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来源:九壹网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内容提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情感真实的自我美意境美语言美

真和美结合构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真

一、真实的思想。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

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

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二、真切的情感。治学严谨的态度。观察的细致入微感受的细微用

心使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极其动人的真切的情感。

三、真实的自我。直抒胸臆平淡描述把自己的观点内心的变化

直接告诉读者使读者看其散文就像朱自清在和自己静静谈心真率

温馨纯美。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美

一、意境美。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优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动

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1抒情和叙事相融合创造一种情景交

融物与我浑的妙境2、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显示一种将人生的彻悟历

史的开掘理性的思考都融会于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语言美。1、朴素自然平中见奇2、精彩动人的修辞3、富于变

化的句式善于运用迭字、迭词[即得叠字、重叠词]。4、朱自清先生还有

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

[关键词]真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用真和美去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真实的自我真切的情感真率的话

语真实的思想构成了朱先生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美朱先生的散

文意境美语言美如诗如画给人美的享受。

一、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真。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

作特色。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竭

力提倡写实的文学。所以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里面叙述的人、事、还有景致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

好像朱先生就我们在身边给我们讲

着他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他的爱人他的儿女他的朋友他的见闻、

美景等等。

如《背影》、《儿女》、《择偶记》、《给亡妇》等都记录了先生

和家人的真实生活。这些散文虽然写法不同表现格调也不一样有的

欢快有的低沉有的朴实有的幽默。但是里面写的内容都是真实感

人的。你看不能忘怀的父亲的背影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小事那么平凡

那么有乐趣。甚至心中的烦恼、“丑事”也不遮不掩的展示在读者面前。

特别在《儿女》一文“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

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

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

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1]其中朱先

生描述了自己由年轻时烦孩子、经常打骂孩子逐渐自己人到中年了成

熟了会爱会疼孩子了也能从家里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生活的乐

趣了的心路历程。

再到《给亡妇》的末段“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培坟上来

因为她病了没有成。我们想告诉你五个孩子都好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

们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一你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你。”[2]通

过这些朴素的文字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非常亲

切感人这些文章就是今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读了也会受启发

从而知道应该怎样去与孩子、家人友好想处、幸福生活了。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

迹》到游记《欧游杂记》等这些散文真实的描写自然风光、记录下

了先生的旅游行程和感受无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者朋友好像

就在月光下的清华园荷塘边散步还有青蛙呱呱叫还有蝉虫知知唱那

水上的城市威尼斯单单小河道就有四百十一八条桥就有三百七十八座

读者就像与朱先生一道搭着“刚朵拉”小船正在旅游休闲呢。

其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那么亲切、感人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固然

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有关与先生对事物深入观察体验现实热爱生活

用心去写作有很大的关系。先生写作要求自己“说自己的话”说到后

来都“无话可说”了在《论无话可说》一文中“我觉行自己是一张

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3]只有用自己的全身心去写作的人

才会有这种好像被掏空的感觉。

在《山野拾掇》一文里朱先生认为自己是“凡事要问底细

‘打破沙缸问到底要问沙缸从哪里起’他们于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

细都不轻轻放过”““所以于每事每物必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

无论锱铢之别淄渑之辩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这样可以

辩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独得的秘密”[4]比如大家熟悉的《荷 塘

月色》“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志与水里的蛙声”有了蝉鸣

知了曲青蛙呱呱唱美丽的荷塘月色景致就活泼起来了。这蝉鸣蛙叫

的热闹也更好的反衬出此时先生的心情了一“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反

也没有。”[5]可是有人说晚上哪里有蝉鸣知了唱的朱自清先生经过

自己多次实地考察还请教了专家证实了蝉在平时的黑夜里是不叫的

但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是会叫的。这个事实体现了先生尊重生活尊重

现实观察细致入微的作风。足见朱先生散文艺术的“真”是来之不易

的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经过仔细的观察用心去感受才得来的。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之所以让读者倍觉亲切与他善于倾诉有好大关

