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BRARY TH£ORY AN0 PRACTICE 文献学 ●牛卫东(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河南洛阳471003) 暴现文集宋代编 [关键词]宋代;秦观;著述;叙录 [摘要]秦观(1O49—1100)为“苏 门四学士”之一,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大 量的诗、文、词作品。秦观作品在宋时已经 结集和刊印,后世传本众多,但学界鲜有对 此集中论述。本文对秦观著述在宋代结集、 刊刻的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整理。 1 总集类 本叙帚 在宋代结集、刊刻的秦观总集目前所知有八种, 其中四种面貌较为清晰,分别为《淮海闲居集》、宋 乾道高邮军学本《淮海集》、绍熙谢雩重修本《淮海 集》和蜀刻《淮海先生闲居集》,其他四种为四十卷 本《秦观文集》、四十九卷本《淮海集》、三十卷本 《淮海集》和不知卷本 面貌模糊。 1.1《淮海闲居集》十卷 海集》,此四种只见于宋代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005--8214(2011)01—0056—05 秦观诗、文、词在宋时已编刻,(铼史》及当时的 目录学著作中均有记载和著录,如《宋史・艺文志》著 录有:“秦观集四十卷。”…卷 史・文苑传》秦观 条下著录有:“年五十三,有文集四十卷。”…卷口口 宋 书录、《宋史》本传和诗话零星记载中,文献不足, 此为目前所知秦观著述最早结集的一种,十卷。 集中有序云:“元丰七年冬,余将西赴京师,索文稿 于行囊中,得数百篇,辞鄙而悖于理者辄删去之。其 可存者古律体诗百十有三,杂文四十有九,从游之诗 附见者四十有六,合二百一十七篇次为十卷,号傩 海闲居集》。” 附录。 从序文中可知此集为元丰七年 (1084年)冬秦观赴京参加礼部试时所编,疑为在京 王傅{Oeg,都事略》著录有:(秦观)“年五十三,有文 集四十卷。”l 2_卷一六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著录 有:“(秦观)《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 三卷。” 卷十七晁公武《邵斋读书志》著录有: “淮海 集三十卷。”[4]卷十九,等等。本文就手头所收集到的资 料对在宋代编刻(结集或刊刻)的秦观文集状况作以 考察,以梳理其版本发展系统。本文叙述顺序为先总 投卷所用。由于词(长短句)在当时为不登大雅之堂 之“小道…‘诗余”,虽秦观当时富有词名,此集却不 收其长短句。 序文中不曾言及刊刻之事,疑其不曾刊刻,仅作 抄本流传。此集今已佚。 1.2《淮海集》 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八引《王直方诗 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9):57. [5](梁)萧统.文选[c].北京:中华书局,1977: 654——658. 集后别集,小类中以结集时间先后为序,其编刻时间 情况不详者排于后。 家”类目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4. [6](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906,907,1004—1051. [2]曾主陶.论近世子家[J].山东图书馆季刊, 1985(2):5—10. [7](梁)阮孝绪.七录序[M].清抄本. [作者简介]唐明元(1970一),男,四川理工学院图 书馆研究馆员。 [3]张固也.也谈《中经新簿》四部之类问题[J].图 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63--66. [4]唐明元,王德平.再论《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 [收稿日期]2010--05—11 [责任编辑]张京生 56 t 2011・第1期 文献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B ARY T gO Y AN PRACTle i舌))云:“参寥旧有一诗寄少游,少游和之。