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商 银行事后监督 俸蚺启示 徐宁 (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山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烟台一一 2640oo) 一 。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 ●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商业银行事后监督模式的主要经验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模式对人民银行的启示 (一)构筑科学完善的事后监督组织管理体系是事后监 督工作顺畅开展的基础。总的看来。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 体系比较到位.不存在因上级管理层缺位和管理体制不顺 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当前,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应着 手解决纵向上下不通、横向关系不顺的不利状况,为此建 议:一是总行应专设事后监督业务的管理部门,避免业务 指导的多头性.明确事后监督职责,理顺横向、纵向的管 理关系,建立统一的事后监督工作模式。二是切实建立一 个组织体制上具有超脱性、工作开展上具有权威性、管理 模式上具有严密性、信息反馈上具有快速性的事后监督工 (一)在机构设置和管理上。大部分商业银行自上而下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事后监督体系。目前商业银行事后监督 机构大都实行垂直管理,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以工商 银行为代表的独立监督形式。事后监督部门独立于前台核 算部门,对全辖业务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控制、核对、 分析和预警。这种方式具有高效率、强化管理的优点。另 一种是以农业银行为代表,不单独设立事后监督部门.由 会计结算部内设监督机构,委派专职监管员对城区网点业 务按月100%监督,对农村网点按30%比例每季抽查监督。 整个监督过程采取现场检查,实时审核。这种监督方式将 事后监督关口前移,起到了实时监督的作用,强化了风险 作体系。以确保事后监督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三是明确 与内审、监察部门的协调联系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整合 监督力量。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 (二)健全完善的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是事后监督工作规 范化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不仅有整套完善的业务操作制 度。而且各项考核制度也比较健全。正常情况下,会计管理 防范力度,同时能有效地降低监督成本。 (二)在制度建设上,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摸索建立了 较为完善的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商业银行一般在总行都设 有事后监督业务管理部门,建立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各省分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如中国银行。在业 务操作上,总行下发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事后监督 管理办法》,各省分行下发《事后监督管理办法》、 《实施 细则》和(--c作流程》;在系统操作上,颁布《业务核算处 理系统》;在业务考核上,制定《分行事后监督查询查复操 部门和事后监督部门制定会计业务考核制度,由事后监督部 门负责考核。交由人事部门负责兑现,促使前台会计人员高 度重视监督结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改正,并根据 考核制度给予相应处罚和奖励。目前,人民银行应解决事后 监督制度建设的滞后性问题,规范监督工作。首先,从上至 下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有一个标准的范本,监督工作指引 作流程》和《违反银行规章制度人员处罚规定》等。自上 而下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标准统一,操作规范,目标明 确,确保了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三)在监督方式和手段上,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系统直 更加明确。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监督工作的盲目性。其次, 在事后监督中心内部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监督质量检查 接与业务系统对接,实现了对业务的全面实时监测。大多 数商业银行基于动态、实时、全面监督的需要,开发了事 后监督自动监测系统,并与前台业务系统对接,增设同步 制,以确保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建立对前台业务质量考核 制,以促使其规范,减少差错,提高工作质量。通过一系列 的制度建设和措施的实施,使事后监督工作后台与各项业务 的前台建立起完整的制度约束。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而 监督路径。实现在第一时间的风险监测与防范。以工商银 行为例,该行有《银行综合业务核算系统》和《会计风险 监控系统》,其中核算系统包含了事后监督的三个子系统, 该系统在事权划分、事中控制前提下。可以将前台对公业 且能更加有效地防范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会计核算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研究,突出风险 环节监督,是事后监督工作的重点。事后监督的根本目的, 是通过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来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 务、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整个会计核算按业务性质和 风险程度将监督范围分为11类。全面监督风险大的业务. 商业银行监督方式和结果处理的科学选择,实现了事后监 督有效性的措施和途径。使监督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目 风险小的业务进行随机按比例抽查。免除了人工核对数据 等大量的机械劳动。而风险监控系统按照风险监控项目。 前。