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过色彩静物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为学生在以 后的色彩学习中更好地研究色彩理论、色彩规律。充分认识到色彩学 习中的各种相互变化以及处理好、利用好色彩之间对比、谐调打下良 好的基础。
2、 使学生初步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思维、观察与表现步骤,表现 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重点
色彩静物的表现方法、步骤。 四、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色彩与静物的关系,客观与主观地表现作品。 五、 教学准备
写生物、学生用具、颜料、纸笔、水洗等。 六、 教学过程
合理导入到新知识的讲述过程,采取启发式、想象式、直观式等 教学方法。
(一)讲授色彩理论知识,教师边讲边示范。 1、 色彩原理:
问题:①哪些是三原色? 哪些是三间色? 什么是复色?
启发学生观察图片(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2、 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
色度——色彩的明亮程度以及饱和度 色性——色彩的冷暖关系
3、 显示两幅作品:卢昂大教堂莫奈的油画作品 问:请观察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 4、 色彩的基本因素以及光色关系
色彩的对立与统一:
同类色;②类似色;③对比色;④补色;⑤色调。 色彩的对比:
①明度对比;②色相对比;③纯度对比。 色彩的观察方法:
①一点观察法;②整体观察法;③色彩分析比较法;④条件色观察法。 5、 色彩的变化规律(观察比较图片)
蓝紫色上的灰色呈黄色倾向;红色上的灰色呈绿化倾向;黄绿色上的 灰色呈红紫色倾向。 强弱变化;
色彩的前退:明度高、色性暖和颜色有闰置前移的感觉,反之则后 退。 色彩的涨缩:暖色、明色看大,冷色、暗色看小。 6、 色彩的技法
干画法——湿画法一一干湿结合画法 7、 写生步骤(分五步)
第一步:这种平摆浮搁的构图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也是一种构图形式。 单色起底。用色要注意,造型要准确。
第二步:这是一幅暖色调的画面。第一遍的颜色要争取画准确,使下 一步能有一个好的基础。橙与蓝绿色是对比色,通过白瓷盘的白色; 把两种对比较强的颜色连接起来,把橙色衬布上的梨和面包的暗部色 楞得偏暖、形成对比,很有颜色感、陶罐的反射能力不强,注意他的 质感。在背光的暖颜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体颜色外在变化统一的 色彩气氛中,很响亮鲜明。
第三步:用干画法表现塑造梨子的质感。用小笔调一下的黄绿色,画 出梨子的微妙变化;如背光、反光、倒影。橙色衬布上的黄梨颜色要 调得很饱和,水分适当。如浅黄加白至中黄过渡到桔加绿,在颜色湿 的时候进行衔接,笔触含蓄,表现出梨的光泽质感和韵味。陶罐受光 部分的花纹可画虚些,偏蓝绿紫味,而转折部画的实些,背光带红绿 味。这一步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冷暖变化。 第四步:这一步是收口工作,要
求准而精、一定要整体观察。影响整 体关系的地方要毫不犹豫改掉,如陶罐背光的调整,调普蓝加熟褐画 出背光里的花纹变化,边缘处调点紫色,明度与后边的衬布接近,使 之边缘线含到背光里面,空间感比原来要好多了。梨子之间的关系有 些过实,缝隙过重可带点暖色减弱些。白瓷盘面包的边缘也带了几笔 环境色。前后形成色彩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整体协调感。使画面更完 整。
第五步:调整画面,细部的地方,大体的画面要处理好,杂乱的东西 要除去。 (二)
作品欣赏
显示范画九幅
观察分析、交流作品的构图、色彩关系等感觉。 (三)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常识,写
生 的表现手法和作画步骤,并且欣赏了一些学生作品,希望大家能把所 学理论知识同实际写生结合起来,不断反思,提高表现能力。 七、作业练习
要求:8K纸,三节课内完成(注意运用所学色彩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