后孙莘 1.4绍熙谢雩重修本《淮海集》四十九卷 此本为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高邮军学教授谢 老尝读此诗,至末句,云:‘这小子又贱发也!’少游 后编《淮海集》遂改云:‘经寻滞酒伴,犹未献长 杨。”’_6 集卷八从诗话记载中可知秦观在北宋曾自编有 雩对乾道本 海集》的重修本,包括《准海集》四 十卷,(循集》六卷,《长短句》三卷 《天禄琳琅后 目》卷七著录有此本。此本后有林几、谢雩二跋,谢 雒海集》,是否刻印不得知,今不知其卷数、版本。 1.3宋乾道高邮军学本《淮海集》四十九卷 此本晚于《淮海闲居集》,又名《淮海居士文 集》,为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高邮军学刻印, 包括秦观诗文四十卷、长短句三卷、后集六卷。 此本全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日本《改定内阁文 库汉籍分类目录》“集部・别集”类下有著录,卷末 有日本市桥长昭寄藏文庙宋元刻书跋,跋文叙述了其 氏跋日:“右秦学士《淮海集》前后四i十六卷,文字 偏旁,间有讹缺,读者病焉。雩以蜀本校之,十才 得一二,或者谓初用蜀本人板也。遂与同事诸公商 榷参考,增漏字六十有五,去衍字二十有四,易误 字三百有奇,证正偏旁,至不可胜计。其文之不敢 臆决者,存之。……绍熙壬子上巳,从事郎军学教 授永嘉谢雩跋。”[ ]附 献书经过,跋日:“长昭夙从事斯文,经十余年,图 籍渐多。意方藏书家不乏于世,而其所储,大抵属晚 近刻书;至宋元椠,盖或罕有焉。长昭独积年募求, 乃今至累数十种。此非独在我之谓艰,而即在西土, 亦或不易。则长昭苦心可知矣。然而物聚必散,实理 此本国内现有三部,两部藏于国家图书馆,一部 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入藏国家图书馆的两部,一部存卷三十四至四 十,共十一卷,半页十行,行二十一至二十四字不 等,白口左右双栏,版心记有字数,下有刻工名(曲 卓、刘仁、刘志、刘明、刘文、刘宗、李宪、潘正、 数也,其能保无散委于百年之后乎?孰若举而献之于 庙学,获籍圣德以永其传,则长昭之素愿也。虔以宋 元椠三十种为献,是其一也。文化五年,下总守市桥 长昭谨志,河三亥书。”[ ]附录 此书附有五种序,分别为:“淮海闲居文集序” “舒王答苏内翰荐秦公书…‘淮海居士文集后序”“曾 子开答淮海居士书”“后山居士陈师道撰淮海居士字 序”,其中“淮海居士文集后序”一文为左朝奉大夫 周佾、赵通等),鱼尾下作“秦卷残”,宋讳“桓、 构、慎”缺末笔。另一部内附“闲居文集序”“次舒 王答苏内翰荐秦公书”“次曾子开答=转”“次苏内翰 答书”“次后山居士撰淮海居士集序”,书后有严绳 孙跋。 入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部存卷十二至二十五, 记十四卷,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栏,版心上记 试给事中兼侍讲三山临机景度所撰,全文十九行,叙 述了此书编纂过程及刻印时间,序日:“……惜高邮 荐更兵火,所囊善本,讹绛失真。里人王定国之牧是 邦,割裁丰暇,开学校以先士类,谓舍匠石之园,而 抡材于远,天下之大弊。以公之文易于矜式,搜访遗 字数,下记人名。各卷中间有缺页,后有黄尧圃跋, 跋日:“此故友陶五柳主人为余购得者,因借无锡秦 氏宋刻四十卷全本手校过,故此不之重,其实非一刻 也。今手校本已归他所,而近又得孙潜藏抄本,固出 此残本勘之,略正己字。中有《淮海闲居集序》,一 页错人二十三卷,以别本长短句偶存全序序文证之都 合,因得考见宋刻源流,莫谓竹头木屑非有用物也。 尧夫记。”l5¨附录i在此跋前有数语云:“宋乾道九年高 邮军刊、绍熙三年谢雩重修本,十行,二十一字,白 口,左右双栏,版心上记字数,下记人名。各卷中间 有缺页,黄尧夫丕烈跋录后。”l5_附录三 逸,嚼华涉源,一字不苟,校集成编,总七百二十 篇,厘为四十九卷,版置郡痒,试一乡善士,其则不 远。可谓知设教之序矣。……乾道奎己正月望Et,左 朝奉大夫试给事中兼侍讲三山临机景度叙。”[s]附录三在 《淮海居士文集后序》上方有三行篆书藏书大印,中 有“黄雪oo藏图ooo”字样。