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模拟试题,包含了高中物理电场、磁场、交变电流、光、机械振动、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等内容,在考查问题上以基本定义、基本规律为主,注重个过程的分析,题型新颖,没有用以前的题,都是改变和原创题目,是份非常好的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
分,考
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譬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造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C赫兹首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伦琴利用射线拍摄了首张人体骨骼照片
【知识点】 物理学史 【答案解析】C 解析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故A错误;
B、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故B错误;C、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正确;D、伦琴发下了射线,但没有拍摄了首张人体骨骼照片,故D错误;故选C
【思路点拨】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这是光的干涉现象
B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C.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利用了光的衍射
D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偏振 【知识点】 光的干涉;光的衍射.
【答案解析】A 解析 A、水面油膜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形成的,说明了光是一种波.故A正确;B、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三棱镜对这七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会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错误;C、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利用光的全反射,故C错误;D、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故D错误;故选A
【思路点拨】水面油膜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形成的,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三棱镜对这七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七种色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后的偏折情况不同,从而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利用光的全反射;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本题考查了基础知识,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B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越快,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 C.电场总是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的
D.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都相同 【知识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的产生.
【答案解析】D 解析解:A、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与磁通量的变化量无关,故A错误;B、线圈的自感系数有线圈本身的匝数、粗细、线圈面积决定,与电流无关,故B错误;C、电荷可以产生电场,不一定有变化的磁场产生,故C错误;D、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都相同,故D正确;故选:D.
【思路点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线圈的自感系数有线圈本身决定;静止电荷产生电场,运动的电荷可以产生磁场;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都相同.本题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现象、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等、知识点多,难度小,关键多看书,记住基础知识.
4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每次通过平衡位置与最大位移处之间的某点时,下列哪组物理量
完全相同
A回复力、加速度、速度 B回复力、加速度、动能 C回复力、速度、弹性势能 D加速度、速度、机械能 【知识点】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答案解析】B 解析解:振动质点的位移是指离开位置的位移,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位移一定相同;过同一位置,可能离开平衡位置,也可能向平衡位置运动,故速度有两个可能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复力F=-kx,由于x相同,故F相同;加速度a=-
kxm经过同一位置时,x相同,故加速度a相同;经过同一位置,速度大小一定相等,故动能一定相同,弹性势能、机械能也相同;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思路点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的振动叫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频率(或周期)跟振幅没有关系,而是由本身的性质(在单摆中由初始设定的绳长)决定,所以又叫固有频率.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位移、加速度和能量.本题关键是明确:(1)简谐运动的定义;(2)受力特点;(3)运动学特点.
5如图所示.L1和L2是输电线,甲、乙是两个互感器,通过观测接在甲、乙中的电表读数,
可以间接得到输电线两端电压和通过输电线的电流。若已知图中n1:n2=100:1,n3:n4=1:10,V表示散为220V,A表示数为l.0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电压互感器,输电线两端电压是2 2×104V
B乙是电压互感器,输电线两端电压是2 2×103 v C甲是电流互感器,通过输电线的电流是100 A D乙是电流互感器,通过输电线的电流是0.1A 【知识点】 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答案解析】A 解析解:A、C、甲图的原线圈两端接电两端的电压,所以是电压互感器,已知n1:n2=100:1,电压表示数为220V,故传输电压为:U=220V×100=2.2×10V;故A正确,C错误;B、D、乙图中的原线圈串联接入输电线的一根导线,所以的电流互感器,已知n3:n4=1:10,电流表示数为10A,故传输电流为:I=10A×10=100A;故BD错误.故选:A. 【思路点拨】变器的匝数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安全起见,要求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能超过最大量程.本题考查了变压器的特点,要知道电流表需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6图为学校自备发电机在停电时为教学楼教室输电的示意图,发电机输出电压恒为220 V,
发电机到教学楼的输电线电阻用图中r等效替代。若使用中,在原工作着的日光灯的基础上再增加教室开灯的盏数,则
A整个电路的电阻特增大,干路电流蒋减小
B因为发电机输出电压恒定,所以原工作着的日光灯的 亮度将不变
C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将减小 D.输电过程中的损失功率(即输电线路消耗的功率)将增大 【知识点】 电功、电功率.
