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公认的九大蜂种: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黑大蜜蜂,和沙巴蜜蜂,印尼蜜蜂,绿努蜜蜂。
2.西方蜜蜂的四大名种:意大利蜜蜂,欧洲蜜蜂,卡尼鄂拉蜂和高加索蜂。
3.蜜源植物:指能为蜜蜂提供花蜜,蜜露的植物,能产生花粉供蜜蜂采集的植物,称为粉源植物。主要蜜源植物是指数量多,分布广,花期长,泌蜜量大,能为养蜂生产提供商品蜜的蜜源植物。辅助蜜源植物是指分布区域小或者零散、蜜源吐粉少、仅供蜜蜂生存和繁殖的蜜源植物。 三.蜜蜂生物学
补:蜜蜂成蜂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着生有眼睛、口器、触角,胸部是运动的中心,两侧着生有2对翅膀、3对足,腹部是生殖、消化的中心。 1蜜蜂生物学的概念;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生命活动规律、社会活动职能的科学。 2.与花粉采集有关的足:前足:爪、中垫、净角器、附刷(收集头部花粉)中足:附刷(收集胸腹部花粉粒)胫距(清理翅基气门)后足:花粉栉(承接前足和中足收集来的花粉)花粉耙(将相对侧花粉栉的花粉收集到花粉筐)、耳状突(与花粉耙相互作用)、花粉框(携带花粉的器官)
3头胸部腺体:上颚腺(分泌软化蜡质的液体,分泌一些生物激素、参与王浆合成 蜂王上腭分泌蜂王物质维持蜂群秩序)王浆腺(工蜂特有,分泌王浆 王浆用来饲用幼虫和蜂王)头涎腺和胸涎腺(分泌各种转化酶)马氏管(主要排泄器官 80-100条长管)直肠腺(冬天保存废物)
马氏管是蜜蜂的排泄器官.位于蜜蜂中后肠交接处的细长盲管(80-100条),用于吸收蜜蜂血液中的尿酸和尿酸盐类,经后肠排出体外 4发育:从卵开始到交配产生卵至死亡的过程 5个体发育:胚胎阶段(卵内)卵产下到孵化前 胚后发育:孵化开始到性成熟(幼虫、蛹、成虫) 例意蜂
6三型蜂的生活 工蜂 巢蜂型 工蜂 雄蜂 蜂王 内生活 小幼虫 3(喂蜂王浆) 3+4 幼虫 3天后喂蜂粮+3 3+2(蜂王浆) 1-3日龄:
清扫巢蛹 12(中蜂11) 14(中蜂13) 8 房、保暖21 24 16 成虫 孵卵
3-5日龄:出来认巣飞行 排泄
4-6日龄:调制蜂粮,饲喂大幼虫
6-12日龄:王浆腺发达,分泌王浆,喂小幼虫(3日龄内)蜂王 10-12日龄:同天出生蜂集体飞行,熟悉周围环境 12-18日龄:蜡腺发达,泌蜡造脾,清洁卫生,酿蜜
18日龄以后 巢外生活 采蜜、采水、采粉、采胶、守卫蜂巢、调节温湿度至死,大流蜜期越过生理年龄出巢工作(10-12日龄) 采蜜季节 工蜂寿命1个月 秋末工蜂寿命6个月
工蜂的三个三星期 第一个三星期在摇篮中度过(巢内)(发育) 第二个三星期18天,在巢内进行的内勤蜂 第三个三星期在巢外采蜜 蜂王 蜂王产生:(1)自然分蜂 因:哺育力过盛 造几个或几十 个王台 强迫王产卵、蜂王日龄不一致,发生分蜂(2)自然交替:蜂王衰老或伤残,少数王台,蜂王日龄一致,一般不会发生分蜂
(3)急造王台:突然失王 1天后工蜂紧急改造工蜂房中3日龄内幼虫 王台数量
多(中部) 蜂王日龄不一致 不发生分蜂 第一件事 杀死同步出生的姐妹
3天后试飞 认识蜂箱及周围环境 测试翅膀 ) 5-6天 性成熟 蜇针腔不断开闭 8-9天 婚飞交配(高、远)
雄蜂生活 出现在春末夏季,出房7天后才飞行,5天便性成熟,出房后12-27天是雄蜂青春期(从卵期开始是36-51天),寿命取决于工蜂,越冬之前雄蜂必死 一.绪论
