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虢国博物馆函谷关简介

来源:九壹网


空相寺、三门峡大坝、 虢国博物馆、函谷关简介

上午 早上乘车赴空相寺(车程大约40分钟)游览空相寺

约90分钟,后乘车赴“一夫当关、万夫莫克”的函谷关。 下午 参观国家4A级景区——虢国博物馆,后参观万里黄

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 空相寺, 又名定林寺、西山寺。位于三门峡市东部约50公里处,陕县西李村乡境内。寺院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洛阳白马寺同期建造,曾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齐名,被誉为河南四大名寺。因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此讲经修法并安葬于此,历代帝王将相多有来此朝山拜佛,文人骚客舞墨咏叹。 空相寺鼎盛时期,寺内拥有僧徒八百,香客无数,各种殿房四百余间,占地八十余亩,实为禅宗之初源,佛教之名刹。

函谷关,习惯上被称作“秦函谷关”。它东临弘农绝涧,西拒衡岭高原,南依巍巍秦岭,北接滔滔黄河。函关古道全长15华里,是古代洛阳到长安的必经之路,易守难攻,被喻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人用“一泥丸而东封函谷”来形容它的战略地位。西汉贾谊《过秦论》说的“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有包举宇内之志,并吞八荒之心”

中的“崤函之固”即指此。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0年),楚、赵、魏、燕、韩五国合纵攻秦。秦军依据函谷关天险,开关迎敌,使五国军队“流血漂橹”,大败而归。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选择秦国兵力较弱的线路进攻,从陕西的商洛经武关提前进入关中。而项羽自恃兵力强大,一路走大道,等他攻打到函谷关时,听说刘邦已入关中,大怒,命大将黥布强行攻关,并把关楼烧毁,上演了千古绝唱“鸿门宴”。安史之乱时,唐军主帅哥舒翰被迫放弃守城计划,与叛军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地区,惨遭失败。1944年,侵华日军在函古关遇到了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的有力抗击,被歼灭2000余人,遭受重创。日军至此裹足不前,不得西进。1986年,作为战争的佐证战国时期守城兵士的武器库--竖井式箭库被发现。箭库深11米,直径0.9米,箭为铁杆、铜簇,每30枚为一束,现均已锈迹斑斑。 在函谷关右侧,就是被称作“道家之源”的太初宫。太初宫是为了纪念老子当年在此著写五千言《道德经》而修建的。据史书记载,当年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精通易经。一天,尹喜登上一个土台,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升起,知道有圣人要从函谷关经过,于是沐浴更衣,静静等候。不久果然有一位皓首长髯的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他就是周朝的图书馆长老子。尹喜盛情款待了老子,恳请其著书立说,老子很高兴的接受了尹喜的挽留,著就了彪炳后世

的五千言《道德经》。“紫气东来”的成语就源于此。后人为了纪念此事而修建了瞻紫楼,又叫望气台。

虢国博物馆,是依托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博物馆陈列分为《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梁姬风韵——虢国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车辚马萧——虢国地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四部分。这里展示的有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有上古国君第一陵墓、有“中华第一铁剑”、时代最早、形制最为完备的虢季氏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等国宝重器。这里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虞灭虢”的发生地

三门峡大坝,是建国后我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它是响应毛主席 “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而于1957年4月开工兴建,1960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 这里峡谷险峻、景色秀美,两侧的山体蜿蜒起伏。景区内的主要景观有:黄河展览馆、大禹公园、中流砥柱、张公岛、梳妆台、水晶宫、炼丹炉、黄河古栈道等。 中流砥柱,屹立在三门峡大坝下方激流之中。自古以来就被世人传

颂被誉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中流砥柱石。相传这块石头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古时的三门峡谷,石岛、暗礁犬牙错落;悬崖绝壁,森然耸立。过往的船工们要想将船顺利撑过三门峡谷,必须要在船过三门时朝砥柱石直驶过去,在船与石几乎将要相撞的一刹那间,石前的回水就会将船轻轻拨划,从而使船工们获得九死一生的成功。中流砥柱石作为黄河上的一大奇观,千百年来,无论是遭遇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经受惊涛骇浪的冲刷,砥柱石都巍然屹立在这里,水涨它也涨,永远淹不没冲不垮。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学士,对它推崇备至,并为它吟诗作画。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对这里的雄伟壮观赞叹不已,尤其仰慕大禹治水,剑劈三门的丰功伟绩,欣然让名相魏征作《砥柱铭》,铭曰:“傍临砥柱、北眺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石于砥柱之阴。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有《砥柱铭》书法长卷传世,2010年6月以4.368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