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3期 2006年9月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1.28 No.3 Sep.,2O06 文章编号:1000—2375(2006)03—0244一o4 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 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张侨平,严启平 (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在当前高等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学生对现行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他们希望加强实用 性、应用性课程,希望有更多类型的选修课可供选择.在数学方式、方法上他们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 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的质疑.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1调查背景与方法 高等院校数学专业经过几 年的发展,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_】J.经历了这些变 革后,人们对改革的认可程序究竟如何,今后教学改革的路该怎么走_2 J,我们本着“教育以学生发展为 奉”的指导思想,在湖北武汉某高校数学系2000、2001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中,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该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法上,同时调查了数学系课程设置对大 学4年乃至今后就业的影响,调查 数学系现行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的期望值之间的异同,并且做 出深层次分析研究.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武汉某高校数学系200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51位学生,2001级数 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96位学生,共计147人、问卷共有20道题目,全部是选择题,这些题目包括 4方面内容:(1)专业课所学知识与今后出路的关系;(2)对专业课安排的满意程度及对课程板块分类的 想法;(3)X ̄j实行双语数学的看法;(4)x ̄J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意见及建议.数据处理采用百分比 统计的方法. 2调查结果 2.1专业课所学知识与今后出路的关系 2.1.1 专业课对学生的帮助与提高 问卷主要涉及:工作、考研和个人素质.经过问卷调查发现,2000 级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所学专业课的最大作用是考研,选择率是41.18%,在工作和提高个人素质两个选 项上的选择率依次是25.49%、27.45%,而2001级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提高个人素质,其选择率是 51.04%,在 作和考研两个选项中,选择率分别为13.54%、27.08%;这表明2000级学生作为毕业生 更希望所学课程对自己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而2001级学生由于没有毕业的压力,更希望提高 个人的数学素质与修养. 2.1.2学生对专业课的感兴趣程度在专业学习中,学生到底对什么样的专业课感兴趣.2000级对计 算机类课程选择率较高,为54.90%,其次是基础数学专业课程、经济类和教学教育类课程,选择率分别 是39.22%,29.41%,27.45%.2001级基础数学专业课程的选择率较高,为53.13%,其次是计算机类、 收稿日期:2004—12—31 作者简介:张侨平(1980一 ), ,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张侨平等: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 、【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245 人文社科类、经济类,分别为29.17%,26.04%,25%,而数学教育类课程最低,只有10.42%.我们发现 2000级对基础数学专业课程的选择率(39.22%)不如2001级(53.13%),这是否因为2000级的学生正 面临毕业,有了更实际的选择,明显偏向计算机类,高达54.90%,其次两个年级学生都比较重视人文社 科类课程,选择率分别是25.49%和26.04%,看来学生们都期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2.1.3专业课的实用价值专业课的实用价值如何呢?先看2000级,选择“基本没有”的占11.67%, 选择“有一点”的占72.55%,而选择“很有价值”的为l1.76%.再看2001级,选择“有一点”的占50%, 选择“基本没有”的占2.08%,选择’很有价值”的占44.79%.这些数据到底是说明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还是数学本身实在枯燥乏味,或者是教师的数学方法存在问题?学生对专业课的实用价值不清楚,应该 给我们的大学教育敲响警钟. 2.1.4学习数学的目的 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的观点和思想解决问题”,2000级 和2001级分别占66.67%、6o.42%,其次为“掌握知识”和“掌握数学方法”.但选择“通过考试”选项的 每个年级都有,2000级占l9.6l%,2001级有4.17%.这表明学生中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还是大有人在. 2.2学生对专业课设置和课程板块分类的想法 2.2.1在培养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方面 2000级学生依次选择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组织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板书能力;而2001级学生依次选择的是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众多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2000级和2001级学 生关注的重要能力,学生们把更多的关注给了课堂组织能力.这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该专业学生对将来 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第一能力的要求是颇高的. 2.2.2希望增加教育类课程2000级和2001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问题解决、数学 教育心理学和中学数学竞赛辅导.学生们对数学教学课程的应用比较偏重,这和他们关注择业是密切相 关的,期望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2.2.3希望加强的课程在师范教育类、计算机外语类、经济金融类、基础研究类这4个选项中,计算 机外语类和金融类课程以绝对优势名列第一、第二位,而师范教育类则在2000级中名列第三,在2001 级中名列第四,得票率不到20%,大大低于前2类.同时,基础研究类数学课程在2001级中也有不少的 得票,达到33.33%.因此,低年级专业学生希望学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以求将来能有更为广阔的发 展和就业空间.