养蜂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蜜蜂授粉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与蜜蜂行为和适合采集花粉的特化器官相关,如蜜蜂周身长有绒毛,长短稀密不一,有的还有分叉;前足有花粉刷,后足有花粉筐,便于采集和携带花粉。2提供高价值用途广的蜂产品3.养蜂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
7蜜蜂的外激素:所谓外激素也称信息激素是指动物特有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混合物,这种物质能借助空气的流动或个体的接触,使这种混合物在同种其他个体间传播,从而影响它们的行为的改变。蜜蜂外激素包括:蜂王物质,蜂臭,报警激素 蜂王物质:由蜂王体表和上颚腺中分泌的油状物质,主要成分是反式-9-氧代-葵二烯酸 作用(1)性引诱激素,在空中吸引雄蜂交配。(2)维持群蜂的安定和正常生活。
蜜蜂的标志性气味:成分是萜烯衍生物(牻牛儿醇),橙花儿醇,柠檬醛,借助空气传播对工蜂的吸引力更强。
8.蜜蜂的舞蹈: 圆舞蜜源在100米之内,摇摆舞蜜源在100-200m圆舞没有表示食物在蜂箱的哪个方向,因此圆舞只能起刺激巢内工蜂去采集的作用,摇摆舞用在一定时间蜜蜂表演摆尾舞时转身的次数来表示食物离蜂箱的距离。
9.气候与蜜蜂。蜜蜂是变温动物,意蜂临界温度13co,中蜂10 co总体有恒温动物的调节能力,数量越多越恒定,利于繁殖的温度为34-35,相对湿度是76%-88%,越冬70%-80%。 四.蜂群的饲养管理
补 单交种:有两个品种杂交所产生的子代
全面检查:是通过对巢内所有巢脾进行检查,全面详尽了解蜂群内所有情况,包括是否有蜂王
局部检查:有目的地抽查1-2张巢脾,从而了解蜂群的某一方面情况
1厂址的选择:1)蜜粉源丰富2)蜂场周围环境要良好3)交通便利4)水源良好5)远离其他的蜂厂。
2蜂群的选购注意事项:1)购蜂的季节(冬末春初)2)群势 最好是强群,子脾1-2,最少要3-4脾蜂. 3)蜜蜂的质量,工蜂体色鲜艳正常,蜂王胸部硕大修长,无伤残爬行稳健。4)病虫害,巢脾无烂的或僵尸。5) 巢脾情况 巢脾不要过于陈旧,雄蜂房不要太多,蜂房整齐无异味。6)饲料贮藏情况 蜂蜜要充足7)签协议 3.开箱检查注意事项:1)晴朗天气,14℃以上。2)断蜜、蜜源枯竭时不宜检查蜂箱,对汗味、葱蒜味敏感,不宜穿黑衣服蜂对黑色有反应。3)清洁、沉着、稳重、直上直下,不可捕捉蜜蜂。4)交尾群早晚进行,中午禁止检查,刚产卵的王易飞出。
4.补助饲喂:对于缺蜜群喂给大量的高密度的蜜或者是糖浆,用于维持蜂群的生存和发展1)早春、越冬蜂群2)长期阴雨天气3)外界蜜源缺乏4)给新蜂群饲喂。 5.奖励饲喂:蜂群中仍有少量的贮蜜,为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育虫喂给少量浓度稀薄的蜜或者糖浆补喂,0.25-0.5kg。
6.合并蜂群的注意事项:1将弱群并入强群、无王群并入有王群淘汰一个无王群。2)失王群合并,失王已久的群补进1-2封盖子脾,再并群。3)时间要在傍晚进行。 7. 盗蜂:指在蜜粉源缺乏的季节,有些蜂群的工蜂趁其他的蜂群戒守不严,进入他群,
偷盗蜂蜜回本部的蜜蜂
盗蜂的防御:1)坚持常年饲喂强群,并保持丰富的贮蜜。2)要有一个结构完整的蜂箱。3)缺蜜期适当清理群数,密集群势。4)补助饲喂要先喂强群后喂弱群。5)中蜂意蜂不可同群饲养。6)抽出的子脾要及时入库。
8.不加脾的情况下扩大产卵面积:1)子脾前后对调。2)边内脾互换3)割开蜜盖 9自然分蜂是蜜蜂最重要的群体活动。当气候温暖、蜜源丰富、群势强壮时,蜂群中就出现工蜂建造王台,培育新王,在新王将要出房前,老王带上半数工蜂离家出走,另找洞穴营建新巢。这种现象叫做自然分蜂
预防自然分蜂:1)选良种,培育新王跟换老劣蜂王。2)控制群势。3)适当取蜜。4)增加工蜂的负担,增加巢础框。5)给蜂王剪翅。