【答案解析】 D解析解:A、增加教室开灯的盏数,即并联灯泡,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故A错误;
B、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输电线上消耗的电压变大,则日光灯两端电压变小,亮度变暗,故B错误;C、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UI,电压不变,电流变大,输出功率变大,故C错误;D、电流电大,输电线电阻不变,根据P
热
4
=Ir可知,输电过程中的损失功率将增大,故D
2
正确.故选:D
【思路点拨】在原工作着的日光灯的基础上再增加教室开灯的盏数,即并联灯泡,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则输电线上消耗的电压就变大,从而判断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灯泡的亮度,根据P=UI求解发电机输出功率,根据P 热=Ir判断输电过程的损失功率,本题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的动态分析问题,由程序法解析时,一般按照:部分-整体-部分的思路进行分析.
二、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
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图甲是一台小型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线圈逆时针转动,产生 的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正弦规律图像如图乙所示。发电 机线圈的内电阻不计,外接灯泡的电阻为12Ω。则 A.在t=0.01 s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电压表的示数为62V C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3W
2
D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线圈的转速提高一倍,则线圈电动势 的表达式e=122sin 100t(V)
【知识点】 交流的峰值、有效值以及它们的关系;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 【答案解析】C 解析解:A 在t=0.01s的时刻,电动势为0,则为中性面,穿过线圈磁通量最大.故A错误; B 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m=62,电压表测量的为有效值,故示数为E23662 =6V;故B错误;C、灯泡消耗的功率P= =3W;故C正确;D、周期为0.02S,R122则瞬时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Emsin(2t)e=62 sin100πt(V).转速提高一倍T后,最大值变成122 V,ω=2πn,故角速度变为原的2倍,表达式应为:122 sin200πt;故D错误;故选:C 【思路点拨】在中性面感应电动势最小,磁通量最大;根据图象可知交流电的最大值以及周期等物理量,然后进一步可求出其瞬时值的表达式以及有效值等,本题考查了有关交流电描述的基础知识,要根据交流电图象正确求解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速度等物理量,同时正确书写交流电的表达式
8一列简谐横波在t=0.4 s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波传播方向 上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该波的波速是25 m/s
C任意0 .4 s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均 为10m
D从此时刻起,质点P将比质点Q先 回到平衡位置
【知识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 【答案解析】B 解析A、由乙图知:质点A在t=0.4s时刻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在甲图上,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错误.B、由甲图读出波长λ=20m,由乙图读出周期T=0.8s,则该波的波速v=1 =25m/s.故B正确.C、时间t=0.4s=T,2T则质点A在0.4s内通过的路程等于2倍振幅,是16cm,故C错误.D、此时刻P点向上运动,而质点Q直接向平衡位置运动,所以质点P将比质点Q后回到平衡位置,故D错误.故选:B 【思路点拨】根据振动图象读出t=0.4s时刻质点A的位置和速度方向,由甲图判断波的传播方向.由甲图读出波长,由乙图读出周期,即可求得波速.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质点通过的路程.根据P、Q速度的方向,分析它们回到平衡位置的先后.本题中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可采用波形的平移法和质点的振动法等等方法,要熟练掌握.
9 2014年3月8日,“马航”一架飞往北京的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人们根据赤道上同步卫
星接收到的该飞机飞行时发出的“握手”电磁波信号频率的变化,利用电磁渡的多普勒效应,确定了该飞机是在向南航线而非向北航线上失踪、井最终在南印度洋坠毁的。若该飞机发出的“握手”电磁波信号频率为fo,且飞机黑匣子能够在飞机坠毁后发出37.5 MHz的电磁波信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由北向正南方向飞向赤道的过程中,同步卫星接收到的“握手”电磁波频率小
于fo
B.飞机由北向正南方向飞向赤道的过程中,同步卫星接收到的“握手”电磁波频率大
于fo
C.黑匣子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在由海水传到空气中时,频率将变大 D.黑匣子发出的电磁渡信号在由海水传到空气中时,波长将变长 【知识点】 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答案解析】BD 解析飞机由北向正南方向飞向赤道的过程中,若声向同步卫星靠近,则同步卫星接收到声波的频率变大,所以同步卫星接收到的“握手”电磁波频率大于fo,故A错误,B正确;C、黑匣子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在由海水传到空气中时,频率不变,速度增大,由C=λf得波长将变长,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多普勒效应的原理,熟记多普勒的定义即可求解,同时掌握频率变化与运动间的关系.根据由波速、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分析该波的波长变化.多普勒效应是由于观察者和波间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掌握物理概念要一定要理解其真正意义.