就业市场化后,计算机和外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多数大学生眼中已远远超过了专业课 的重要性.这说明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与工作之间的 联系已经不那么紧密了,学生更看中个人的综合能力. 2.2.4选课标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2000级、2001级两个专业的最后统计来看“凭个人兴 趣”所占的比重最高达50%以上,这充分表明了作为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还是相当 重视的.对2000级而言,第二考虑则是“容易通过”的课程. 然这与他们即将毕业有关,不想因为最后 一年的某一个成绩而影响就业!对于2001级专业,第二选择则是“对出路有帮助”的课程,达37.50%. 可见2000级的学生已经对一年后的就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2001级专业的学生对于选择 “容易通过”的科目基本上在10%左右,想混文凭的并不多. 2.3对实行双语教学的看法对于在数学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这个问题,2001级有62.50%的学生赞 成但认为做得不好,2000级持这一看法的也达到 54.90%.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2000级是13.73%, 2001级是6.25%.在持不赞成的态度人群中,2000级有5.88%,而2001级有17.71%,对他们来说,课 堂上实行双语教并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效果,2000级学生有52.94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学科基础课上 实行,而2001级有58.33%的学生认为应该在专业选修课七实行.看来这种做法不应只流于形式、应付 教学任务,应积极地反思教学方式和教学价值,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 2.4学生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意见及建议 2.4.1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影响2000级及2001级都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式教 学是最有利于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这足以表明,教师与学生对自身在课堂上角色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传统教学方法忽略 学习者的主观感受,使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因此遭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8卷 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否定;师生互动式教学则是由教师启发学生,使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对知识进行建构与 创新.值得注意的是,有近2O%的学生认为学生集体讨论教学更有利一些,这无疑体现了当前教育“以 人为本”的时代特征.所以,师生互动式教学应是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满堂灌” 只会让学生疲惫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2 4.2学生更倾向的一种考核方式学生最不赞同的考核方式就是闭卷考试(赞成率不到15%);最 赞成的考核方式:倾向于开卷考试,无固定题型,考察综合知识能力(2000级为56,86%,2001级为 57,29%),看来学生要么是害怕闭卷考试,要么是喜欢自由发挥,这与当前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知不无 关系.其次是开闭卷结合的方式也得到了学生喜爱,它是介于闭卷与大型作业之间的一种考核方式,具 有强制性与灵活性兼备的特点. 2 5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建议2000级学生的主要建议有:表达能力强;板书清晰明了;能理 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与学生走得较近;具有较高学历,学术知识过硬,有前沿学术观点; 2001级学生的建议有:表达清晰,板书有条理且字迹工整;讲课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生互 动;在学术上有拓展能力,跟上前沿步伐;思路清楚,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教师,对 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是有重要作用的. 3调查结果分析 3.1课程设置在调查中,大学生们普遍对专业课程的实用价值表示怀疑,对课程的设置大多认为不 太合理,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多集中在计算机类和金融类,在毕业后选择的就业倾向选择上,只有30% 的学生愿意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究生或是从事其他非教育职业.我们现行的课程设 置对他们就业倾向的忽视,是否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呢? 可以看出,不少学生进入数学系学习并不是对数学有兴趣,希望将来从事数学研究工作,而是将数 学作为今后学习、工作的知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在不断变化, 已经从单纯的专业能力,向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转变.这个转变也直接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计算机、外 语成了学生希望增加课程系统的首选.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外语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不 少大学生眼中已超过了专业课的重要性.事实也是如此,在不少招聘场合,专业已经不是就业的首要条 件.计算机和金融类课程是学生最向往的课程.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 投身到Irr行业中去.各种考证热的经久不衰,充分说明了学生对这一应用技能的重视和关注.大学不是 职业培训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无视社会中出现的新 问题、新情况,要考虑为学生提供适量的,能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有利于就业的实用性课程 J. 在对教育类课程的选择安排上,学生希望学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更有用的课程,而且在所应具备的教 师能力上学生也更加重视实际操作能力.这既是教师职业竞争激烈的反映,同时也说明就业问题始终是 所有本科毕业生心中无法抹去的情结.在与众多学生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的课程 还是有一定兴趣的,但是在面对今后的出路时,却表现出犹豫的态度,显得信心不足.