从序文可知到南宋 初时已无完整可靠的秦观文集刊本存世,此集为高邮 知州王定国编校成册,高邮军学刻印,出版时间为宋 孝宗乾道九年癸己(1173年)正月望日。 中华书局藏有此书的微缩胶卷,国家图书馆亦藏 1.5 蜀刻《淮海先生闲居集》四十六卷 此本为宋宁宗时蜀地所刻,四十六卷。傅增湘 的《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集部:二著录有此本, 日:“《淮海先生闲居集》四十卷,宋秦观撰,存卷 一有宋乾道九年(1 173年)高邮军学《准海集》四十卷 至十八,二十七至三十四,计二十六卷,宋蜀刊 刻本,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双边,但已残,现存 十一卷(卷三十至卷四十)。 本,半页九行,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栏,版心 上鱼尾下题秦目,下记页数。卷一第一页下题‘眉 2011・第1期}57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BRAFtY TH15ORY AN0 PRAe ie 文献学 山文中刊’五字,避宋讳至廓字至。” 卷t‘-2并有按 语:“此蜀大字本,与苏文忠(轼)、苏文定(辙)、 2别集类 宋代结集、刊刻的秦观别集有7种,分别为经史 陈后山(师道)三集全同,当为同时同地所刊也。 文摘《精骑集》、杂文集《逆旅集》、农书《蚕书》、 词集《秦学士词》《秦淮海词》《淮海词》和《淮海 琴趣》。 海虞瞿氏藏书。”[7]卷十 《铁琴铜剑楼藏书书目》卷 二十有云:“ 海先生文集》二十六卷,宋刊残本, 题秦观少游,原书四十六卷,今存卷一至十八,卷 二十七至三十四。”l8l卷 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淮 海先生文集》文集卷端有“淮海闲居集序”序,后 有无名氏题记云:“右学士秦公元丰问序云耳,故存 2.1 骑集》 此集为秦观自编的经史文摘,其序日:“予少时 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 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 强记之力,而常废而不勤。比数年来,颇发奋自惩 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旧曩时十之一 而不废,今有采拾遗文而增广之,合为四十有六卷。 大概见于后序,览者悉焉。”_R卷 此后序提及《淮 海先生文集》成书过程,但已阙失,铁琴铜剑楼主 人云:“惜后序亦已阙矣!”[ ]卷 I 该书款式为每半 页九行,行十五字。首页版心有“眉山文中刊”五 字,且“慎”“敦”“廓”字缺笔,应为宋宁宗时蜀 中刻本。因后序缺,是否为无名氏题记所云此本为 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燃有勤苦之老,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 者,常此二物也。必读《齐史》,见孙褰答刑词云: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 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 干卷,题日((精骑集》云。咦,少而不勤,无如之何 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5]后 卷六从序文可知此 在《淮海闲居集》基础上增广而成,不能肯定。 《铁琴铜剑楼藏书书目》中的《淮海先生文集》 和傅氏所云的 海先生闲居集》两书应为一种,但 集乃元丰间秦观居家期间为读书助学所编,此本编集 时间按据徐培君先生考订系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 题名不同,不知原因。 徐培均先生认为蜀刻《准海先生文集》非直接继 承北宋傩海闲居集》,而是承乾道高邮军学本,一 则因为宁宗时距孝宗乾道时近,距神宗元丰七年 序中不曾言及刊刻之事,疑仅作抄本流传。 另朱熹的《与吕东莱书》中有云:“近见建阳印一 小册名((精骑》,云出贤者之首,不知是否?此书流 传,恐误后生辈,读书愈不成片断也。”