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人

来源:九壹网
2015-2016学年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融化 B.河水结冰 C.岩石粉碎 D.木炭燃烧

3.水是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用水应该循环利用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

C.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可以减少大量用水 D.水被严重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4.下列物质能在空气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5.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 A.O B.2 C.O2 D.CO2

6.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H2 C.H2O D.H2O2

7.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原子核显正电性

D.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8.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 A.沉降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9.氧化锆(ZrO2)纤维是一种耐火纤维材料.其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2 C.+2 D.+4

10.新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 A.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B.用药匙取少量氯化钠,尝一尝味道

C.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1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用做清洁燃料 B.氮气用做制冷剂

C.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D.氮气充于食品袋中防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金属铜、铁、镁、铝,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铜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点燃氢气前,需检验氢气的纯度,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可直接点燃 D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A.A B.B C.C D.D

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能做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改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的CO2含量多 动 A.A B.B C.C D.D

15.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2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3分)

16.请以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氮气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4)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 .

18.实验室中利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氧气,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19.观察如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

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名称),其原子的质子数为 . (2)如图中X的值为 ;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原子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构成此物质的阴离子的符号为 .

(4)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所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其+2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0.已知氮的某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试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4分)

2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名称下方写好相应的化学式,如下例:

3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 CO2

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 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22.如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答出两条即可)

(1) .(2) .

23.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下列净水方法中,通常用于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是 ,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填序号)

A.过滤 B.煮沸 C.蒸馏 D.吸附

(2)小花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则A是 极,产生 气.

(3)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 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24.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食盐水;③高锰酸钾;④酸奶;⑤氮气;⑥空气;⑦液氧;⑧过氧化氢.

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序号: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25.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4

(1)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则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 ,这是为了 .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实验室用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反应物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 .

26.如图是某同学做“净化黄泥水”实验时的过滤装置图: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指出图中另外还有一处明显错误: ,此处错误导致的后果是 .

六、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8分,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7.(1)计算二氧化硫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多少克五氧化二磷中含40克氧元素? (4)72克水中含多少克氢元素?

5

2015-2016学年天津市武清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去分析.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氮气;故答案为:A.

【点评】记忆空气成分是可以这样记忆:氧二一,氮七八,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二氧化碳和杂气.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融化 B.河水结冰 C.岩石粉碎 D.木炭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河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岩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水是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用水应该循环利用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

C.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可以减少大量用水 D.水被严重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从节约用水考虑; B、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源之一;

C、水被严重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D、从节约用水考虑.

【解答】解:A、工业用水该循环利用,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B、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源之一,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故错误;

6

C、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可以减少大量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故正确; D、水被严重污染后,植物不能生长,人、动物不能饮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了水才有生命,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4.下列物质能在空气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解答】解:A、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气体,故A不符合; B、硫粉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不符合; 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C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花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不符合.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纯属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只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不难回答,但要注意描述现象一定要言简意赅.

5.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 ) A.O B.2 C.O2 D.CO2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微粒保持.

【解答】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H2 C.H2O D.H2O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只能够表示微观意义﹣﹣多少个原子;

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微观意义和宏观意义,例如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分子构成等.

【解答】解:A、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B、H2可以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个氢分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H2O可以表示水,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H2O2表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个过氧化氢分子,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理解,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7

7.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原子核显正电性

D.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原子的构成和微粒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构成物质IDE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正确; C、原子核显正电性,正确;

D、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些原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 A.沉降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考点】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通过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解答】解:将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有煮沸或蒸馏.水的硬度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这种水经过煮沸或蒸馏以后,水里所含的碳酸氢钙就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水里所含的碳酸氢镁就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镁沉淀.这些沉淀物析出,水的硬度就可以降低,从而使硬度较高的水得到软化. 故选:D.

【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

9.氧化锆(ZrO2)纤维是一种耐火纤维材料.其中锆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2 C.+2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氧化锆(Zr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设锆元素(Zr)的化合价是x,可知氧化锆(ZrO2)中锆元素(Zr)的化合价:x+(﹣2)×2=0,则x=+4.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新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 A.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B.用药匙取少量氯化钠,尝一尝味道

C.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8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药品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闻药品的气味时,用手轻轻煽动瓶口,让气味飘入鼻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用做清洁燃料 B.氮气用做制冷剂

C.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D.氮气充于食品袋中防腐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利用氢气的燃烧,为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液氮可以用作制冷剂,利用的是汽化吸热,为物理性质,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故错误; D、食品包装时充氮防腐,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性质;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金属铜、铁、镁、铝,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铜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点燃氢气前,需检验氢气的纯度,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可直接点燃 D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A.A B.B C.C D.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关系解答; B、根据单质的概念解答;

C、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的方法解答;

9

D、根据元素种类的决定因素解答.

【解答】解:A、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故相同质量的这四种金属含铜原子最多的是镁,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

C、点燃氢气前,需检验氢气的纯度,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不可直接点燃,错误; D、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二氧化锰能做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改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解答】解:A、能够做催化剂的不只是二氧化锰,含有氧化铜等,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故B正确; C、催化剂对速率的改变有加快也可以减慢,需要根据需要来选择,故C错误;

D、有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如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就不需要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概念的而理解,尤其是关键点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到位,把握实质.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的CO2含量多 动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空气组成的测定;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10

B、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C、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情况可以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故A正确;

B、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烧杯放入倒扣的大烧杯中时,会看到酚酞试液变红的现象,从而能够说明氨气的分子从氨水的烧杯进入到盛有酚酞试液的烧杯,能够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故B正确;

C、向左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或向右拉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有气泡冒出,都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C正确;

D、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5.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进行解答; B、根据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C、根据蒸发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进行解答;

D、根据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蒸发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所以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概念、特性等,难度较小.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3分)

11

16.请以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五种气体中,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SO2 ; (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O2 ;

(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N2 ;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CO2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其化学式为:SO2. (2)氧气能支持燃烧,是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2.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其化学式为:N2.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SO2;(2)O2;(3)N2;(4)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你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H2O ; (2)氮气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N ; (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MgO ;

(4)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 Cl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离子是水分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水分子可表示为:H2O.

