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究

来源:九壹网
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究 闰春娥 摘要: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符合广西区情特色。但由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落后,旅游产业仍处于粗放低效的发展阶段,“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进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宣传教育,完善文化与旅游行业管理机制,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 展,是广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8-4428(201 5)06-40—03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 产业之一。促进文化旅游的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 xI;/J,平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是我党早期三大农民 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烈士的故乡,涌现出韦国清、韦杰、覃 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建立完善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 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绿色 健、韦祖珍、覃士冕等五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成为闻名全国 的“将军之乡”。广西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红七军军部旧 址、广西省工委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等革命遗址,是进行 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地。广西独特的民族风情、民 “GI)P”的重要通道,也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 一、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考量 族文化、长寿文化、海洋文化、边疆文化和红色文化极大地丰 富了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的内涵。 (二)广西拥有独特的自然禀赋资源 广西拥有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备阳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载体。文 化融入旅游,会增强旅游的生命力、吸引力,提高旅游的档次 和品味,旅游因文化更富魅力,文化因旅游得以传播。通过文 化产业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符合广西区情特色,能充分利用 广西资源,吸引人气财气,既是富民的现实选择,也是强桂的 重要途径。 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清新空气等现代旅游要素,拥有山脉、 河流、岛屿、气候、森林、动植物、温泉、岩洞、民族风情等风景 资源,桂林山水、北海银滩、宁明花山、锦绣瑶山、鸳江秀水、 龙胜梯田、德天瀑布、巴马长寿乡、红水河七百弄、独秀峰、涠 (一)广西拥有丰富的壮乡文化优势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 自治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广西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 洲岛等,景点多,分布广,已初步形成山水风光、滨海度假、边 关揽胜、民族风情、长寿养生等一批旅游品牌。广西位于华南 灿烂的民族文化。广西有浓郁芬芳的节庆文化,如南宁国际 民歌节、桂林山水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北海珍珠节、百 色美食文化节,还有凭祥边关节、阳朔渔火节、恭城桃花节、 横县茉莉花节等;有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如伊岭岩壮族文 化、贝江苗寨文化、贺州瑶族文化、三江侗寨文化,以及绚丽 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交汇处,是联结大西南 与粤港澳、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区位 优势和巨大的客源市场。随着交通服务设施、城市建设、景区 景点的发展完善,旅游通达性、便捷性和吸引力明显提升,发 展旅游业多重叠加的综合优势日益凸显。 多姿的织锦、蜡染、铜鼓、建筑、石刻艺术等,堪称民族文化 的精华;广西地处中国南海北部湾,陆上与越南接壤,特殊的 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北部湾地区海滨风光与 珍珠文化相结合的海洋文化、峡谷边关风光与少数民族风情 相结合的边疆文化,和以有“长寿之乡、人瑞之地”著称的巴 马瑶族自治县为代表的长寿文化;广西境内革命斗争纪念遗 (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的必然选择 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促进文化 旅游的相互融合、共赢发展,是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 必然选择。广西区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实现与全 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 新的战略支点两个目标,经济总量十年“翻两番”,城乡居民 址众多,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东兰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革命 运动的地区之一,是红七军的故乡和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 人均收入“双倍增”,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 ——40—— 2Ot 同步提高,起点低,任务重,压力大。丰富的壮乡文化优势和 存在明显差距,云南建成支线机场11个,比广西多7个,开 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广西增长 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扩内 通航线319条,比广西多113条。因此,保持域内道路交通 “外通内畅”仍然是广西今后公路基建的重要目标。 (三)“文旅融合”的广度深度有待拓宽和加深 广西特色文化在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服务中 的引领作用不够全面,许多景区景点还只停留在自然风光和 需、促消费、保增长、增就业,对促进广西跨越发展和可持续 发展具有战略性支撑作用。