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化学压轴题

来源:九壹网
压轴题二 化学工艺流程题

题型模型

化学工艺流程题结构一般包括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题头一般简单介绍以何种物质(主要成分是什么、含什么杂质等,要注意一些关键信息)为原料制备哪种物质,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题干部分则是工业制备的简化工艺流程图。题尾部分则是根据工业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命题者精心设计的系列问题。对于学生解题需要的未学过的信息在三个部分都有可能出现,审题时须全盘考虑。 考点模型

(1)原料处理的方法和作用

①研磨: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或加快反应速率。

②水浸:与水接触溶解或反应,可通过延长时间、搅拌或适当升温来加速,以提高浸出率。 ③酸浸:与酸接触反应而溶解,使可溶性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可通过适当增大酸的浓度、升温和强力搅拌等加快反应速率。 ④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

⑤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在后续过程中易溶解,并可使一些杂质(如有机物)在高温下氧化、分解。

(2)实验条件的控制和目的

①调节溶液的pH值:使某些离子转变为沉淀而到达别离的目的,抑制某些离子的水解,防止某些离子的氧化等。在题目中常以表格形式给出信息。 ②控制体系的温度

a.控制低温:防止物质的分解,如NaHCO3、NH4HCO3、H2O2、HNO3(浓)等;防止物质的挥发,如盐酸、醋酸等;抑制物质的水解,如冰水洗涤,以防止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增大气体反应物的溶解度,使其被充分吸收;

b.采取加热:加速某固体的溶解,加快反应速率;减少气体生成物的溶解并使其逸出;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因析出而损耗或带入新的杂质; c.控制范围:确保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兼顾速率和转化率,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防止副反应发生等。

(3)物质别离或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①溶解法:利用特殊溶剂把杂质溶解而除去,如Fe(Al)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而除去Al,CO2(HCl、H2O)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H2SO4。

②沉淀法:a.加合适的沉淀剂(要使杂质离子充分沉淀,加入的沉淀剂必须过量,且在后续步骤中容易除去);b.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③洗涤法:a.水洗;b.冰水洗;c.有机溶剂洗。其目的是:洗去目标物外表的杂质离子;减少目标物的溶解损耗或增大有机杂质的溶解量;防止目标物形成结晶水合物;使晶体快速干

第 1 页 共 9 页

燥。

(4)可循环物质的判断 ①流程图中回头箭头的物质

②生产流程中后面新生成或新别离的物质(不要无视结晶后的母液),可能是前面某一步反应的相关物质。

1.钒有金属“维生素”之称,研究发现钒的某些化合物对治疗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工业上设计将VOSO4中的K2SO4、SiO2、CuO杂质除去并回收得到V2O5的流程如下:

请答复以下问题:

(1)步骤②、③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HM为有机萃取剂): VOSO4(水层)+2HM(有机层)

VOM2(有机层)+H2SO4(水层)

步骤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中X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操作Ⅰ得到的废渣,用____________溶解,充分反应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系列操作名称),称量得到m g氧化铜。

(5)为了制得氨水,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实验装置 实验药品 制备原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小组 A ①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钙、氯化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共 9 页

__ 分析产生氨气的原因乙小组 ②____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入碱中和硫酸,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 H2SO4 (2)ClO3+6VO2+9H2O===Cl+6VO3+18H (3)氨气(或氨水) 有机萃取剂 (4)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

(5)①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②B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固体氧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解析 (1)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加碱中和H2SO4,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根据箭头的指向及名称(反萃取),得到有机萃取剂,X应为H2SO4。(2)KClO3作氧化剂,VO2

作复原剂,离子方程式为ClO3+6VO2+9H2O===Cl+6VO3+18H。(3)根据箭头的指向,有机萃取剂和NH3可循环利用。(4)操作Ⅰ得到的废渣有SiO2和CuO,用NaOH溶解SiO2,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CuO。(5)假设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NH3,应选用A装置,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2H2O+CaCl2,假设用浓氨水和NaOH固体制NH3,应选用B装置,放出NH3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答复:①温度升高;②c(OH

)增大;③NaOH固体吸水。

2.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1)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氧化生成的阳离子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气中主要含N2、O2、SO2和少量的CO2、H2O,取标准状况下的尾气V L测定SO2含量:

方案一:让尾气缓慢通过以下装置。

第 3 页 共 9 页

①C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先通入尾气,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假设通过B装置的增重来测量SO2的体积分数。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方案合理该空不必填写)。

