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格式设置方法
最近由于毕业论文的关系学习了如何在word里设置论文格式,为免以后忘记,又要多费时间来学习,趁还记得先将设置方法记录下来。
设置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变量为斜体,变量上下标不斜 2. 非变量的英文、说明文字不用斜体 3. 物理单位基本都为小写字母
步骤一 打开辅助开关
辅助工具有下面几个:标尺、导航窗格、样式管理器、编辑标记、网络线。 1.1 显示“标尺”和“导航窗格”
点击“视图”选项卡,找到“显示”选项卡,打开“标尺”和“导航窗格”。
1.2 调出样式管理器
通过点击“开始-样式”选项卡右下方的小箭头,将“样式”管理器调出并附着于文档的右边。
1.3 打开编辑标记
点击“开始”选项卡,找到“段落”选项卡,打开“编辑标记开关”。
1.4 显示网络线
打开网络线的按钮是隐藏的,为此,先插入一个表格,然后选择刚插入的表格,此时选项卡里出现“表格工具”选项卡,然后在“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里找到“表”选项卡,然后点击“查看网络线”。(在低版本的word里,“查看网络线”也叫“显示虚框”。)
步骤二 页面设置
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2.5厘米
步骤三 设置常用样式
3.1 设置要点
对于常用样式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字体,包括字体、文字大小
段落,包括段前、段后、行距、缩进、对齐方式、大纲级别 样式,包括样式基准、后续段落样式
一般新建的word文档会包含下面几个常用的样式:正文、标题、副标题、标题1、标题2。其中,“标题1”大纲级别为1,可作为章节标题,如“第一章 XXX”;“标题2”大纲级别为2,可作为各节1级标题,如“1.1 XXX”;“标题”和“副标题”样式可以不用。当“标题2”被使用时,文档会自动生成“标题3”样式。 3.2 设置方法 3.2.1 默认样式
对应于华工的论文格式要求,各样式设置如下: 所有样式中,数字、英文字体皆为:Times New Roman。 正文
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无空行,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两端对齐,大纲级别为“正文”,样式基准:无,后续段落样式:“正文”。
标题1(用于章节标题)
黑体,加粗,小二号,段前、段后各0.5行,无缩进,居中,大纲级别1,基准样式“正文”,后续段落样式“正文”。
标题2
黑体,加粗,小三号,段前、段后各0.5行,无缩进,居左,大纲级别2,基准样式“正文”,后续段落样式“正文”。
标题3
黑体,加粗,四号,段前、段后各0.5行,无缩进,居左,大纲级别3,基
准样式“正文”,后续段落样式“正文”。
标题4
黑体,加粗,小四号,段前、段后各0.5行,无缩进,居左,大纲级别4,基准样式“正文”,后续段落样式“正文”。
标题5
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无空行,1.5倍行距,无缩进,居左,大纲级别5,基准样式“正文”,后续段落样式“正文”。
页眉
五号字,行距为最小值(12磅),无缩进,居中 页脚
五号字,行距为最小值(12磅),无缩进,居中 3.2.2 自定义样式 3.2.2.1 样式名及用途
除以上样式,还需要自定义以下样式:
“正文 固定值”,用于正文(MathType造成局部行间距偏大,使用固定的间距有利于格式调整);
“表格”,用于表中文字; “表头”,用于表格名称; “插图”,用于插图和图名;
“插图 上空一行”,用于需要在图前空一行以调整版面的插图; “公式”,用于MathType插入的公式;
“正文居左”,用于正文内容中某些需要首行不缩进的特殊情况。 “标题1 无章节号”,用于“摘要”“结论与展望”章节 “标题2 无章节号”,用于“结论与展望”章节的二级标题 3.2.2.2 设置方法
设置自定义样式,主要是先选择好基准样式,然后在基准样式的基础上作相应修改,设置方法如下:
正文 固定值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行距固定值23.5磅
表格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五号字体,居中,无缩进,单倍行距 表头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五号字体,居中,无缩进,单倍行距,段前0.5行 插图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五号字体,居中,无缩进 插图 上空一行 基准样式:插图 段前:0.5行 公式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居中,无缩进 正文居左
基准样式:“正文 固定值”; 修改:居左,无缩进 标题1 无章节号 基准样式:“正文” 后续段落样式:“正文”
修改:黑体,加粗,小二号,段前、段后各0.5行,无缩进,居中,大纲级别1
标题2 无章节号 基准样式:“正文” 后续段落样式:“正文”
