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药用植物

来源:九壹网
1. 腺毛和非腺毛:腺毛有头部和柄部之分,头部膨大有分泌功能。非腺毛无头,柄之分,

因而顶端不膨大,也无分泌功能。

2. 皮孔:是植物枝条上一些颜色较浅而凸出或者凹下的点状物。 3. 晶纤维:是一束由纤维外侧包围着的许多含草酸钙晶体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

称。

4. 定根和不定根:凡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系及其各级侧根成为定根,凡不

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成为不定根。 5. 直根系和虚须根系:凡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如果主

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 6. 早材(春材):因为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比较强烈,所产生的

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导管直径大,数目多,纤维较少,因此材质较疏松,颜色较淡,称早材。 7. 晚材(秋材):到了秋季,气温下降,雨量稀少,形成层的分裂活动降低,所产生的细

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导管的直径小,数目少,木纤维成分多,因而材质较密,颜色较深,称晚材。

8. 纹孔:次生壁形成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初生壁没有次生壁覆盖的区域形成一个空隙。 9.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

10. 皮孔:是植物枝条上一些颜色较浅而凸出或凹下的点状物。

11. 管胞和导管 :是专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及溶于水中无机养料的输导组织,存在于植物

的木质部中。 12. 筛管伴胞和筛胞:是输送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到植物其他部分的输导组织,存

在于植物的韧皮部。 13. 聚合果和聚花果:聚合果一朵花中的许多离生单雌蕊聚集生长在花托板上,并与花托共

同发育成的果实。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1.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本草著作,,梁代陶弘景将《神农本草

经》和《名医别录》合并加注而成《本草经集注》,世界古代首部药典为《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药物1746种;《本草纲目》记载了1892种。 2.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原生质体,后含物。 3. 质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4. 植物细胞后含物包括淀粉粒,菊糖,糊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 5. 淀粉分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类型

6. 直链淀粉遇稀碘液显蓝色,支链淀粉显紫红色;用甘油醋酸装片,偏光显微镜观察,淀

粉粒偏光,已糊化无偏光。

7. 菊糖遇α-萘酚-浓硫酸试液显紫红色而溶解。 8. 蛋白质通常以糊粉粒存在。这些贮藏蛋白质遇碘呈暗黄色,遇硫酸铜加苛性碱水溶液显

紫红色。

9. 晶体分草酸钙晶体(单晶(甘草,黄柏),针晶(半夏),簇晶(大黄根茎),沙晶,柱

晶)和碳酸钙结晶(钟乳状体),加醋酸后溶解放出二氧化碳的是碳酸钙晶体。 10. 细胞壁分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并非所有的细胞都具有次生壁。 11. 细胞壁特化包括木栓化(遇苏丹三时可染成红色),木质化(加间苯三酚试液一滴待片

刻,加浓盐酸一滴,即显红色),角质化(遇苏丹三试液亦可被染成橘红色),黏液质化和矿物质化等。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植物组织一般可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分生组织按其来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依其来源可分为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气孔(在叶的表皮上)是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发的通道。皮孔(在周皮上)只能作为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分平轴式,直轴式,不定式,不等式,环式。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合称周皮。

分泌腔分为离生分泌腔和溶生分泌腔,分泌道分树脂道,黏液道(管),油管。 厚角组织是活细胞常含叶绿体。

厚壁组织可分为纤维(韧皮部,皮层)和石细胞。

根据输导组织的构造和运输物质不同可分为管胞和导管,筛管伴胞和筛胞。 导管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 维管束主要包括有限外韧(单子叶植物茎),无限外韧(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中),辐射维管束(被子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

根的初生构造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

芽的生长位置分类分为定芽不定芽,按性质分类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茎按质地分类分为木质茎草质茎和肉质茎。 地下茎的变态包括根茎(人参),块茎(半夏,天麻),球茎(慈菇),鳞茎(百合,贝母)。

叶的组成通常有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

根的异常构造有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和非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次生构造特点为初生形成层成环。

复叶类型: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芸香科,柑橘属) 叶片内部构造:表皮,叶肉,叶脉

花的组成: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雄蕊类型:二强雄蕊(雄蕊4枚,分离2长2短) 四强雄蕊(雄蕊6枚,分离,4长2短),二体雄蕊,多体雄蕊 十字形花冠(十字花科植物),蝶形花冠(豆科),唇形花冠(唇形科),筒状花冠~舌状花冠(菊科),漏斗花冠(茄科)