10.采蜜群的组织:1)利用蛹脾组织采蜜群,弱群中的2-3个封盖子脾加入强群。2)利用外勤峰组织采蜜,3)利用新王组织采蜜,流蜜期到来前15-18天毁王台,介绍新王台。4)断子取蜜。
14.秋季管理的工作 (1)更换老劣蜂王 (2)培育越冬适龄蜂
①适时扩脾②适当保温,缩小巢门 ③奖励饲喂,隔日进行 ④适时断子
(3)贮备优质,充足的越冬饲料 (4)彻底治螨,防止盗蜂
11.越冬适龄蜂:秋末羽化出房经过排泄飞翔未参加采集和哺育工作的工蜂。它们能够保持生理上的年轻又能耐受长期困守巢内。
12培育越冬适龄蜂:1)适时扩巢流蜜后期摇蜜,留取适量的饲粮,或取蜜脾加空脾。2)适当保温,收缩巢门,缩小蜂路,填充保温物,弱群合并,群势下降时及时取出多余的脾保持蜂脾相称。3)奖励饲喂,隔日一次。4)适时断子,幽闭蜂王。
13.流蜜期的管理:采取一切措施防止自然分蜂,处于积极工作状态,根据主要蜜源之间,对蜂群做不同处理:1.对花期短而流蜜丰富的流蜜期采用诱王断子、利用王台跟换蜂王、利用处女王组织采蜜使蜂群减少产卵,减少巢内负担。2对流蜜期长达一个多月或下一个花期相隔较短,边采蜜边繁殖主副群搭配采蜜,流蜜期放宽蜂路。 五.蜜蜂育种 1.育种的特点:(1)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2)生产力构成的特殊性:是蜂王繁殖力和工蜂生产力的综合表现 雄蜂用于配种,蜂群——育种单位(3)空中交配 人工难以控制 婚飞半径10-18.5Km 喜欢与异种雄蜂交配,多雄蜂混合受精现象,同母异父世代间隔短(4)育种忧点1)世代间隔短2)蜂王产卵力强3)便于邮寄运输
2育种条件:(1)控制交配:人工授精1)利用南北气候差异,控制交配 南方1-2月 培育雄蜂蜂王 4月运到北方,无雄蜂,利用已育好雄蜂交配2)空间隔离:海岛和山坳里3)主副蜜源 大多蜂群采蜜 辅助蜜源期培育新王(2)有良好的蜜粉源和科学管理:种用群、独立性与充分发展,尽量分散放置,不补饲(3)有一定数量的分群:500-1000群为宜 至少100群左右
3人工育王:运用人工移虫移卵的方法,利用工蜂房中三日龄以内的幼虫或卵通过改变环境条件、营养条件培育出大量蜂王,或用于生育或用于育种。 4经济性状:与生产力有密切关系的性状
1) 产育力:蜂王产卵能力,工蜂哺育力的综合,用封盖子的面积表示,每隔12
天测一次,意蜂用5*5cm的方格网(100封盖)中蜂4.4*4.4cm 2) 群势增长率:用称重表示,考察前后各称一次重量算出增长率 3) 分蜂性:考察维持群势的能力,选育分蜂弱的群
4) 采集力:对主要蜜源的采集力和零星蜜源的利用情况 9点取100只入毒瓶出巢蜂 10点取100只归巢蜂。称重相减
5) 抗病力:疾病的抵抗能力,对普通病不感染,感染后可自然痊愈或稍微采取措施可治愈的蜂
6) 抗逆性:抗冷、热的能力,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越夏能力,越冬能力,称过夏前后的重量
5系统选育是指因自发突变,基因重组所产生的优良个体选择出来,单独培育成一个系统,严格控制交配,朝着确定遗传目标选种,经过连续选择直至优良性状在后代中稳定遗传下来
选中方法:集团选育和单群选育
集团选育:经济性状好,生产力高,形态指标一致或某一种性状特别突出(选蜂群若干做种用群,分为两组,一组为母群培育处女王,另一为父亲群培育种用雄蜂,然后进行隔离交尾)
单群选育:父母群为同一蜂群的选育方法,少数群落具有特殊性状
6育种群的组织和管理 育王群:哺育处女王的工蜂群,种用群作为哺育群保证处女王遗传特性,营养与环境保持一致 组织:采用上下箱体,育王前一天抽脾组成育王区
