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蒙氏圆柱体教案

来源:九壹网
蒙氏圆柱体教案

【篇一:蒙氏教案-插座圆柱体b】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b-----对应(感官)

教具构成:插座圆柱体b(十根高度相同,直径慢慢递减的圆柱体)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通过视觉感知物体粗细的变化、培养孩子一对一配对的能力 间接目的:培养握笔的能力、培养孩子逻辑思考的能力 操作过程:

(一)开始部分 先让孩子坐在老师的两侧,“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项插座圆柱体的工作。” (二)教学部分

1、教师从教具柜上取出教具(双手虎口处夹住教具) 2、用三指把圆柱体从圆穴中取出并散放在工作毯上。 3、单手划定范围,选中一个最粗的圆柱体。

4、单手拿起圆柱体的圆柱柄,把底面与圆穴进行观察、对比。

5、单手拿圆柱体的圆柱柄,另一手食指、中指触摸圆柱体的曲面。 6、单手把圆柱体底面向上,另一手两指从上到下的触摸圆柱体的底面 。

7、单手两指顺时针触摸圆柱体的周长。

8、单手拿圆柱体,另一手两指触摸圆穴及圆穴周长。 9、单手把圆柱体嵌入穴中。

10、依次把其余圆柱体全部按上述方法嵌入进去。

11、双手把插座圆柱体大的圆形在上,小的在下,两指从上到下触摸圆柱体与圆穴的缝隙,感知圆大小的变化。

12、再用双手虎口处拿起教具,把教具放回到教具柜中。

(三)结束部分 我的工作做好了,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变化与延伸:配对游戏 适用年龄:2岁以上

错误控制:各个圆柱体及圆穴 吸引力:触摸时的过程

成果:孩子能一一找到所对应的圆柱体及圆穴

【篇二:蒙氏几何立体组教案】

活动名称: 几何学立体组(1)

活动准备: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各一个,投影板3块,1个底座托

活动目标:1、通过视觉、触觉的共同作用认识球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并能正确说出名称。

2、培养幼儿对实体的感觉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3、专注力、独立性、秩序感及手眼协调的培养。 活动过程:

1、 取出球体感知外形后在工作毯上做滚动状态,命名:这是球体。 2、 师:“球体像你见过的什么?”幼儿:“像皮球、像橘子。” 3、 这是球体。球体可以滚动。球体有一个面。

4、 取出正方体触摸外形,在工作毯上做滚动状态说:“不能滚动,这是正方体。”数正方体的面

和顶点和棱。它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5、 师询问正方体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什么,幼回答。

6、 取圆柱体感知后放在工作毯上做滚动状态,命名:“这是圆柱体,也可以滚动。圆柱体有一个7、 8、

9、 曲线面和两个圆形面组成。 师询问圆柱体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什么,幼回答。 命名:再次给三体命名。辨别:哪个是球体,有六个面的是?圆柱体有一个曲线面和两个什么面组成? 与幼儿一起做谁不见了的游戏。

活动名称: 几何学立体组(2)

活动准备:卵体、圆锥体、长方体、各1个,投影板6块,2个底座托,眼罩1个。

活动目标:1、通过视觉、触觉的共同作用认识卵体、圆锥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名称。

2、培养幼儿对实体的感觉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3、专注力、独立性、秩序感及手眼协调的培养。 活动过程:

1、 复习学过的球体、圆柱体、正方体。(戴上眼罩通过触摸找出老师需要的几何体并找到相应的投 影板或托。)

2、 取出卵体感知外形后在工作毯上做滚动状态,命名:这是卵体。 3、 师:这是卵体,卵体也可以滚动。和球体比较有什么不同。

4、 取出长方体触摸外形,在工作毯上做滚动状态说:“不能滚动,这是长方体。”(师:数长方体

的面和顶点和棱,它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5、 师询问长方体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什么,幼回答。

6、 取圆锥体感知后放在工作毯上做滚动状态,命名:“这是圆锥体,也可以滚动。(师:圆锥体有

一个曲线面和一个圆形面组成)。

7、 师询问圆柱体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什么,幼回答。

8、 命名:再次给三体命名。辨别:哪个是卵体?哪个是圆锥体?哪个是长方体?

