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的试制

来源:九壹网
第33卷第5期湖南冶金

2005年9月HUNANMETALLURGYVol.33No.5September2005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的试制

杨素军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要:介绍了在大生产情况下DB590R钢的最佳成分范围和工艺制度,从机理上摸清了低碳贝氏

体钢的组织与成分、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低碳贝氏体钢;延伸率;焊接性能;强韧性中图分类号:TF7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84(2005)05—10—04

DEVELOPMENTOFHIGHSTRENGTH

LOW-CARBONBAINITESTEEL

YANGSu-jun

(HunanMetallurgicalProfessionalTechnologyCollege,Zhuzhou412000,China)

ABSTRACT:Theoptimumcompositionlimitandthetechnologysystemofthehigh

strengthlow-carbonbainitesteel(DB590R)wereintroducedincommercialmanufacturesituation.Therelationshipsbetweentheorganizationandthecompositiontogetherwiththetechnologyandtheperformanceofthelow-carbonbainitesteelwereascertainedfromthemechanism.

KEYWORDS:low-carbonbainitesteel;elongationcoefficient;solderingperformance;strengthandtoughness

1前言

下基础,用户已成功地使用DB590R制造出起重机吊臂,反应良好。

!!!!为研制新一代具有优良焊接性能的高强度低

碳贝氏体工程机械用钢,在完成实验室工作以后,转入工业性试制阶段,经过一年的生产实践,通过对该钢成分、工艺制度进一步调优,摸索出提高强韧性,特别是延伸率的方法。武钢生产试制DB590R七炉,总计约500t,轧制出强韧性均佳且具有出色冷弯及低温韧性的热轧薄板450t,产品合格率达90%以上,从机理上摸清了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其成分、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打

收稿日期:2005—06—16

作者简介:杨素军(1967—),男,讲师,主要从事压力加工教学工作。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工业性试制

生产实物水平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

武钢生产DB590R薄板(4、5、6、8mm)

2.1

化学成分为,%:C0.04 ̄0.07,Si0.3 ̄0.33,

Mn1.30 ̄1.70,P0.015 ̄0.017,S0.004 ̄0.008,Cu0.09 ̄0.16,Nb0.04 ̄0.057,Ti0.007 ̄0.02,B0.0008 ̄0.0026,Re余。

2005年第5期杨素军: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的试制11

2.2物理参数

其物理参数为:密度(室温)ρ=7.84×103

表1

kg/m3,弹性模量(室温)E=2.28×103MPa,

导热系数见表1。

导热系数

!!温度/℃K)-1λ/W・(m・

24102.7

10099.15

20095.67

300100.96

400108.17

500110.55

600103.14

700100.14

800111.85

2.3

DB590R的力学性能测试

工业性试制5批DB590R,其力学性能见表

试,见表3。由表3可见,除4mm板σs差异稍大外,其余各卷头、中、尾性能均匀,纵横向性能差异较小。

2。从表2可看出,其中4卷性能指标全面达

DB685R水平,强度σ188Pa,s超出指标100~σ130MPa,在超宽冷弯试验由b超出指标35~

(40、60、80、100mm)也可作到d=0或d=0.5无裂纹,表现出极优的冷弯性能。2.4

热轧钢卷性能均匀试验

为调查试制的DB590R同卷性能均匀性,对钢卷头、中、尾及纵、横向进行性能对比测

表2

批号

规格/mm

2.5韧性试验

五批DB590R冲击韧性水平脆性转变温度

FATT及落锤撕裂(SA=50%)转变温度见表

4。由表4可见,DB590R冲击韧性值-40℃及-60℃最高分别可达280J和220J以上,超过目标值4倍多,脆性转变温度FATT低于-80℃以下,落锤撕裂(SA=50%)转变温度

DB590R力学性能

冷弯试验(180℃)/mm

σs/MPa59859556754356057548254255835

σMPab/67767862863763864558062563929

δ%5/

20

40

60d=3ad=0.5ad=0d=0d=0

————

80

100

————

11233455AVGSTD

56585684

——

20 ̄212020 ̄2320 ̄2121 ̄2421 ̄232627

——

d=2ad=0.5ad=0d=0d=0d=0d=2ad=2a

——

d=0.5a

d=0.5ad=0d=0d=0

————

5ad=0或d=0.5ad=0.d=0或d=0.5a

d=0d=0

————

d=0d=0

————

注:批号1~5炉数均为1次;冷弯试验除批号3的60和80mm为完好或微裂外,其余均为完好。

表3

批号

规格/mm

DB590R钢卷性能

钢卷纵横性能差

钢卷头、中、尾、横向差异

AKv

δ%5/2 ̄310 ̄2-1 ̄+2-1 ̄+2

纵/横

σMPas/

1、21、23345

568564

303518271830

MPaσb/22302713203 ̄7

%δ5/1 ̄202 ̄41 ̄20 ̄2

σMPas/-32-32-17-21-27

σMPab/-31-27-26-26-16

1.89 ̄2.302.30 ̄2.491.30 ̄1.90

1.60 ̄2.16

12湖南冶金Vol.33No.5

表4

批号

规格/

五批DB509R综合韧性

FATT(纵向)

