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
(1)[逮]及,到。(2)[穿壁]在墙上凿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 ) 大姓( ) 偿( ) 怪(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 、 。
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
(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 ) 缀( ) 饰( ) 还( )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郑人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螳螂捕蝉(《说苑》)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注释】
((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悲 ( ) 欲( ) 傍( ) 延( )
2、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填空。
(1)《螳螂捕蝉》写了 、 和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