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熔模铸钢零件控制变形的工艺改进

一种熔模铸钢零件控制变形的工艺改进

来源:九壹网
一种熔模铸钢零件控制变形的工艺改进

张志莲

(天水风动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以热水脱蜡工艺为突破口,通过试验研究讨论了一种熔模铸钢件———柄体发生变形的原因,就目前条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脱蜡工艺后,改善了模壳质量,铸件变形得到控制,缺陷率下降。

关键词:柄体;铸件变形;模壳变形中图分类号:TG246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我公司生产的凿岩机上有一种零件———柄体,属于熔模铸钢件,如图1所示,在B、C、

作量,降低生产效率,影响加工精度,为此,提出了防止铸件变形的工艺方案。

柄体精铸件的技术要求:

该件为凿岩机上重要零件,受动载荷作用,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硬度(HBC)179,σb≥

D、E部位存在变形,铸件变形缺陷率高达

85.5%,给机械加工带来困难,增加安装调整工

(54)460MPa,冲击韧性σk≥88.3J/cm。铸件不允许

35(33)D

E48.5图1

C162.562.5有缩孔、缩松,砂眼、变形等铸造缺陷。铸造该零件,我公司主要以石蜡硬酯酸模料,水玻璃为粘结剂,NH4Cl为硬化剂,石英砂为撒砂材料,熔模铸造工艺。

本文从生产该熔模铸钢件的工艺方面,分析影响变形的原因。

2变形特征

在铸件表面上凸起变形,铸件实际尺寸与铸件图尺寸不符,变形量约2.5mm范围。不符合JB/T7162-2004尺寸公差范围。

铸件变形部位如图1所示,通常在准38、

3.1压型设计

根据铸件图所设计的压型,内浇口位置,在如图1中只能选择F位置,从铸件本身结构来看,其它部位不适合放置内浇口,内浇口放在F处,模壳制造难度增加,操作不当会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9(3)

准27圆弧面及端面上。

3铸件变形分析

54

准27C准38FBB1产生撒砂不均匀,凹槽等涂料不易浸入,存留的硬化液风干不透,降低模壳强度,致使模壳变形。

统组型角度有关:熔模准38、准27轴线与直浇注系统垂直方位组型时如图2,铸件变形部位变形量2.5mm,熔模倾斜角度组型如图3,铸件变形部位变形量2mm,熔模准

3.2熔模生产

严格按照工艺生产熔模,保证蜡模在水中的冷却时间和注蜡的保压时间,测量熔模变形部位的变形量为0.3mm,看来它不是影响铸件变形主要原因。

38、准27轴线与直浇注系统平行角度组型如图4,铸件变形部位变形量1.5mm。由此来

看,熔模组型角度是影响铸件变形的一个主要原因。

3.3组树

跟踪发现铸件变形部位与组型角度有关,熔模焊在直浇注系统的方位不同,铸件变形比例和变形程度也不一样,统计数据表明铸件变形部位与熔模和相对直浇注系

3.4制造模壳

按正常工艺生产模组,从生产铸件过程跟踪情况来看,造成铸件变形的原因是在脱蜡结束后,发现模壳外层表面有非穿透性裂纹,裂纹宽度2~3mm,导致铸件变

图2,,图3,,图4,,形。

可能使模壳变形的因素有:一是模壳强度低(包括湿强度及干强度),二是脱蜡时热水温度低,脱蜡时间较长,模壳极易软化而变形,或模组在热水中脱蜡以及排蜡不通畅而造成蜡料热膨胀,使模壳变形。三是当模壳在高温强度低时浇注承受不了钢水的压力而变形。经过反复试验查找变形原因,主要是第二种情况。

