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孝道
——摘自《访谈节目》
“孝”字从中国文字上能显示它的意义,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子,在六书里面它属于会意,让你看到这个字,你就能体会它的意思,老是代表上一代,子是代表下一代,下一代跟上一代是一体,你去想这个意思。现在外国人讲代沟,代沟就没有孝了,上下就脱节了。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孝”这个字你仔细去体会,它是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构成一个生命体。如果我们说生命共同体,讲共同,那还有许多阶段,那个不是孝的真正意思。孝是一体,无量劫前我们的祖宗跟无始无终的后代,是一个生命的整体,这是孝道原本的意义。
孝道落实,最重要的是要晓得它代表的是什么,我们怎样落实到自己本身,这个最重要。落实就有个象征,我们晓得哪里做起,从父母,孝养父母。我们知道,孝养里头最重要是“顺”,顺很难,太难!如果父母所作所为不合情不合理,我们怎么顺?是不是要顺?在中国古代,尧舜禹汤,舜王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这个理太深太深,现在人没有法子理解,所以他不能接受。你看舜王的父亲、母亲,他的母亲是后母,他自己的母亲过世了,后母讨厌这个孩子。后母生了一个儿子,生一个女儿,总想把舜除掉。舜自己也晓得,但是他没有觉得他的父母有过失,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为什么让父母嫌弃自己。邻居都打抱不平,他去跟邻居说,他说:你们这种行为态度对待我的父母是错误的,你们不应该这样作法,我的父母没有过失,过失在我。完全能够反过来天天反省、天天改过,三年把他的父亲、后母一家人统统感化,所谓是真诚心,中国古人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顽石都能感化,那人怎么会不能感化?不能感化是你没有做到,你的真诚心做得不够,没有感化到对方。舜做三年之后,全家被感化了,邻里乡党都被感化了,当时的国王是尧王,尧王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召见他之后,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王位让给他,这是行孝尽孝
的好榜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