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 光明中医2011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CJGMCM November 2011.V01 26.11 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9例 魏超博 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取穴,采用温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 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59例中基本治愈44例,占73%;显效6例,占10%;有效7例,占12%;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为 97%。结论辨证取穴,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关键词:肠游;温针灸;溃疡性结肠炎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1.11.06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I)一11—2272 ̄2 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病 变,病变主要在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且以溃疡为 主,常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 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结肠镜检可见结肠充血、水肿、 糜烂等炎性病变。病情轻重不一,病程漫长,常反复发 严重的可以在艾条燃尽后重新换上连灸2~3炷。每 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2结果 2.1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镜 检正常,结肠镜检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糜烂愈合, 遗留部分瘢痕;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 常,结肠镜检或钡透病变仅轻度炎症改变;有效:l临床 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常规基本正常,RBC、WBC<4/ HP,结肠镜检及钡透病变轻度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 或加重,结肠镜检及钡透病变无减轻。 作。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女同样 受累。…近年来,单纯药物治疗本病近期和远期疗效 不甚理想。自2009年2月至2010年元月,我科接诊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9例,均采用温针灸、TDP照射、拔 罐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所有59例临床患者中基本治愈44例,占 59例患者均为门诊就诊病例。其中 73%;显效6例,占10%;有效7例,占12%;无效2 1.1 一般资料男性27例,女性32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为5 o.5 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达12年,平均为2.4年。在 治疗前均做过结肠镜检查,临床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实证和虚证,又分 例,占3%,总有效率为97%,治疗患者中疗程最长的 75天,最短的30天。 3 讨论 本病属中医之“肠游”“下利”“久泄”等范畴。中 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详尽的论述,认为溃疡性结 肠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 运化失调。多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外感时邪或起居 失常,内伤饮食或忧思恼怒引起大肠传导失调、气机不 5型即寒湿困脾型、温热蕴结型、肝郁气滞型、脾气亏 虚型、脾肾阳虚型。按照实证多取下合穴、募穴,虚证 多取背俞穴的原则取穴。 1.2.1主穴俞、肾俞。 1.2.2 随证配穴寒湿重的配三阴交、阴陵泉温中祛 湿;大便赤白脓血的配隐白止血;热重加内庭、合谷清 天枢、腹结、足三里、上巨虚;脾俞、大肠 畅、通降不利,损伤肠膜、脉络而发病。其病机为本虚 标实,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痰、热、瘀、毒。_3 我 们在门诊上碰到的病例多是中西医药久治效果不明显 而前来接受针灸治疗的。所谓久病必虚,即正气亏虚, 故本病多虚实夹杂,治疗本病,须从整体上去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利湿热;肛门坠胀、灼热的加天窗、条口透承山通腑气 清热;少腹疼痛配阳陵泉、太冲疏肝理气止痛;肾阳虚 腰膝冷痛、便溏加关元、命门温补肾阳。 1.2.3操作 确定施术的穴位行针刺得气,将艾条切 成2—3cm,每段或用专用的温针灸艾条把其一段点燃 穿在针柄上捏紧施灸。治疗时最好嘱患者不要移动体 位,并在施术部位的下方垫一纸片防止烫伤。直到艾 条燃尽,除去灰烬,留针30—40min,再将针取出,然后 拔罐,留罐5min,结束治疗。对于久病体虚或是病情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襄阳441000) 温针灸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针刺通 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 和阴阳的目的,艾灸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补气活血的作用。有 研究表明针刺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使肠道的运 动和内分泌机能得以调整。扩张肠道毛细血管使其通 透性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肠蠕动,改善和修复肠 黏膜,缓解肠充血水肿,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愈率,减 光明中医2011年11月第26卷第11期 CJGMCM November 2011.Vol 26.11 ・2273・ 少复发 j。灸法能提高机体白细胞数,促进单核一巨噬 上的独特作用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因此,合理选 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而增强人体的防御 穴,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值得 功能,包括肠黏膜的防御功能,同时艾灸有双向调节作 广大临床医生推广。 用,可使免疫功能不正常者转为正常。温针灸是针与 参考文献 灸的有机结合,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13-514. 使其发挥针与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 [2] 江学良,权启镇.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s].世 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3):91-93. 上巨虚、足三里是足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 [3] 董秀娟,邱向红,唐梁.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J].北京中医 下合穴,在临床治疗中可治六腑疾病。大肠俞、胃俞与 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7(4):4445. 天枢、中脘相伍为俞募配穴,针灸并用可温中散寒,健 [4] 任建平,桂文.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影响的临床研究现状和展望 脾补肾。腹结位于下腹部腹直肌与腹外斜肌交汇处, [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5(10):59. 发病时此处往往有明显压痛,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 [5] 杨北民.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8— 45. 天窗是治疗肠道疾病的效穴,有报道对治疗痔疮疗效 (本文校对:庞春渝收稿13期:2011—03—27) 很好。另外,对于泄泻,肠黏膜糜烂,充血炎症严重时, 针灸中脘、天枢、足三里可止泻消炎,这些穴位在治疗 腹针疗法配合牵引、定点扳法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82例 胡志斌 摘要:目的 比较腹针疗法配合牵 』、定 扳法和单纯牵}』、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 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者接受腹针疗法配合牵}I、定点扳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牵 l及定点扳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简化McGill量表(SF.MPQ)的评分。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愈显 率达92.68%,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F-MPQ各项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 疗组的SF-MPQ评分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 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治疗组 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缓解疼痛症状方面也优于对 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腹针疗法;牵}l;定 扳法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l1.11.064 文章编号:1003.8914(2011).11-2273-03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修订标准 ]:①具有 之一,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公布的《全球十大 较典型的根性症状(上肢疼痛、麻木和功能障碍),且 顽症》中被列为世界第二大顽症。颈椎病常见的基本 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顶试验和 类型有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 (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即椎间关节 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型中发病率最高、临床最 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间孔水平压迫和刺激 为多见的一种,其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 神经根)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 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临床表现比较复 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网球 杂…。我科采用腹针疗法配合牵引、定点扳法治疗该 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病。 病82例,效果较好,现作如下探讨。 82例患者均来自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株洲 1临床资料 中医伤科医院康复理疗科的住院病人,其中男40例, 1.1 一般资料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标准根据 女4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人,其中男2l例, 女20例;年龄35—57岁,平均41.96岁;病程28天一 作者单位:湖南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针灸理疗科(株洲4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