脱蜡工序为主要影响铸件变形因素,其次是组型角度。

况,模壳焙烧质量良好,钢水浇注过程中没有漏壳,可以证明模壳,能够承受钢水的压力,满足使用要求。

4制造模壳工艺

4.1原工艺

柄体模壳全部采用水玻璃熔模精密铸造工艺,首先,在自制低压六工位压蜡机上压制表面光滑熔模,经仔细修整,将检验合格的熔模组焊到专用浇注系统上,然后,挂涂料淋砂,采取氯化铵硬化工艺。1-2层涂料的耐火料为石英粉,其粘结剂均为水玻璃。涂料工艺参数:水玻璃模数M=3.1-3.4,面层密

55

3.5模壳焙烧浇注

模壳按正常工艺焙烧没有发现异常情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9(3)

度=1.29g/cm3,背层密度=1.32g/cm3,硬化液配制:NH4Cl浓度24.5g/ml,蒸汽加热硬化液温度20℃,对孔、槽、沟等处用毛刷补涂,涂料用热水保温(18-28℃,冬天模组风干区温度采用暖风机热风,温度不超过

30℃)。1-2层涂料的粘度控制在25-30s,

第三层涂料以后的耐火粉料为铝矾土,撒砂用石英砂料,制造模壳结束后,自然风干

24小时,脱蜡、焙烧、浇注。

原脱蜡工艺采用热水脱蜡前,模组自然风干时间24小时以上,风干区温度18-

28℃,不允许在水剧烈翻腾情况下脱蜡,浇注

系统立放脱蜡。工艺参数:蜡液温度98℃,

NH4Cl浓度5.7g/ml,脱蜡时间35分钟10组模壳。采用原工艺脱蜡:3组模壳有轻微裂纹,7组模壳外表面有非穿透性裂纹存在。从

理论分析,如图5所示,原工艺脱蜡,模组受热后,浇注系统受热与模壳同时受热熔化,浇注系统熔化要比模壳熔化慢,这样模壳熔化蜡料不能顺利通过直浇口流出来,蜡料停留在模壳内时间长,蜡料热膨胀使模壳变形。

4.2工艺改进

熔模、制造模壳、焙烧及浇注按原工艺执行,组树按如图4所示。首先把浇注系统清理平整,然后把浇注系统(浇口杯)按水平方向放置在升降筐内,铸件在上面。浇口杯和直浇注系统放在下面,然后上下升降吊筐5-6次,吊筐下降脱蜡水内,至内浇口

󰀁󰀂图556

位置为止,时间为7分钟,取出(铝)浇口棒芯,然后再把它们竖起来,按正常脱蜡方式再浸入到脱蜡液内12分钟后取出模组,缩短脱蜡时间,提高型壳质量。采用改进脱蜡工艺,首批试验10组,10组铸件原来变形部位尺寸情况如图1,从左视图看准27和准

38相对于基准面尺寸情况,测出上面高低

两点尺寸变化。改变脱蜡工艺后,铸件变形部位变形量为0.34mm,符合JB/T7162-

2004尺寸公差范围,满足生产需要。

5大批量试制

共脱模54组,采用改进后的脱蜡工艺,即先将模组浇注系统按水平方向放置,待浇注系统熔化后,再把浇注系统立放脱蜡操作,改变脱蜡工艺后,模壳没有变形,型壳质量很好,有效防止了铸件变形,满足机械加工要求。

6铸件质量对比

6.1原脱蜡工艺铸件质量情况

车间投料302件铸件毛坯,一次装夹

合格不需要调整的有44件,占总数

14.5%,需要机械加工装夹定位调整的有138件,占总数54%,每一个铸件需要增加安装工时(临时)1小时。

6.2改变脱蜡工艺后铸件质量情况

车间投料11000件,变形不存在,砂眼废35件,废品占3%,铸件变形得到控制,可以说,改进后的脱蜡工艺满足了生产需要,提高了铸件质量。

7结论

本文介绍的脱蜡工艺改进法,先将模组浇注系统按水平方向放置,待浇口熔化后,再把模壳立放脱蜡,提高了工作效率,

操作工艺简单易行,见效快,不投入新设备前提下,取得的经济效益明显。

(收稿日期:2009-06-20)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