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广西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 需要。受各种传统因素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广西经济发展方 式较为粗放,产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优,面临转方式调结构 与扩大经济总量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 文化遗址自身价值的简单展示上,没有文化旅游的衍生产 品,缺乏让游客身临其中进行互动体验的文化旅游项目,文 化氛围不浓、品味不高,使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严重 展,有利于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等服务业发 展。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 影响了广西文化旅游的辐射作用。所以,充分挖掘广西独特 的山水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海洋文化、福寿文化、饮食 业增加4元收入;旅游业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相关行 业4.2人就业。推动农业人口从事旅游与文化服务产业来 寻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绿色“GDP”,既收获“金山银 山”,又保护“绿水青山”,无疑是广西调结构保增长实现经济 跨越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 文化、节庆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以文化理念创意旅游,以文 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做大做强特色文化 旅游品牌,增添旅游业的文化魅力,仍是广西文化旅游产业 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宣传有待提升 据广西文化厅公布数据,2013年文化与体育传媒支出为 29,456.88万元,广西文化厅2013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 出总额为61,075.32万元,文化与体育传媒支出仅占总额的 48%。而据我国文化部数据,2013年全国文化与体育传媒 支出占财政拨款支出总额的比例为86%。可见和全国其他 地区相比,对于拥有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广西来说,文化传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满足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 广西有49个贫困县、75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广,贫困度 深,脱贫致富难度大。这些贫困地区大都生态环境良好,是民 族风情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 源,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让贫困群众早Ft脱贫致 富奔小康。 二、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媒宣传的投入显然不够。邻省贵州的山水文化游、云南的民 族风情游家喻户晓、名扬海外,两省借文化旅游创收不少绿 色GDP,这对广西不无借鉴作用。所以,广西应该加大文化旅 广西是经济后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仍处于粗放低效的发 展阶段,“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景区建设缺乏特色 秉承大自然的青睐,广西到处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有 独特的区位优势,沿海、沿江又沿边;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多 游宣传投入,借各种新闻媒介、会展节庆活动等手段把桂林 山水文化、北海银滩海洋文化、巴马长寿文化等文化旅游品 牌推向海内外,提高知名度。 (五)政府管理部门协调配合有待提高 在强调加大文化与旅游融合宣传的同时,还应加大文化 与旅游部门的协调配合。就文化旅游的资源和要素而言,由 于旅游景区归属权不同,有的属于文化管理部门,有的属于 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但景区建设缺少创意、鲜有特色,沿江与 沿海,民族地区与边关地区,建设布局千篇一律、大同小异。 由于景区建设缺乏特色,精品线路不多,严重影响了广西文 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广西4A级以上景区数量全国排名第8 位,但国内游客人数全国排名第l8位,旅游总收入仅相当于 广东的1/5、江苏的1/4、浙江的1/3、四川的1/2,排全国第20 位、西部第6位。广西与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各有千秋,但云南 入境游客人数、国际旅游收入分别是广西的1.3倍和1.5 旅游管理部门,有的属于交通管理部门,很容易造成各自为 政,各行其令,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相互推诿,严重影响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的整体合力。如文化管理部门职责主要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宣传、文化事业管理等,旅游管理部门主 要职责为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业管理、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倍,旅游总收入占C.DP的比重比广西高3.8个百分点。 (二)配套设施亟待完善 等。两个管理部门在文化工作指导、市场信息反馈方面沟通 协作不畅、执行不力。为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各相关部门 广西旅游景观点多、面广、线长、跨度大,由于基础设施 不健全,如景区外旅游标志不明显,道路不畅通,景区内服务 水平跟不上,游客“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的现象屡见不 应当注重协调配合,切实解决文化、旅游“两张皮”问题。 三、促进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 鲜,吃住行游购娱处处受限制,使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中旬,全区地方管养的农村 广西奇山秀水鳞次栉比,12个世居民族、近2000万少数 民族,其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各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可以挖掘 公路总里程达86766公里,县、乡、村道的优良路率分别达到 46.1%、35.6%、27.3%,差路率分别为6.24%、14.44%、 22.32%。广西同邻省公路、铁路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七市 “断头路”亟待解决。与西南邻省云南相比,广西在交通方面 的特色题材很多,我们应该把丰富的民族内涵、多彩的民族 风情与神奇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交相辉映,形成 独特靓丽的旅游风景线。