VTS/℃<-75<-75<-78<-75

——

AKv1)纵向/J-40℃117 ̄192139 ̄225127 ̄147238 ̄282143 ̄245202 ̄236

-75℃124123

mm565868

VTE/℃<-75<-75<-85<-78

——

DWTT/℃<-80

Ep∶Et/%80 ̄8570 ̄8571 ̄81

———

112345

<-75<-75<-82

———

<-75<-75<-88

———

73

———

184 ̄2282)116 ̄2402)

注:1)AKv为非标准试样5mm×10mm×55mm值×2换算为标准试样值;2)温度为-60℃。

DWTT<-80℃,撕裂功占总功之比(Ep/Et)

可高达80%,表现出贝氏体钢的特征—低温韧性极优。

可见DB590R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

2.7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

对DB590R5mm和8mm板分别进行应变

2.6疲劳性能试验

在100kN高频疲劳试验机上对DB590R5

时效敏感性试验,5mm的ε采用5%、7.5%,8

mm、6mm板分别做拉—拉疲劳试验,应力比

取R=0.15,试验温度为室温25℃,试验机运转速度分别为148 ̄154kHz/s和154 ̄16kHz/s,循环次数大于107,试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σσ3%和79.8%,远高于56%,0.15/b分别为76.

表5

炉罐号

钢卷号

规格/

应力类型拉—拉拉—拉

mm板取10%,结果见表6。由表6可见:5mm

板在-60℃,ε=10%时,时效敏感性系数Cv仍低于20%,常温的时效敏感性系数低于10%,8mm板各温度的Cv值均低于15%,可见该钢的应力时效敏感性很低;随着形变量ε增大,Akv值下降,Cv值增大。

高频疲劳试验

试验温度/

运转速度/・s-1kHz

σb/MPa670635

σ0.15/MPa514507

σσ0.15∶b/

%76.779.8

mm65

℃2525

WA529372WC61678

110701603106803

154~161148~154

表6

炉罐号

钢卷号

厚度/

DB590R时效敏感性试验

20℃Akv/J

Cv/%

-20℃Akv/J9584101878076

Cv/%

-40℃Akv/J75.0067.3488.0080.0077.0063.00

Cv/%

-60℃Akv/J

——

mm85

212451525354

Cv/%

———

WC63167870735602WC63167860735603

119.00102.6696.0092.0088.0086.00

10.0

13.7

11.6

10.2

64556052

5.07.510.0

4.08.010.0

14.021.025.0

9.012.028.0

14619

2.8焊接热模拟试验

对生产的DB590R薄板,进行焊接热模拟试

验,观察该钢的HAZ区域性能,采用单循环加热1320~1350℃,T8/5分别选30s、45s和60

Akv仍高达153J,该焊接性能极为优良,其数

据见表7。由表7可见:T8/5在45s时,HAZ的韧性Akv值最好,在-40℃时仍可高达153J,低温韧性好;撕裂功占总功之比Ep/Et

除-60℃外,均高达70%~80%,即撕裂功在

s。该钢热循环试验后,HAZ冲击韧性值-40℃

2005年第5期杨素军: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的试制13

表7

试验温度/℃

DB509R焊接热循环试验HAZ韧性值

不同T8/5下的Akv(纵向)

30s

Akv/J

Et/%Ep∶80.6081.7780.4276.9645.84

Akv/J217.18210.90164.02153.3417.43

45s

Et/%Ep∶83.6282.0878.5476.9645.84

Akv/J197.36186.46124.6192.2641.72

60s

Et/%Ep∶83.4381.0877.1374.3363.23

-250-20-40-60

179.37177.52164.7385.4716.97

HAZ仍占很高的比例。

2.9显微组织分析2.9.1

夹杂物

为了提高延伸率,适当降低形成沉淀析出元素铅和铜,也有明显效果。

(2)加入稀土调整。首批加入200g/t稀土,发现钢中较多稀土氧化物夹杂,个别达3级以上。

DB590R热轧钢板中主要以稀土氧化物夹杂

为主,普遍B类细系1.5~2.5级,个别钢卷有

3.5级。2.9.2金相显微组织

DB590R热轧钢板组织经观察,多数为贝氏

体、铁索体、索氏体加少量共析铁索体,有些还有少量M—A岛。

各钢卷的头、中、尾组织略有差异,钢卷头部有未回火的M—A岛,这与钢卷头部在圈的外圈,冷却速度快,无法自然回火有关。钢卷中组织一般较强烈,贝氏体、铁索体基本上均匀分布细小的索氏体团,组织无方向性。钢卷尾部一般出现少量珠光体团、索氏体团中尺寸较中部为大。

