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习吨力毅名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3.032.110 2013年第32期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秀文隋丽丽 摘要: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及有关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 状不容乐观,其意向水平高于实际行为水平。性别、每日上网时间、受教育层次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何时上网与大学 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二者拟合二次方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i杨秀文(1976一),女,吉林辽源人,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讲师;隋丽丽(1974一),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外国 语学院,副教授。(山东烟台264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编号:531—001—030498—01)、山东高校人丈社科研究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521—014—303138~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228—03 网络道德失范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缺失相应的网络 5个维度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类型,而网络道德失 范行为意向是一个预测未来趋势的维度。Kang(2006)指出:行 为意向意味着人们想要实现某种行为的程度 ]。大学生网络道德 失范行为意向是指大学生由于基本道德规范缺失或混乱,在网 道德规范或自身内部的自律而产生的有悖于社会公德的一种非 常态行为。这种失范具体表现为: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欺骗、 攻击;制造、传播病毒和垃圾信息;将他人隐私在互联网公开, 对他人进行诽谤、侮辱;浏览、下载、传播色情、暴力信息;抄 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非法侵人、攻击他人信息系统等。l1 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很深的庞大群体,也同样呈现出很 多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这就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与 课题。中国传媒大学团委组织针对国内本科大学生的随机抽样 络空间中发生违背网络道德的非理性行为的倾向和意愿。l3 社会 学、心理学和行为学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 要、最直接因素,就是说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意向可以很好地预 测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是否出现道德失范行为。 问卷采用5点记分法,让被试对所陈述的网络行为与自己的 调查显示:有54%的大学生经常或偶尔浏览黄色网站;超过53% 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抄袭过论文,但认为抄袭是一种学术败坏的 情况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进行判断:1表示“非常 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 间”,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为了不使调查对 象产生歧义,在调查中“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一律用“网络不道 德行为”来代替,二者含义相近,能让调查对象更好地理解问卷 内容。经过预测验的验证,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其结 仅占38%。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的探 讨,对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比较少见。本研究在调查大学生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学变量、上网基本情 况等因素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以期探明大学生网络道 果是可信与可靠的。 3.研究程序 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员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本科高年 1研究对象 级学生。调查结束后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上网基本状况 调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 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鲁东大学、烟台职业学院、山东大学威 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威海职业学院等10所院校 3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91份。其中男生155人,占总人数的 (1)网龄。网龄一年的大学生有25人,占总人数8.59%;网 龄两年的有97A,占总人数33.33%;网龄三年的有l04人,占总人 数的35.74%;网龄四年及以上的有65A,占总人数的22.34%。 (2)上网工具。1 31人经常使用电脑上网,占总人数 53.26%,女生136人,占总人数46.74%;文科生146人,占总人数 50.17%,理科生145A,占总人数49.83%;独生子女154J ̄,占总 人数的52.92%,非独生子女137人,占总人数47.08%;城镇学生 45.02%;经常使用手机上网的有59A,占总人数20.27%;二者使 用时间差不多的有101人,占总人数34.71%。 (3)经常上网地点。家里上网的有42人,占总人数14.43%; 189A在宿舍上网,占总人数64.95%;27人在网吧上网,占总人 13oA,占总人数44.67%,农村学生161人,占总人数55.33%。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编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 数9.28%,27A在学校公共场合(如图书馆)上网,占总人数 9.28%;6A选择的是在教室上网,占2.1%。 (4)每日上网时间。每日平均上网时间小于l小时有4O人,占 调查,第二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上网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三部 分是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的调查。第三部分是问 卷的主体部分,共有25题,分为6个维度:网络依赖、网络攻击与 谩骂、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失范行为的意向。前 228 13.75%;每天上网1—3小时有155人,占53.26%;每天上网3—5/J, 时有7O人,占24.05%;每天上网5d,n ̄以2z ̄26A,占8.93%。 总第291期 (5)何时上网。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有172人,占 59.11%,只有周末时间上网有58人,占19.93%;随时(甚至包括 上课时间)上网的)k.q ̄-62)k.,占21.31%。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体状况。 由于所采用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 值3为参照值。从表1可以得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每题得分平 均值为2.3595,属于中等程度范围。 表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体及其六个因子的描述性统计 平均数M 标准差SD 项目Item 每题平均得分M/Item 网络依赖 12.7835 3.88337 5 2.5567 网络攻击 7.1443 2.90893 3 2.3814 网络侵权 9.6632 3.04393 4 2.4158 网络色情 9.0928 3.49901 4 2.2732 网络黑客 9.0928 3.97693 4 2.2732 行为意向 14.0378 3.84196 5 2.80756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59.9863 14.30553 25 2.3595 (2)人口学及上网基本情况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 相关。考查人口学变量、上网基本情况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2人口学变量、上网基本情况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相关 网络道 德失范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失范 行为 依赖 攻击 侵权 色情 黑客 意向 性别 一.345 }) 一.221 +) 一.265“・) 一.163 +) 一.352 ・) 一.193“・) 一.210(+・) 受教育层 次 一.142(*) 一.038 一.099 一.021 一.131(*) 一.155(.