系。比如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把自己的观点、内心变化直接告诉读者

就像与读者谈心一样与大家分享喜怒哀乐。把内心的思想认识倾诉出来。

“我在那小西洋人两颗枪弹似的眼光之下茫然地觉着有被吞食的危险

于是身子不知不觉地缩小一大有在奇境中的阿丽思的劲儿我木木然目送

那父与子下了电车在马路上开步走那小西洋人觉未一回头断然地去

了。我这时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我做着黄种的中国人而现在还是白种

人的世界他们的骄傲与践踏当然会来的我所以张皇失措而觉着恐怖者

因为那骄傲我的践踏我的不是别人只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

子竟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6]这是《白种人一上帝的骄子》

的一个小段落朱先生内心为什么会在一个十岁白人小孩子面前觉得受

了那么大的屈辱呢在国内的上海尚这样一个十岁的白人孩子尚这样

怪不得鬼子连“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都敢写出来。这时朱先生

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在文章里朱自清先生把自己感受的屈辱、对

国家民族落后的忧虑与读者朋友诉说。朱自清先生创作散文的时候把

读者朋友当是了自己的知音来倾诉了。

又比如在《生命的价格一七毛钱》里控诉了卖孩子的罪恶“我亲

眼看见的一条最贱的生命是七毛钱买来的”“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

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

想想看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7]朱先生的愤怒跃然纸上

读着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眼前总会浮现先生的形象一个有血有肉、

有喜有怒博学多才态度诚恳思想进步的高大形象1先有朱自清先生写文章时的情真意切才有先生的文章的真切近人。

二、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美。

首先是意境美。意境是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意即作者的思

想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具体点说意境就是作者在

描写生活情景时内情与外境高度融洽所创造出来的美妙和谐的艺术境界

是情与景水乳交融、物与我浑然为一的艺术产儿。故此优美的意境能深

深地激动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

在抒情和叙事相融合的意境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洋溢着一种真

挚的“人情美”。在《背影》中记叙了多年前父亲地、浦口车站送他乘

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朱先生通过在特定环境下的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

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慈爱和儿子对父亲深沉的威念。

作品在平淡的叙述和细微的言行中流露真情。从父亲“甚是仔细”的

再三叮嘱茶房还不放心从决定亲自送我并忙着照看行李与车夫讲价钱

或是上车替儿子捡定座位到最后又穿过铁路过栅栏攀月台买橘子方才离

去。无不显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关爱之情。

父亲的一举手一投足总易牵动作者感情的弦索激起心灵的颤动

所以即使平常而琐碎的小事亦充溢着一般强烈而深厚的感情从而产生

了非凡的感染力父亲的衰老、疲惫的背影负载着人世的艰难与悲哀而

父亲忘我的爱终于使儿子感到自责父亲的“背影”在父子分手后便“混

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8]这代表一种失落和惆怅作品最

后还简述了父亲别后的眷恋之情。

《给亡妇》是朱自清先生30年代追忆他的第一个妻子的悼亡之作几

乎都是家庭琐事集中叙述了亡妻无私的母爱和亲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

者深切的哀思和怀念极见深情催人泪下与《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在抒情和议论描写相结合创造的意境中朱先生的散文显示

出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情画意美。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的创作实践了这一点

用重彩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 做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创作出了一个个诗意浓郁的意境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谈

能够绘出影像的是画透出神韵的是诗。好的画和好的诗是相辅相成、浑

然一体的。朱自清先生虽写的是散文却与诗画有异曲同工的妙处。他的

散文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称散

文意境创造的经典之作。有道是“言为心声”。朱自清通过美伦美奂的景

物描写将其郁结的心声艺术地折射给读者通过文中营造的幽远意境巧妙地寄托了

自己的思想情怀让读者在不言中艺术地体味底蕴。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直抒胸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9]为了求

得片刻的闲适作者想去看看月下的荷塘但是作者没有先写荷塘而是

先描绘荷塘的小路及荷塘周围的静谧的环境。

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非常真切细致。第四、五、六段重点写景

先写荷叶、荷花、花苞、花香、这是静的画面再写微风过处时的震颤。

“像空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边

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浪。”[10]这是动的描绘。随后再从各个侧面写月

光的影射、倾泻、投影把视觉所及的光、物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幅令人

心醉的优美的画面写月色映衬得荷塘格外恬美写荷塘反映出月光

的动人。描写景物的角度经常变换时而平视时而俯视时远时近有

上有下使得整个画面具有立体感在画面的布局上层次分明淡浓相

宜疏密适度具有浓郁的诗意。

而“寂莫的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像婷婷的舞女的裙”以及“荷花零星点缀下如粒粒明珠

又如闪烁的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风送荷香吹动荷叶露出了脉

脉含情的绿水。”使人感到了一种醇醇欲醉的浓香扑面而来温馨而又甜

蜜。月光则更美了如“流水一般”“静泻在叶子和花上”“叶子和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青纱的梦。”“参着斑驳”的灌木