修改:黑体,加粗,小三号,段前、段后各0.5行,无缩进,居左,大纲级别2
封面 论文类别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小初,黑体,居中,单倍行距,无缩进,段前12磅 封面 论文题目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黑体,二号,居中,无缩进,行距30磅 封面 信息项目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字符间距加宽量1.5磅,字距调整八号,分散对齐,无缩进,行距30磅
封面 信息内容
基准样式:封面 信息项目 修改:居中 封面 空行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四号,单倍行距,无缩进 内封 题目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小二,加粗,居中,1.5倍行距,段前段后2.5磅,无缩进 内封 字样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四号,居中,1.5倍行距,段前段后2.5磅,首行缩进0.99厘米 内封 姓名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小三,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2.5磅,首行缩进1.06厘米,缩进左侧8字符
内封 校名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小三,1.5倍行距,段前段后2.5磅,首行缩进1.06厘米,居中 内封 空行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五号,1.5倍行距,段前段后2.5磅 题名页 学号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首行缩进0,黑体,四号,加粗,居左 题名页 论文类别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首行缩进0,黑体,小二,居中 题名页 论文题目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首行缩进0,黑体,小一,加粗,居中,1.5倍行距,段前段后2.5磅 题名页 信息 基准样式:正文
修改:首行缩进0,五号字,2倍行距
步骤四 定义多级列表
为自动生成章节和各级标题编号,应定义多级列表,并将多级列表和大纲级别关联。
点击“段落-多级列表”,选择一个首行全部没有缩进的基础样式,然后再点击“段落-多级列表-定义新的多级列表”,在基础样式的基础上新建多级列表。
如图所示,定义多级列表主要定义以下几点:
从第2级开始,要在设置中点上“正规形式编号”,将“编号之后”设为“空格”,并保证链接样式的正确性,如下图所示。
步骤五 插入宏
使用宏在论文中插入图号、表号、公式号,在论文需要引用到图号、表号、公式号时,使用word的“交叉引用”工具。 5.1 宏的编写
用“Alt+F11”调出宏编辑器,点击“插入-模块”,在出现的窗口中复制入文本末附上的代码。代码的最后两行用于插入后自动更新域,若不使用自动更新域,需要更新时,可以用“Ctrl+A-F9”。点击保存时,文档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此时选“否”,按照提醒将文件保存为“docm”格式。
插入图名、表名或者公式名称后,如果对应的名称没有相应更新,可以选择图名,然后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或者选中后按F9)。
5.2 新建命令按钮
为方便对新插入的宏的使用,需要在选项板上定义新的工具按钮。步骤如下: 在选项板空白处,“右键-自定义功能区-新建选项卡-新建组”,然后将左边“从下列位置选择命令”下拉菜单中选择“宏”,将宏添加到新建的组中。
插入的新按钮名字很长,而且图标是一样的,辨认不方便。可以使用“重命名”工具对按钮进行重命名和重新定义图标。
5.3 对图名、表名、公式的引用
在正文中引用图名、表名、公式名时,应使用word中的“交叉引用”功能。交叉引用的按钮在“引用-题注-交叉引用”。
对应于本节插入的宏,其“引用类型”分别为:“图”、“表”、“公式”。对于“引用内容”,“图”、“表”选择“只有标签和编号”,“公式”选择“整项题注”。
若下拉列表中缺少某个引用类型,则需要自己新建缺少的引用类型。新建方法为点击“引用-题注-插入题注”,弹出对话框后选择“新建标签”,然后输入缺少的标签名称,此时正文中会插入某些不需要的文字,删除即可。
为方便对“交叉引用”工具的使用,最好将“交叉引用”工具添加到自定义的选项卡里,跟插入图名等宏命令放在一起。
步骤六 图、公式格式
图、公式放置于表格中。
公式放置于表格中,公式中对齐,公式名右对齐,不放置于表格中的话,交叉引用时会有问题。公式的参数说明附于公式下方,按下面的格式,表格“单元格边距”设为0。
(0y)Esfy(y100y)
式中: Es—— 钢材弹性模量;
(4-1)
—— 钢材应变;
fy—— 钢材屈服强度。
步骤七 分页和分节
分页符和分节符设置按钮在“页面布局-分隔符”。
