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地造景艺术手法探析
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摘 要:高校校园环境是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内涵充分展现的重要载体,结合了现代办学理念的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能够更好地烘托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加有利于学生人格塑造、品德品行的培养,同时,也能为高校树立独特的风格形象。本文主要讨论了校园绿地造影艺术的手法,为同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校园绿地;造景艺术;手法探讨
1. 引言
园林绿地造景只是园林绿地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满足上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而其中校园园林绿地造景将为学生师生学习氛围带来重要意义。对于校园园林景物主题能集中具体地反映设计内容的思想件和功能上的特性。高度的思想和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功能特性,达到环境育人的境界。
2. 校园绿地造景设计构思
对于校园绿地造景应遵循“现代、简洁、实用、富有特色”的指导思想,同时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点是营造“交流、休闲、学生、生活、教学”等各种类型的景观空间,把握其中的香瓜关系。顺应人的心理需求,以有效地使产生“灵、秀、雅”的景观氛围。
在紧扣校园特定的功能,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场所特性,体现以人为本的造景原则,为师生创造出适宜学习、生活的校园文化环境,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理念,在校区创造体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境界。
对于学校校园绿地造景往往沿道路两侧、广场、建筑周边和围墙边呈条带状分布,以建筑为主体,绿化相衬托、美化。因此绿化设计既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通风采光、遮阳、交通集散,又要考虑建筑物的形状、体量、色彩和广场、道路的空间大小。大门出入口、建筑门厅及庭院,可作为校园绿化的重点,结合建筑、广场及主要道路进行绿化布置,并应注意色彩、层次的对比变化,建花坛,铺草坪,植绿篱,配置四季花木,以衬托校园入门及建筑物入口空间和正立面景观,丰富校园景色。建筑物前后作低矮的基础栽植,5m内不植高大乔木;两山墙外植高大乔木,以防日晒;庭院中也可植乔木,形成庭荫环境,并设置乒乓球台、阅报栏等文体设施,以供学生课余活动之用。校园道路绿化以遮阳为主,主要种植乔灌木。
1
3. 校园绿地设计
(1)教学科研区绿地。 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以及行政办公楼等建筑,该区也常与学校大门主出人口综合布置,以体现学校的面貌和特色。为了有效地确保教学科研区要保持安静的学习与研究环境,其绿地多沿建筑周围、道路两例呈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鉴于教学科研区绿地主要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故不但能提供安静优美的环境,也为学生创造课间进行适当活动的绿色室外空间。教学科研主楼前的广场设计,以大面积铺装为主,并结合花坛、草坪,布置喷泉、雕翅、花架、园灯等同林小品,以体现简洁、开阔的景观特色。
(2)学生生活区绿地设计。该区为学生生活、活动区域,分布有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浴室、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及部分体育活动器械,有的学校将学生体育活动中心设在学生生活区内或附近。该区与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校园绿化景区、城市交通及商业服务有密切联系,其绿地一般沿建筑、道路分布,比较零碎、分散。在不影响楼内通风采光的条件下,可采取多种植落叶乔灌木。为满足学生休息、集会、交流等活动的需要,教学楼之间的广场空间应注意体现其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并应具有良好的尺度利景观,常以乔木为土,花灌木点缀。缘地布局平面上要注意其图案构成和线型设计,以丰富的植物及色彩,形成适合师生在楼上俯视的鸟瞰画面;立面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并衬托美化建筑,从而使绿地成为该K车间的体闲主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活动区绿地设计。体育活动场所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设施,其内容包括大型体育场、馆和风雨操场,游泳池、馆,以及各类球场及器械运动场等。该区与学生生活区有较方便的联系,故除足球场草坪外,通常绿地沿道路两侧和场馆周边呈条带状分布。
4. 实例分析
某校区南侧占地约400亩,该校区自然地形地貌丰富,高差较大,地势起伏,有山有水,环境条件十分优势。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把校目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并充满现代感的新型校园。在形成校目特色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尊重该校的历史传统,有意识地追求和建造有别于其他学校建筑风格与景观风格的校园环境。
(1)绿化分区规划设计。对于绿化方式的多样化设计上,该校园既有行列树阵、又有乔灌、草组群搭配、使校园四季常绿、三季花开,同时突出季相变化特征,强调花的烂漫、叶的鲜艳。从而使得生态湿地绿化和城市生态性绿化相结合。
(2)两条轴线串联起6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相互协调以及相得益彰。教学区的教学楼围合成11个庭院,以铺地配合景观小品、植物构成不同的景观,规整的几何图形寓示教学的严谨。同时小品及其植物的配置又透出活泼。图书馆是教学区的中心监护,隐约于山水绿树之间,充分体现了“山水学林”的校园意境。在学生宿舍区考虑到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两栋建筑楼之间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庭院,同时再绿化设计中设置庭架、座椅,以充分地使学生可以得到
2
身心的放松,同时为学生提供交流娱乐的场所。
(3)对于学校校园绿地造景应当结合现状条件以及校园特点,将其设计建设成景色优美,特色鲜明,供师生晨读、休闲以及静思、交流的优美小憩场所。设计上采取以硬铺为主,采用流畅大波浪造型,以呼应其“水岸”的特殊性质,打破了原有驳岸的僵硬直线条,从而造成富有变化的感觉。对于湖岸设计三个出挑平台,以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针对校园品质,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结合校园历史文化诶住主题,设置一道弧形景墙,在景墙上雕刻校史的浮雕以及名人名言。重点在此载重桃李,以寓言桃李满天下,不忘师恩和思念之情。同时设置有铺地坐凳,为学生提供看书交流的场所。
图1 弧形树池坐凳示意
(4)在学校文化区,近3万平方米的水杉园、树上百鸟争鸣,林下鲜花绽放,小路蜿蜒,幽深静谧。她给到过我校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已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景点。位于学生生活区的谊园,面积约1万平方米,大片的绿地中镶嵌了两条由红、绿、黄三种色彩的植物组成的“S”型图案,点缀了紫薇、棕榈、铁树等观赏性植物,给视觉以强烈的冲击。水杉园、谊园、思园、冶园„„,一抹抹绿色在见证着我校生态校园建设步伐的同时,也见证着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向精品化、人文化方向的演变。来自学校总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校共计新增绿地约17万平方米,新增树木约19.5万株,建设了冶园、竹园、思园、紫园等30余处校园精品景观,建设了法桐路、雪松路等10余条以植物名称命名的景观道路。通过持续不断的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人居环境,创建了景色优美的绿色校园。
5. 结语
高校校园景观是校园美化的基础、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学校品质的表现,在高校建设中应该把握高校校园景观的特色。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教书育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
3
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应该强调开放性,形成一种文化内生繁衍和文化外生发展的现象;应该是自然、空间与人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校园景观文化的持久性,以实现学校文化的有效传承;还应该在兼顾地域性的基础上求特色。
参考文献:
[1] 白晗. 试谈高校校园景观的特色[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1(12) :95-182. [2] 崔明春. 浅谈高校的园林绿化[J]. 河北林业科技. 2010(03) :30-31.
[3] 冯艳莉. 高校校园绿化美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3) :28-34.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