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宁公简介

来源:九壹网


一、宁公简介

宁公简介

始祖张宁,原为东都洛阳人,其父张朴,官长沙县尹;兄张安,随父任,父卒于官,时值

安史之乱,不克归葬,张安与弟张宁庐于墓侧,后为长沙太守。

张宁为得姓祖张挥第 106 代、74 世孙留侯张良第 32 代昆裔。张宁生于开元十九年九月九

日(即公元 731 年,当年的公历元旦日为头一年农历的十一月十九日,可换算成公历),

娶妻聂氏生子二。张宁为天宝十年 751 年进士,时年 20 岁,丁酉升授国子监祭酒。唐德

宗建中三年 782 年致仕,因慕名士柳浑(柳浑,公元 714—789 年,字夷旷,一字惟深,

本名载。柳悛六世孙。襄阳人。唐代名相。柳浑幼孤,有巫人给他看相说,“此儿相贱,且

短命,若为僧、道,可缓死。”家人欲从其言。柳浑说:“不读诗书,去当术士,不若速死。”

于是发奋求学。天宝初约公元 742 年,举进士,任单父今山东省单县尉,后迁衢州今浙江

省衢县司马。曾一度弃官隐居武宁山。不久,召回朝廷,拜监察御史;柳浑生性放旷,不

愿在朝廷做事,想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旧唐书详细记载其事迹。柳浑与人

交,以真诚相见。勤俭,不谋私利,不置产业。贞元五年,以疾告终,谥号贞。有文集十

卷。)在武宁隐居之故,这一年携妻聂氏与二子琼(字大道,生于乾元二年即 759 年,德

宗祯元十二年丙子科张增榜第 16 名进士,生子二)、王告(字大济,生于广德元年即 763

年,德宗祯元十八年壬午科林凤榜第 36 名进士,官全州太守,广东廉访史。生子四)来

武宁,拜访柳浑并隐居在此,时年 51 岁。行前张宁占于仙道,谓“遇紫鹿青牛当可留居”。

后沿修河而上,果验前谶,遂于武宁县修河下游的东乡紫鹿岭青牛涧三溪交汇处卜宅而

居,构书堂读书自娱,耕读传家,别号青牛涧主。是年妻亡。后续弦刘氏,又生子四,曰

王召(字大伦,生于祯元二年 786 年,穆宗长庆二年壬寅科刘俊榜第 19 名,官同州县

宰,杭州通判。生子六)、瑗(字大仁,生于祯元四年 788 年,敬宗宝历二年丙午科王常

榜 63 名,授高坪县宰。生子三)、璇(字大兴,生于祯元 7 年即 791 年,穆宗长庆二年 822

年壬寅科刘俊榜 12 名,授广西廉访史,生子四)、瓘(字大怀,生于祯元 10 年即 794

年,文宗大和三年 829 年己酉黄粹榜 83 名,授柳州安抚使,生子六,),女一。六子皆

为唐朝在册进士,“六监”之谓也。张宁在唐宪宗即 806 年去世,享年 76 岁,卜葬琵琶峰,

下附井泉面鹿岭,东向有碑。聂、 刘二夫人亦有墓葬、碑文留世。张宁的墓地现为武宁县

文物保护单位。

谱载,张宁公去世后,名士柳浑应宁公的儿子大伦之请,为之作了《大司成张康叔公

传》

(全文有录与谱中)。根据该传记,柳浑对于张宁出自张良的世系做了勾勒,还对张宁在

安史之乱在长沙守灵以及张宁在太学读书、科举、为人、事功、性格、官品等做了一一介

绍。特别提到,张宁在洛阳为官期间,官拜御史大夫和国子监祭酒,与陆贽、韩愈两人关

系最好,而与当时蓝面奸相卢杞不和,并以郭子仪都怕让家眷女人见到卢杞为例,请求致

仕。奏准后,张宁携家人渡黄河、出长江,沿着鄱阳湖过南昌县,来到柳浑隐居的武宁,

最后在“紫鹿岭青牛涧”三溪汇合处的这个地方居住下来。

世事难料,张宁离开卢杞到武宁定居后,卢杞因罪被贬后被杀,史载其“妻、子皆徙远州,

天下快之。”不料,冤家路窄,卢的后人后来也来到武宁张宁隐居的紫鹿岭附近定居,并因

山场、土地等与张宁后人结怨,为此官司打了很多年。张家有规,不得与卢姓为婚。

在当

地,这一点至今依然。

二、大司成张康叔公传

大司成张康叔公传

大司成张公僻隐武宁者四十年矣,汝州柳恽闻其殁,乃为之传曰:公讳宁,字康敉,别号

青牛洞主,汉功臣留文成侯五十一世孙也,居东都(今河南洛阳)。东都张氏称:自隋始

至公父子尤著公孝友天成,读书过目成诵,善工诗赋,日侍父母饮膳必躬亲之,昏定然后

就寝。既补邑弟员第进士衫,授相王府司马,改除御史大夫。父朴,登明经高第,宰长

沙,卒于官。长子安以禄山思明之乱不能正守家园,葬于其邑之万寿村。公既丁艰,与兄

庐于墓侧,昼夜号泣不能辍,因占墓近之垅屈居焉。既起复,前任深授国子祭酒,与诸生

优游,礼让绳检中庸。作文以气为主,训以朴划伪贞,与陆贽韩愈相友为善。以上宠任卢

杞,其不可大用。其略曰:卢杞蓝面鬼色,外似忠信,内实险诈。郭子仪每见宾客,姬妾

满前,及见卢杞,必摒退之。意谓貌不颺,妇人辈见之必笑,他日得志,吾族无遗类等

语。上虽贞其言,终寝不听。辛酉十月杞赞扬子贬崖州司马,未至途中,使益卒。公叹

曰:无故而杀士大夫,可以去,见几而作,此其时也。于是上疏乞归,由河出江汉彭蠡抵

豫章,吾尝司马退隐武宁,乃蹈无故迹入紫鹿冈,见青牛洞幽隐深邃,乃建书堂以训六

子。此时方人不狎,遂就居之。不幸十月,公以天年终于正寝。乃子大伦以国子上舍告优

归,谓吾而传之。曰:吾以公之位于朝也,同吾之出公之隐也,同吾之处尚当徵其去就,

终同吾事今其殁矣,吾可无以传其世乎,时以公之价直清清,赠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平

章事遣使谕祭治祠墓,故书此以授大伦等俾归而刻诸墓,遂使公之志得与青牛洞屹天地而

无疆也。

呜呼,荣哉!

大唐长庆四载仲冬月之吉 银青光禄大夫汝州柳恽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