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乐至县石佛职业中学 李建军
摘 要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在2013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规划和发展作了重要阐述,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化和高等学校招生政策改革,使我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机会越来越多。据统计,2012年,四川共有538299名考生报名,比去年增加2.3万余人。其中,普通类考生增加最为明显,比去年增加20544人。报名者中,普通类考生519161人,文科生223814人、理科295347人。对口高职类考生17459人,也比去年增加千余人。通过数据我们清晰的看到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悬殊,针对中职对口高考而言,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一般都是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在英语、数学方面却有很大的不足,唯有通过强化专业学习来提高高考总分数。比如机械专业对口升学考试中,总分750分,文化综合占400分,专业综合占350分,从分数的分布来看,专业课占了很大的比重,就如何在一年内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 对口高考 机械 教学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机械专业对口高考的专业理论考试的重点内容。《机械基础》主要涵盖了包括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五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上,这五个方面的教学方法要求各异,有的要求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有的要求记住繁多的材料牌号、性能及热处理方法,有的要求看懂复杂的受力图,有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这些都为学生学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压力。但它在专业综合中所占比分值较大,因此也是高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下面就我在担任近三年的高考班《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读考纲,找准教学目标。
在高考考纲中对各个知识点均有掌握、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不同要求,要结合高考辅导书《3+x(机械)》认真对照教材,研究措辞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按考纲要求进行高效学习。
其中一是在教学课时的分配上,在工程力学和机械传动应章节中占教学总数的1/4,作为重点和难点予以突破;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章节中要用简介的语言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对比和联系中学习,例如普通钢的热处理都有“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但通过冷却方式的不同就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中类型,俗称“四把火”;在机械零件章节中以轴的分类和作用、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和应用为重点,在机械传动以带传动、齿轮传动、蜗杆蜗轮传动、传动比及轮系的计算为重点;在液压传动章节中就应以“方向、压力、流量”三大回路的原件符号识别和回路解析为重点。
二是在教学设计上,要精讲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学科间联系。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知识,教学内容就必须有所选择。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他强调要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说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根据岗位对知识、能力的最新要求,以应用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在不影响教学质量,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我对有关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将知识
1
重新组合,实行整体优化。比如,教材中大量涉及的理论推导和繁琐计算不作要求,只记结论即可。把教学重心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上。讲授概念时,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对概念的表达力求准确、简洁、完整。相互关联的概念先讲解最基本的概念,然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范围由小扩大引出新概念。例如按以下顺序讲解零件、构件、机构、机械的含义。概念要以实例来佐证,实例可以在下定义之前,也可在之后。《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它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应与考纲考点和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如在讲到“轴”时,可以车床主轴箱为例并结合上述几门学科中的知识进行讲解。一个车床主轴箱就涵盖了以上几门学科的内容:从轮系——主轴,这中间涉及齿轮、轴等零件的尺寸确定,涉及齿轮、轴等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方式的选择,涉及齿轮、轴等零件的结构图,涉及齿轮、轴等零件的加工工艺,涉及轴上零件装拆、轴承选择,涉及轮系传动比、末轮转速计算等。通过对各学科知识间的综合,将原本孤立的知识重新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考纲分析出正确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就能充分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重难点各个击破。 二、巧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充分熟透教材内容,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外,还应积极正确引导学生领悟机械基础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在机器的组成时,先引入这样一个生活例子: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那么我们知道自行车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同时还指出: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构件、零件、机器、机构等专业术语的概念理解。用生活中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机器本身不是书本上的硬背知识,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实在的实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实习和参观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实习是实践性、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较强的实践活动。它能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劳动情感、态度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过程中,验证了课堂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得以强化和巩固。事实证明:在学生现有基础下,“做中学”要比“先学后做”效果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实习车间或工厂参观,观察机械设备工作原理。例如观察牛头刨床进给运动,巩固机构的急回特性。通过感官经验检验和巩固了课堂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求知欲。通过实习和参观不仅调动学生感官认知,而且学生身体力行,用实践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可谓一举两得。在与生活和实践结合中,积极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理论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有效手段。 三、强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有好的教学设计作基础,还得需要丰富的教学措施做后盾。课堂教学要高效,教学方法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常使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作为补充:
一是以教具创新为重点,有效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接触最多的是机构。应用模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很多时候现有的教学模型并不能完全满足课程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辅以自制的教具。比如,在讲解渐开线的画法时,教材定义:在某平面上,沿着一个固定的圆作纯滚动,此动直线上任意一点A的运动轨迹AB称为该圆的渐开线。我们就可以利用胶带纸、棉线、粉笔来制作教具。将胶带纸这类圆形的实物作为渐开线的基圆,用一根棉线作为动直线,把粉笔固定在棉线上就可以很快地画出渐开线。这样的教具也可作为学生的学具,学
2
生也可亲自制作并实践,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有了亲身的体会,对这一定义更容易理解接受。
二是以演示为手段,着力提升教学效率。在讲授机械基础这门课时,对于理论概念较多、较散的章节,我们可以将知识点整理成课件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通过课件中的目录结构、超链接指向,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而对于机械传动这一章节的内容,动画、视频的使用,更能加深学生对该机构运动特点的理解。例如,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等。这些机构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构特性的理解,产生丰富的联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重交流,营造教学氛围
如果说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保障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那么合作学习就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也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以拓展与延伸。
比如在机械传动章节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机械传动设成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蜗轮传动四个专题,每一大组领一个专题,然后各大组内的学习小组再分别对专题进行研究,教师组织大组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合作成果通过大组间的交流也得以展现。因为中职生的基础薄弱,这四个专题的研究是建立在教师已初步讲解基础知识之后。教师打好基础,学生合作探究,组际交流,有合作有竞争有互动,学生课后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也得以提升。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注重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也更应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大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成长。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对口高考考试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要营造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总结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在着力提升学生掌握有关概念和理论外,还应提高学生对高考考纲的分析能力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且充当学生在高考考试中的“减压器”和“智囊团”,充分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这样才能在高考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罗小霞.浅谈机械基础教学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j].职业,2010(09)
[2]张国年.浅谈如何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转
[3]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4]谢兰荣.试论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其方法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5):20.
[5]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8).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