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方案

来源:九壹网
中小学生家访制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鉴于一些家长对子女读书有诸多不正确认识,尤其是打工族家庭、贫困家庭,更是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如何改变家长的观念,争取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支持配合,以及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成为新时期阳光学校家访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学生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意见,向学生家庭宣传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家我校家访制度,特制定此制度: 各班主任及有关领导、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家访是协调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点,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全体老师要高度重视家访工作,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从家访形式、时机、原则、要求、注意事项及家访工作考核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家访制度

一、家访形式可灵活多样。

如:主要采用上门家访,特殊情况可打电话邀请家长来校面谈等形式进行。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批评

和建议。

二、家访时机、原则、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家访前,教师要与家长预约,确定家访时间后,一定要守时,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进行家访要事前通知家长。家访时,至少两位老师同行,安全第一。

2、家访应有计划,目的要明确,不可随意无计划地家访,也不可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家访;或只对后进生进行家访。要注意本班家访生的层次性,每学期大班家访不得少于班级总人数的20%,小班家访人数不得少于班级人数的50%。任课老师每学期家访人数由班主任协调

3、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学生的近期表现及可能出现的思想倾向有较详尽的掌握,对学生的家庭状况有所了解,明确谈话内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4、学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出现特殊状况,应及时家访。

5、家访时,教师态度要诚恳、耐心,保证气氛的和谐融洽,要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同时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衣着整洁,注重为人师表,对学生家长要有礼节,举止文明,谈吐得体。反映学校、学生情况时要实事求是、委婉,并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应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家访过程中不得与家长发生冲突,须做好解释工作。

6、家访后,请认真填写家访记录表,留下家长反馈意见。

7、非班主任教师要协助班主任的家访工作。非班主任老师根据自己所任的班级,轮流和各班主任参加家访工作。每次家访,家访教师必须签到。

8、一般来说,应先向家长汇报学生优点、闪光点、后谈学生缺点。切不可“告状式”和“报喜式”,注意具体和客观性。

9、遇有学生家长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有差异的地方,要作全面的说服和帮助工作,以达到共识。

10、家访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全体教育或个别教育,学期末将记录材料上交学校集中管理。

三、家访应有的五种意识。

1、服务意识。上门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主动意识。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真诚,细致与认真,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

3、研究意识。了解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经济状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4、时效意识。留心观察,细致分析,把握家访的最佳时机,争取最好的教育效果。

5、平等意识。注意谈话方式,把握谈话分寸,努力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

四、考核

1、老师应将每次家访的情况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家访情况登记表。学校将组织校办室、政教处有关部门对家访情况将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电话抽查的方式回访,并对家访记录进行检查考评并通报。

2、学校把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师德情况的考评依据,同时作为教师期中、期末考核、评优、岗位聘任、职评的重要依据。

3、对家访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好的家访经验进行推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