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和影和谐的旋律”为

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静结合、虚实如生、浓淡适宜、疏密有致的“情意化

了”的风景画。[11]在这个清幽恬静的月下世界里“我”尽释生活的困扰

和现实的负载身心在迷人的夜景中逍遥自在。“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

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什么都可以不想”只剩下一个人

“独处的妙处”。[12]读着作者的描写置身作者创造的梦幻境界人们不

禁也和作者一道放开心怀轻松地神游在没有烦扰与喧嚣的尘外世界里。

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春的景象被朱自清先生描写的多精彩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13]读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之中

又仿佛在品味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远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花色近处可

听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翻飞下有野花活泼调皮的眨眼。远、近、上、下、虽是信

笔点染 无事雕琢却又成为高妙的艺术品。几多诗意几许

春色从一幅动的、立体的画面中溢了出来充满着生机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有一般浓郁的抒情意味贮满一种淳洁清幽的挚情。

然而在这股感情后面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份厚重的历史和现实的

负载读来格外厚实。正是这份淳真厚实的感情稍然无声地外化在令人惊

叹的精美描写之中景物才被情意化而变成诗意盎然的意境。作者的独到

之处就在于不露痕迹地在意境的营造过程中托寓了自己的情思。在《浆声

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更是将朱自清先生浓郁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

出来朱先生喜爱古典诗词。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功底他把散文当诗来

写努力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作者以他那生花妙笔饶有趣致

地描绘他与友人泛舟“十里秦淮”面对由画舫灯影、珠帘锦帐、美酒丝

竹以及桨声歌妓编织成的畸形繁华尽情地抒发对金陵文化的怀古幽情

以及觉醒了的 知识分子面对现实而引起的感伤、幻灭、苦闷和挣扎的思想

情绪。文章深沉老辣充盈历史感。正是“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

寒流。”作在清丽委婉的文字里载满了浓重逼人的历史云烟以及现实人

生的沧桑感慨将这种人生彻悟、历史开掘和理性思考融汇于眼前景象的

迷人描写之中编就一个“晃荡的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文中”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

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列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

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

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

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一快到天际线

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例是黑

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14]这一段既有近物的

细致刻画也有远景的淡淡勾勒而这一切又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一月

儿为了写出寿淮河上独特的月景。从形态、精神两个方面把没有生命

的东西写得像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色彩淡雅画面优美。更可贵的这

并不是客观描绘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朱自清先生似乎把自己完全

融化到画面里去了在那里寻找到了寄托。

最后是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创作上的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具有至醇至真的诗意美而且在语言上质朴、

凝练、新颖、自然。

1、朴素自然平中见奇

朱自清先生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但在运用语言时

嫩嫩的

决不矫揉造作加以修饰渲染。如

《春》中写草“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野花

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写人的活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

趟跑捉几回迷藏。”[15]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延用了生活

中的口语形式不去注意的修饰形成了朴素、自然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先生提倡人民用口语化的语言写文章他的散文有“白话美术

文的模范”的美誉。《背影》一文朱自清先生全用自描记叙事实不做

任何修饰、渲染通篇文章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

罹父亲但“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字眼文章中却一个

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话里的词藻。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虑决不

随便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一个熟识的

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16]这里的“说定”如果

换成“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

实际是说而不定很好的表现出了父亲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

亲嘱咐的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了遍数之多不厌其烦

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的内容之详把

送行中应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词语的运用强调说明了父亲已为

儿子上火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平常但用得恰到

好处使父亲的爱子之情跃然纸上文中评议与所表达的感情浑然一体

达到了“得意而忘言”的艺术境界。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先生崇尚朴实但绝不显露寒

伧朱自清追求雅淡但是雅中有丽平里透奇如开篇说“秦淮河里

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要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

船也好。” [17]这样的语句一层层写下去突出了秦淮河的船与众不同。

如盯改为“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杭州西湖、扬州瘦西

湖的船也好。”意思的表达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后一种说法字用的少

但却失去了朴素天然的味道。运用第一种说法像是作者在同别人谈家常

聊天似的。这就是朱自请先生的语言了。

还有些作品。如《荷塘月色》、《绿》等语言华美、纤 。可这些

文章都是一些浓彩重墨的工笔画因此需要语言华丽才能使形象显得丰

满浓厚。虽然文字经过了精雕细刻千锤百炼而且显得雍容华贵但是

这些语言读来琅琅上口颇有情韵更显示了朱自清先生深厚的文字功

底。2、精彩动人的修辞

首先是比喻的运用得心应手运用这种艺术表现技巧对作品“诗意”

