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的素质与栏目创新研究
杨如倩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对于栏目创新而言,电视编导素质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密切相关,对创新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电视编导工作的过程中,他们既需要选择素材并且参与制作,还必须对新闻保持敏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如此一来才可以对栏目产生正面影响,使其处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本文分析栏目对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栏目创新中电视编导素质的具体表现以及电视编导素质对栏目创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电视编导;素质;栏目;创新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一、前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日益衰弱,其优势不再突出。大量电视节目由于无法承受冲击,不得不停播。对于电视媒体而言,这是网络媒体对其造成的最大影响,而其主要原因是电视媒体从业者存在较大问题,他们缺乏创新意识,自身素质有待提升。特别是电视编导,在电视栏目中,这一群体作为统筹规划,对栏目成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他们一定要不断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二、电视栏目对电视编导的素质的要求对任何一种电视栏目而言,在策划与制作的过程中,均需将其使用性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以电视栏目类型为依据,确定其他特性,主要包括娱乐性等。以知识竞答类栏目为例,应该重视其趣味性。因此,电视栏目对编导群体自身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超强的业务能力、丰富的阅历从电视栏目编导的角度来讲,他们的工作实质为创作,电视编导应该深入实际生活,由此选择合适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后续工作,主要包括策划以及制作等。各种活动对电视编导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非常强的业务能力,可以合理、有效串联一系列活动。与此同时,电视编导能够以自身积累的生活经验与工作经验为依据,选择与栏目诉求一致的题材。仅仅针对电视栏目内容而言,电视编导需要具备策划、制作等各个方面的素质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掌握每一环节,如此才可以更加顺利地制作电视栏目。如果电视编导的自身素质非常高,并且所掌握的技能过硬,那么制作的电视栏目可以满足发展需求,并且可以确保电视栏目有益于广大群众,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更加重视口碑。为实现该目标,电视编导必须具备非常强的业务能力,积累大量阅历,这两者不可或缺。(二)具备新闻敏感性、创新能力对于电视编导来说,不管开展何种类型的电视栏目,均可将其视为新闻,通过何种方式最能够吸引广大观众,并且强化制作效果。这对电视编导提出相应要求,他们必须对新闻保持较高敏感度,可以挖掘到其他从业者无法获取的素材。与此同时,针对所挖掘到的素材,电视编导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现代电视行业更是如此,从电视栏目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应该以广大群众为对象,为其传递新闻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尽力打动广大群众,从而促使其态度与行为发生变化。在电视栏目创新过程中,电视编导需要发挥关键
150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1-0150-01作用,由于电视编导能够统筹节目,所以他们的创新能
力至关重要,目的发展。
[1]
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可以促进电视栏
三、电视栏目创新过程中编导素质的具体体现如果一档电视栏目可以取得成功,它一定具备非常强的能力,能够以电视观众为对象,对其产生较强吸引力。与此同时,相较于其他电视栏目,成功的电视栏目还需要具有独特性,以此在类型相同的电视栏目中占据有利地位。当电视栏目具备独特性时,能够以电视栏目编导为对象,体现出这部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在电视栏目中,电视编导扮演着创造者的角色,一定要深入实际的社会生活,从中提高对关乎自身职业事物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培养职业敏感性。针对电视编导群体而言,为熟练应用自身业务素质,并且强化他们的进取精神,一定要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密切结合,探索与发现突破点,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主要包括题材选定、采访与加工素材等。以高质量内容为对象,对电视栏目进行有效组合,使其成为高品质电视栏目。在此期间,电视编导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不仅可以进行创作,还能够有效呈现创作效果。通过何种方式和手段策划制作电视栏目的形式内容,并将其集为一体,进一步被广大群众接受,这是极其重要的。
以大型娱乐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为例,第一,从拍摄采访方面来看,《非诚勿扰》的完整体现了编导的基本素质。关于影像和声音材料等重要环节,编导落实了拍摄地点等具体事项,并尽可能地通过预测等手段使节目在拍摄过程中顺利进行,以确保节目的效果。第二,编导对栏目质量把关很到位,在节目中我们可以发现,《非诚勿扰》每期节目的选手以及安排都很有特色。每期出场的几位男嘉宾总是各有千秋,总是会有一两个反差极大的选手,让观众深感新颖,或佩服或咋舌。
从每位男嘉宾的自我介绍和讲话风格来看,同样能看到节目背后的精心设计,有欲扬先抑型,有跌宕起伏型。这些设计从叙事技巧和增强娱乐性的角度来讲是相当成功的。编导通过对栏目板块的先后排序、时
间选择上的创新,完成了节目的有机组合。[2]
对职业习惯的创新运用能力和编导的创造思维,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培养起来的,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思维是一种单向的、多角度
