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
作者:黄超敏 俞广彧 于峰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6期
[摘 要]现代化城建工作比较注重人文气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活环境,不但要将规划设计阶段存在的阻碍性问题考虑在内,同时还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实际建设中来。将城市构建成无障碍和谐环境是充分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榜,表现的是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与尊重。本论文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就具体的障碍设计体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着重强调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给予充分的理解,鼓舞广大民众都积极参与到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来。 [关键词]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环境心理,公平性,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130-01 1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概念
无障碍,顾名思义是指事物可以畅通无阻的发展,可被认为是系统和环境的基本属性。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是由联合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并倡导的,旨在建议现代化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等过程应将使用者身心健康程度的不同情况考虑在内,进而构建成安全、和谐的现代人文环境。无障碍设计是二十世纪人道主义发展的产品,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一般从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硬质铺装和设施的角度考虑,我们将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无障碍设计”,所针对的是老年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孕妇,甚至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我们需考虑的“使用”,不仅是硬质铺装和设施,更重要的是在软设施上提供物理和心理帮助。 2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素 2.1 路径系统 2.1.1 城市道路
对于城市道路来讲,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关键部分,一旦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出现冲突或路面高低设计不合理,就会给需要借助轮椅的行人造成出行阻碍。所以,设计路口时应考虑使用缘石坡道,这样便有利于轮椅通行。而视觉障碍者往往需要借助听觉和触觉来完成一些行为,为了有利于视觉障碍者能够在城市各街道正常行走,尽可能的在各街道设立相应的盲人通道。
城市街道通常包括三种类型,即交通街道、商业街道以及生活街道。应在城市各类街道的主干路、各医院或院校周边道路以及商业街与主干路的岔路口等设立音像提示装置,用来提示行人过街和坡道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2 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主要可呈现三种坡面,即单坡面、扇形坡以及三坡面。缘石坡道通常都是设立在人行道上,其宽度与人行道保持一致。人行道的头尾部应该设立边缘石坡道,将整个线路建设成完整的无障碍状态,而整个道路通常都是保持着完整的障碍性道路。一般情况下,缘石坡道主要是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处。城市道路交叉口位置的人行道首尾处应优先使用单坡缘石坡道,原因在于这样的坡道能够使人行横道两边的角呈现石平边,所以被认为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坡道类型。
2.1.3 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
目前,大多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皆为阶梯式的,而这种阶梯式比较适合健康并没有携带重物的青壮年,而残疾者、老年人、幼儿、孕妇、需要借助轮椅者以及携带重物者则会面临交通困难,与无障碍设计要求存在冲突。所以,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最好是设计为平坡组合,兼具梯子与楼梯,这样便可达到无障碍设计要求,健康的信任便能快速跨越梯子到达目的地。在设置坡道时,可设置垂直升降。 2.2 导向系统
为残疾人导向的设施,包括交通枢纽设施等。这是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标志的基本作用是使更多的人容易理解,但也必须是安全的。在描述一些地名和车站名等具有提示作用的标志性内容时,必须将关键性文字或字符设计的大一些,对于那些文字凹凸式显示功能,应确保手能够触摸。要依据现行规范来设置个案的数量、内容、形式以及位置等。将鲜明的彩色地图与问答式标识结合使用,便于残疾人快速、准确的识别。设立可触摸的标志或地图,能够发挥更好的成效,不过必须确保标志的位置科学、合理。 3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求
城市公共空间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体系,在公共空间中与人们产生直接关联的是空间体系跟外部链接的内部要素与形态所遵循的制度体系。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各个系统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类似于物联网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因素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呈现出相互协调的性质。有关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体系的深层次研究内容大致包括:整体性规律、层次性规律、空间形态与功能性相关规律以及多元化动态规律。 3.1 整体性规律
整体性规律是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最为基础的规律,其主要涵盖了两层含义:广义地讲,城市公共空间不能含有系统紊乱的要素,这同时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复杂系统,必须与其他元素和相互作用;狭义地说,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系统实际上是属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呈现积极作用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实际研究并设计公共空间时要求保留着空间本身具有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的特征。 3.2 层次性规律性
长沙橙岛大桥西侧设立了专属的残疾人坡道,不但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流动状态,而且跟道路上的各种交通设施以及城市景观要素等和谐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形成的网络地图配置,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生活的混乱局面,使无障碍设施达到规范化设置目标,带给人们和谐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运作情况,并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现代城在当地的有机秩序被开发商打乱,城市各部分的协调与和谐发展,需要建立有机秩序,使城市要素之间的联系构建成相对完整并连续的整体,给残疾者构建多元化、层次化以及动态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3.3 动态多样性规律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关键点是改善残疾者在城市中生活的状态,给其提供更多的出行和生活便利。城市生活存在诸多可变性因素,其固有的多样性特征以及不可操控性的个体行为变化皆会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3.3.1 功能的不定性
在实际设计时注重的是经济性与实用性,要求适应各项功能的需求。城市广场并非只是用于休息的地方,同时也是可用于集体活动的场所。公共空间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可被细分为多种类型,而由于要求的多样性,往往都表现为混合功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公共生活便利,并创造多样性的活动内容,从而大幅度提升空间的吸引力。 3.3.2 主体的多样化
应考虑残疾人的不同需求,以吸引不同群体的关注,从而保证无障碍设施合理使用。 3.3.3 空间多样化
城市公共空间趋于多元化,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空间的不同理解,对空间的需求也都别具一格,因此不同层次的人对于空间的性质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4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原则 4.1 安全性
对于城市空间设计来说其最为关键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保证安全性。这个要求或许对普通人来讲不是问题,但对于老弱病残者来说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可能无法轻松通行,也可能会加重负担,甚至存在安全性隐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2 适用性
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辅助和便利的活动空间,帮助残疾人改善自身的功能,适应环境,使他们能够独立行事。尽可能地考虑不同的人的特点,为所有人提供方便。 4.3 系统性
城市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残疾人住房或老年住宅入口斜坡,应设置无障碍电梯和厕所。建筑内部的无障碍区域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弱病残孕,一个城市的无障碍设施有多完善能够正面体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气息,老年人的行动非常不变,多设置无障碍区域有助于帮助弱势群体,让社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毛文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有障碍与无障碍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 [2] 黄喆.公共空间的无障碍通行设计研究[D].上海大学,2014. [3] 谭蓓.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
[4] 常成,史津.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人文化研究[J].包装工程,2015,20. [5] 欧凡.城市公共空间里的无障碍设计[J].大众文艺,2014,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