24个税率组成,税 率范围为0%~40%;除大米及其制品, 双边经贸关系及风险分析 双边贸易 目前,中缅边贸结算还在较低层次 上运作,主要结算方式有易货贸易、民 间汇兑、在第三地用美元进行结算。这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 些结算方式基本未纳入银行结算体系, 豆类及其他作物、油籽饼、生皮和皮、竹 缅贸易额连年下降,2000年后逐渐好 使得中缅两国金融机构对边贸的监管几 等商品外,一般商品出口不计税;边境 转。据缅方统计,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泰 乎处于真空状态,不能有效打击逃汇、 出口税为0%~l5%。 国之后,缅甸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04 套汇以及骗税等违法行为。两国企业之 投资风险小结 现阶段缅甸投资存在着以下风险: 1.政策多变 缅甸军政府内部权力斗争明显,近 期内可能还有较大调整,投资环境整体 欠佳。此外,缅甸有关贸易投资法令延 续性不足。常随着行政调整而改变,且 不能及时通知外商或给予缓冲时间。 2004年6月,缅甸政府增加对一些进口 商品的税收,并在没有事先通知也没有 阐明理由的情况下,放弃以100缅元兑 l美元的汇率,代以450缅元兑1美元的 汇率来计算关税。 2.汇兑限制 现行通过外汇券兑换缅元的手续相 当不便,且外汇券价值较美元为低,企 业必须承担汇兑损失。近年来,外汇券 与美元的差距愈加明显,企业已无力负 担。受外汇形势影响,缅甸政府进一步 加强外汇管制。严格发放进口许可证, 二手设备及建筑机械的进口实际处于停 止状态,镀锌铁板以及生产所需的薄板 钢材进口也以节约外汇为由受到严格限 制,严重影响进口替代型产业的发展。 3.官僚主义 在缅甸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复杂,费 时费力。此外,各种摊派较多,增加外 年,中缅双边贸易总额达到l1.5亿美 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出口9.42亿 美元,进口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4.3%和22.1%。中国主要对缅甸出口机 电产品、纺织品、贱金属、摩托车及配 件和化工产品等;自缅甸进口原木、锯 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 2003年,中国对出口缅甸的ll0种 产品给予特别优惠关税(SPT)待遇,如 活体动物、鱼、虾;脱水大豆;棉纱; 麻制品等。自2004年1月1日起,两国 开始实施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 收获”方案,缅甸对华出口产品大幅降 税。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一 步扩大对缅甸特惠关税产品范围。未来 几年,特别优惠关税及中国一东盟自由 贸易区项下的关税自由化计划将进一步 减少中缅双边贸易中缅方的逆差。 双边经济合作 1997年,中缅两国政府签署 关于 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合工作委员 会的协定》,2001年又签署了 关于鼓 励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 近年来,中缅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 展,合作领域从贸易和经援扩展到工程 承包、投资和多边合作等各个方面。截 至2002年10月,中国公司在缅甸签订 承包工程合同800项,合同金额超过2l 亿美元;在缅甸签订劳务合作合同额逾 6 000万美元。截至2002年三季度,在 缅甸的中资机构37家,投资项目36个, 协议投资额约1.7亿美元。 双边经贸合作风险分析 针对中缅经贸现状,中国企业在发 展对缅甸贸易和投资过程中以注意如下 间的结算全凭商业信用,结算风险大。 由于缺少有效的制约措施,中缅边贸中 违约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经贸活动。 同时,缅甸政府及银行对当地大规模的 资金流动无法控制,易引发地区性金融 动荡。 2.汇率波动显著 缅甸缺乏公开、透明、稳定的外贸 政策。一方面政策变化频繁;一方面实 行封闭式管理,对进口和出口限制严 格,采取定数量、定品种、定额指标管 理,增加禁止进出口商品等。此外,汇 率波动明显,缅元贬值幅度大,不利于 贸易结算。人民币坚挺和缅币大幅度贬 值形成极大反差,中国商品价格居高不 下,难以进入缅甸市场。 3.缅甸偿付能力不足 中国出口缅甸的铁路机车车辆、船 舶、电站设备、桥梁码头设备、汽车、农 机等大型成套机电产品,多数提供卖方 信贷。近年来,由于缅甸国际收支失衡, 偿付能力下降,无力支付到期货款,且 缺少有效追偿渠道。 总体风险评估 总体而言,缅甸经济基础薄弱,政 治稳定性不足,加之国内政治势力间关 系复杂,且受西方国家制裁,投资环境 不理想。缅甸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金 融体系脆弱,能源问题突出,国内建设 受制于内外矛盾,经济增长困难重重。 未来几年,政府还将投人大量精力平衡 各方关系。 根据目前总体形势判断,缅甸的参 考评级为8(8/9)级,国家风险水平显 著。未来发展趋势有待观望。皿 2006 6国际融资l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