(2)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可知,氮气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是氮原子,其符号为:N;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O;

(4)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为氯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的符号

为:Cl;

故答案为:(1)H2O;(2)N;(3)MgO;(4)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

18.实验室中利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氧气,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反应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

SO2 .

色火焰,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S+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SO2. SO2.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故答案为: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S+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9.观察如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

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 (写元素名称),其原子的质子数为 8 . (2)如图中X的值为 10 ;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原子的元素是 Ne (填元素符号).

(3)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构成此物质的阴离子的符号为 Cl . (4)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所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12.01 ,其+2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CO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分别是镁元素和氯元素,写出其化合物的化学式即可.

(4)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13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其原子的质子数为8.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X=2+8=10;氖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稀有气体元素.

(3)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分别是镁元素和氯元素,镁元素和氯元素分别显+2价、﹣1价,其化合

物的化学式为:MgCl2.构成此物质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2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1)氧;8;(2)10;Ne;(3)MgCl2;Cl;(4)12.01;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已知氮的某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试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氮的氧化物,先设出化学式,再利用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原子个数比,从而得出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答】解:设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 由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 则14×x:16×y=7:20, 解得x:y=2:5,

即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 答: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学会采用正向思维方法来进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即可.

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4分)

2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名称下方写好相应的化学式,如下例: 碳+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CO2

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P O2 P2O5 ;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Fe O2 Fe3O4 ;

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氢气+氧气H2 O2 H2O ;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氯酸钾KClO3 KCl O2 .

氯化钾+氧气

水 四氧化三铁 五氧化二磷

14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①②③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 ③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氢气+氧气

H2 O2 H2O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①②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2.如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答出两条即可)

(1) 分子由原子构成 .(2)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可看出,每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氧分子由二个氧原子构成;反应前共有汞原子和氧原子两种原子,反应后仍为汞原子和氧原子两种原子;反应前两个氧化汞分子中含量有两个汞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反应后汞原子仍为两个、氧原子也仍然是两个;等等.

【解答】解:由反应前后氧化汞分子、氧分子可以看出,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反应前两个氧化汞分子中含有两个汞原子、两个氧原子,反应后仍为两个汞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可得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都没有改变;等等

15

故答案为: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化学变化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或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或反应为分解反应;等等). 【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

原子

分子,此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

增减、元素种类不变、物质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23.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下列净水方法中,通常用于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是 A ,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C .(填序号)

A.过滤 B.煮沸 C.蒸馏 D.吸附

(2)小花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则A是 正 极,产生 氧 气.

(3)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 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 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2)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3)每个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根据体积比推出分子数目的比,再推出原子个数比.

【解答】解:(1)下列净水方法中,通常用于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是过滤,净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A;C.

(2)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是氢气,较多,A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正极,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3)因为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每个氢分子和氧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 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1,可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答案:

(1)A;C; (2)正;氧;

(3)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和电解水等方面的知识,电解水时,要理解正极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分别是哪种物质,并且要掌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关系.

24.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食盐水;③高锰酸钾;④酸奶;⑤氮气;⑥空气;⑦液氧;⑧过氧化氢.

16

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序号:

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③⑤⑦⑧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②④⑥ .属于单质的是 ⑤⑦ ; 属于化合物的是 ①③⑧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①⑧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③高锰酸钾、⑤氮气、⑦液氧、⑧过氧化氢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

②食盐水、④酸奶、⑥空气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 ⑤氮气、⑦液氧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①二氧化碳、③高锰酸钾、⑧过氧化氢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①二氧化碳、⑧过氧化氢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①③⑤⑦⑧;②④⑥;⑤⑦;①③⑧;①⑧.

【点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25.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氧气+氧气 .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则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BD或BE ,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 略向下倾斜 ,这是为了 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将试管炸裂 .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实验室用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反应物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可以选用 BC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解答;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7

【解答】解: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氧气+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当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时,选择A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将试管炸裂;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1)A;过氧化氢

氧气+氧气;

(2)BD或BE;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将试管炸裂; (3)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取,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并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6.如图是某同学做“净化黄泥水”实验时的过滤装置图: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

(2)指出图中另外还有一处明显错误: 漏斗下管口未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此处错误导致的后果是 滤液溅出烧杯 .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2)根据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防止滤液溅出解答. 【解答】解:

(1)观察图示可知,没有用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2)图中另外还有一处明显错误:漏斗下管口未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溅出. 答案:

(1)玻璃棒; 引流.

(2)漏斗下管口未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滤液溅出烧杯.

【点评】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溅出.

六、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8分,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7.(1)计算二氧化硫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8

(2)计算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多少克五氧化二磷中含40克氧元素? (4)72克水中含多少克氢元素?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故填:S:O=1:1; (2)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3)需要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40g÷(4)72克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72g×

≈72.7%,故填:72.7%;

=71g;故填:71g; =8g;故填:8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