[11 3卷 三不知此 ((精骑》是否为秦观之((精骑集》否。今书已佚,不 知其卷数及版本。 (1084年)远,二则此本篇目和宋刻明印的乾道高邮 军学本对校时发现二者除个别字有异外,编次大体相 同,疑为出于乾道本,[9]附 一此说甚是。 此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名为《淮海先生闲居 集》,九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现存二十六卷 (卷一至卷十八、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四)。 1.6((秦观文集》四十卷 宋王傅《东都事略》中载:(秦观)“年五十三, 2.2《逆旅集》、 此集为秦观自编的杂文集,内容为笔记见闻杂 记,《逆旅集》自序日:“余闲居有所闻,辄书记之, 既盈编轴因次为若干卷,题日《逆旅集》。盖以其智 愚好丑无所不存,彼皆随至随往,适相遇于一时,竟 有文集四十卷。”_2_附录。。。。。六《宋史・文苑传》“秦观”条 下载:“年五十三,有文集四十卷。”lr卷 四四可知宋时 亦不能久其留也。或臼:‘吾闻君子言欲纯事,书欲 纯理,详于志常而略于纪异。今子所集,虽有先王之 余论、周孔之遗屠老子、卜医梦幻、神仙鬼物之说猥 有四十卷本的秦观文集本存在,今不知其版本面貌。 1.7 《淮海集》四十九卷 杂于其间,是否莫之分也,信诞莫之质也,常者不加 详,而异者不加略也,无乃与所谓君子之书言者异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有:“ 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 。卷 今不知 其版本状况。 1.8 《淮海集》三十卷 乎?’余笑之,日:‘鸟栖不择山林,惟其木而已;鱼 游不择江河,惟其水而已。彼计事而处,简物而言, 切切然去彼取此者,缙绅先生之事也。仆,野人也, 宋晁公武《郎斋读书志》卷十九著录有:“《淮海 集》三十卷。”[ ]卷十九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七 著录有:“雉海集》三十卷。”…l卷 面貌。 拥肿是师,懈怠是习,仰不知雅言之可爱,俯不知俗 论之可卑。偶有所闻,则随而记之耳,又安知其纯与 驳邪?然观今世人,谓其言是,则矍然改容,谓其言 信,则适然以喜,而终身未尝信也。则又安知彼之纯 今不知其版本 58 2011.gg 1,1 ̄ 文献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8RARy TH£O y AND PRACTICE 不为驳,而吾之驳不为纯乎?且万物历历,同归一 刻本筷门广牍》一百零七种一百六十五卷中均有秦 观撰《蚕书》一卷、清初钱氏述古堂抄本秦观撰《蚕 书》~卷。河南省图书馆藏有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 隙,众言喧喧,同归一源。吾方与之沉,与之游,欲 有取舍而不可得,何暇是否信诞之择哉?子往矣!客 去,遂以为序。” 卷。。 从序文“仆,野人也…‘。余闲 居有所闻,辄书记之”可知此集为秦观未仕时所编, 秦观中举为元丰八年(1085年),此据徐培均先生年 本秦观《蚕书》一卷,上海图书馆藏有清陈氏稽瑞楼 抄本秦观《蚕书》一卷。 2.4《秦学士词》 《宋稗类钞》卷四载少游被贬南迁 过长沙,访 潭土风俗于伎籍中,遇一艺伎,“坐语间,顾见几上 文一编,就视之,目曰《秦学士词》。因取竟阅,皆 己平日所作者,环视无他文。”[ ] 集, 第 秦观被贬 南迁过长沙是绍圣四年(1097年),故此集编刻应不 晚于此年。此集今已佚,面貌不可见。 谱,暂定成书于元丰六年(1083年)。序中不曾言及 刊刻之事,疑仅作抄本流传。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六著录有秦观《逆旅 集》。明陈继儒《太平清话》中有日:“秦少游有《逆 旅集》,闲居有闻,辄记之,恨未见。”¨。1卷:今书已 佚,不知其卷数及版本状况。 2.3 《蚕书》一卷 2.5 《秦淮海词》 宋尤袤(1127—1194)《遂初堂书目》・在乐曲类收 有《秦淮海词》,不明卷数,尤氏藏书毁于火,《遂 初堂书目》定稿在尤袤晚年,故此词集刻印成书最晚 应在1194年前。此集今已佚,面貌不可见。 