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生活
作者:姬玉肖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年第11期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是幼儿教育大纲的要求,也是我们多年科学教育活动经验总结。反思我们以往的科学活动,有许多时候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把普通学科的教育模式应用到科学教育上来: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以至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脱节,如看见红灯亮着仍冲过马路,有电的插头却用手去触摸,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习的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鉴于这样的事实,再加上多年自身科学教育的实践,我深刻意识到,幼儿科学教育必须贴近生活、科学活动必须来源于生活。“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这的确是一个即可行又可做的指导方针。 一、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首先,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如在金秋季节,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粒瓜子,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由此信息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瓜子”这一个科学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些瓜子,老师和家长多方面收集瓜子和生长植物的图片、实物,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瓜子之余,又了解了瓜子的来源,各种瓜子的不同特点。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要有“身在宝中要积宝,处处留心皆素材”的积极性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敏感地捕捉住幼儿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消息,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几个幼儿仰着头,小手指着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大吊车,议论纷纷,不一会儿,参与议论的幼儿越来越多。如何利用这辆大吊车,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呢?我们就即刻组织幼儿走近大吊车,观察吊车的运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到吊车的作用,知道大吊车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困难,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
最后,反馈要迅速,调整教育策略要及时。冬天来了,大地冰封,我们就可以借此做“保护冰宝宝”的科学活动。因为自然结冰在我们北方的是司空见惯的,当小班的幼儿看到跑道上洒落着满地的晶莹透亮的碎片时,有的说是玻璃,有的认为是冰,如何让大自然的这一现象自然而又深刻地植根于幼儿的脑海?我迅速调整教育策略,运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请幼儿每人找一块冰宝宝,想方设法不让它变小或受伤。幼儿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用手帕、餐巾纸包住的,有藏在口袋里、抽屉里的,有找洞藏起来的,五花八门的方法全部施展出来,但最终的结果让幼儿明白,冰还是化成水,在整个带着幼儿感情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发现是不断出新,幼儿对冰易碎、冷硬、融化等特点的掌握也是生动而又感性的,这就是幼儿在生活中,偶尔发现冰,再产生认识冰、了解冰的特点所组织的一个活动。这里将科学教学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比在教室里对着人为制作的冰块讲特点更能让幼儿感受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幼儿科学活动形式应尽量生活化
1、日常科学活动的生活化。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时,我们先带着幼儿到马路上观察,在观察中幼儿随意地交谈,既让老师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又适时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如乘车或看到停放在一边的车子,再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为了让幼儿了解红绿灯、斑马线的作用,我们就带着幼儿到实地走一走,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为幼儿现在及将来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
2、远足活动。远足活动是完全生活化的体现,在远足活动中,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奥秘、感受着大社会的丰富多样,拓宽知识,激活思路。在自由宽松的远足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是积极的,学习是主动并且具有探索性的,获得的经验是直接而又感性的。 三、幼儿科学活动应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幼儿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所以科学启蒙教育更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次一位幼儿把蒙台梭利的教具塞到保鲜膜的卷筒里,两根圆圆的积木正好卡在卷筒的两头,就此疑难,我开展了科学探索活动:“营救积木宝宝”,幼儿各个兴奋不已,跃跃欲试,主动积极地寻找材料,反复操作,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充分运用了已有知识、经验,使得整个探索过程具有无可估量的教育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活动又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所以当幼儿碰到实际问题时,我们不必马上排忧解难,可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以此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科学知识 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另外,幼儿科学活动应渗透生活中的各项技能。科学活动时,应该把多种潜在的教育因素有机地整合在整个活动中,让幼儿生活中的各种经验得到丰富,技巧得到验证。比如在活动“多种多样的糖果”中,我不仅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交流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剥糖纸时又面临着生活技巧的问题;撕和剥又能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幼儿在互帮互助中提高交往能力,对糖纸的处理又涉及到环境整洁的问题,多样技能的渗透使科学活动更显丰实。 【作者单位:遂平县第一幼儿园 河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