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2013年3月 第1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Mar.2013 V01.14 No.1 浅谈调度集中系统在武钢厂内 铁路运输中的应用与发展 杨界文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阐述了武钢厂内铁路运输现有的调度体制、弊端及变革方向,介绍了调度集中系统在武钢运输部的现实应用情况, 探讨了调度集中系统在冶金企业内部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厂内铁路运输;调度集中;应用与发展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是全国钢铁冶金运输行业 输发展的行车密度高、调车作业工作量大的特点。二是现有 十强企业之一。主要承担武钢青山本部的原燃料、材料、半成 的“三级调度”制指挥系统中,由于作业区设置过多,运输指挥 品、成品的铁路运输任务,除此以外还为武汉市青山热电厂等 系统分散,区调为了各自区域的生产任务,不能较好地协调配 第三者企业提供铁路运输服务,起着衔接钢铁生产主工序的 合,容易造成有的铁路站场作业量不饱满,有的铁路站场作业 作用;同时担负国家干线武钢联合编组站进厂路局车的解、 量空闲,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现有的通信、信号、运输 编、集等技术作业和交接作业。 组织、现代化控制、计算机、网络等等资源没有进行整合,使设 自1956年建部以来,随着武钢产能的持续扩大,以及铁 备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没有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达到减员 路运输设备、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升级改造,武钢运输部逐步形 提效的目的。 成了1800万吨的铁路运输保产能力,其厂内铁路运输已成为 二、武钢铁路运输调度体制的变革方向 保证武钢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作为 在武钢提出“第三次创业”规划后,运输部现行的调度体 厂内铁路运输日常管理和指挥中心的调度系统,其体制的合 制已不适应武钢厂内铁路运输的发展需求,急需改进调度体 理构建对实现武钢厂内铁路跨越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 制模式,来突破“运营效率偏低、综合能力挖掘不深”的发展瓶 作用。 颈与困难,不断提高运输作业效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 一、武钢铁路运输现有调度体制及弊端 今天,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调度管理水平,实现铁路运 根据武钢厂内铁路运输工艺特点,武钢运输部调度系统 输调度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武钢厂内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 目前实行部、站(段)两级管理,部、站(段)、区(工段)三级指 要措施,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充分挖掘现有运输潜 挥的调度体制。即部调代表运输部主任,对铁路运输保产工 力,实现武钢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减少人的介 作实行统一全权指挥,对铁路运输保产关键问题发布生产调 入和管理层次,大力发展调度集中系统,推行部、站“两级调 度命令;站调接受部调的指挥,按照所服务生产厂工艺要求、 度”制,已成为今后武钢厂内铁路运输调度体制变革的主要 有关站间运输工艺要求及部调度作业指令,对本管辖区域的 方向。 运输生产活动实行统一全权指挥。区调则接受本站站调的指 调度集中系统是综合了通信、信号、运输组织、现代控制、 挥,负责根据本区域内服务厂矿生产需求,编制并下达调车作 计算机、网络等多学科技术,实现调度中心(调度员)对某一区 业计划。 段内的信号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对列车运行直接指挥和管理 作为冶金企业内部专用铁路线,武钢厂内铁路运输调车 的技术装备。它是现代铁路的新型运输组织形式,是对传统 作业多,并且勾活计划复杂,而且作业计划受主体厂突发因素 作业方式的一种改进,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但在很 的影响,计划变化频繁。因受传统的三级调度指挥系统影响, 大程度上降低了调度人员的劳动强度,为车务系统创造了良 计划的变更与调整过程复杂,耗费的时间多,信息的及时准确 好的工作平台,同时为全路信息资源共享及进行更大范围的 度也大打折扣,有些重点计划的变更会直接影响相邻站间的 调度集中提供了可能。自从1927年美国纽约中央铁路斯坦 生产计划和部重点工作计划的落实。此外,现行的调度体制 利伯威克开通世界上第一套调度集中设备以来,调度集中技 还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现有的调度指挥智能化程度不高,过度 术在各国铁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枢纽地区、城市轻轨、 依赖调度员的人工干预,调度员的劳动强度较大。由于智能 地铁、高速铁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调度集中系统从 化程度低,设备可靠性差,系统不配套,不能适应武钢铁路运 1958年开发和应用的频率制调度集中起步,先后研制了极性 收稿日期:2013—01—06 作者简介:杨界文(1978一),男,湖北武汉人,助理工程师。 191 频率制调度集中、电子式调度集中、计算机化调度集中。随着 站调度集中。按上述步骤稳步推进,可将轧钢站现有5个作 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化调度集中的应用范 围也日益扩大,其应用范围已由铁路干线逐步向厂内铁路 延伸。 业区整合成2大作业片,不仅能构建“部、站”二级调度指挥结 构,实现行、调车管理自动化和遥控化,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提 升运输核心竞争力。 