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线上”与“线下”教学在强电课程中的探索

来源:九壹网
●产学研经济 《经济 ̄}2017年第3期 线上 与 线下 教 学在强电课程中的探索 ●张艳丽、吴桂云 梁秋艳 牛国玲’周摘要:传统强电理论课程教学存 俊 于泳红 朱世伟 在着内容多、课时少、生涩难懂等特点, 很难在头脑中建立工程意识,更何谈创 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 本课的内容提出一些预习题,给出本课 的重点和难点,并设立查阅资料的题目,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传统教学方法也 的发展为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外界 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将从“线下” 条件,使得课程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网 教学和“线上”教学相融合,对部分强电 络技术的“线上”教学和传统的课堂“线 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应用,从线上的实体 下”教学相辅相成,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 授课、线下的网络教学考核与讨论等方 很大的好处,科技促进生产力,使成果向 面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该成果极大地 企业所需转化。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强电 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了学生自主 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能力。 习、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线下”教学 “线上”教学 二、改革方案 融合自主能力 根据笔者所在的佳木斯大学农电专 中图分类号:F270;G640 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情况,将30%学 文献标识码:A 时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师答疑和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88-02 考核,并安排课程总学时数的70%为教 师课堂讲解和组织讲论课。若改革实践 “慕课”是现在教育界很流行的一个 效果好,则增大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比 话题,它具有信息量大、开放性、互动性 例。 强、学习时间灵活等优势,但是据统计, 提倡注重考核学生发现问题,从多 目前“慕课”网络注册用户完成课程的学 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线上”答 习率较低,显示出了质量低的弊病。为了 题、“线上”讨论、“线下”卷面考核和“线 更好地将“慕课”思想应用到实际教学活 下”实验等包含其中。建立和完善多元化 动,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各取所长,提高 成绩评定方法,采用课堂提问、线上作 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 业、文献报告、创意实验、科技论文阅读 生的学习效果。本文进行了“线上”与“线 等多种评价形式,不再拘泥于“一刀切” 下”教学在强电课程中的探索。 的考核,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各占 一、存在的问题 50%,并且给出一些附加分数,通过多种 农业电气化的课程大致可分为“强 选择来决定最终成绩。 电”课程(例如发电厂电气主系统)和‘ 弱 三、“线上”与“线上”与相融合 电”课程(例如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相 本课程以校园网和“佳木斯大学课 对来说强电课程的理论偏多,由于受到 程中心”作为平台,实现网上教学。网上 高电压、大设备的限制,实验和实践内容 教学具有没有时空限制,共享程度高,更 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各个高校为了增 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和 大实践学时,理论课程学时数大大减少, 进行个性化教学等特点。网站设计分为 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基础理论得不到充分 六大模块,包含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 讲解,使得考试成绩和没有缩减课时的 师资队伍、教学日历、教学过程和教学录 时候相比较,有所降低。而很多强电知识 像。使学生从以课堂学习为中心,逐步转 点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还很重要,造成 向实验室、图书馆、互联网以及课程建设 了内容繁多和课时缩减相互矛盾。另外, 中心网站,结合百度、搜狗、中国知网来 大多数课程的教学用具比较单一,实物 查找“线上”资源,图书馆的资料和实验 模型比较少见,新知识在课程体现不充 器材为“线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分,同学们对电气设备、电气工具没有整 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增加了学生自主学 体的客观印象,很多时候只能 ‘死记硬 习的实践和效果。 背”来应付卷面考试。理论知识和实际时 强电课程中心网站建设的目的就是 常脱节,比如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为了方便学生自学、预习,课后复习。教 在外貌上看上去很像,在现场中我们初 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内容在期初由任课 次判断是如何从接线上加以区分,从而 教师发布在网上。上课前几天,教师根据 一188一 督促了学生的预习能力,并设立各自自 评分数,进行师生互动。课后,将本次课 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学习题传到 网络上,一方面及时解答学生的课业问 题和疑惑,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 性;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不 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线上”教学环节扩大了课程的知识面, 和“线下”教学相辅相成,学生根据自身 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的难度,从而形成 “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二者的融合改变 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 沟通的空间限制,易于学生接收更多知 识,提高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能力,教学 效果显著,极大地推动了强电专业学生 的教育改革。对于工科学生的教育提供 了很好的研究基础。以下以《发电厂电气 主系统》课程为例简单说明: 1.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介绍了课程 的性质、地位,教学目标、课程学生培养 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包含的教 学环节,以及所需的前期课程达到的必 备能力。教学大纲中给出了各章教学内 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于学生对课程有一 个整体、全面的认识。 2.师资队伍。本课程配备了专业的任 课教学,2名教师主讲和1名助教,学生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并根据时间 调节听课内容,完成“双向”选择,在某一 程度上也刺激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3.教学日历。包括教案、授课课件、文 献资料的下栽。有的同学若“线下”课堂 教学没有掌握本节的内容可以利用业余 时间来加以巩固,同时也方便了学生期 末复习。在资料下载区,同学也可以上传 自查信息。 4.教学过程中的“答疑讨论区”广泛 受到学生们的喜爱,通过业余时间“线 上”互动提高了和师生沟通的广度,避免 了空间上对“答疑”的限制。通过网络提 问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建立了方便的 网上辅导答疑平台。 在本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这 个庞大的资源空间从而增强教学的互动 性,搭建了学生多角度学习的平台,促进 《经济 ̄)2017年第3期 了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加大了师生之 间的交流时间。另外,通过网络信息的筛 选与查找。拓展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 度。