如何解决数学专业 课程与师范教育课程安排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师范教育的矛盾焦点,根据目前师范教育状况和近年来教 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有2条:一是,实行教师培养职业化,即4+1或4+2模式, 目前教育部正在规划研究之中,暂时还无法实施,个别高师院校在进行着4+1模式的试验;二是,缩减 必修课时,增加多方位的系列选修课,包括师范教育类课程系列,给不同定位的学生有选择符合自己发 展需要的课程系列的机会.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目的比较单一,注 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因为每个大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希望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及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从学生对专业课感兴趣的程度来看,对计算机类、经济类以及师范教育类课程感兴趣的比例不少. 我们认为,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阶段,不可能要求学生将所有专业基础都学到手,同时学生在 本科毕业后的发展空间很大,专业对口的思想已经过时.以往按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做法显然已经不能 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应当改变.为了发挥学生的长处,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张侨平等: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247 为在大学教育阶段应实行“分流教育”方式.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系统,由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 特点和发展目标自主选择.在保证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缩减必修课时,增加选修课,并将选修课设置 成若干系列,如“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师范教育”、“计算机信息”、“综合科学”、“考研课程选讲”等多 种课程系列l_2一,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系列进行选修.这样的“分流”符合大学教育的特 点,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也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3.2教学方式和方法调查中学生们认为,有利于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是师生互动方式,而计算机应 作为辅助的工具.由此可见,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教育已不再是纯人性化的产业,计算机、投影仪等 在教学中的地位已不容置疑.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应该把课堂的一部分让给学生来 担任主角,尤其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来说,大学4年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时机,更是培养心理素质、锻炼口才 的时机.师生互动式教学恰好能给师范生这样的机会.那么师生互动式教学具体如何实施呢?学生的建 议是:应增设讨论课、教法实验课和数学实践课.考核方式也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学生倾向的考核方式是 大型作业(类似小论文、读书笔记)和开闭卷结合考试.我们现代的考核方式中,闭卷占据了统治地位,陈 旧的题型、死板的答案、严格的时间限制都使学生厌恶,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难以挥去的阴影.从大学生 的年龄特征上分析,大学生已经成人,不应该像中小学生那样,大家都做统一的题目(基础课程应例外), 这样就反映不出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及特长了;作为理科生,则更应强调创新及应用能力,大型作业就恰 到好处地把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套思路展现出来;若一个大型作业分配给一组 学生共同完成,还可以锻炼协作精神.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可能比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的 影响更大.从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课知识, 生动多变的教学方式以及与学生适当的情感交流是教师最应具备的素质.这不仅对现岗教师提出了要 求,也给将来准备踏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4结束语 高等院校课程改革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众多要求,新一轮 教育改革所要付出的努力是相当艰巨的.再加上目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给高校课程设置 和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使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衷心地希望这些调查能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数学教 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高校的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奠宙.高师数学系改革的苦干设想[J].数学教育学报,1999,8(1):2. :2]柴俊.高师数学专业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0,9(2):5. :3]王林全.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2):88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department ZHANG Qiao—ping ,YAN Qi—ping2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ciSence,Hubei U血versity,Wuhan 430062,China) Abstract: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undergraduates of math department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curricu— lum.They hoped to have more practical courses and more diferent types of elecive COUI'Seshoped teache ̄could re— ,form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exchange views with their studentsStudents also criticized the only form of close .test. Key words:curriculum set;teaching method;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责任编辑肖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