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2002.6 浮选柱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 刘殿文 张文彬一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昆明 650093)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浮选柱发展的历史,对浮选柱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并对今后浮 选柱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浮选柱詹姆森浮选柱 充填式浮选柱射流式浮选柱 旋流微泡浮选柱 前 言 (Miller)发明的旋流充气式浮选柱等。尽管上述浮 选柱在气泡发生器、充气性能和运行稳定性上均有 由于浮选柱具有结构简单、高效节能、对微细粒 浮选优势明显且选别指标优越等特点,其优势逐步 得到人们的重新认识。应该说现在已掀起第三次浮 选柱研究和应用的热潮,成为今后新型、高效浮选设 了较大的进展,但在第二次热潮中最有代表性的,当 数1987年澳大利亚詹姆森(G.J.Jameson)教授发明 设计的詹姆森浮选柱,可以说该浮选柱是浮选柱研 究40年来的分水岭,它不仅柱体高度下降很大,仅 为相同处理量同直径传统浮选柱的1/4,而在结构、 给矿方式和分选机理上有了全新的突破,解决了因 柱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文拟对浮选柱的研发历 史作简要回顾,并对近几年来浮选柱的新进展做较 详细的论述。 1 浮选柱发展的历史 从世界范围来看,尽管人们对浮选柱的研究从 未间断,但归结起来,从浮选柱发明至今出现过两次 大的研究和应用的热潮。第一次热潮出现在加拿大 人皮埃尔・布廷(Pierre Butin)于1961年发明浮选柱 2 近年来浮选柱研究和应用的新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浮选柱的发展出现了 方兴未艾的局面。新的进展总体来说表现在如下八 个大方面: (1)气泡发生器方面。基本上都由20世纪60 ~后l1 J,很快传人中国、美国、前苏联和澳大利亚等国 家。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进入了低潮,主要原因 是当时浮选柱的气泡发生器易堵塞、脱落和破裂,充 气不均,流态不稳定,停机必须排出机内滞留矿浆以 及缺乏按比例放大的正确方法;第二次热潮出现在 20世纪80年代以后,涌现出多种新型高效的浮选 柱,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戴斯特(Deister)公司生 产的Flotaire浮选柱、英国利兹大学研制的利兹浮 选柱、美国的VPI微泡浮选柱、美国密西根(Michi— 70年代易堵塞的内置式的气泡发生器发展为外 置式。当然也有经改进比较先进的内置式 J。而 且其发泡方式更多,更为先进、合理。有旋涡气泡发 生器(TURBO AIR) J、文丘里管气泡发生器、在线 混合器、高效气动液压型充气器、美国的Flotaire型 气泡发生器、加拿大的CESL型气泡发生器 J、超声 波气溶发泡器和空气喷射式气泡发生器等; (2)充填介质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多种类型的 充填介质和介质床层,解决了充填介质在碱性矿浆 中易堵塞的问题,改善了柱内矿浆流态的稳定性以 及气泡分散的均匀性等; gan)技术大学杨锦隆(D.C.Yang)研制的MTU型 充填介质浮选柱(Packed Flotation Column)、原苏联 研制的 兀系列浮选柱、美国犹他大学的米勒 *博士生,男,28岁 **博士生导师,教授 (3)柱体高度方面。已由原来的十几米降至几 米,大型浮选柱的高径比逐渐减小,即使大型化的浮 选柱的高度也基本上都在十米以下; (4)矿浆在浮选柱内浮选的时间越来越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6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15 (5)数学模拟与按比例放大方面开展的研究越 来越深入; (6)自动控制的程度越来越高; (7)向着大型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8)在给矿和排矿方式上也有了较大改进。 。近几年出现了多种新型高效的浮选柱,但大多 都是在詹姆森浮选柱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而来 的,比如说射流式浮选柱和旋流式浮选柱等。 2.1詹姆森浮选柱研究应用新进展 詹姆森浮选柱自发明后,在选煤厂和选矿厂中 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纽兰兹 (New—lands)选煤厂是第一家使用詹姆森浮选柱的 选煤厂…1。密西根技术大学的E.C.Dowling等 J 用詹姆森浮选柱、戴斯特浮选柱和稳流板浮选柱对 铁矿进行了反浮选的对比试验研究。