花被卷叠式:镊合状,旋转状,覆瓦状,重覆瓦状。

上位子房花托与子房不愈合,下位子房花托与子房愈合。

有限花序: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 果皮由子房壁发育;果实由子房发育;种子由胚珠发育;种皮由珠被发育 植物的物种命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类

有维管束组织: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藻类(海带,紫菜),菌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地衣(松箩),苔藓(地钱),蕨类(卷柏,木贼,紫萁)

柑果:芸香科柑橘类特有;瓠果:葫芦科特有;荚果:豆科特有;角果:十字花科特有。瘦果:菊科特有;颖果:禾本科植物特有;分果:伞形科特有

裸子植物特点:孢子体发达多为木本,叶多为针形,条形,鳞行,胚珠与种子裸露,不包被于子房中,是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银杏,松科,柏科,麻黄科)

蔷薇科:叶多互生,常具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呈各种类型:凸起,平展或 下凹;花萼下部与花托愈合呈盘状,杯状,壶状的萼筒;萼片,花瓣多各位5。(蓇葖

果,瘦果,核果,梨果)

47. 豆科:根部常有根瘤。叶常互生;多为羽状或掌状复叶,少为单叶;多具有托叶和叶枕;

雄蕊多为10枚,长成二体雄蕊(9+1或5+5)心皮1,子房上位,1室,边缘胎座(荚果)。

48. 唇形科:多草本,常含挥发油而有香气。茎呈四棱形。叶对生,花两性,两侧对称,呈

轮状聚伞花序(轮伞花序),花冠5裂,多二唇形;雄蕊通常4枚,2强,子房上位,2心皮组成,果实由4枚小坚果组成。(丹参,益母草)

49. 菊科:有的种类具有乳汁或树脂道,头状花序,外有一层或数层总苞片所组成的总包围

绕,花萼退化呈冠毛状,鳞片状,刺状或缺如;花冠舌状,管状或假舌状。头状花序中小花有异型或同型,花药结合成聚药雄蕊,练成管状包在花柱外面,子房下位,2心皮1室,1胚珠,柱头2裂(瘦果)。

50.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亚灌木,长具鳞茎或根茎。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

6,花瓣状,排成两轮,雄蕊6枚,子房上位,3心皮合生成3室(蒴果或浆果)。 1.管胞和导管的区别? 管径 输水效率 分布 管胞 导管 小 大 低 高 蕨类和大多数裸子植物木质部。 被子植物和少部分裸子植物木质部中 2.根的初生构造特点? 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三个部分,表皮形成根毛,皮层通常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横切面增厚点状称凯式点)其中皮层所占比例较大,维管束中有中柱鞘,其中木质部和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总称辐射维管束。 3.根的次生构造和初生构造的区别?

表皮被周皮所取代,内皮层中柱鞘消失,具有无限外韧带。 4.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从外至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表皮有气孔,茸毛或其他附属物,皮层结构中无内皮层,维管柱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其中髓占最大。 5.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表面保护组织有周皮少数残留有表皮,维管束是束间形成层因此形成成环,木质部,年轮,髓射线发达,中央有髓。 6.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一般单子叶植物只具有初生构造,表面为表皮,表皮以内为基本薄壁组织和散布在其中的多数维管束。维管束类型为有限外韧型。

7.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有哪些差异? 根 茎 表皮 皮层 中柱鞘 有 无 维管束种类 辐射型 无限外韧 木质部成熟方式 外始型 內始型 髓 无 有 有根毛,无内皮层明气孔,毛茸 显 无根毛,有气孔,毛茸角质化 内皮层不明显 8.花程式: P花被(单被花(c+k))K花萼C花冠A雄蕊群G雌蕊群,代表数目10个以上用∞表

示,缺少或退化用0表示,雌蕊群三个数字分别表示心皮数,子房室数,每室胚珠数,数字间用“:”相连。*辐射对称花, 表示两侧对称花,♂♀分别表示雄花,雌花,(两个放一起雌雄同体),()表示合生,+表示轮数—表示子房位置,冠生雄蕊用 弧线箭头表示。 9.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特征: 双子叶 单子叶 根系 茎 叶 花 子叶

直根系 维管束呈环状排列,具有形成层 具有网状叶脉 通常为5或4基数,花粉粒具有3个萌发孔 2枚 须根系 维管束呈散装排列,无形成层,具有平行或弧形叶脉 具有平行或弧状叶脉 3基数花粉粒具有单个萌发孔 一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