分节的作用是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页脚,分页和分节可以按下面方法进行: 1) 摘要和Abstract:分页符 2) Abstract和目录:分节符(下一页) 3) 目录和第一章:分节符(奇数页)
4) 第一章和第二章:分页符,其他章节间类似 5) 第n章和“结论与展望”:分节符(下一页) 6) “结论与展望”和“参考文献”:分节符(下一页)
7) “参考文献”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分节符(下
一页)
8)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致谢”:分节符(下一页)
步骤八 插入页眉页码
页眉顶端距离:1.5厘米 页脚底端距离:1.75厘米 选中页眉文字,赋予下框线1.5磅
附代码: '插入图名
Sub InsertFigureName()
Dim ZH1 As String, ZH2 As String Dim TH As String
Selection.TypeText \"图\"
ZH1 = \"QUOTE \"\"一九一一年一月日\"\" \\@ \"\"D\"\"\"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ZH1 Selection.EndKey
ActiveWindow.View.ShowFieldCodes = True Selection.MoveLeft , 11
ZH2 = \"STYLEREF 1 \\s\"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ZH2 Selection.EndKey
Selection.TypeText \"-\"
TH = \"SEQ 图 \\* ARABIC \\s 1\" '此行用于\"题注\"类型的识别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TH
ActiveWindow.View.ShowFieldCodes = False
'下面两行用于域的自动更新,可用“ctrl+A->F9”代替 'Selection.WholeStory 'Selection.Fields.Update
End Sub
'插入表名
Sub InsertTableName()
Dim ZH1 As String, ZH2 As String Dim TH As String
Selection.TypeText \"表\"
ZH1 = \"QUOTE \"\"一九一一年一月日\"\" \\@ \"\"D\"\"\"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ZH1 Selection.EndKey
ActiveWindow.View.ShowFieldCodes = True Selection.MoveLeft , 11
ZH2 = \"STYLEREF 1 \\s\"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ZH2 Selection.EndKey
Selection.TypeText \"-\"
TH = \"SEQ 表 \\* ARABIC \\s 1\"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TH
ActiveWindow.View.ShowFieldCodes = False
'下面两行用于域的自动更新,可用“ctrl+A->F9”代替 'Selection.WholeStory
'Selection.Fields.Update End Sub
'插入公式
Sub InsertFunctionName() Dim ZH1 As String, ZH2 As String Dim TH As String
Selection.TypeText \"(\"
ZH1 = \"QUOTE \"\"一九一一年一月日\"\" \\@ \"\"D\"\"\"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ZH1 Selection.EndKey
ActiveWindow.View.ShowFieldCodes = True Selection.MoveLeft , 11
ZH2 = \"STYLEREF 1 \\s\"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ZH2 Selection.EndKey
Selection.TypeText \"-\"
TH = \"SEQ 公式 \\* ARABIC \\s 1\"
Selection.Fields.Add Range:=Selection.Range, PreserveFormatting:=False, Text:=TH
Selection.TypeText \")\"
ActiveWindow.View.ShowFieldCodes = False
'下面两行用于域的自动更新,可用“ctrl+A->F9”代替 'Selection.WholeStory 'Selection.Fields.Update End Su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