方案二:将尾气缓慢通过足量溴水,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m g。

①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沉淀洗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SO2含量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3)从FeCl3溶液中得到FeCl3·6H2O晶体的操作包括____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该过程需保持盐酸过量,结合必要的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Fe2+Cl2===2Cl+2Fe3 KSCN溶液

(2)方案一:①球形干燥管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被B装置吸收 ②否 尾气中的CO2也能被B装置吸收使所测质量分数偏大 方案二:①使生成的SO24完全转化为沉淀

②在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恰好没过沉淀,待水流下后再重复2~3次此操作 2 240m③% 233V(3)蒸发浓缩 Fe3+3H2O

Fe(OH)3+3H,过量盐酸能够抑制Fe3水解

++

解析 工艺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是:

O2Fe2O3HClFeCl3Cl2

FeS2――→――→――→FeCl3溶液―→FeCl3·6H2O FeOFeCl2

(1)Cl2把Fe2氧化成Fe3,检验Fe3应选用KSCN溶液。

(2)①干燥管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外界CO2和H2O(g)进入B装置,干扰测定结果;

②因为CO2也能被碱石灰所吸收,所以该方案不合理。方案二的原理是,利用溴水把SO2氧化成H2SO4,再加入BaCl2生成BaSO4沉淀,通过BaSO4沉淀的质量来确定SO2的含量;

+++

第 4 页 共 9 页

m

×22.4233③×100%。

V

(3)因为FeCl3水解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盐酸,所以应保持盐酸过量,抑制Fe3的水解。 3.工业上利用电镀污泥(主要含有Fe2O3、CuO、Cr2O3及部分难溶杂质)回收铜和铬等金属,回收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物质沉淀的pH及Ca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 开始沉淀pH 完全沉淀pH Fe3 2.1 3.2 +Cu2 4.7 6.7 +Cr3 4.3 a +

(1)在浸出过程中除了生成Fe2(SO4)3、Cr2(SO4)3外,主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除铁操作中,需要除去Fe3和CaSO4,请完成相关操作:①加入石灰乳调节pH到约__________,检验Fe3已经除尽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浊液加热到 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复原步骤中加入NaHSO3生成Cu2O固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步骤中加入NaHSO3得到Cu2O的产率为95%,假设NaHSO3过量,除了浪费试剂外,还会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4)当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105 mol·L

-1

时可认为沉淀完全,假设要使Cr3完全沉淀则要

-31

保持c(OH)≥______。[已知:Ksp[Cr(OH)3]=6.3×10答案 (1)CuSO4

3

,63≈4.0]

(2)①3.2 取适量滤液,加KSCN溶液,假设不变红,则说明Fe3已除尽 ②趁热过滤 (3)2H2O+HSO3+2Cu2===Cu2O↓+SO24+5H 产生SO2,污染环境 (4)4.0×109 mol·L1

解析 (1)Fe2O3、CuO、Cr2O3均和H2SO4反应,分别生成Fe2(SO4)3、CuSO4和Cr2(SO4)3。(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调节pH值,使Fe3完全沉淀,而Cr3、Cu2不沉淀,应调节pH到达3.2,检验微量Fe3,应选用KSCN溶液。根据CaSO4的溶解度曲线特点,应趁热

第 5 页 共 9 页

--

过滤得到CaSO4沉淀。(3)Cu2把HSO3氧化成SO2本身复原成Cu2O,离子方程式为2H2O4,+HSO3+2Cu2===Cu2O↓+SO24+5H

在上述反应中生成H,假设NaHSO3过量,会产生SO2,造成空气污染。 36.3×10-313

(4)c(OH)= 6.3×1026= -5=

1×10

+--

3

63×10

-27

≈4.0×109 mol·L1。

--

4.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

答复以下问题:

①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煅烧如果不充分,产品中将有Fe2存在,试设计实验检验产品中有无Fe2。 (2)有些同学认为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 a.称取2.850 g绿矾(FeSO4·7H2O)产品,配成250 mL溶液; b.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0.010 00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

①写出酸性KMnO4溶液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M(FeSO4·7H2O)=278 g·mol]

③滴定到达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下操作会导致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结束时仰视刻度线读数 d.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 答案 (1)①过滤 洗涤