种用群选择:(1)无病(2)群势要强(3)无螨(4)饲料充足 移虫育王前两天进行奖励饲喂,刺激工蜂积极育王一筐七个,标准蜂箱上下,隔网板分开,上为育王区,下为繁殖区,移虫前一天育王框加1小幼虫脾1大幼虫脾成熟封脾,蜜粉脾组成育王区,育王期间,保证饲料充足,进行奖励饲喂 20天王台接受 40天幼虫发育
7处女王的培育(1)移虫育王(2)移卵育王(3)切脾育王(4)利用自然分蜂王台育王
8交尾蜂:在人工育王中,专门供诱入成熟王台或处女王,让其出台、交尾、产卵直至提用而临时组织的小蜂群
9混合蜂群:利用若干个强群中的成熟的封盖子脾、蜜粉脾组成新蜂群的方法,叫做混合蜂群
人工分群:是指从一至数群蜜蜂中,抽取数张(其中包括蜜粉脾、子脾、各日龄蜜蜂)组成一个新蜂群。 七蜂产品
蜂蜜:是指蜜蜂采集蜜源植物所分泌的花蜜或分泌物,经过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
1蜂产品分类:按蜂产品的来源和生产的过程分三类:1.是由蜜蜂采集植物上产生的天然原料,经一系列生理、生化、及物理加工作用形成的,包括蜂蜜、蜂花粉、蜂胶、蜂粮2.由蜜蜂腺体分泌而形成的,包括蜂王浆、蜂蜡、蜂毒3.蜜蜂的躯体包括蜜蜂的幼虫、蛹、成虫 2结晶、发酵 结晶
原因:葡萄糖和果糖过饱和,葡萄糖易结晶形成晶核,果糖蔗糖绕周围
影响因素(1)蜂蜜成分:葡萄糖含量高时易结晶(2)贮存温度 13-14℃易结晶 低温稠高温溶均不易发酵,温度大于40℃恢复液状,根据晶核数量,结晶速度分三种状态:1)油状:油菜蜜2)细粒状:核距大,核少,速度快 荆条蜜3)粗粒蜜:核距小,核多速度慢荞麦蜜
不成熟的蜜:半结晶状态易发酵,结晶状态后颜色变浅,色泽一般指溶解后的颜色
发酵:蜜中含有菌类,主要为酵母菌
影响因素:酵母菌、含水量
含水过高,半结晶状态,密封不严,易发酵 含水<17%1年内不会发酵变质,17%-18%1年保质,21%酵母菌活动,30%酵母旺盛
蜜在结晶过程中易发酵,隔离加热杀菌或蒸(62℃30分钟)用于轻度发酵蜜,重度发酵不可使用 第八章 蜂病防治
我国蜂病四次大流行:1929——1930 美洲幼虫腐臭病 1957——1960 蜂螨 1971——1973 中蜂囊状幼虫病 1990——现在 白垩病
蜂病症状:1.腐烂 有腐臭气味 原因:细菌、真菌、病毒、螨类、低温、毒花粉蜜 2.变色 虫态:明亮变暗,浅色变为深色
3.畸形 肢体残缺,躯体肿胀,大小螨引起翅足不全,育虫区温度过高,出房小,蜜蜂缺卷翅,病原菌引起腹胀 4.花子 穿孔 子脾上的症状 蜜蜂的传染性病害
细菌性疾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败血病、蜜蜂副伤寒 真菌性疾病:蜜蜂白垩病、蜜蜂黄曲霉病 病毒性疾病:蜜蜂囊状幼虫病、蜜蜂麻痹病
原生动物性疾病:蜜蜂孢子虫病、蜜蜂变形虫病 侵袭性疾病:大小蜂螨
蜜蜂敌害:昆虫:蜡螟、胡蜂 两栖:青蛙、蟾蜍 鸟类:蜂虎 哺乳:熊、刺猬 1.为什么说蜜蜂是最理想的授粉昆虫 (1)与蜜蜂行为和适合采集花粉的特化器官相关,如蜜蜂周身长有绒毛,长短稀密不一,有的还有分叉;前足有花粉刷,后足有花粉筐,便于采集和携带花粉 (2)植物对蜜蜂的适应
植物为了使蜜蜂为之传粉,形成了以下适应 植物花的颜色和气味 植物花蜜的组成 植物流蜜的多少
(3)蜜蜂对植物的适应 蜜蜂的形态结构的特殊 蜜蜂采集专一
(4)蜜蜂授粉的优越性 蜜蜂授粉的高效性 蜜蜂采集的专一性 蜜蜂授粉效率显著性 蜜蜂种群的社会性 蜜蜂可转运性 蜜蜂可训练性
大鹏管理措施(1)蜂群定势 3-4脾/1000m2 (2)蜂巢移动和开巢门时间 距大棚30m外 下午2点到3点开巢门 (3)蜂箱安排在大棚中后部(4)巢门与大棚走向一致,箱与地之间距离为50-80cm(5)饲料添加 加糖水 不可断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