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第2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14 No.2 2015年6月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15 学生评教分数的算法研究 ——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 赵 甲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摘要] 在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群体中展开问卷调查,针对其对各项评价指标的认同和重视 的程度加以分析,并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并采用归一化的方法使不同学生对各个教师 的评教分数全部落在E6o,1oo3的区问内,以消除不同学生打分时的主观差异,最后利用正态分布的 相关理论计算出每个教师的平均得分以及方差,并将方差作为除均值外的第二个评价标准,优化传 统评教分数算法. (关键词] 学生评教;权重;归一化;方差 (文章编号] 1672—2027(2015)02-0073—0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1 研究目的 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表现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直接影响因素.学生评价教师的教 学,是一种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其积极的作用表现如下: 1)通过学生评教活动,教师可以获得大量的学生反馈信息,这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 优点、缺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更新、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 段,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学生评教活动,相关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准确且全面的掌握本校教学工作的情况,优化教 学管理,提高科学制定相关制度的决策水平. 3)通过学生评教活动,学校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对教师作出客观、有效 的评价,进而培养出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虽然学生评教制度在我国高校广泛使用,其积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如何确定学生评教的各项指 标及权重仍然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的学生评教指标多以专家和领导的意见为主导,而忽视评价的主体——学 生的参与.因此,其效果普遍不佳,甚至存在因为多种客观原因而影响师生关系和评教动机的现象,这不仅降 低了学生评教活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到 学生质量的培养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活动,是提升教学管理和紧抓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 之急.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评教指标权重的计算核准、不同背景的学生群体进行评教打分时的主观差异的弱化、 分数算法的优化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试图缓解学生评教工作中矛盾性、对立性关系,使学生评教活动 真正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2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本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学生对授课教师在各评教指标的认可程度.二、学生对调查问卷中已有 的各指标的认可程度.制定的问卷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15-02—25 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科研基金项目(2012047). 作者简介:赵甲(1984一),男,山西太原人,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图论研究 第2期 赵 甲:学生评教分数的算法研究 75 3.2加权后评教分数的计算 设表3—2—2中计算出的各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 一5,6,…14),则重新计算出的第J名学生对第尼名 教师的评教分数B 一> N K . 3.3各学生对教师评教分数的归一化处理 数据处理的归一化,是指将不同度量的指标通过函数的变换,将其数值映射到某个特定数值区间的方 法.其形式上是变化表达,本质上是为了比较认识. 在评教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主观上的认知差异,其对各教师的评教分数区间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学 生对同一名教师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例如:学生甲对所有教师的评价分数区间为[80,95],他对某名 教师的评教分数为80;而学生乙对所有教师的评价分数区间为[-65,90],他对该名教师的评教分数也为8O. 虽然这两名同学对同一教师的评教分数都是80,但并不能说明这两名同学对这名教师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 相同,这样的分数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对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师的评教分数的归一化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所采用的归一化方法如下:设第J名学生对第是名教师的评教分数为B ,则B 一 maXt 捕7一raint/J j ×40+60,这样,将所有学生对各教师的评教分数映射到[6o,100]的区间上. 3.4各教师新评教分数的计算 纵观国内外对学生评教分数算法的研究,往往都以均值做为排名依据,我院现行的评教分数算法也是如 此.但这些算法都忽略了一个非常简单但却意义重大的指标——方差. 方差反映的是一个随机变量的取值在其均值附近的偏离程度,或者说是一个随机变量取值稳定性的度 量.对于某些实际问题,如果只考虑均值而不考虑方差,往往会使决策有失偏颇.因此,本课题将方差作为除 均值外的第二个评价指标.具体做法如下:不同学生个体对同一名教师的评教分数应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并且参与评教的学生个体越多,这种近似效果越好.因此,以每一个学生为单位计算出的评教均值与方差更 为合理.设第志名教师的评教分数均值为B ,方差为 ,则B 一一咒鬲 1 :B ( 为第忌名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总 数), ;一—l_∑( 一 ) . 4 结论 - 4.1新旧评教分数的对比 使用新的评教分数算法与传统评教分数算法所得的部分班级学生评教结果对比如表3,表4,表5所示: 表3班级一新旧评教结果对比 76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4卷 4.2对新旧评教分数差异的解释 使用新评教分数计算方法前后各班级各教师的评教分数排名有的无变化,有的变化不大,还有一些差异 巨大,现举例解释如下: 对于班级一:数学老师的成绩排名排在第一没变,并且方差很小,说明此教师教学效果良好,并且学生们 的认可程度较统一;体育老师的排名虽然从第六上升到第四,但方差很大,说明对这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 们的争议是比较强的,应先做调查后再做合理评判. 对于班级二:各教师的分数排名使用新旧算法计算出的结果相同,通过新算法中的方差可以判断,数学 老师的良好教学效果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肯定,而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毛概老师教学效果较差,这位教师 应当引起重视,相关领导应敦促其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们的需要. 对于班级三:各教师排名情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产业管理老师的排名从第三上升到了第一,究其原 因,是该教师在学生最重视的三个评价指标中的得分较高,加权计算后,平均分数增加,且方差很小,其教学 效果是学生们一致认可的.数学老师的排名从第一降到了第三,并且方差较大.虽然这名教师的平均成绩仍 属于中上,但显然在学生们更重视的三个指标上得分并不高,造成了在学生们的评价中争议较大的情况. 4.3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评教分数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因不同学生个体喜好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等因素导致 的评教分数不公平,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 本文将多数高校传统的评教考核因素由单一的均值扩展为均值与方差两个.这样可以根据各教师评教 得分的方差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有助于参评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式,能更有效 的发挥评教制度的作用,对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 涛.学生评教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83—85 Eel谢博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2 Research on the Algorithm of 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 Score A Case Study of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Zhao Jia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in the groups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knowledge,to analyze its identity and importance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and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and use the normalized method to make each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scores bv different students into,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subjective differences of dif— ferent students.Finally,by using the theory of normal distribution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score and variance of each teacher,and the variance is used as in addition to mean a second evaluation criteria,to optimiz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scores algorithm. [Key words] students’evaluation of teaching;weight;normalized;var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