10如图所示,块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的厚度为L,玻璃砖的折射率n=3,若光从上表面AB射入的人射角i=60°,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 A折射角r=30°
B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 C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为
23L 3c2L c D改变入射角i,光在下表面CD可能发生全发射 【知识点】 光的折射定律. sinisin600sini【答案解析】AC 解析解:A、由n=得:sinr==0.5,得 r=30°.故Ansinr3正确.B、C、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为 v=c,由几何知识可知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程为nS=snL3L2LL则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 t=,故B错误,C正vccosrccos300ccosr确.D、由于光在CD面上的入射角等于光在AB面上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得知光一定能从CD面射出,故D错误.故选:AC. 【思路点拨】根据折射定律求解折射角r,由公式v=
c求出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由几n何关系求出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程,即可求得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根据光路可逆性分析
光在下表面能否发生全发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射率的两个公式n= 运用光路可逆性分析玻璃砖的光学特性.
sinic和n=,sinrn11甲图中a、b是电流相等的两直线电流,乙图中c,d是电荷量相同的两正点电荷,O为
两电流(或电荷)连线的中点,在o点正上方有一电子,“较小的速度v射向O点,不计重力。关于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电子将做变速运动 B乙图中的电子将做往复运动 C乙图中的电子在向O点运动的过程 中,加速度一定在减小 D.乙图中的电于在。点动能最大,电势能最小 【知识点】 电场线;电势能.
【答案解析】BD 解析解:A、甲图中ab在电子运动的方向上产生的磁场的方向都向下,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同,所以电子不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乙图中,cd的连线上,O点上方的电场方向向上,O点下方的电场的方向向下,电子在O点上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向下,在O点的下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向上,所以电子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将在某一范围内做往复运动.故B正确;C、乙图中,cd的连线上,O点的电场强度是0,O点上方的电场方向向上,O点下方的电场的方向向下,从O点向两边电场强度的电场线增大,后减小,所以乙图中的电子在向O点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不一定在减小.故C错误;D、乙图中,cd的连线上,O点上方的电场方向向上,O点下方的电场的方向向下,所以O点的电势最高;电子带负电,乙图中的电子在O点动能最大,电势能最小.故D正确.故选:BD
【思路点拨】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磁场的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电子运动中受力方向,根据电子受到的电场力的特点判断出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特点。该题考查常见的磁场与常见电场的特点,这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要牢记. 12.如图甲所示,虚线右侧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正方形金属框电阻为R,
边长为L,t=0时刻,线框在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加速度a进人磁场区域,t1时刻线框全部进入磁场。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安培力大小为F,线框中电功率的瞬时值为P,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其中P—t图线为抛物线。则图乙所示i、F、P、q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知识点】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牛顿第二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安培力. 【答案解析】C 解析解:A、线框切割磁感线,则有运动速度v=at,产生感应电动势E=BLv,所以产生感应电流 i=BLvBLat,故A错误; B、对线框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RRB2L2atB2L2at律,则有 F安=BLi= 解得:F=ma+,所以B错误;C、由功率RR12BLat(BLat)22表达式,P=iR=,所以C正确;D、由电量表达式,则有 q=,RR2所以D错误;故选:C 【思路点拨】由线框进入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速度与时间关系;再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出产生感应电动势与速度关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大小,并由安培力公式可确定其大小与时间的关系;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与时间的关系;最后电量、功率的表达式分别得出各自与时间的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运动学公式,并由各自表达式进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是否正确,以及掌握切割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知道L为有效长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三、本题共2小题,共15分。
13(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和____。(填选项序号字母)
A利用双缝干涉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x与双缝间距离d及光的波长的关系式△
x
l,可以测量光的波长 da计算相邻亮条纹间距 nB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为了减小相邻条纹间距的测量误差,应测出从第1依次至第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然后利用公式△x
