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试题(A)卷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2分)
1、文学研究包括,并涵盖了文学研究,它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实践去考察。 ( )
2、文学理论兼及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其中也包括对文学理论自身的评价和判断。 ( )
3、文学批评既是文学活动中的一种基础理论,更是文学活动中突出的应用理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 )
4、伦理道德批评在中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模式。 ( )
二、单选题(共10分,每题2分)
1、评价作品的形象或情景时,有几个着眼点,其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是要看是否具有( )。 A、生动性 B、独特性 C、鲜明性 D、概括性
2、社会历史批评是产生较早,影响较大的一种批评模式。其基本原则是:( )、理解和( )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A、分析 批评 B、体验 批评 C、分析 评价 D、体验 评价3、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以及诸如“虚静说”、“性灵说”、“神韵说”等都包含着敏锐而机智的( )思想。
A、社会历史批评 B、心理学批评 C、伦理道德批评 D、审美批评
4、.文学批评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学科性,但是它的( )和社会性等属性却不容忽视。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文学批评的属性。 A、实践性 B、精确性 C、倾向性 D、论争性 5、俗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精细的阅读对批评的重要性。所以一般的文学批评实践,都是起始于( )这一具体对象。 A、文学素材 B、文学作者 C、文学体裁 D、文学作品
一、填空题(共12空,每空占1分,共12分)1、( )的《文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专论创作文章。2、魏文帝曹丕在《 》中首次提到“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3、我国古代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属于一种( )的文学批评模式。
4、所谓章法就是因为不同文体的结构和形态,显示着不同文体的不同功能;不同的结构和形态,决定着不同的布局安排。章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 )的章法,二是( )的章法。5、( )和( )曾被恩格斯称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
6、以美国的欧文•白壁德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批评中的道德学派都主张伦理道德批评强调作品的( )和( )。7、中国的批评传统中重视的三个方面是:( )( )( )。
2、审美批评:
2、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七、简答题(共12分,每题6分)
1、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学批评模式,审美批评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特点?
六、名词解释(共6分,每题3分)1、社会历史批评:
五、指出下列名言的出处(共5分,每题1分)1、“事信言文,乃能表现于后世。” ( )2、“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 3、“一首伟大的诗,一部优美的小说,一个高尚人物的忏悔录,要比许多历史家和他们的历史著作对我们更有教益。” ( )4、“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 ) 5、“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学只是一组符号,如果阅读正确的话,它可以显示出第二组符号;而第二组符号可以依次展示出控制文学‘制造’的心理活动。” ( )
5、文学批评是一种泛文学的批评,又是一种泛学科的批评。 )
四、连线题(共12 分,每题2分)A、刘心武 《雪城》B、巴尔扎克 《钟鼓楼》C、瞿秋白 《城市姑娘》D、梁晓声 《人间喜剧》E、哈克奈斯 《白鹿原》F、陈忠实 《鲁迅杂感序言》
(
九、独创题 17分
1、英国欧纳斯特'琼斯曾运用心理学批评对《哈姆雷特》进行解析,试根据本章“文学批评”的学习,结合传统批评模式和现代批评模式对《哈姆雷特》或其他作品进行简单解析。400字左右
2、.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八、阐释题(共16分,每题8分)
1、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五、指出下列名言的出处
1、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人集》2、 曹丕《典论·论文》
3、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4、柏拉图《理想国》
5、约翰·马勒《心理学和文学》六、名词解释
1、答: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
2、答: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再真善美基础上又超出了真善因而使“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七、简答题
7、考据、义理、辞章 二、单选题
1、C 2、C 3、B 4、B 5、D三、判断题
1、√ 2、× (文学批评兼及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其中也包括对文学批评自身的评价和判断) 3、√ 4、× (伦理道德批评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模式) 5、√四、连线题
A、刘心武《钟鼓楼》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C、瞿秋白《鲁迅杂感序言》
D、梁晓声《雪城》 E、哈克奈斯《城市姑娘》 F、陈忠实《白鹿原》
2、典论·论文3、陆机
4、散文体 、论文体
5、美学的观点、历史的观点6、道德意义、教育功能
一填空题
1、社会历史批评
第十六章试题答案
1、答:第一,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性评价,它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 第二,审美批评又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具有“超功利”的性质。第三,审美批评还常常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2、答: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较为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虑,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文体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
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它的基本内涵。
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是密切联系的。八、阐释题
1、答:现代批评模式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和理论上发展与创新发展起来的,比传统模式更完善,从各种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以社会历史批评与语言学批评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差异:
首先,从源头上讲,尽管它们都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历史深处,而且可能在同一个人的批评中出现,但是,就其成型为一种各有规范的批评模式,则社会历史批评早而语言批评晚。其次,从学科理论的支撑背景讲,社会历史批评有深厚宽广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的学科背景,广为批评者运用。而语言学的批评,则主要是语言学、文体学等新兴学科的背景,是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潮渗透。它批评的特点是精细性、独到性,有着社会历史批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新意。再次,从批评的着眼点讲,社会历史批评更关注作品与社会生活和历史环境的关系,主要的批评点是作品的历史真实状况及其社会影响,因此,社会历史批评的视野十分开阔。语言批评的着眼点则主要在作品独立自足的体系之内如语言、语义、语境等文体包含的各种要素上,并从这些要素探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排除所谓的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也排除作者本人。这种批评,显然具有阐释性,并且确实可以阐发出独特的意味。
2、答:从中国社会历史语境看,有三个方面促成了文化批评的出现。一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流行,带来了文化格局的重组,不得不使传统的文学批评转向文化批评。二是中国的文学批评,从晚清以来,经“五四”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再经新中国建立后80年代的改革开放,往往从西方引进和借鉴。三是中国的文化批评本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从新中国建立借用苏联的文学批评理论到我们文学方针一直倡导的讲究“社会效益”,长期以来,都主要是带有文化批评性质的社会历史批评。因此,文化批评一经西方思想家、批评家命名,在中国很容易一拍即合。
在中国社会历史语境下,文化批评的出现虽然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也存在若干值得商榷的问题。例如,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模式,它特有的概念范畴是什么?它最基本的学科性理论背景和支撑点是什么?此外,文化批评在西方出现和中国出现的所谓“语境”又有什么区别?后现代文化思潮在中国是否亦如在西方一样有它特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九、独创题
略 根据答题者发挥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