由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刘三姐》就是 集秀美山水、民俗文化于一身的创意作品,多年来海内外游 ——41—— 客趋之若鹜、热情不减,充分见证了文化融人旅游所具有的 独特魅力。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全面整理广西的文化旅游 的宣传阵势。发挥市场推广优势,将反映广西文化特色的文 化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充分展示文化旅游品 牌形象,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扩大广西文化旅游品牌的覆盖 面和影响力。在做好“内业”的同时,要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 业走出去战略,借助名人、名家做好“外业”,充分利用广西有 利的区位优势,扩大与区内外国内外客源城市的交流与协 作,推出省际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构建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平 台,争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广西文化旅游的兴趣与关注, 提高广西文化旅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提升,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发 展深度融合,把民族特色融人到城市、乡村建设、景区景点开 发和旅游要素的方方面面,使旅游业发展更有特色、更具活 力、更富魅力。同时要注意提升广西旅游产业中文化产品价 值,在旅游中注入文化元素,改变文化资源展示、阵列的单一 模式,把静态的文化资源、分散的文化元素、高深的文化内涵 转化为贴近游客、美味可口的文化大餐,转化为既有鲜明文 化特色,又有很强参与性和很广消费面的文化休闲娱乐产 品,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链。要依托资源优势,制定广西文 (四)完善文化与旅游行业管理机制 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 化旅游工艺品发展规划,创意制作符合广西地方文化特点的 文化旅游工艺品,挖掘旅游品牌形象价值,拓宽旅游品牌产 业链条,逐步提高精品份额,扩大具有竞争优势的工艺品种。 通过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包装、升级,使其 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广西自然风光遍布八桂大地,民族风情丰富多彩,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路况欠佳甚至道路不畅,以及景区配 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大做 强文化旅游产业,首先必须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 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旅 游专线、内河航运为补充,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现代旅游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加快南宁、桂林国际机场及重要旅游 景区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南广、贵广、湘桂及沿海高速铁路建 设,着力完善连接主要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络, 打通断头路,形成放射线,提高环通率,强化交通支撑力,使 游客花最少的时间、付最小的开支、走最短的行程、用最便捷 的交通完成广西之旅,充分体验广西山水文化和民族风情的 魅力。其次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 量和水平,进一步改善旅游住宿、餐饮、卫生、通讯、车辆和游 客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条件,重点旅游区要合理布局高中低档 接待设施,特别是要建设一批适应游客需要的旅游饭店、宾 馆,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使游客在广西吃住行游购 娱样样开心,处处享受。 (三)积极进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宣传教育 文化旅游业是一项投人大、收益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创 意空间广的产业。要强化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充分运 用报刊、广播、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传媒手段,组织开展 文化旅游品牌推介和展示活动,形成多角度、高密度、立体式 一42一 受益”的发展战略,突破地区、部门、行业等方面的壁垒,建立 综合协调机构和良性运行机制,找准“管理服务切入点”、“产 业发展交叉点”、“产品开发交汇点”与“企业参与互动点”, 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无缝链接。政府要在发展规划、投资项目、 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之相互 促进、彼此协调、综合配套、健康发展。要着力打造高品质旅 游演艺产品,坚持以市场运作为导向,以投资融资为纽带,整 合旅游演艺资源,促进演出单位、演出场所、旅游公司强强联 合,共同培育旅游演出市场,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要充分发 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进入文化旅游市 场,从国内外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努力打造多层次多样化文 化旅游精品,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符合国际惯例的文化旅游 品牌评估体系,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开发好两个市场,提升 广西文化旅游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f11王丽芳,林刚.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模 式与案例【_I].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3). 【21毛燕.四川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U】.黑 龙江史志,2014,(19). 【3】彭清华.抓住建设桂林旅游圣地新机遇推动旅游强区建 设跃上新台阶[N】.广西日报,2013—07—05. [4】贵州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育扶贫课题组.建设美丽中国 醉美贵州I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3). 作者简介: 闫春娥,女,河南安阳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 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