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丽书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7期
乔丽书
摘要:“三分栽七分管”园林树木养护是园林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栽植后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本文从园林绿化树木养护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园林;绿化;树木;养护
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目的在于疏松土壤、通气、调节土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便于树木根系生长,同时除去与树木争肥争水、有碍观瞻的杂草。
(1)中耕深度和范围应树而定,一般深5㎝左右,范围直径50~100㎝的区域。(2)中耕时间,应在天气晴朗,土壤含水适度(50%~60%)时进行,不得在土壤泥泞状态下中耕,以免破坏土壤结构;连阴2天除草,只能采用拔除方式。(3)除下的杂草及时处理,运走或就地掩埋入土作为基肥。掘出的瓦砾,拣拾运出现场。(4)中耕时不可损伤树木根系、树皮和枝条。(5)树下草皮、地被高度控制在10~15㎝以下,修剪要整齐。
2防旱与灌溉
(1)新栽1~2年内树木,要做好复土工作,必要时盖土保墒。(2)灌溉之前,应先松土,做好土围。夏季灌溉应在早、晚进行;冬季则在中午前后进行,每次浇透浇足。(3)灌溉可结合施肥,以提高耐旱力。(4)新栽1~2年的名贵树木,皮层较薄光滑的树木,旱季要卷干。必要时还应对树干、树冠进行喷雾,喷雾次数视天气而定,并可搭盖遮阴棚。
3施肥
(1)观花观果树木,要求花前花后各施1次追肥,休眠期施1次基肥。(2)一般树木,休眠期施1次基肥,基肥施用量应视树种、土壤及树木大小而定,一般胸径10㎝以下的施有机肥2.5kg,10㎝以上的施5kg。(3)施肥要选择晴天,土壤干燥时进行。施肥时,肥料不能玷污枝叶,以免烧伤。施肥从效果与环境卫生考虑,应采用沟施或穴施,沟(穴)应开在树冠之冠缘线下,深度视根的深度而定,一般25㎝,肥料不能与粗根接触,施后将沟(穴)填平。(4)化肥要与有机肥交替使用。名贵树木可适当采用微量元素。磷肥、尿素作根外喷施,根外喷施宜在清晨或黄昏进行,以叶面泾润为度。(5)要根据树木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喜酸性花木如杜鹃等,不宜用碱性肥,常绿针叶幼龄小苗不宜使用化肥等。
4整形与修剪
(1)树木整形要根据树木习性而定,主干生长强势的应保留其领导干,采取塔形、圆锥形整形。主干生长势不强而易于形成丛状树冠的,可修成圆球状、半球形或自然形树冠,喜光小乔木可采用自然开心形。(2)为平衡树势,使各主枝、侧枝间均衡生长,应“强主枝强剪,弱主枝弱剪”与“强枝弱剪,弱枝强剪”,枯死枝、病虫枝、徒长枝、并生枝和损伤枝要及时剪去。(3)老衰树木可以强度修剪恢复树势,灌木丛或绿篱下部空枯时,应逐批短裁或疏剪老枝,培育新枝,恢复树势。(4)修剪时期应视树木开花习性及耐寒力而定。头年生枝开花(结果)
的,应在花后修剪,如迎春、连翘等;当年上枝开花(结果)的,应在落叶后至发芽前修剪。耐寒的树木休眠期修剪,阔叶绿篱早春发芽前修剪,针叶绿篱8~9月修剪。(5)幼小花木及新栽花灌木,应及时去花、蕾、果实。根际易萌发的树木,可用萌条更新衰老枝。(6)修剪方法:修剪时切口必须靠节,剪口应在剪口芽的反侧面,呈45°斜面,剪口要平滑,对过粗的枝条应分段截枝,防止撕裂树皮。修剪一棵树,应从树冠上方至下方,由内向外进行。先作示范,确定修剪方式,再全面展开。(7)生长期萌发的不定芽,除应保留者外,都要在未木质化时清除,扰乱树形的根际萌蘖及时清除。
5防寒与防台
(1)防寒工作应在11月上旬开始,按抗寒力强弱,先弱后强顺序安排,12月上旬结束。(2)防寒措施有:培土、铺草、卷干(包草)、扫除枝叶积雪等。地上部分易冻死的宿根类植物,如芭蕉,可剪去地上部分然后培土;新栽树木可在根茎处培土。不耐寒的大树可卷干或根颈处铺草、盖土。大雪时,常绿球形树冠要及时打去积雪,雪后如有损伤要及时抚育,用修、拉、扶、撑等方法恢复树势,平衡树冠。(3)防台工作在台风季节之前既要做好准备,凡浅根、迎风、树冠大招风的树木都要保护。(4)防台措施有:立支柱,适当删去密枝等,吹斜的树要及时扶正、并修剪删枝,倒伏伤根的树要强度修剪,并扶正卷干加强养护。
6病虫害防治
6.1虫害
一类为食叶害虫,如刺蛾、蓑蛾、灯蛾、毒蛾等;二类为刺吸害虫,如蚜虫、天牛、蓟马、粉虱、蚧壳虫、叶螨、蠹蛾等;三类为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虫害防治:食叶类害虫药物防治可用针对性药物防治。此外可结合灯光诱杀、人工掘茧、保护和利用天敌、清洁园圃进行综合防治。
6.2病害
白锈病、炭疽病、腐烂病、叶斑病、白绢病、白粉病、煤污病。病害防治:梅雨季节和秋雨连绵期间,各种病菌容易滋生,可以药物防治为主,结合清洁园圃,减少病原,选育良种、加强养管进行综合防治。药物防治:在多发病期之前可用针对性药物防治,对各种病害选择使用。
(责任编辑 荷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