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东西湖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物理

来源:九壹网
东西湖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物理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如图甲所示,不计电表对电路的影响,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测得电压表和随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规律如图乙中a、b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线a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坐标值等于电源电动势②图线b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

③图线a、b交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等于此状态下电源的输出功率④图线a、b交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等于此状态下电阻R0消耗的功率A.① ③

B.① ④ C.① ③④

Q+CP强BD. ②③

2. 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表面绝缘的导体P正在向带正电的小球Q缓慢靠近,但不接触,也没有发生放电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端的感应电荷为负电荷 B.导体内场强越来越大C.C点的电势高于B点电势

D.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始终大于在B点产生的场结论正确的是(

3.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列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 C.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v=vC

2: 3: 2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B:tC:tD:tE=1:2:3:4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4.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s内的位移是5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第 1 页,共 13 页

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5. 如图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距离等于b、c间距离。用

a、b、c和Ea、

Eb、Ec分别表示a、b、c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

A.  a>b>c   C.  Ea>Eb>Ec  

B.  a—b=b—cD.  Ea=Eb=Ec

度,可以判定:

6. (2016·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用水平力拉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此力,最终物体停止运动。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0

A.水平拉力大小为F=m0

t

3

B.物体在3t0时间内位移大小为v0t0

2

10

C.在0~3t0时间内水平拉力做的功为mv2

2

1

D.在0~3t0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μmgv0

2

7. (多选)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赤道表面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是近地轨道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C.c在2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B.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D.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

等电路稳距离

6

8.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板。先将电键S闭合,定后将S断开,并将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保持两板间的某点P与A板的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电容变小

第 2 页,共 13 页

B.电容器内部电场强度大小变大C.电容器两极板电压变小 D.P点电势升高

9. 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壁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10.(2016·河北仙桃高三开学检测)某蹦床运动员在一次蹦床运动中仅在竖直方向运动,如图为蹦床对该运动员的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至t2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t1到t2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C.t3至t4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的势能之和增加

D.t3至t4过程内运动员和蹦床的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加

11.(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变小B.灯泡L变暗

第 3 页,共 13 页

C.电源消耗的功率增大D.电容器C的电荷量增大

12.如图所示,实线表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电场线,电场线与 水平方向成α角,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与电场正交,有一带电液滴沿斜向上的虚线L做直线运动,L与水平方向成β角,且α>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滴可能带负电 B.液滴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液滴有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电场线方向一定斜向上

13.如图所示,两个小球从水平地面上方同一点O分别以初速度A.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B.落地速度大小之比为1:3

C.落地速度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4:1

D.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

14.一个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所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此电热水壶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约为额定功率额定电压

1500W220V

额定频率容量

50Hz1.6L

水平抛出,落在地面上的位置分别是

× × × × × × L× × × × × ×× × × × × ×× × × × × ×β× × × × × ×αA、B,O′是O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且O′A:AB =1:3。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两小球

A. 2.1A B. 3.2A C. 4.1A D. 6.8A

15.如图甲、乙两图是电子技术中的常用电路,a、b是各部分电路的输入端,其中输入的交流高频成分用“≋”表示,交流低频成分用“~”表示,直流成分用“—”表示。关于两图中负载电阻R上得到的电流特征是(

A.图甲中R得到的是交流成分B.图甲中R得到的是直流成分C.图乙中R得到的是低频成分D.图乙中R得到的是高频成分

16.有一台小型直流电动机,经测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两端电压U=5V,通过的电流I=1A,电机线圈电阻

,这台电机工作5分钟时间将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和机械能的值为

A. 焦耳热为30J

B. 焦耳热为1500J

第 4 页,共 13 页

C. 机械能为1500J D. 机械能为1470J

17.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质量为m的带正电质点所受重力mg是电场力的3倍.现将其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则从抛出到速度最小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v02v0

A.t= B.t=

g3g3v03v0

C.t= D.t=

4g2g

18.如图所示,a、b、c是由真空中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已知ab=bc,a、b两点间电压为10V,则b、c两点间电压:( A. 等于10V

B. 大于10V C. 小于10V

a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c

二、填空题

19. 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Ω)B.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Rg=10Ω)C.电流表A(0~0.6A,内阻0.1Ω)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E..滑动变阻器R2(0~200Ω,lA)F.定值电阻R0(990Ω)G.开关和导线若干