C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计时的起点应该选在摆球运动到最高处,因为此时摆球速度最小 D.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若摆长的长度只考虑了摆线的长度,则加速度
的测量值较真实值偏小
【知识点】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答案解析】A D 解析解:A、根据公式△x=lλ,结合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x与双缝d间距离d,即可求解光的波长λ,故A正确;B、从第1依次至第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则相邻亮条纹间距△x=a1,故B错误;C、计时的起点应该选在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n42L故C错误;D、若摆长的长度只考虑了摆线的长度,由公式g=,则加速度的测量值较2T真实值偏小,故D正确;故选:AD. 【思路点拨】根据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关系式△x=
lλ,即可求解波长;利用公式△x= da1,计算相邻亮条纹间距;计时的起点应该选在摆球运动到平衡位置处;根据公式n42Lg=,若摆长的长度只考虑了摆线的长度,可确定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本题考查关
T242Ll系式△x=λ与g=的应用,理解计时点的位置,注意相邻亮条纹间距△x与距离a2Td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11分)欲测量只G表的内阻rg和一个电的电动势E内阻r。要求:测量尽量准确、能
测多组数据且滑动变阻器调节方便,电表最大读数不得小于量程的1/3。待测元件及提供的其他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E:电动势约l.5V,内阻在0.4—0.7Ω间 B待测G表:量程500 μA,内阻在150~250Ω间 C电流表V量程2A,内阻约0 1Ω
D电压表v:量程300 mV,内阻约500Ω E定值电阻R0:R0=300Ω;
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lA H电阻箱R20~9999Ω J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小亮先利用伏安法测量G表内阻ra。
①图甲是小亮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其中虚线框中的元件是 ;(填元件序号字母) ②说明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
③写出G表内阻的计算表达式rg= 。 (2)测出rg=200Ω后,小聪把G表和电阻箱R2串联、并将R2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2800
Ω,使其等效为一只电压表,接着利用伏安法测量电的电动势E及内阻r。
①请你在图乙中用笔画线,将各元件连接成测量电路图, ②若利用测量的数据,作出的G表示IG.与通过滑动变阻器R1的电流I的关系图像如
图丙所示,则可得到电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知识点】 测定电的电动势和内阻. 【答案解析】;(1)①E;②G表示数I,V表示数U;③U -R0;I(2)①如图所示;②1.5;0.6. 解析解:(1)G表本身可以测量通过的电流,但由题意可知,G表内阻较小,无法直接用电压表进行测量,故应与E:定值电阻R0串联后再与电压表并联;同时由于两表量程偏低,且滑动变阻器阻值偏小,为了安全,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故原理图如甲图所示;为了更好地保护电路,也可以与电阻箱串联后给G供电;故电路图可以是甲图中的任一个;用I表示G表示数,U表示V表示数;由欧姆定律可知,I=UU,解得:R=-R0;(2)①将G表与电阻箱串联后,可以充当电压表RR0I使用,则其应并联在电两端,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串联后即可进行测电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②电的路端电压U=IG(200+2800)=3000IG;故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500μA,则电的电动势为:E=500μA×3000=1.5V;内阻r=500350 =0.6Ω; 0.75【思路点拨】(1)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方法可测出G表内阻,注意电表的量程,从而选择合适的电路图;并得出内阻的表达式;(2)通过计算得出电的路端电压,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电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本题考查伏安法测电阻以及测量电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中给出的仪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然后才能根据我们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实验电路,并能进行数据处理.
四、本题共4小墨,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
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电荷量Q=2×l0-7C的正点电荷A固定在空间中O点,将质量m=2×
10-4 kg、电荷量q=1×l0-7 C的另一正点电荷B从O点正上方高于0 5m的某处由静止释放,B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位置在P。若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B运动到距O点l=0.5 m处的加速度大小; (2)P、O间的距离L。
【知识点】 库仑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答案解析】(1)6.4m/s;(2)0.3m.解析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mg-k2Qq=ma; 2l91092104210726.4m/s代入数据解得:a=9.8- 422100.5(2)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由力的平衡条件,则有:kQq=ma代入数据,解得:2L910921042107L=0.3m 21046.4【思路点拨】(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库仑定律,即可求解;(2)根据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结合平衡条件,即可求解.考查平衡条件的应用,掌握库仑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注意正确的运算.
16(8分)图甲所示的电视机显像管能够通过磁场控制电子的偏转,显像管内磁场可视为圆
心为O、半径为r的匀强磁场。若电子枪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出速度为vo的电子,由P点正对圆心O射入磁场,要让电子射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射入时的速度方向成θ角(图乙).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的重力。求:
