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欧的修道院
摘要:修道生活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宗教生活,对它的意义的评价怎样都不会过分,它对社会其他部分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最初,它是一种没有接受过圣职礼的人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与担任教会圣职的人区分开,但他很快又称为教会一部分。与今天相比,教会在中世纪所起的作用重要得多,修道士在某种程度上是介于教士和俗人之间的一个第三等级,他们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对教士的团体,还是对俗人的团体都是一个榜样。大量的修道士和修道院的存在也表明了他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世纪西欧 修道院 起源 世俗化 经济繁荣
修道院的起源
修道生活最早起源于东方,主要分布于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特别是在埃及,有两种方式:隐士生活那时往往一个人到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独修,通过抛弃世俗和祈祷沉思,而使自己的灵魂获得获救。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往往感动其他人追随他们去过同样的生活,结果单独的修僧汇聚而成修道团体;合居生活,是帕科米乌斯首先在埃及倡导的,这是一种宗教的团体生活,后来成为西方修道生活的主要形式。
早期修道院能够产生和发展,是因为虔诚的信徒对于所在社会完全绝望,不愿陷入世俗社会的烦扰,但又无力改变现实,想过超凡脱俗的生活。可以说修道僧选择苦行修道的方式是基于他们对教义的理解。
公元4世纪,圣帕科米乌在尼罗河谷地组织起第一个正规的修道院。一时修道院兴起成风。不久修道院传播到埃及以北的拜占庭帝国。4世纪下半叶最先出现了私有的“家庭
修道院”。而真正为修道院确立规则的是圣本尼克所指定的本尼迪克院规。并由此把修道规定为团体性的有严格纪律的生活,使修道生活完全基督教化,为西欧修道院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方向。
中世纪的修道生活首先是从“南高卢”传到西欧的,那里有两种修道院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方式赞成积极地参与世事,既无固定的位置有无固定的规章,起源于阿奎丹地区,对整个法兰克王国有很大的影响。另一种生活方式是410年由被法兰克人驱逐的北高卢地区的贵族们确立的,并朝着贵族式修道院发展,在文学方面的活动具有指导性的作用。6世纪后对法兰克的其他地方也产生了影响。经过爱尔兰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传教,高卢修道生活有了新的动力。科伦巴在获得法兰克国王们的同意后建立了以所有一所的修道院。
第二次的传教浪潮来自那些与罗马有联系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卜尼法斯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建立了富尔达修道院,并承担了在日耳曼人中间建立法兰克教会的任务,对后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修道院的世俗化
加洛林王朝时期,教会和王权的逐步形成,统治阶层介入后,修道院基本脱离了先前的修行宗旨渐渐失去了独立的性质。随着查理帝国的瓦解,蛮族入侵以及割据状态的形成,修道院逐步走向世俗化,大多成为封建贵族的私有财产;修道僧也纪律松弛,不再恪守戒律而是追求世俗生活的享受1。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修道院进行改革的运动开始了,克吕尼修道院便是其中的代表。最初改革是为了摆脱世俗贵族的控制,然而随着修道院改革的深入,其政治影响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修道院又再次的失去了昔日宁静,取而代之的是喧闹和奢侈。虽然他们身尽劳累折磨,因执勤而疲惫不堪,因进食而虚弱无
1
黄洋 赵立行 金寿福《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P345)
力,但他们却像秋蝉,越是饥饿难耐,叫得就越响亮2。
作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最大领主,修道院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不可避免的与世俗社会产生联系,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的逐步增强,修道院与世俗的关系也会更加紧密。西多会的建立最初便是在荒山上进行的。创始人圣波罗·摩莱斯姆来到丛中独修并与最初的追随者一起建立了摩莱斯姆修道院。随着修道院的逐渐成熟,世俗人群聚集的地方数量也日渐增多。他于1098年又与志同道合的修士在茂密丛林进行开垦,许多荒地被开垦出来。由于西多会通过开垦荒地掌握了大量的地产,因而有很好的租金收入,同时也随着商业复兴的浪潮而涉足陆上商业和海上贸易,最终走上了和克吕尼修道院同样的道路3。事实是12世纪西多会的发展,完全是世俗性不断增长的过程,就像后来的清教徒4。
修道院的建立者首先是国王,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在卢瓦河和马斯河之间,特别是在巴黎盆地的王室领地上建立了众多修道院5。它们都作为王室的修道院纳入统治体系中,修道院的建立者以及教会,特别是主教,把修道院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修道院也被赋予了众多的豁免权,甚至包括一些司法行政权,允许审判在豁免区域内生活得人作为对于国王给与豁免权的报答,修道院要履行服战争役的义务。领地保证了修道士的生活用度,他们则要履行各种各样的职能,如建筑的艺术的活动,这样也就使修道院具有了世俗的特点。
另一种由贵族在领地上建立的“家族修道院”汇集了与这个家族有关系的世俗的各个阶层的人们、修道士和其他的教士,成为了贵族家族的宗教中心与文化中心6。以各种方式得到修道院的世俗封建主,把修道院看作是他们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像其他的财产一样可以赠送、转让、出售或作为采邑分封。受封者由此占据修道院的房舍,整个家族都居住在
2王越旺:《中世纪后期西欧修道院衰落的经济原因初探》 3黄洋、赵立行、金寿福:《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P347)
4王越旺:《中世纪后期西欧修道院衰落的经济原因初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 东方出版社 (P74) 6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 东方出版社 (P81)