将很多新知识和新观点融合到教学 中,也使得学生时刻关注行业新动态,拓 宽了学生的视野,形成“线上”学习与课 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在2013级、2014级强电课程的教学 过程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网络 教学,实行课堂讲解、网络复习等方式进 行的“线下”和“线上”融合的教学方法。 研究表明,该方法刺激了学生自主学习 意识,通过老师的线上解答,同时也起到 对学生的监督作用,提高了老师和学生 的互动性,满足了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量。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了各高校授课的 ●产学研经济 2016,29(24):184—186 必然趋势,但同时有存在着许多问题,例 如学生习题的抄袭、教师业余时间的占 用.这需要很多的教育者不断地进行探 索与改革。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 (2016JL1015)和(JKB2012—042),佳木斯 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研项目(基于‘‘产、 学、研”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 践),佳木斯大学百门课程项目。“十三 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16G206)1 参考文献: [1]邢大红.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高职学 f21井靖,何红旗,王志刚,殷冠英.“020 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原 则01计算机教育,2016(2):85—89 『3王燕舞,31林华,李海翔,曾鸿鹄.“互联 网+”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的几点思考[11.教育观察,2016,05(21): 95-95,133 (作者单位:1.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黑龙江佳 木斯154007) (第一作者简介:张艳丽,佳木斯大学机械 工程学院农电教研室;第二作者吴桂云为通讯 作者) (责编:若佳) 生汉译英能力培养实证研究——以Coursera 为线上教学平台I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上接第187页)中,需提前准备西餐餐具、西餐礼仪视频等素 材。 五、结语 6.录制微课视频。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点脚本,利用所收集的 素材道具,使用视频录制软件或者手机、DV等录制工作将知识 点制作成一些轻松活泼、口语剧情精彩的教学短视频,全面调动 学习者对英语口语视、听、说三者结合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 逐个攻破口语学习重点难点。 四、英语口语微课程设计的难点 (一)英语口语微课程教学设计 微课程的核心是微视频,而微视频的难点则在于教学设计。 微课程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产物,它顺应了信息化 时代发展的潮流,微学习彻底改变了知识原有的存在形式,极大 地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原有的社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 教育形式等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本文以《英语口语》课程为例, 详细探讨了微课程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对同类微课程的资 源建设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微课程学习 以全新的学习方式与体验,会逐步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区教育、 企业培训等领域,最大化地实现微型视野下的资源开放共享。 注释: ①Engd,R.a.,Jr.L.D.Waller,Mini—COU ̄SC:Max|-Morale U].The High School Joum ̄,1972,56(3):142—149 根据注意力10分钟法则,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l0 分钟左右。因此传统45分钟课堂的教学思路与设计将不再适用 于短时、精炼的微课,需要在传统教学设计基础上不断地加以调 整修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在5~1O分内呈现完整又能最大程度 吸引学生专注力的微视频;同时,教学设计还需要在一次次的实 践中不断修正,以找到最合适学生学情的微课程教学设计及其 设计方法。 (二)英语口语微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 ②关中客.微课程卟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曼)Dwight W.Allen.Micro—teaching:A New Framework for In—service Education田.The High School Journal,.1966,(8):355—362 ④夏惠贤.论教师的专业发展田.外国教育资料,2000(5):44-48 ⑤胡铢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们 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2013(4):15—18 以微课教学设计为基础,需有效整合所有的《英语口语》微 课程资源,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测验等所有资源。资源的建设 只是过程,如何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广泛应用才是建设的最 终目的,不能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刘荣等研究者 认为,资源的建设要形成“为用而建、以建促用、用中提建”的良 性循环@@。因此,需要进行微课平台的同步开发,形成微课教学 资源库。各高校之间可实现微课课程开放,资源共享,达到微课 资源利率的最大化。目前微课资源主要应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组教研以及区域性网络教学研 讨等方面。 (三)英语口语微课程的评价及反思 ⑥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 Ⅱ],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⑦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0-12 ・ ⑧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3-14 , ⑨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 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⑩杨进中.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f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6~90 ⑧刘荣,张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究Ⅱ1_教 育研究,2009(12):4O 微课程的评价标准与维度是多元化的。2012年,全国微课 大赛官网制定了微课程的评价标准@:(1)作品规范一材料完 整、技术规范;(2)教学安排——选题价值、教学设计与组织、方 法与手段;(3)教学效果——目标达成、教学特色、教学规范;(4) 网络评价。简言之,微课评价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技术支 持和效益效果这四方面考量。但这个评价标准仅针对于参赛的 微课作品,而微课程的评价维度是多元化的,包括教育评价、师 生评价等。及时的评价反馈和教学反思能实现优秀微课程资源 的不断完善与构建,并为后续的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提供 借鉴和指导 ⑥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ⅡJl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2014(5):19—22 ⑩评价标准:全国微课大赛官方网站,http://weike.exaetedu. com/bisaiguize.hmal,2014(3) _(作者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作者简介:高亚红(1983一),女,浙江绍兴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 师,硕士: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英语口语》课程负责人;研究方向:英语 教学,主持的《英语口语》课程列入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 , (责编:若佳) 一1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