2.6《淮海词》一卷 此集为秦观所作养蚕之农书,《直斋书录解题》 卷十日:“秦少游蚕书一卷,见少游淮海集第六卷, 序略日:‘予闲居,妇善蚕,从妇论蚕作蚕书。考之 禹贡,扬、梁、幽、雍,不贡茧物,兖篚织文,徐篚 玄织缟,荆篚元 玑组,豫篚 纩,青篚糜丝,皆茧 物也。而桑土既蚕,独言于兖。然则九州蚕事,兖为 最乎?予游济、河之问,见蚕者豫事时作,一妇不 蚕,比屋詈之,故知兖人可为蚕师。今予所书,有与 此集为南宋开禧年间长沙坊刻《百家词》中一 种,(值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歌词类著录有:“淮海 集一卷,秦观著。”_3_卷 卜《直斋书录解题》把它录 吴中蚕家不同者,皆得之兖人也。”’[。]卷 据序中言 “予闲居,妇善蚕,从妇论蚕作蚕书”,此集成书当是 元丰八年(1085年)前在家乡高邮读书农耕时期作,今 于《百家词》之目下,排在九十一家之第十。《直斋 书录解题》云:“自《南唐二主词》而下,皆长沙书 坊所刻,号佰家词》。其前数十家皆 名公之作,其 未亦多有滥吹者。市人射利,欲富其部帙,不暇择 也。”[ ]卷 十一佰家词》之目下最后一家为南宋郭应 祥的《笑笑词》,而在“疆村丛书笑笑词”中有滕仲 因在嘉定元年立春日所写的跋文,此本上有刻印者为 “长沙刘氏书坊”,可见百家词最迟应刻于嘉定之岁 据徐培君先生所定,暂系于元丰六年(1083年)。 《宋史・艺文志》卷四云:“秦处度,蚕书一 卷。”…卷 《困学纪闻》卷二十云: “馆阁书目: 《蚕书》一卷,南唐秦处度撰。以九州蚕事独兖州为 最,按《蚕书》见秦少游淮海后集,少游子湛字处度, 以为南唐人误也。”…]卷 ‘《文献通考》卷二八。云: “秦少游 书》一卷,附楼寿耕织图诗。” ]卷 首,此版的淮海词亦应刻于嘉定元年(1208年)之 前。此本今已佚。 2.7《淮海琴趣》三卷 增高邮州志》载有孙庸所作的《蚕书》跋文,文日: “谷粟茧丝之利,一也。高沙之俗,耕而不蚕,虽当 年有年,谷践而帛贵,民甚病之。访诸父老云: ‘土 薄水浅,不可以执桑。’予窃以为然。一日,郡太守 此本为秦观词集,是南宋闽中所刻词集《琴趣外 编》之一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著录 曰:“《琴趣外篇》三卷。”[,]卷=十一清曹寅《楝亭书 目》卷四著录有《淮海琴趣》三卷一册。清嘉庆《季 汪公取秦淮海《蚕书》示余日:‘予谓高沙不可以蚕, 此书何为而作乎?”’ 观所作。 今国家图书馆藏有明陶宗仪编清顺治三年(1646 《高邮州志》中载有: “宋 沧苇书目》中著录有:“欧文忠、秦淮海、真西山 嘉定中,汪纲知高邮军。”_I4 可推定《蚕书》为秦 《琴趣》四本,宋刻。”[1 ] ((传是楼宋元本书目》载 有宋刻《淮海琴趣》一本。张元济曾云其先代“会藏 有宋刻《淮海琴趣》,见于钱警石《曝书杂记》中, 为涉园藏书之一,惜已佚去。”_9_附录一今人徐培均先生 年)李际期宛委山堂刻本《说郛》一百二十卷、明王 完编明万历刻本(佰陵学山》一百种一百一十九卷、 明周履靖编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金陵荆山书林 曾见《山谷琴趣外编》的景宋本,说此本“原本半页 十行,行十八字,写刻精整,盖出于南宋中叶。”[ ]附录一 2011・第1期l 5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lBRARY TH£ORY AND PRA 节i 文献学 另真西山生于孝宗淳熙五年(1177年),卒于理宗端 平二年(1235年),真西山的《琴趣外编》刻于南宋 海古籍出版社,2000. [9]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M].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2. 中叶, 3余论 海琴趣》与之并列,刻板不应晚于南宋中 叶。此本今已佚,面貌不可见。 北宋党争持续时间长、程度激烈在我国历史上是 [1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11](宋)朱熹.朱子文集[c].上海:上海商务印 书馆,1937. 罕见的。党争中不同政治集团之间因政见不同相互倾 轧、打击,进行政治和人身报复。党争之祸不但引起 了政治动荡、国力削弱,而且也影响到了北宋文集的 [12](明)陈继儒.