四、武钢铁路运输调度集中系统的发展前景 武钢厂内铁路运输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相关铁路设施设 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得到了飞跃提升,目前6个车站20 个作业区中,支撑三级调度系统的信号设备只有轧钢站内、原 标准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是综合了计算机技 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 原则,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与调车作 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系统采用计算机分布式网 络控制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将列车运行调整计划下传到 各个车站自律机中自主自动执行;在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基 础上,解决列车作业与调车作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冲突,实 料北和热电小站三个作业区采用6502制式,其余作业区均为 计算机联锁,能够利用本地网络实现调监信息传送和监控。 此外,还采用了一套货物车辆实时跟踪系统来跟踪列车位置 和货物信息。该系统记录了车辆的状态(空/重)变化,位置的 变化,从该系统中可以查询车辆在武钢厂内车站的位置、状态 和历史过程,为掌握全厂小运转列车运行,站间车辆交接,各 站现车和装卸车运输生产活动提供了快捷的方式,同时对车 辆运输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管理。这些现有的信息化设备都将 与正在发展的调度集中系统相互结合,为武钢厂内铁路运输 变革调度体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武钢铁路运输调度集中系统的现实应用 为_『适应武钢第三次创业要求,武钢运输部制定了“十二 五”发展规划,并在战略规划中提出分三个阶段,对生产指挥 形式和操作形式进行整合,逐步取消区调。其中,首要任务就 是改进调度指挥分散的模式,实现车站区域调度集中。早在 三年之前,武钢运输部就着手在炼铁车站进行了调度集中的 初步尝试。该部通过将炼铁站六个作业区整合成三大作业 片,把调度指挥系统全部集中到站调室,在指挥形式上完成_『 “部、站”的二级调度指挥结构。由于当时调度集中的相关技 术条件并不成熟,各片区的铁路信号设备无法实现集中,站调 只能利用站场调监系统指挥机车作业,通过电话、无线信令分 别向信号员、调车员下达作业计划。虽然初步尝试没有达到 行、凋车管理自动化和遥控化的目的,但为运输部今后实现真 正意义上的调度集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有了初步的探索经验,武钢运输部变革调度体制,发展调 度集中的决心更大了。2011年至今,该部先后完成了轧钢站 与配料站,原料站与矿石站的合并,将原有的8个车站整合为 目前6个车站,削减运用机车4台,行政管理机构和操作岗位 也相应得到了精简。2012年,武钢运输部又与有关企业开始 合作研发“标准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系统”,并将合并后 成立的新轧钢站作为试点单位,对调度集中的应用进行进一 步尝试,计划按三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是在轧钢站成 立调度中心,将车站配料区的运输指挥归并到二冷轧作业区, 同步将车站二冷轧、新三轧区域的调度信号集中到调度中心 管辖,运用CTC设备实现调度中心对二冷轧、新三轧信号设 备调度集中控制,直接指挥二冷轧、新三轧运输作业。在完成 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就是扩大试点范围。首先将车 站站内6502制式信号台改造为微机联锁,再将车站老轧和站 内作业区的调度信号集中到调度中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 l92 现列车和调车作业的统一控制。 根据武钢运输部十二五规划,运输部将分三个阶段对生 产指挥形式和操作形式进行整合,逐步取消区调,最终形成以 运输部调度室为中心,冶炼站、原料站、外发站为3个区域调 度分控中心的集中控制体系,实现行车优先,调车集中控制的 作业模式,而分散自律调度集中技术经过国铁现场运用验证、 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是实现该模式的最佳技术选择。如果 运输部在轧钢站试点成功,可在武钢厂内铁路运输中逐步进 行推广应用,最终使实现调度集中分散自律、机车安全监控、 调车作业控制、货运调度管理、道口自动报警等功能。 调度集中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现代化运输调度管理 方式,与传统的调度管理模式不同,在调度计划的下达和执 行、调车与列车作业隔离、分散自律模式和非常站控模式等方 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和作业要求。现有的调度作业方式、作业 步骤和作业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与调度集中的不相适应。 因此,在发展调度集中的过程中,必须逐步摸索与调度集中系 统相适应的作业方法和要求,并形成调度集中作业标准,这对 下一阶段调度集中系统的顺利推广与应用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如果“标准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系统”在 武钢厂内铁路运输得到广泛应用,必定能够使调度员从繁琐 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运输组织中。同 时,车站也摆脱了对车站值班员的依赖,在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的同时,也使传统上依赖人主观控制的一些安全因素通过技 术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调度集中系统的发展,对于武钢运 输部树立市场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管控水平、增强综合 实力,实现武钢铁路运输跨越发展、打造冶金铁路一流企业具 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为武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胜利.新一代分散自律式调度集中系统[J].中国铁路,2004 (2). [2]武钢铁路运输行车组织规则[s]. [3]武钢基于crc的综合智能运输控制系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