人民银行应就如何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资金风险, 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可预见的范围内进行评估和研究。一 是协调相关业务部门认真研究每项业务流程,对所涉及的 进行逐笔过滤、筛选,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达到风 险控制目标。 《济南金融》第12期【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界定。二是针对会计核算业务的 并作为业务操作的一道环节.以促使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严 格按照制度和所规定的程序办理各项业务。有效控制风险。 (编辑朱锋) 重要风险点,不但要以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软 约束,而且要采用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的技术防范措施实 现硬约束,如针对需授权的业务,开发相应的授权程序, t t一●●■■■Z ■■■ 张金亮张纪刘伟 (中国人民银行驻马店市中心支行,河南驻马店463000) 自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设立以来。各级行不断提高内审 主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管理体制由分级管理向垂直 成果的运用水平,使其在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 管理转变,最大限度地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客观性。 防范各种风险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客观分析,内 确保内审部门在内审成果运用方面的权威性;运作模式由 审成果运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以改进。 求“量”粗放型向求“质”集约型转变。内审项目要加强 一、内审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性和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开展的每一个内审项目都 (一)内审成果运用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人 要成为“精品”,不审则已,审则见效,以内审成果运用效 民银行内审部门尚未建立统一的内审成果运用机制,尚未 果来考核内审工作质量,引导内审人员既要注重发现问题, 制定统一、完整、行之有效的内审成果运用指导意见或相 又要注重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内审成果运用中。切实提高 关办法.内审成果的运用缺乏规范性的引导。没有完全发 内审成果运用效果:工作方式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型 挥内审成果的效能。 审计转变,注重风险评估,不断完善内控评价办法,提高 (二=)内审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从内审业务操 内审工作的层次和质量。 作方面看.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还没有完全突破“合规性” (二)坚持制度创新.健全内审成果运用机制 审计的范畴。内审成果反映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工作业绩 1.建立统一的内审成果运用制度,构建内审成果运用 和风险程度不够全面。从内审成果评价体系看。人民银行 的基本运作框架。从运用原则、程序及内容上明确相关部 的内部审计没有形成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审计评价主 门的权限与职责,对内审成果运用的方式、要求、考核、 观性强、定性评价多、定量分析少。难以进行横向、纵向 反馈及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使内审成果 比较。从对内审成果的后期加工看。内部审计比较注重现 运用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场检查和对问题的整改,对倾向性、苗头性及普遍性问题 2.建立和完善内审成果通报制度.扩大内审成果的影 的分析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及时向上级行和本行领导提供 响力。遵循“积极、稳妥、谨慎”的原则。逐步扩大审计结 高质量的决策服务信息。 果通报的范围。一是真正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内审部门 (三)内审成果运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一是内审成 应定期向人事、纪检监察部门通报内审成果。人事部门应把 果没有完全实现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内审成果 内审成果纳入干部管理、考核、使用、监督的全过程。把内 形成后。审计报告大部分仅限于上下级内审部门和主要领 审成果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的重要参考依据;纪检 导间传递。没有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导致 监察部门应把内审成果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机结 内审成果运用缺乏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与配合。 合起来。加强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并将查 二是内部审计的综合审计评价与各项考核脱节,没有成为 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情况的重要内容。二是向 各项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三是由于普遍存在着领导干部 机关内部相关业务部门公布内审成果。实现内审成果共享。 先提拔任用或调动后才安排内审部门离任审计的现象,使 利用行务监督等有效途径提高审计信息透明度,扩大内审成 得内审成果没有很好地成为干部提拔任用或调动的重要参 果的影响。三是将审计信息及时向上级行相关部门反馈,上 考依据。 级行应对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深层次问题,以文 二、改进内审成果运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件、简报等形式予以通报,引起各级行足够重视,举一反 (一)完善内审管理体制,改变内审运作模式和工作方 三,实现内审成果运用的广泛性。 式 3.完善内审成果研究分析制度。提升内审成果运用效 ● 【96】《济南金融》第1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