太平清话[M].济南:齐鲁书社, 1995. 刊刻、保存和流传。其表现有二,一为“文字狱”, 二为“毁书”。“乌台诗案”“车盖亭诗案”等文字狱 使文人在恐惧之余,不得不在创作和编印文集时有所 顾忌和选择,而“毁书”对于北宋文集的保存、流传 危害更深。崇宁元年(1 102年)徽宗诏立党人碑,次 年(1103年)四月朝廷“诏毁刊行艚鉴》并三苏、 秦、黄等文集。”…卷十九“徽宗纪”此次毁版中,苏门 [13](宋)王应麟.困学纪闻[M].上海:上海书店, 1985. [14](清)沈之本,等.嘉庆高邮州志道光续增高邮 州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苏古籍 出版社.1991. [15](清)潘永因.宋稗类钞[M].北京:书目文献出 版社,1985. 中人文集销毁严重。 秦观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陷入新旧党争的 漩涡中不能自拔。自绍圣元年(1094年)南迁后一直 [16]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 2005 处于颠沛流离中,其创作和文集的编纂和保存都受到 极大限制和破坏,加之崇宁二年(1103年)的毁版, 其文集旧版大都被毁,即使有遗存,亦难逃之后靖 康之难的战火,故目前已看不到北宋本的秦观文集 传世,但庆幸的是南宋王定国、谢雩二人不辞辛苦 搜罗旧文编校刊刻,方使秦观诗文能较完整地流传 女,河南偃师市人,文 [作者简介]牛卫东(1967一), 学硕士,从事古代文献研究。 [收稿日期]20l0—05一l7 [责任编辑]张京生 动态・资料 北京首家农村益民书屋藏书过万册 2010年12月l8日,北京市延庆县大榆树镇东 桑园村益民书屋里欢声笑语。在新闻出版总署向其 至今,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献流传史上的一大憾事 与一大幸事。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捐赠了1800多册图书后,这个北京市首家农家书 屋藏书已突破1万册。 [2](明)王傅.东都事略[M].扬州:广陵古籍刻印 社.1990. 该村益民书屋成立于2005年12月18日。据 书屋管理员介绍,该书屋成立后,为村民带来了许 多实惠。各家各户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会想到来 书屋寻找答案,现在村里人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可 [3](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7. [4](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上海i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0. 喜的变化。 [5]徐培均.淮海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5. 据了解,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政府主导建设、 农民自主管理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2005年开始 [6](宋)蔡正孙.诗林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实施,目前已经覆盖全国近一半的行政村,预计到 2012年农家书屋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行政村。 摘自2010年12月20日《中国文化报》 [7](清)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 书局。1983. ——[8](清)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K].上海:上 6O i 2011・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