⑴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中甲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图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Ω。

20.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挡测量

图甲

图乙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挡。如果换挡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是

第 5 页,共 13 页

___ Ω。

21.(1)在做“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D.将记录小球位置的纸取下后,用直尺依次将各点连成折线

(2)图6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4. 9cm,每秒钟闪光10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

m/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 m/s

三、解答题

22.一列火车总质量m=500 t,机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6×105W,在水平轨道上行驶时,轨道对列车的阻力Ff是车重的0.01倍,g取10 m/s2,求:(1)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vm;

(2)在水平轨道上,发动机以额定功率P工作,当行驶速度为v1=1 m/s时,列车的瞬时加速度a1;(3)在水平轨道上以36 km/h速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P′;

(4)若火车从静止开始,保持a=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这一过程维持的最长时间t。

23.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

第 6 页,共 13 页

4.5 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第 7 页,共 13 页

东西湖区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解析】

2. 【答案】D3. 【答案】A4. 【答案】D5. 【答案】A6. 【答案】BD

v0

【解析】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0,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

t

v03mv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1, Ff=ma2,解得,F=0,A错误;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2t02t

31

表示位移,则物体在3t0时间内位移大小为x=v0t0,B正确;0~t0时间内的位移x′=v0t0,则0~3t0时间内

22

303

水平拉力做的功W=Fx′=mv2,故C错误;0~3t0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W=Ffx=v0t0μmg,则在0~

42

-W1

3t0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μmgv0,故D正确。

t2

7. 【答案】BC【解析】

第 8 页,共 13 页

8. 【答案】AD9. 【答案】B【解析】

10.【答案】BD【

第 9 页,共 13 页

11.【答案】BD【解析】

12.【答案】BD13.【答案】AC1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额定功率等于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的乘积;由铭牌读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由公式P=UI求解额定电流.

解:由铭牌读出额定功率为P=1500W,额定电压为U=220V,由P=UI,得,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为:I==故选:D.

15.【答案】答案:AC

【解析】解析:当交变电流加在电容器上时,有“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甲图中电容器隔直流,R得到的是交流成分,A正确,B错误;乙图中电容器能通过交流高频成分,阻碍交流低频成分,R得到的是低频成分,C正确,D错误。16.【答案】AD

【解析】根据焦耳定律可得焦耳热为:错误。

17.【答案】D 

【解析】

,故A正确,B错误;电动机做的总功

为:W=UIt=5×1×5×60J=1500J,机械能为:E=W-Q=1500-30J=1470J,故D正确,C错误。所以AD正确,BC

A≈6.8A

第 10 页,共 13 页

1F

tanα==,α=30°

mg32gg

等效重力加速度g′==

cos30°3Δv=v0cos30°=g′t

3v0

联立解得t=.选项D正确。

4g

18.【答案】C

二、填空题

19.【答案】 ⑴b,D  

⑵1.48(1.48士0.02),0.77(0.75~0.80)20.【答案】 k);

【解析】选电阻挡测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很小,说明所选倍率太小,应选用更高倍率挡,使指针尽可能偏转到表盘的中间位置附近,该位置附近有较高的精度。欧姆挡每换一次倍率,需重新进行欧姆调零。由表盘的示数可知,该电阻的阻值为2.2×103Ω。21.【答案】(1)AC(2)1.47m/s

(1). “×100”; 

(2). 欧姆调零(或重新欧姆调零); 

(3). 2.2×103(或2.2

三、解答题

22.【答案】 (1)12 m/s (2)1.1 m/s2

5

【解析】(3)5×10 W (4)4 s

第 11 页,共 13 页

23.【答案】 (1)0.1 0.4  (2)6.0 m (3)6.5 m【解析】

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

μ1=0.1

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ma2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

由题图(b)可得

v2-v1a2=21⑥

t-t

式中,t2=2 s,v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第 12 页,共 13 页

μ2=0.4。

动学公式得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

μ2mg+μ1(M+m)g=Ma3

v3=-v1+a3Δtv3=v1+a2Δt

⑧⑨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1(m+M)g=(m+M)a4

0-v32=2a4x3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x1+x3

联立⑥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x=-6.5 m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

⑮⑯⑰⑱

第 13 页,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