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WEB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九壹网
P &D 基于WEB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志全 (辽宁省朝阳县职业中专,辽宁朝阳1 22000) 摘要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设计与实现主要体现在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和后台数据库的 建立与维护两个方面。WEB服务技术使得学生档案资料中的各类资源互相连通,实现了网络资源的信息化共享和随机 访问。文章介绍了系统的框架功能和特点,说明了系统的模块组成,各模块的功能,论述了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安全性 手段。 关键词学生档案管理;WEB;模块功能;系统开发;安全性能 中图分类号:TP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9-0016-01 学生档案管理是学校运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 己权限范围内的管理信息转发上报或在客户终端打印。 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纸质文档记录、单机学生档案 2系统的设计开发 管理方式己逐渐被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双层(c/s)构架和多层 (B/S)构架的信息系统所取代。这类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系统 1)开发技术:WEB方式是目前Internet上发展最快也是 内的开放、多用户管理及与互联网其他用户的链接,呈现出录 最重要的信息发布与检索手段,可以在页面上显示图形和其他 入简单、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存储量大、可靠性高、保密性 超媒体。而ASP作为一种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可以支持建立 好等优势。因此,设计一种基于WEB的、以B/S结构架构的学 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和交互式的WEB网页。因此,本系统 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当前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采用ASP技术,当服务器接收到ASP文件请求时,能够自动处 理文件中所包含的服务器端命令,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 1系统框架分析 动,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或通过超链接就把物理上分散的个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按照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分类管理、信 体组合成为逻辑上的整体,生产WEB网页并传送至客户终端浏 息提取便捷、保密性可靠的要求,拟分为密钥管理、档案管理、 览器。 学籍管理、查询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7个 2)硬件条件:服务器两台(硬盘不小于500G,内存不小于 模块(如图1)。系统的总体功能体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功能。 4G,网络协议配置TCP/IP协议,两台服务器一为Web服务器, 另一为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终端计算机、数据交换机、硬防 火墙、MODEM等网络通信设备。 3)系统平台:体系结构采用Browser/server,以 Microsoft Windows NT4.0作为服务器端网络操作系统,以 IIS7.0作为Web服务器软件,客户端的单机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软件分别选用Windows xp和Internet Explorer,数据库系统 采用SOL—ACCESS人文科学子系统,有利于方便操作。所以采用 SQL—ACCESS,主要是看中了其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 集信息的优点。因为数据表图能够给各户展示类似于EXCEL的 电子表格,使数据库一目了然。还有就是用SQL—ACCESS能够 图1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模块划分 创建用于打印或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的定义报表,随机将明文 1)密钥管理:系统管理员、各管理部门和直接用户都要通 数据经过变序或替换变成密文数据,实现数据库自动加密存储。 过登陆界面将注册信息提交到数据库,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 并利用网络安全可视化技术,帮助系统管理员直观、快速地观 后获得密钥,凭密钥登陆。 察到数据库可能受到的安全威胁, 2)档案管理: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各管理部门在自己的权 4)开发工具:基于Web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工具采用 限范围内对学生电子档案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动态的维护。 Dreamweaver9.0。Dreamweaver9.0支持ASP,是一个可视化的 3)学籍管理:建立学生电子学籍,教务处、学生处等管理 工具,便于开发者创建动态的Web应用程序。在数据驱动Web 部门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对学生电子学籍进行动态的维护管理。 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中,运用JavaScript或VBScript脚本语言, 4)查询管理:各类用户可以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登陆查询 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 学生的各种信息。 5)系统调试需注意的问题:①各种数据写入数据库时的错 5)系统管理:提供管理员对系统的设置、维护、数据加密 位;②数据库连接时的错位;③调度中出现的数词不匹配。 保存、黑客甄别等功能。 3系统的安全性 6)查询统计:各管理部门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对学生的相 1)数据库安全:系统架构基于B/S结构,系统代码全部放 关信息进行分类查询统计,为上级业务主管领导的决策提供必 在服务器上,客户必须运行服务器上的代码才能访问数据库, 要的数据支持。 从而保证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安全。 7)报表打印:各管理部门和直接用户可以登陆系统,对自 2)访问控制机制:系统按管理员、各管理部门、个人客户 “(下转第1o页)“ T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EC¨NOI OGY DEVELOPMENT 统的性能,使得系统原设计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降低 起动或停止,过早启动或过晚停止冷热源都会导致能源的浪费。 3.2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前景 现今我国95%的既有建筑都是高耗能建筑,每年要消耗大 量的能源,不适合我国低碳社会的发展要求,建筑领域的节能 减排势在必行。另外,21世纪智能建筑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信 息网络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控 制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数据卫星通讯 能耗和设备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阶段加大对楼宇自动化系统 技术的科研投入,通过各领域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使智能建 筑楼控系统产品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占领国内市 场的最终目的。 