增色不少。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朱自清先生凭借

精巧的比喻艺术给读者描绘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使声如耳闻形

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出现了一个幽深迷人的意景。他写春独

具慧眼敏锐捕捉主体和喻体“质”的相似点把春天的美丽附于“刚落

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气美“小姑娘”的艳丽容颜美“青年”的健壮身

子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神、有情放射出诗意的光辉。

《荷塘月色》更是如此朱先生将出水的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

裙”把叶子中零星点缀着的白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

星星”“刚出浴的美人”[18]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显示出了作者丰

富的想象力。

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比喻更是叫人拍案叫绝。当描绘灯

下水景和水面灯光时写道“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

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19]多么新奇

的比喻啊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实比实朱自清则不然偏偏以虚比实。“水

光”“光芒”都是眼里看的见的相比而言“梦”都是虚的了。“梦

的眼睛”更是子虚乌有了。然而奇迹正在这儿产生了表面上看这样

比法果是越比越渺茫单实际上正好表现了秦淮河上灯火初明时波浪

峰尖上跳荡的灯光的情景越琢磨越有味道。朱自清先生巧妙用比喻是

颇费工夫的了。

比喻用的精彩其他修辞也同样让人另眼相看。《春》中拟人的运用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的从土

里钻出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

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20]一个“钻”字

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状其不知不觉

出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

又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

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好。”[21]这一句朱自清

用了排比的手法读来朗朗上口。

3、富于变化的句式善于运用迭字、迭词[即重叠字、重叠词]。

朱自清先生锤炼词语的功底很深厚他的散文中有不少凝练形象的字

句式也富有变化。在散文中有着对称或排比的句式既流畅又整齐。叠词

叠句的运用在描述中加强了表现力。《春》中“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200]这

些语言显得活泼自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善于运用迭字迭词。使静

态的景物写成“活的”了呈现生气勃勃的景象。

“这是小小一片高原在明西峰与少妇峰之间三百二十英尺长厚

厚地堆着白雪。雪上虽只是淡淡的日光乍看竟耀得人睁不开眼。这儿可

望得远了。一层层的峰峦起伏着有戴雪的有不戴的总之越远越淡下

去。山缝里躲躲闪闪一些玩具般的屋子据说便是交湖了。原上一头插着

瑞士白十字国旗在风里飒飒地响颇有些气势。山上不时地雪崩沙沙

沙沙流下来像水一般远看很好玩儿。”[23]这是《欧游杂记.瑞士》描写

雪原景物的段落。

其中的“白雪”“日光”“峰峦”“屋子”“国旗”原来都是静态的

朱自清先生除了使用迭词“厚厚”“淡淡”“层层”绘形绘色外又巧妙

的使用动词迭词“躲躲闪闪”使远处交湖山间的屋子就拟人化情趣

怏然了。文末又用拟声迭字“飒飒”“沙沙沙沙”写出了旗帜的飘动、

雪粒的崩泻。这样小小的高原静中有动动静交映整个就写活了。

朱自清先生特别在《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 塘月色》、

《春》等文章的键段落都集中、大量使用迭字迭词来描写景物尽情极

致地抒发感情以取得最大的艺术效果。

《荷塘月色》注重的叠词运用用达26处“蓊 翁郁郁”、“|曲曲折

折”、“亭亭的”、“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远远近近高高低

低的树”等等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叠词多达72出之多“在黯

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涟漪”、“于是人们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

“朦朦胧胧”、“富富丽丽”等这一些叠词的运用以及朱自清先生散

文中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和儿化语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错落有致琅琅上

口美不胜收。

4、朱自清先生还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

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使文章语言在冼炼中表现出多样性。

在《欧游杂记.序》中朱先生自己就有专门论述。“可是老是用这一

套谁耐烦再说这三种句子都显示静态也够沉闷的。”[24]朱先生举例

说“他的胳膊底下钻出一个孩子”一个“钻”字就比静态的画中说他胳

臂底下“有”个孩子活了。正是朱自清先生这样时时处处为读者着想用

心作文几十年如一日他的散文艺术才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