修道院里,挥霍修道院的财产,按照世俗的、贵族的生活方式生活7。这使得修道院在世俗化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除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修道院和修道院之间也有着广泛的往来,特别是从兄弟簿和纪念簿的记录中可以看出这一点:结为兄弟关系是在两个修道院之间进行的。两修道院之间的活动自然也脱不了与世俗的干系。
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的影响
中世纪修道院作为修会的一个部分,在其基本的、原始的条例中,它是一个修道的,也就是宗教的、遵守一定规则的生活场所。因而特别强调灵魂关怀,教育和救济的作用。在规定的日子里穷人可以从修道院得到食物和给养,可以去那里洗澡和修面,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得到不错的衣服8,这是当时人们赞颂修道院的颂歌。中世纪的修道院不同程度的给予平民最大的照顾和救济,特别是流浪汉,甚至还能到教会向其推荐的相关的职业行会。
与此同时,修道院建有许多“医院”,这种医院不同于今天的医院,那儿是老人养老防老的场所,使病人临时居住的地方,是病危者安息的场所9。修道院凭靠其大量土地和丰厚的经济来源开辟了一些植草药的园圃,来满足病人需要。在中世纪凡是能够提供医生和医药知识的地方都在修道院中10。13世纪接受奥古斯丁会会规的修女们需要宣誓遵守誓言,其中就有诚心照顾病人这一项11。
长期以来修道院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从法兰克人征服高卢至八世纪中叶,西欧大陆的教育处于低潮中,知识分子的活动几乎陷于停顿。文盲充斥,愚昧无知的现象普遍。
7陈丛文:《浅谈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世俗化》 8大卫·尼科尔: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世纪生活》 希望出版社 (P174)
9雍正江:《试论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的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雍正江:《试论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的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大卫·尼科尔: 《中世纪生活》 希望出版社 (P172)
当时唯一有文化,既能读写又会计算的大都是基督教会的教士和修士,教育就被局限在教士和修道士中,修道院也就成了保有文化的重要场所12。一方面,许多修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写作和誊写活动,很多博学的修士和修女甚至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成为传播文明的中坚力量。另外一方面,修道院图书馆收藏的那个时代书籍,除了有关七类“自由艺术”——语法,修辞学,雄辩学,算术,天文,几何,几何,音乐,当时普及教育方面的教科书外,还有圣经、用于礼拜方面的书籍(弥撒书、对唱赞歌、弥撒曲)、神经注释、布道词,圣徒传记、修道院的院规,还有在整个中世纪都具有权威的教父著作、科学小册子和百科全书,特别是塞维利亚的伊斯多尔主教的《大百科全书》13。查理大帝在789年制定的《公众告诫》中规定,每个修道院要有学校和教科书。修道院也就成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有些修道院更是发展为学术研究中心。
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领主,因此中世纪的修道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领主生活在宗教方面的表现。到十世纪时31%的意大利耕地,35%的德意志耕地,44%的北法耕地为教会所有教会直接或间接占有英国30%—40%已开垦的土地14。修道院把劳动看作是日常的功课,它也使修道院在经济上得以自立,依靠依附农的租税过这还算安逸的生活。修道院的这些土地除了自身的开垦外,很大一部分来自馈赠。一些王修道院——由国王自己建立的或转交给国王的,除获得土地外还获得很多权利。如本尼迪克在修道院内接纳新入院者作了补充规定:“至少要把一部分私有财产曾给修道院”。还有不少贵族和富人在去世前喜欢将财产捐给修道院。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修道院有能力去改善社会公共设施,改善商贸条件,维修道路桥梁,设立旅馆为来往商人提供临时的住处等等。11世纪时,西欧许多人烟稀少的荒僻山路上都出现了修道院设置的休息所,收容所,接纳过往商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12陈曦文:《修道院与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 13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东方出版社 (P77)
14雍正江:《试论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的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1卷第6期
修道院最初建立在荒郊野外,这些地方开化晚,文明程度低。经济繁荣的修道院的兴起必然有利于进一步传播基督教,加速农村的基督教化进程,修道院是把基督教文化带到农村社会的核心力量15。
在文化领域中,修道院也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艺术领域中修道士创造了昂贵的、华丽的手抄本的封面装帧,用画装饰里面的书页,而且还创作了用于礼拜仪式的器皿和其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 东方出版社 2002年版
大卫·尼科尔: 《中世纪生活》 希望出版社 2000年版
黄洋、赵立行、金寿福:《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彼得·李伯庚: 《欧洲文化史(上)》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卓新平主编:《基督教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年版
二、参考论文:
雍正江:《试论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的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15雍正江:《试论
10-13世纪西欧修道院经济繁荣的影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1卷第6期
会科学版) 第31卷第6期
陈丛文:《浅谈中世纪西欧修道院的世俗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
陈曦文:《修道院与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
王越旺:《中世纪后期西欧修道院衰落的经济原因初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第2期 2002年3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