+) 一.120(*) 专业 .054 .058 .073 一.012 .053 一.004 .052 生源地 ~.042 一.044 .001 .038 .028 一.118(*) 一.044 网龄 ~.057 .1l1 .017 .013 一.159 }) 一.138(*) 一.060 上网工具 ~.049 一.033 一.080 一.091 .040 一.062 .Ol1 上网地点 .057 一.118(*) .008 .017 .109 .157 {) .051 每日上网 时间 .225 ・) .248 ・) .194 +) .078 .106 .114 .162 十) 何时上网 .175 ・) .110 .136(*) .084 .145(*) .139(*) .095 注: 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十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0.001 水平上显著。 分析表明,性别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和六个分维度之 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受教育层次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 网络色情、网络黑客、失范意向等几个维度之间都存在显著负 相关;生源地和网络黑客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网龄和网络黑 客、网络色情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上网地点和网络依赖之 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和网络黑客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每日上网 时间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网络依赖、网络攻击、失范意向 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总分、网络攻 击、网络色隋、网络黑客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 3.各因素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预测 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每日上网时问、何时上网这 四个因素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 探明人口学变量和上网基本情况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 以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和上网基本情况 的有关变量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 检验多重共线性,发现各个变量的容限度都是<1,在 0.682—0.965之间;各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都是>1,说明不存 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回归的结果是可靠的。结果表明性别、受 教育层次、每日上网时间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网络道 德失范行为总变异的17.1%。 何时上网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为了进一步探明何时上网与 学生工作广角 表3相关因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模型 预测变量 /3eta t R 调整的R △F l 性别 一.345 —6.243+・ .119 .1l6 38.98l÷+ 2 每日上网时间 性别 一.310 -5.536・十 155 2.772** .142 .136 23.784十十 .性别 一.281 -5.008** 3 每日上网时间 .123 2.465** .176 .171 19.983*・ 受教育层次 一.107 -2.017.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的关系,以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为因变量, 以何时上网目标为预测变量做曲线拟合,发现二次方程拟合最 好,R =0.031,Sigf=O.0l1,标准化方程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57.0157+0.4584×何时上网+0.6779×何时上网 。 三、分析与启示 1.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状况总结 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 2.3595,属于中等程度范围。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 为并没有很严重,但也不容乐观。在六个分维度上,行为意向这 一维度每题平均得分最高(M:2.80756),这说明虽然大学生的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水平并不高,但是其意向水平高于实际水平。 也即虽然很多人没有表现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但是有较高的 行为意向,今后表现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 2.有关因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 (1)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相关 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两个因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 为有显著影响。生源地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整体行为没有显 著影响,但对网络黑客维度有显著影响。专业对大学生网络道 德失范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俞红蕾)并不一 致,可能和抽样因素有关。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层次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行为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性别方面,男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 为明显高于女生,并且在网络依赖、网络攻击、网络侵权、网络 色情、网络黑客、网络道德失范意向六个分维度上也都明显高 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俞红蕾)结论是一致的。 出现这种 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自控力也不如女 性,网络的自由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男性这方面的需求,因而 表现出更多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在受教育层次方面,专科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本 科生,专科生网络色隋、网络黑客、网络道德失范意向三个分维 度上也都明显高于本科生。这可能和专科学生往往面临更大就 业压力有关,面对压力时人们容易逃避现实而选择消极退避的 生活方式,或者是需要更多宣泄,而网络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2)上网基本情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研 究主要考查了网龄、主要上网工具、经常上网地点、每日上网时 间、何时上网等上网基本情况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影 响。结果表明每日上网时间、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 存在因果关系。而网龄、主要上网工具、经常上网地点和大学生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整体水平没有关系,但是网龄和网络黑客、网 络色情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上网地点和网络依赖之间存在 显著负相关,和网络黑客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网龄长的学生 在网络色情、网络黑客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网龄低的学 生,可能是因为网龄越长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越不敏感、越麻 木,因而放纵自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上网地点方面,在网吧上 呷国吨力毅 2013年第32期 网的学生其网络黑客行为明显高于在其他地点上网的学生,这 可能是因为在网吧上网身份的隐秘性强,进行黑客攻击被发现 的可能性小,因而网络黑客行为更明显些。 高于实际行为水平。 