刘炯天等l6, 对詹姆森浮选柱的性能和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 讨,并对其用于选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低高 度浮选柱是根据詹姆森浮选柱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 浮选设备l8 J,与常规浮选柱相比具有浮选速度快, 选别指标好和处理能力大等特点。苟志远等l9 J对 低高度浮选柱的几个重要的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 何绪文等l1 0j利用充填式浮选柱、旋流微泡浮选柱和 射流浮选柱分别对细粒煤的分选进行了研究。 2.1.1射流式浮选柱 射流式浮选柱是姜志伟博士根据自由射流浮选 原理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浮选设备l1 。卢世 杰l1lj根据射流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向下顺流喷 射型浮选柱一KYZ型浮选柱,还就其两相流情况在 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动力学测试。俄罗斯莫斯科国立 大学的N・F・米切利科夫(N.F.Mescheriakov)等l1 J 研究出了一种带有喷射充气器的浮选柱,该型浮选 柱对较大颗粒的矿物有较好的浮选效果,已推广应 用于一3+O.8 mm粒级钾盐和一2+O.5 mm粒级金 刚石的浮选,并取得了单位生产效率比其它任何型 号浮选机都高出数倍的较好的技术指标。 2.1.2旋流式浮选柱 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围绕旋流式浮选柱,开展 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l1 ,旋流微泡浮选柱就 是由该校的欧泽深教授提出并获得专利的。该型浮 选柱主要是用于浮选煤等非金属矿。近来已经开始 向处理金属矿的方向发展。其最大特点是集浮选与 旋流力场中的重选于一体,可对中矿进行扫选,提高 了精煤回收率;同时采用了外置自吸式微泡发生器, 大量节能;还在柱内加入了稳流板,有利于提高尾矿 灰分和降低柱体高度。王永田等[13 J研究了旋流微 泡浮选柱在细粒煤泥分选中的应用。 高敏等l1 ]论述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研制及其 应用,利用其对利国铁矿铜、钴分离作业进行了半工 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分选条件下,不仅 确保了铜的品位和回收率,而且使钴精矿的品位和 回收率大幅度提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张文军等l1 ]对旋流微泡浮选柱中的旋流力场 对分选效果的强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认 为旋流微泡浮选柱引入离心力场后,浮、重选结合, 提高了颗粒惯性碰撞的速度、降低了惯性碰撞颗粒 粒度的下限、缩短了浮选感应时间、提高了黏附概率 和加快了浮选速度。 2.2充填式浮选柱研究及应用新进展 1985年,美国的杨锦隆教授发明了充填式浮选 柱l1 。该浮选柱除具有传统浮选柱的优点外,还克 服了传统浮选柱气泡易兼并,易产生强烈紊流形成 翻花等流态问题,并取消了易结垢堵塞的气泡发生 器。它是在柱内装填了多层波形介质以构成许多有 规则的迂回曲折通道[17 J,从下部进入的压缩空气经 过通道时形成均匀气泡并携带疏水性矿物颗粒上 浮。近几年,对充填式浮选柱进行研究和改进应用 的实例很多。 王化军等l18J对充填式浮选柱的外部发生器进 行了改进,先是用亲水性的材料作充填介质床层,且 床层在柱中具有一定的可动性,解决了更换、维修的 困难,克服了堵塞的潜在危险;后来又用沿柱高一定 距离的若干筛网(筛孔4 mm)取代了填充介质床层, 辅之以外部发泡系统,解决了柱体有效容积过小和 捕收区混合带来的不利影响。它是一种融压力溶解 和机械诱导原理为一体的外部发泡系统。 李冬莲等l1 6j运用二维床和照相相结合的方法, 对充填式浮选柱的充气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 气泡分散状态的最为强烈的三个因素是:波纹填料 尺寸、起泡剂浓度和充气速率,并得出了操作条件如 何影响柱内气泡大小和分散状态的经验模型。 任慧等【19 3用充填式浮选柱对胶磷矿的正一反 浮选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串联操作的正一反浮 选流程,为生产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苏成德等{2o] 利用充填式浮选柱对赤铁矿进行了浮选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6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2002.6 2.3几种新型浮选柱 2.3.1新型不停产可换充气器浮选柱 该浮选柱由李明鑫研制 J。有两套互为备用 的充气器,充气器可随压力的变化进、出带有活动盖 板的过渡室,使其脱离矿浆而不结垢,因此能在不停 产的情况下更叠使用或者更换,操作简单、易维护。 