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菊芳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教学内容属于方法论内容。在学习了矛盾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以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观点,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教材编写简明扼要,但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其方法论的运用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它又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所以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展开,特别要充实材料和事例让学生开阔视野,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矛盾。 (3)帮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解决每一个矛盾。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案来导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思维训练,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问题探究法、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励学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感受探究问题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自我、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分析,并
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提高生活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对问题与矛盾的看法、分析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经过前期有关哲学基本原
理的学习,辨证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处于高三学业紧张繁重时期,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并不重视,时间与训练都不够,因此所学的哲学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同时,处于高中阶段的他们,对于复杂的人生问题、社会等问题的看法与分析,还是缺乏经验与方法,要想通过本课的学习,教会他们看清问题本质,学会解决矛盾的方法,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与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来激发和激活学生的思维,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主动的接受性学习,同时还要倡导学生自主取向的探究性学习,积极主动的学、自觉的学。本节课,首先采用学案为导学的教学策论。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学案导学法,更加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一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采取问题探究的教学策略,提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比较复敏感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力争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的精神与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正确科学的分析。再则,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探究形成合力,分享学习的成果,体验在探究过程中的快乐,在愉悦的学习中,获得认识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技巧。
六、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学案导入 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小结 课外作业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来自学生生活的问题,根据所学有关原理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同启发学生思考。 时带着问题,了解本课学习要点。 提供材料,围绕一分为二矛盾分析法进行展开。 多媒体演示、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分清主次。 设计问题,提供事例 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与探究,总结矛盾分析法。 联系学生实际,设计开放性作业 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分析、运用:在生活中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材料阅读,深入思考;进行课堂讨论、探究: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抓住关键,抓住本质。 根据材料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拓展、运用。 整理所学知识,练习、巩固。 根据所学矛盾分析法,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运用。 七、教学设计
按照上海市二期课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的教学策略来设计这一节课。
哲学这门课,比较深奥与抽象,对高中学生来说,学好它用好它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活学活用。“问题探究法”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乐趣和信心。为此,我以学案导学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案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提高自己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在课前,首先编制学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运用的关键先告知学生,同时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设计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矛盾分析法得到充分灵活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训练,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二期课改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学案导学来设计和实施。 获得收益的是:
1、课前准备充分:包括学案的设计、材料的收集整理、多媒体的制作等,从而为实施课堂教学目标作好充分准备;2、较好的体现了问题探究法的教学策略: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了多个层层推进,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进行同伴合作学习、交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3、较好反映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思想与生活、来源社会生活的特点。设计的问题如互联网发展中问题、十七大民生问题、什么是你“生命中大石头”的问题等,具有生活性、时效性和思想性,使思想政治课植根于生活,体现它的勃勃生机;4、基本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案编制、学案导学以及问题探究等,突出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并在教师导教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5、值得一提的是: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轻松,学生思维活跃,这与预先缜密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分不开的。 存在的问题:
1、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把握还是不够大胆。因为要求面面俱到,所以感觉教学内容太多,从而课堂容量大了点。2、个别问题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斟酌,在精细和层次方面以及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推敲。如关于网络发展问题,材料很好,但设计问题的时候,有点平铺直叙。3、材料运用多了些,从而使个别问题的解决没能做到深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