第二,性别、每日上网时间、受教育层次与网络道德失范 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男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女 生;专科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本科生;每日上网时 间长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高于每日上网时间短的 学生。 回归分析表明,每日上网时间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 在线性相关,每日上网时间长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明显 高于每日上网时间短的学生,每日上网时间越长,出现网络道德 失范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每日上网时间长的学生在网络依 赖、网络攻击、网络道德失范意向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每 日上网时间短的学生。这是非常符合客观实际的,如前所述,每 日上网时间越长,对网络道德越不敏感、麻木,因而出现网络道 德失范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何时上网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显著 相关,二者拟合二次方程,随时上网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明显高于仅在周末和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河 曲线拟合分析表明何时上网与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之间存在 曲线关系。随时(甚至上课的时间)上网的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 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2]Kang,Hyunmo,MinhiHahn,David R.Fortin'Y.J.Hyun,and Yunni Eom.Effects of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on the Consumer Usage 行为明显高于仅在周末和在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上网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网络攻击、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等三个维度上的 得分也明显高于其余学生。随时上网的学生对网络的热衷和依 Intention of E—coupons[J1.Psychology&Marketing,2006,23(10). 赖更明显,现实对他们的约束力往往更小,同时他们往往也是 在线时间长的学生,因而网络道德意识可能会更薄弱,出现网络 攻击行为、网络色隋行为、网络黑客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四、结论 [3】周恒洋.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评价研究【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2011. 【4J俞红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D].南京:南 京师范大学,201 1. 第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其意向水平 (上接第216页) (责任编辑:刘辉)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和勇 于创新的人。 中,能通过正面、侧面观察和了解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 和生活中的最准确的信息。辅导员、班主任不仅能利用班干部这 一尽管我国经济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城乡差距、地区经济发 桥梁在第一时间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困难程 展的不平衡,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日益扩大,【 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为 度,还可以利用班干部协助自己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 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交流,帮助他们消除某些担忧和疑虑,带动 他们多参加集体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 3.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建立健全长效的心理健康教 育咨询机制 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再是过去简单资助 和防控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困难学生的实际问 题、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使三者互相补充、互相 促进,【8 形成咨询与教育,指导和训练相结合的有效心理咨询机 制,从生活、学习、心理上全方面辅导学生,以确保学生健康成 长与顺利成才'将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Ⅲ1杨宝泉,贾晓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 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张春燕,董惠平,王丽娜.当代高校贫困生心理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 计划中,形成课内外兼修,教育与指导相结合的规范化、科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在大学生刚入学起,就建立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分阶段对他们进行 个体与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树立自信和 战胜自我的勇气,远离心理危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 性、经验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从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具有较高的 专业水平,能很好地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 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情绪,提前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 的早期预警与及时干预。口 [J】.中国科技信息,2008,(7). [3]刘峰,田志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的心理 援助『J1.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41孙留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探析[J】.科技教育 创新,2007,(8). 4.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救”意识,实现“心理脱贫” 为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实现全面 发展,各高校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他们脱贫,更要帮助其在精 神上实现“心理脱贫”。“心理脱贫”可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 【5】许婧,贺超.地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及 教育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 [6】钟慧琼.浅议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对策…. 科教导刊,2011,(41 [7]杨小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引导『JI_教 育研究,2008,(5). 实践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 践和专题讲座等,动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 活动,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和心灵归属,也为他们增进交往、接 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机会。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典型”的榜样作用,选拔经济困难学生的优秀代 表为校园“自强之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让其他同学学 习,营造“贫寒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l6 将 230 [8]郭浩.“90后”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现实思考【J1.科技信息, 2012,(4).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