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年高考历史历年比较型选择题浅析

来源:九壹网
历年高考历史比较型选择题浅析

比较选择题的一般由比较对象、比较项目和比较结果三部分构成。依据考查目的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其中横向比较中,依据题目设置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正向型和逆向型两种类型。略述三种模式如下: 1、 正向型比较选择题

正向型比较选择题的题干一般由两个比较对象和比较项目构成,题支一般由4个比较结果构成。比较项目是求同或求异。图示如下:

比较对象1与比较对象2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是 ( )

A、选项1 B、选项2 C、选项3 D、选项4 试举一例:

【例1】(2006年全国卷Ⅰ 23题)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中

【解析】图表分析如下: 比较对象(文学作品) 《堂吉诃德》 比较项目(体现的精神和内结果(相同因素) 容)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水浒传》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中

这是比较典型的比较选择题。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问题明确,便于作答,而且对基本知识和比较能力都有一定的考查功能,因而近年来该题型保持稳定。但是它有明显的缺陷:1、比较对象比较少,一般只有两个。2、比较项目明确:求同或求异,近年来还采取了一些新的表述形式,如:“都”、“相似性”等。3、考查功能不强。比较对象少,比较项目简单,指向性强,因而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不高。4、创新空间少。从目前来看,试题设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采用历史材料,增加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使用程度副词,增加了题支之间关系的辨析能力。如果再想有突破,只能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图片或者在设计比较项目时使用“继续”、“发展”等词汇来比较隐晦地表达求同、求异。 2、 逆向型比较选择题

逆向比较选择题结构特点和正向比较选择题恰好相反。它是把比较结果设计成题干、比较对象设计成题支,而且比较项目不明确列出,而是附着在题干上。图示如下: 具有某种特点的历史事物是( )

1

B.揭露社会的黑暗 A、选项1 B、选项2 C、选项3 D、选项4 试举一例。

【例2】(2006年重庆卷19题)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解析】图表示意如下: 比较对象(人物) 比较项目1(学习西方政治制比较项目2(较早) 比较结果 度) 魏源 张之洞 王韬 梁启超

该题题干的内容实际上是四个题支比较的结果,比较项目以隐含条件的形式附着在题干上,即:学习内容涉及政治制度、较早。题支由四个比较对象组成。因此可以看出:逆向比较型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是四个比较对象,题干是四个比较对象比较的结果。这种结构和正向型比较选择题相比之下有以下几个优点: (1)比较对象多。一般四个,甚至有时候具有开放性,在四个以上。

(2)比较项目附者在题干上,而且构成复杂。一般表述为:具有……的特点。其中在特点前往往有一个或多个限定词。

(3)考查功能强大。比较对象四个或四个以上,明显增加了对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而且比较项目附着在题干上且构成复杂,需要仔细挖掘,如有遗漏,将有可能导致未能把无关项目排出而导致错误。 (4)创新余地大。可以通过在比较项目上增加限定词或者比较结果采用材料、图表等形式来创造性地命制题目。

3、 纵向比较选择题

纵向比较涉及得比较少,一般是从历史事件的变化中寻找规律性。结构图示如下: 某种历史事件变化说明了( )

A、选项1 B、选项2 C、选项3 D、选项4

纵向比较选择题一般采用材料形式,题干描述事物的变化,比较项目要求指明变化中的规律性。举例如下:

【例3】(2001年上海卷23题)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军撤职。1862年他又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 ) A 拯救连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 B 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 C 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 D 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 【解析】绘制示意图如下: 时期 竞选时期 内战前夕(1861) 对解放黑奴的态度 赞成 反对 比较结果 A支符合题干要求。 无 无 有 有 早期维新派代表 维新派 C项符合题意 2

内战时期(1862) 赞成 该题目采用纵向比较的形式来揭示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题支B属于内战时期的政策,没有反映林肯策略的变化;题支C属于内战前夕的政策,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题支D理解狭隘,没有看到林肯在竞选时期和内战时期政策和态度,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只有A才能体现策略变化的根本目的:竞选时期,要想竞选成功必须得到占人口大多数的北方民众的支持,因此林肯采取赞成的态度,以符合北方民众的利益;在内战前夕,继续坚持解放黑奴的政策,将有可能导致内战爆发,联邦分裂,因此他审时度势,采取反对的政策,目的正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内战时期,为了粉碎南方分裂国家的阴谋,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因而受南方种植园主压迫的黑奴就成为可以团结的力量,林肯政府赞成解放黑奴就在情理之中了。 【解析方法】

三种选择题的命制模式各有特点,但是正向和逆向型选择题一般都是横比,即求同或求异。做题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审题。看结构是否具有比较选择题的一般结构特点。也就是说是否由比较对象、比较项目和比较结果构成。

2、明确比较对象和比较项目。其中逆向型比较选择题一定要认真辨别、仔细挖掘,比较项目往往比较复杂,不能有遗漏。

3、根据比较项目逐一比较。逆向型比较选择题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具有直观、准确率高的优点。

对于纵比型比较选择题,往往要运用哲学的相关理论和政治学常识进行分析,考查考生透过现象认识事务本质的能力。例如外交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的;我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制定是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等。 解析方法例举如下:

【例4】(2005广东卷7题)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解析】比较结构图示如下: 比较对象(近代企业) 比较项目1(兴办者阶级属性) 比较项目2(企业的种比较结果 类) 轮船招商局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发昌机器厂 李鸿章(洋务派) 左宗棠(洋务派) 张之洞(洋务派) 方举赞(民族资本家) 民用 军工 军工 民用 A支符合题干要求。 该题目的特点:逆向比较型,题干指出企业的特点,然后从题支中寻找符合该特点的企业;比较项目有两项,根据比较项目1,排除D;根据比较项目2排除B、C,正确答案为A。该题通过逆向比较的设置和比较项目的增加来增强难度,考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命题者精心设置的圈套。

【备考启示】

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平时备考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3

1、强化双基。该类型选择题对基础知识考查力度较强,涉及的比较对象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不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做题就成了无源之水。另外,该题型对比较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往往有明确的指向性,即考查比较对象之间的某个相异点,这就要求在平时尽可能地对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强化学生的比较能力。纵比类型的比较选择题在平时一定要掌握相关的哲学观点和政治学常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针对性地训练。比较选择题有三个模式,它们在结构特点上和比较项目的设置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必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对该题型的命题特点有明确认识,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其中对纵向比较选择题给予高度重视,这种题型体现了对政治和历史科目综合能力的考查,符合文综的发展趋势。

《素质教育报·历史专刊·教师版》2007年14、15期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