从组织上看,DB590R大部分相变成贝氏体组织,且组织细小,少量先共板铁素体晶粒度也在12~16级。当终轧温度偏低时会出现明显的方向性组织,即索氏体团或M—A岛沿奥氏体晶界析出。

3.2提高延伸率的工艺措施

因为在贝氏体钢中,板条、胞状结构细小,

位错密度高,第二相析出种类多,数量多,延伸率虽然达标,但富裕量不大。经过几批大生产实践,摸索出提高DB590R延伸率的工艺方法,除在成分上微调外,寻找终轧卷取温度对延伸率影响规律如下:

(1)终轧FT7影响。首批终轧温度选830

±30℃,发现终轧FT7<830℃,易造成M—A

岛沿原始奥氏体晶界析出,有方向性组织,造成纵、横向性能差加大,降低横向性能。因此,将FT7调到850±30℃。

(2)卷取温度CT影响。CT>600℃钢中即出现极多量的先共析铁素体,降低了钢的强度和延伸率。因此CT要控制在600℃以下(570±30℃)。

(3)轧后前段冷却和后段冷却。采用前段冷却提高强度,但降低延伸率,在强度富裕的情况下,采用后段冷却可提高延伸率1%~2%,因此对薄规格(4.5mm)工艺改为后段冷却。

3DB590R的工艺调优

3.1

DB590R成分调整

(1)通过一年试制,发现首批DB590R强

4结论

度过高,达70kg级,对应成分中铅和铜含量在成分上限范围。经以后几批试验,发现590级强度,锰在1.4%~1.5%,铅在0.04%~0.05%,铜在0.10%~0.15%范围,但钛至少要在0.015%以上(0.015%~0.02%),即可保证强度。此外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DR590R钢的基础上增加锰、铜、钼等强化元素,通过控轧控冷工艺能得到均匀

(下转第41页)

2005年第5期张泽文:涟钢炼焦用煤综合评价41

!!!!(3)对混质严重的兖州气煤、国裕煤、四

川金惠1/3焦煤,要求该公司取缔其合格供方资格。

(4)增加盘江1/3焦煤、天安焦煤的采购量以及上海众元肥煤的采购量,确保配合煤结构更合理。

后强度。

4结论

(1)炼焦用煤混煤现象严重,特别是主焦煤、1/3焦煤,煤质提质现象严重;瘦煤无一为真正意义上的瘦煤,全部由提质煤混配而成。

(2)来煤矿点稳定、数量少,可稳定提高各单种煤配伍性能,稳定焦炭质量。

(3)重点控制配量大主焦煤灰分和高挥发分煤配用量,可降低焦炭灰分。

(4)通过了解各单种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能及胶质层最大厚度、岩相分析指标,可全面了解各单种煤性能,进一步指导配煤炼焦生产。

(5)进一步提高与优化煤场的堆取料水平,按质对煤种进行细化、优化堆取,提高煤质的均匀化水平,可确保焦炭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参考文献:

[1]虞继舜.煤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3.2建议

(1)由于部分矿点煤没有取到煤样且指标

不全,不清楚其真正结焦性能,在以后的配煤生产过程中必须及时了解和研究其各项性能指标。

(2)由于同一矿点煤也存在质量差异和波动,所以必须定期对各大矿点煤进行各项指标的监视和分析,以及时掌握信息,减少因来煤质量波动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3)1/3焦煤中部分矿点应进一步细化,如各项性能指标相近的天安1/3焦煤、盘江1/3焦煤可以统一堆放,这样可缓解由盘江煤库存量较少时引起的矛盾。同时还可以减少矿点多、质量差异大的1/3焦煤配用量,对焦炭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4)实施原料煤预破碎工艺或相关的配合煤工艺改进措施,如配型煤炼焦、捣固炼焦等来扩大炼焦煤可供资源,增加价格便宜、质量稍差煤的配用量,进一步降低原料煤成本,还可改善焦炭在高炉有碱条件下的反应性和反应

2003.9.

[2]周师庸.应用煤岩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5.8.

[3]张亚云.应用煤岩学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

版社,1990.11.

[4]姚昭章.炼焦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2.4.

!!!!!!!!!!!!!!!!!!!!!!!!!!!!!!!!!!!!!!!!!!!(上接第13页)

细化的组织,同时利用ε—Cu、Mo的析出强化等机制,可以生产DB685钢,其强度达到70kg级的标准。

(2)由于低碳贝氏体钢低的碳当量和裂纹敏感系数,使它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冷弯成型性,

并且焊接性能优良。1990年武钢对中厚板规格进行试制,完成了新试合同1641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DB590R钢的研制已通过了冶金工业部的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