3)控制性能没有得到完全优化。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楼 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精度只能达到±2%,且阀门极易反复振荡。 阀门反复振荡不仅会增加流体的阻力,增加能耗,而且会造成 执行机构与阀门的磨损,增加了设备维护的成本。 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将会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建筑领 域内。以上这些都给楼字自动化系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楼宇自动化的内涵也必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可以说, 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4)传感器不能准确地反映建筑物和设备的运行参数与状 态。传感器是自控系统的首要设备,直接作用与被测对象,所 以,传感器必须具有高准确性、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但事实 上,我国楼宇自控系统中至少有10%或更多的传感器准确性不高。 另外,部分传感器安装位置有偏差,使得测量精度降低。 4结论 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满足了人们的建筑安全、舒适的需求, 但在节能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在开发中国自己的智能化系统产 5)检测手段不足。①在热源检测方面,对燃料没有相应的 智能检测手段,如对锅炉的用气或用油的检测 对用户的用气 采用普通的表具;对用油没有计量表,只是靠每年的进油量来 计算;②没有智能检测仪表对楼层空调的能耗情况进行计量, 采用精度不足的酒精温度计测量空调供回水的温度,因此,无 法准确计量水系统的能耗;③楼宇自动化系统中没有接入智能 仪表,不能测量出冷却塔的运行能耗;④一些供应商常常忽略 对冷源离心机组的寻叶开度的监测。 6)缺乏能源管理,节能效果欠佳。尽管每个建筑楼控系统 的投标书上都有节能管理的措施,但在实际运行中,没有一栋 楼将节能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例如,锅炉没有在最佳效率区运 行。每台锅炉都有一个运行的最佳效率区,锅炉在这种最佳效 率区运行时,其产生的热效率会达到最高。而在低负荷区运行时, 锅炉内的温度降低,虽然燃料的使用量有所减少,但燃烧工况 较差,不完全燃烧也会增大,降低了燃烧效率。锅炉处于超负 荷区运行时也会增加不完全燃烧,超负荷区设备运行速度加快, 对燃料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短时间内,燃料无法充分燃烧,效 率降低。另外,几乎所有智能建筑的冷热源没有在最佳时机被 品还有所欠缺。要想改善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必须紧跟国际主 流技术,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智能化系统 产品,优化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摆脱受制于外的局面,促进 我国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岩.浅谈智能建筑中的楼字自动化系统[J】.智能建筑电气 技术,201 0(6). [2]陈火根,杜立贤.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J】.能 源工程,2011(6). [3]赵炜.浅谈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J】.科技广 场,2O12(7). [4]汪海杰.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和设计[D].电子科技大 学,2012. [5]何志议.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理论浅析[J】.电工技术 杂志,2011(8) 竹(上接第15页)ff 必要。特高压输电与普通输电线路相比,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效率更高,能够实现大规模和远距离输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必然产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还存在 着一定的问题,电力资源的分布不均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特高压 输电技术的发展。今后,我国的用电量仍然会大量增加,特高 压输电技术将成为未来输电的主要技术,因此对于现阶段特高 "(上接第16页)tf 分层设计,定义了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以防火墙技术屏蔽了 其他非法链接,为系统运行和数据安全提供了机制和技术上的 保障。 3)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考虑了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数据 意外,设计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在WEB端 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也可以在服务器端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 压输电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与重视,不断的提高我国特高压 输电的技术含量,为国家电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 方便。 参考文献 本系统基于WEB方式,以Internet网络技术为核心,对系 统的结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较好地利用了 ASP动态网页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实现了学生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查询方便、输入输 出流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扩展性。本系统已成功 地应用于我校的学生档案管理,效果十分显著,为学校管理者、 班主任、学生及社会用工单位在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检索和 利用方面的高效、合理、有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张晓梅,郭之中,任晓瑜.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与发 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9(s1):54. [2】陈德铭.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07 (1):37—38. 参考文献 [1】廖娟.基于Web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J】.内江师范学院 学报,2010(1 2). [3】赵兴勇,张秀彬.特高压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实施及展望[J]. 能源技术,2007(1):78—80. [2】仇学敏.基于Web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科技 作者简介 探索,2011(7). 张涛,男,汉族,研究方向:电力企业员工技术、技能的 培训与教育。 [3]王燕.基于Webh ̄务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兰 台世界,201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