②4FeCO3+O2=====2Fe2O3+4CO2

③取固体样品少许放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试管,再加入几滴KMnO4溶液。如

第 6 页 共 9 页

高温

-1-

果溶液褪色,则有Fe2

(2)①5Fe2+MnO4+8H===5Fe3+Mn2+4H2O ②0.975 4

③滴加最后一滴溶液,溶液刚好由黄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 ④bc

解析 (1)①分析流程可知操作Ⅰ、Ⅱ的名称分别是过滤、洗涤。

②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O2=====2Fe2O3+4CO2。

③Fe3中存在Fe2,检验方法为取固体样品少许放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试管,再加入几滴KMnO4溶液。如果溶液褪色,则有Fe2。 (2)②根据反应关系式

KMnO4 ~ 5FeSO4·7H2O 0.010 00 mol·L1×20×103L 1×103 mol 则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

-3-

10×10 mol×278 g·mol1

≈0.975 4。

2.850 g

滴定到达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为滴加最后一滴溶液,溶液刚好由黄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

④a.未干燥锥形瓶对结果没有影响;b.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造成浓度偏低,标准液体积偏大,结果偏大;c.滴定结束时仰视刻度线读数,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结果偏高;d.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没有润洗,待测液的量偏小,结果偏低。 5.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答复以下问题:

(1)Fe(NO3)3·9H2O在工业上用细铁屑与稀硝酸反应制备,主要流程如下:

高温

①耐酸反应器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过程中需对溶液进行蒸发浓缩,注意事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反应器中出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以下图装置制取Fe(NO3)3(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未画出)。

第 7 页 共 9 页

①该实验中对圆底烧瓶加热的最正确方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

②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防止倒吸的尾气吸收装置(提示:碱液可快速、充分吸收产生的氮氧化物气体)。

答案 (1)①铁屑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有无色气体产生,在液面上气体变为红棕色(后又变为无色) 边加热边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发生飞溅 ②氮氧化物 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2)①水浴

②(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铁和过量稀硝酸反应,产物为Fe3和NO,现象是溶液变为黄色,产生无色气体;加热蒸发时应注意搅拌散热。氮氧化物造成的污染主要为酸雨和光化学污染。

(2)制取Fe(NO3)3·9H2O需要控制的温度为40~50 ℃,水浴加热更容易控制,防倒吸的尾气吸收装置应用NaOH溶液。

6.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在某温度下,Ksp(FeS)=8.1×10

-17

,FeS饱和溶液中c(H)与c(S2)之间存在关系:c2(H

+-

)·c(S2)=1.0×10

-22

,为了使溶液里c(Fe2)到达1 mol·L1,现将适量FeS投入其饱和溶液

中,应调节溶液中的pH约为________(填字母)。 A.2 B.3 C.4 D.5

(2)氧化铁红颜料跟某些油料混合,可以制成防锈油漆。以黄铁矿为原料制硫酸产生的硫酸渣中含Fe2O3、SiO2、Al2O3、MgO等,用硫酸渣制备铁红(Fe2O3)的过程如下:

①酸溶过程中Fe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滤渣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复原过程中加入FeS2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3复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H2SO4,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S2+____Fe3+______===______Fe2+____SO24+______ ③氧化过程中,O2、NaOH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确保铁红的质量和纯度,氧化过程需要调节溶液的pH的范围是3.2~3.8。

第 8 页 共 9 页

-+

沉淀物 开始沉 淀pH 完全沉 淀pH Fe(OH)3 2.7 3.2 Al(OH)3 3.8 5.2 Fe(OH)2 7.6 9.7 Mg(OH)2 9.4 12.4 如果pH过大,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离子沉淀的pH见上表)。

⑤滤液B可以回收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 A.Na2SO4 B.Al2(SO4)3 C.Na2SiO3 D.MgSO4 答案 (1)B

(2)①Fe2O3+6H===2Fe3+3H2O SiO2 ②FeS2+14Fe3+8H2O===15Fe2+2SO24+16H

③4Fe2+O2+2H2O+8OH===4Fe(OH)3↓[或Fe+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④Al3、Mg2形成沉淀,使制得的铁红不纯 ABD

KspFeSKspFeS+

解析 (1)c(Fe2)==-- cS21.0×1022

c2H

-22-22-52+

1.0×10·cFe1.0×10×11.0×10+

即c2(H)=== -8.1KspFeS8.1×1017c(H)= pH≈3

(2)①SiO2不溶于H2SO4,所以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SiO2;④调节pH到3.2~3.8的目的是使Fe3完全沉淀,假设pH过大,会造成Mg2、Al3 沉淀,使制得的铁红不纯;⑤滤液B中含有Na2SO4、Al2(SO4)3、MgSO4,不含Na2SiO3,因为在前面的过滤操作中已除去了SiO2。

2+

1.0×105--

≈1.11×103 mol·L1 8.1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