(1)磁感应强度大小;
(2)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结果用m、e、r、θ、vo表示)
【知识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 【答案解析】:(1)B=电子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得:R=mv0r. 解析解:tan(2)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er2v0tan2rtan2v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ev0B=m ②, R2 ①, mv0tan ③; er22m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④, eB由①②解得:B= T ⑤, 2r由③④⑤解得:t= 电子运动时间:t=v0tan2【思路点拨】(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磁感应强度;(2)应用圆周运动周期公式求出电子的运动时间.本题考查了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周期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数学知识的应用. 17.(13分)如图所示,MN和PQ是平行、光滑、间距L=0.l m、足够长且不计电阻的两
根竖直固定金属杆,其最上端通过电阻R相连接,R=0.5 Ω.R两端通过导线与平行板电容器连接,电容器上下两板距离d=l m。在R下方一定距离有方向相反、无缝对接的两个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区域I和Ⅱ,磁感应强度均为B=2 T,其中区域I的高度差h1=3m,区域Ⅱ的高度差h2=lm。
现将一阻值r=0.5Ω、长l=0.l m的金属棒a紧贴MN和PQ,从距离区域I上边缘h=5
m处由静止释放;a进入区域I后即刻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进入区域I的同时,从紧贴
电容器下板中心处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微粒A。微粒的比荷g=10 m/s2.求
(1)金属棒a的质量M,
(2)在a穿越磁场的整十过程中,微粒发生的位移大小x。 (不考虑电容器充、放电对电路的影响及充、放电时间)
q20C/kg,重力加速度m【知识点】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答案解析】:(1)0.04kg;(2)0.6m 解析解:(1)a下滑h的过程中,由运动学规律有:v=2gh 代入数据解得:v=10m/sa进入磁场Ⅰ后,由平衡条件有:BIL=Mg感应电动势为:E=BLv=2V 感应电流为:I=2E =2A解得:M=0.04kg Rr(2)因磁场I、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故a在磁场Ⅱ中也做匀速运动,a匀速穿过磁场中的整个过程中,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为:U=REU=1V场强为:E′==1V/ma穿越磁场IRrdqE'mgh12的过程中经历时间为:t1= =0.3s此过程下板电势高,加速度为:a1= =10m/s,mv方向竖直向上末速度为:v1=a1t1=3m/s向上位移为:x1=12a1t1=0.45ma穿越磁场Ⅱ的过程中2qE'mgh22经历时间为:t2= =0.1s此过程中上板电势高,加速度为:a2==30m/s,方向mv竖直向下末速度v2=v1-a2t2=0,故微粒运动方向始终未变向上位移为:x2=v1t2-12a2t2=0.15m2得:x=x1+x2=0.45+0.15=0.60m 【思路点拨】(1)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金属棒的质量;(2)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板间的电压,进而得到场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微粒发生的位移大小.本题是电磁感应与电路、力学知识的综合,与电路联系的关键点是感应电动势,与力学联系的关键点是静电力.
18(14分)如图所示,边长L=0.2 m的正方彤abcd区域(含边界)内,存在着垂直于区
域表面向内的匀强磁场B.B=5.0×10-2T。带电平行金属板MN、PQ间形成了匀强电场E(不考虑金属板在其它区域形成的电场),MN放在ad边上,两板左端M、P恰在ab边上,两板右端N、Q间有一绝缘挡板EF.EF中间有一小孔O,金属板长度、板间距、挡板长度均为l=0.l m。在M和P的中间位置有一离子S,能够正对孔O不断发射出各种速率的带负电离子,离子的电荷量均为q=3.2×l0-18 C,质量均为m=6.4×l0-26 kg。(不计离子的重力,不考虑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打到金属板或挡板上后将不反弹)
(l)当电场强度E=106N/C时,求能够沿SO连线穿过孔O的离子的速率;
(2)电场强度取值在定范围内时,可使沿SO连线穿过O并进入磁场区域的离子直接
从bc边射出.求满足条件的电场强度最大值;
(3)在电场强度取第(2)问中满足条件的最小值的情况下,紧贴磁场边缘cd的内侧,
从c点沿cd方向入射一电荷量也为q、质量也为m的带正电离子,要保证磁场中能够发生正、负离子的相向正碰(碰撞时两离子的速度方向恰好相反),求该正离子入射的速率。
【知识点】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 【答案解析】:(l)2×10m/s;(2)1.25×10N/C;(3)5×10m/s. 解析解:(1)能穿过速度选择器的离子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相等,即:qv0B=qE,代入数据解得:v0=2×10m/s; (2)穿过O孔的离子满足:qvB=qE, 离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7745qB2rv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解得:E=从bcmr边射出的离子其临界轨迹如图中①②所示: 对于与轨迹①,半径最大,对应的电场强度值最大, 根据图示轨迹①,由几何知识可得:rmax=L-l=0.1m, 解得:E1max=1.25×10N/C; (3)当E取最小值时,离子轨迹如上图②所示, 根据图示由几何知识可得:rmin=将内切,如图所示: 设从C进入磁场的离子轨道半径为r′,速率为v′, 由几何知识得:(r′-rmin)=rmin+(r′-将L、rmin代入解得:r′=0.2m, 224L0.5l,解得:rmin=0.075m,离子发生正碰,两离子轨迹2L2), 2v'2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q代入数据解得:v′=5×10m/s; r【思路点拨】(1)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离子速度. (2)作出粒子运动轨迹,由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电场强度.
(3)根据几何知识求出离子轨道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离子速率.本题考查了求离子的速率、电场强度,分析清楚离子运动过程、应用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正确解题,分析清楚离子运动过程、作出其运动轨迹是正确解题题的前提与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