的、多层次的思维过程。笔者通过探索(下转第152页)
传媒实务
桥香港口岸以及香港机场都在10分钟的车程范围内,以方便广大出行者,掌握好出行时间。
在车上直播的时候,除了一名摄像、一名新媒体直播记者之外,笔者的采访对象分别是香港华发公司总经理李妍梅与香港设计总会的秘书长刘晓康,前者是珠海国企派驻到香港工作的高管,后者是文化艺术界的香港同胞代表,都是经常往返于珠海和香港两地。所以笔者的第二次直播连线,通过直接体验自驾车通关上桥,要告知广大观众:第一,从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出发的话,自驾通关与乘坐两地穿梭巴士通关最大的不同是,自驾车上的司机以及乘客在通关时不用下车安检,只需在上桥时开窗核对人数即可;第二,港珠澳大桥上车辆限速为80~100km/小时,通车运营首日因大桥上车辆并不多,在桥上行驶是十分顺畅的。
第二次连线过程中,现场采访了李妍梅女士,得知以往她每次往返珠海和香港的时候是乘坐轮渡,于是在现场提问过程中,笔者倾向于让她聊聊首次坐车从港珠澳大桥上出发的感受,以增强在大桥上的真实体验感。第三次直播连线之前,已经临近尾声,导播与笔者沟通时,车辆即将下桥,笔者采访了刘晓康秘书长。在这个采访过程中,笔者主要考虑到他既是香港同胞,也是香港文化艺术界的代表,希望通过他的采访体现香港同胞对大桥通车运营的心声。
笔者的第一次连线属于静态报道,第二次、第三次连线则正在港珠澳大桥上行驶的车内,偏向于动态报道。在后两次连线中,笔者都会提前与摄像沟通,尽量先拍车窗外的情况,再摇到笔者的角度,因为在车内出镜的情况下,笔者的肢体语言表现受到限制。这样的处理在传达新闻信息时,可以带领观众以“运动”的
[3]
镜头来做体验式出镜报道。也希望在笔者出镜的“带领”下,尽量深入新闻现场,从特征明显的现场痕迹开始,观众的参与意识被唤起,新闻“参与感”在短时间内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出来。与静态报道所营造的讲述氛围截然不同的是,动态报道的优势在于展现新闻现场的实物信息与空间信息,所以显而易见的就是,动态报道方式比静态报道更具有现场感。
四、结语
作为预测性事件报道,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特别直播是一次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直播,它不仅全面及时地为观众带来了大桥通车运营的全方位信息,而且还将大桥建设历程、湾区展望等内容穿插融合、互相交织,打造了一档不一样的亮点纷呈的全媒体直播节目,最终荣获了2018年中国新闻奖电视直播三等奖、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展现出了一种具有深度的新闻洞察力、客观的态度、大量翔实资料以及科学报道方法,为国内预测性事件报道增加了一个比较突出的案例。
参考文献:
[1] 雷跃捷,柴玉.预测性与预告性新闻主体分析[J].新
闻前哨,2007(10):104.[2] 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
播影视出版社,2008:57-58.[3] 毕云川.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真实性浅析[J].今传媒,
2012(5):44-45.作者简介:易湘衡(1988—),男,湖南岳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电视新闻直播现场报道。
(上接第150页)习惯性思维发现,不可将其划分为积极
[3]目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凸显其优势。因此,电视编
与消极两个方面,主要是职业人通过何种方式加以应导需要改革与创新电视栏目,加大对播报方法等的创用。倘若电视栏目的编导可以在有意识的前提之下,新。电视编导集合多方观点以及良好建议,促使自己频繁有机结合习惯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同时不断增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及时挖掘价值突出的新闻,利用强其合理性,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以获取栏目需要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进行组合编辑,作用于所获取的新闻,生活素材等为切入点,从而培养与增强电视编导的创在全社会范围内使其成为热点。新能力。以《职来职往》这一电视栏目为例,其主要五、结语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服务,与过去所制作的同类电视为策划制作高品质的电视栏目,电视编导必须具栏目存在一定差异,以往为职场高端人才服务,此为理备良好的素质与能力,主要有业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念创新。《职来职往》以高等院校学生为对象,为他们与此同时,电视编导还需要在电视栏目中有效应用自提供服务,能够以此体现出电视编导自身创造思维能己的能力,从而为电视栏目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媒体竞力,可以观察到我国现阶段的社会诉求,同时加以创争中,使其具有较强竞争力,占据优势地位。对于电视新。对报名参加这档电视栏目的高校学生并未作出具台而言,其需要以全体电视编导为对象,加大教育培训体限定,如此方可与社会现实相契合,为当前的现实情力度,提高聘用门槛,并且帮助他们树立忧患意识。况提供服务,创设公共平台,将人才、企业与观众等集
参考文献:为一体,从而体现出编导与时代同步的创作理念。
张雪娇.浅析电视编导的素质与栏目创新[J].传播四、电视编导创新素质对电视栏目创新的积极作用[1]
力研究,2019,3(33):83.近年来,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人们进入网络时代,
刘伟.电视编导素质与栏目创新建议[J].传播力研从而对电视传媒产生巨大冲击,使其成为传统媒体。[2]
究,2019,3(04):131.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平台观看节目,新闻节目更是如
宋峻瑶.电视编导素质与栏目创新研究[J].电视指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网络媒体相比,电视媒[3]
南,2018(13):185.体的优势不断被削弱,大量电视栏目由于缺乏创新,不
得不停止播出。那么通过何种方式优化电视栏目,使
杨如倩(1987—),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其吸引更多观众,这对电视编导提出一定要求,电视编作者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导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加强学习,由此对电视栏究方向:
1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