9、 幼儿再次跟随老师一起依次说出三个几何体的名称。

10、 与幼儿一起做谁不见了的游戏。(跟随游戏的进展把几何体依依收回到神秘袋中以备后面游戏需 要)

11、 游戏:送几何体回家。(师:首先出示所有投影板,放在另一处,告诉幼儿这是几何体的家,刚

才做游戏时几何体都躲起来了,我们先要把它们都找出来,然后一个一个送他们回家)(师:示范用眼罩先从神秘袋中随意找出一个送回家,然后让幼儿来操作)(下一节复习课时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相应的几何体)

12、 游戏结束,请刚才没有来操作的幼儿依次收几何体放回篮筐内。

【篇三:大班上蒙氏教案】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蒙氏教案 活动名称:数棒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的认识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1 :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散放)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展示2 : 数棒的三段式名称练习

1、取下数棒,以前面的方法排列,从长至短(10~1)。

2、取1触摸并说“1”,这是1。取2触摸说“1、2”这2。取3触摸说“1、2、3”这是3。

3、“请拿1给我;请拿2给我;请拿3给我。”

、指棒1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1。” 指棒2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2。” 指棒3问幼儿:“这是几?”幼儿应回答:“这是3。”

5、 4 5 6用一次展示,7 8 9 10用一次展示,并使用三段式名称练习。

6、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数物对应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活动名称:数棒与数字

教具构成:红蓝相间的数棒10根 教育目的:

1、1-10数量与数字的对应 2、帮助孩子学习数的顺序 操作步骤:

展示: 数棒—1~10的顺序、数名与数量的联合 1、将数棒摆在地毯的下半部分(散放)

2、将“1”拿出,两指触摸并说“1”,然后将1放至左上角。 3、将数字卡“1”放在数棒的旁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2~10的练习。每次都必须从1读起。 4、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变化和延伸:按数取物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兴趣点:教具颜色

错误控制:教具颜色的区分

注意事项:取棒时注意不能碰到别人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一盒)长方形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引导小朋友,介绍构成三角形,并准备地毯. 2、把第一盒拿到地毯上. 3、老师坐在小朋友右侧.

4、取出所有的三角形,盖上盒盖将盒子放在地毯右上角.

5、老师说:“现在请把同样形状、同样颜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摆在一起(排成一对一对)”

但是红色的钝角不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不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枚无法配对.这时老师说:“形状和大小虽然小同,因为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6、老师先拿一对绿色直角等腰三角形对小朋友说:“注意看怎么

做.”将有引导线(黑色)的两边相对,同时说像这样把黑线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正方形.

7、以同样的方法做成几个四边形,第一盒全部共可做出7个. 8、散放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9、放回教具架上.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二盒) 教育目的:

1、依照黑线把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取出第2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2、老师说:“前些天,我们曾用构成三角形做过各种四边形,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再用这些兰色,三角形作出相同的四边形 3、老师先让小朋友将同样形状、大小的三角形配对.

4、其次老师拿起一对三角形(例: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做成四边形.左手按住一枚固定不动.另一枚沿着各边移动绕行一周。(同样方法也可应用到等腰三角形2枚及正三角形2枚). 5、把8块兰色三角形象第一盒那样作成七种四边形. 直角等腰三角形2枚——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个 正三角形2枚——菱形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和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6、再整理好放回原位,

如果小朋友想不起第一盒的各种四边形,可以再进行一次第一盒的练习,或者将第一盒的四边形叠到第二盒的四边形上面.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活动名称:三角组合(第三盒) 教具构成:三角组合(第三盒)

教育目的:1、把不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不同的几何图形 2、认识几何图形名称 操作步骤:

1、 取出第3盒中的三角形,散置在地毯上.

2、师:“把形状、颜色、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3、其次指着灰色的正三角形(大)说:请作出和这个相同的三角形. 4、在组成的三角形上面叠上灰色的正三角形.(建立相等的概念) 直角不等边三角形2枚 以上年都可以作出和灰色大钝角等腰三角形2牧 三角形同样的三角形 正三角形4枚 5、散放一枚一枚整齐地放进去. 变化和延伸:自由进行各种造型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兴趣点:颜色、形状、摸、放、拿的动作、配对、成功感 错误控制:黑线

注意事项:教具是否完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