2.3.2多产品浮选柱 多产品浮选柱的设计最早由俄罗斯IOTT研究 所的Rubinsein提出(21 J,后来出现了三产品浮选柱 一3PC浮选柱。3PC浮选柱与常规浮选柱相比,在 富集比和浮选速率上有一定的优势,泡沫回落物被 选择性地分离出来后,避免了颗粒的再循环,不致发 生常规浮选柱中污染精矿的现象,并且3PC浮选柱 中矿浆密度、黏度、滞留固体成份保持恒定,可精确 地截取精矿。 2.3.3机械搅拌浮选柱 普通浮选柱浮选粗粒矿物的能力较低,为改善 粗粒浮选效果,在浮选柱中加入了机械搅拌机构, Leeds浮选柱就是下部充气式的具有Agitair型叶轮 机构的浮选柱 J。 2.3.4稳流板浮选柱 密西根技术大学针对轴向混合和泡沫兼并问 题,研制了带有水平稳流板的浮选柱,使问题得到了 较好的解决,水平稳流板由一些简单带孑L的板组 成 5l。 此外,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Meloy等提出了 二维浮选柱 J,它的柱体内部由充填物分成若干个 小槽,因此可以产出一组品位连续变化的产品,类似 于摇床。还有多段浮选柱等。 2.4浮选柱数学模拟、按比例放大以及自动控制新 进展 按比例放大与模拟等曾是长期困扰浮选柱工业 化推广应用的难题 J,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的 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应用较多的还是Dobby 和Finch的计算方法,他们将化学反应器理论中的 Levenspiel’S轴向扩散模型引入浮选柱,把整个浮选 柱内分成捕集区和精选区两部分,分别计算两区的 混合状态和动力学问题,然后再把两区的模型结合 成整个浮选区的模型,并以此为据提出了按比例放 大的数学模型。 Luttrell等 认为,可靠的浮选柱按比例放大的 过程,必须要注意浮选柱的几何结构、气泡发生系统 和泡沫冲洗系统三个重要的方面。Yoon等H川研究 了浮选速率常数与浮选柱操作变量的关系,提出了 放大的方法。我国学者李定或等|1’ 将扩散传质与 浮选动力学联系起来,建立了充填介质浮选柱的数 学模型。苟志远等 研究了新型低高度浮选柱的 数学模型及按比例放大。s・B・列昂诺夫等 给出 了分选细粒的浮选柱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实验室 及工业试验的模拟结果。 智利的L・G・伯格等人|2 J应用模糊逻辑对浮选 柱中的分布式基本控制系统的管理进行了研究。L ・G・贝尔等l2 J通过动力学模拟,对浮选柱的动力学 进行了试验研究;美国的M・T・伊特扬库布尔等 通过研究由计算机控制的0.076 1TI×3.5 nl的小型 浮选柱浮选一100目Lower Kittaning煤矿的精煤, 得出了小型浮选柱的承载能力等参数。 2.5浮选柱在其他方面的新研究和应用 J・B・依安纳托斯等 用放射性示踪气体氪一 85,通过脉冲响应法试验研究了浮诜柱内气相停留 时间的分布特性。朱友益等lL2 8J给出了一种利用光 电原理测试浮选柱中气泡尺寸及含气率的方法。B ・J・赫尔斯等 研究了使用浮选柱的一些限制因 素。 浮选柱近年来应用的领域在不断扩大,报道较 多的是用浮选柱反浮选脱除铁球团矿中的二氧化 硅lL3l】- 和用浮选柱浮选重晶石及萤石 。 ;用浮选 柱从砷黄铁矿中浮选出黄铁矿精矿 引,进而富集其 中的砷;也有的用浮选柱除去铜堆浸一萃取贵液中 的有机物;回收废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从炼油 厂的排水中回收油份;废纸脱墨以及U—Mo离子 浮选等。 3 结 论 (1)浮选柱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选别设备, 我国的研究有一定特色,但应用不够广泛,应该加强 和加速浮选柱的研究和应用,特别应加强浮选柱在 选别有色金属矿物中的应用研究,因为目前我国对 浮选柱的研究主要是用于选煤。 (2)实践证明对于微细粒级的难选矿物,用浮选 柱进行选别的优势非常大;对于脱除二氧化硅的某 些作业,也可以考虑使用浮选柱的反浮选;同时也应 加强浮选柱对不同物料的适应性的研究。 (3)新型气泡发生器的研究仍然是浮选柱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6 国 外 金 属 矿 选 矿 届全国青年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届青年选矿学术会议) 筹委会编,昆明,1996,云南科技出版社:125~128 的热点;综合力场(包括离心力场、磁场和电场)浮选 柱的研究将成为浮选柱研究的新热点。 (4)浮选柱正向着大型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14高 敏,等.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研制及应用.金属矿山,1998 (8):23~24,31 其高径比有越降越低的趋势,但对于浮选柱高度与 矿物颗粒大小的关系等的研究还应继续深入。 (5)加强对浮选柱数学模型、放大模拟和方法以 及自动控制的研究。 15张文军.旋流微泡浮选柱中的旋流离心力场强化分选,矿业研 究与开发2000(12):23~25 16李冬莲,等.充填式浮选柱充气性能研究.中国矿业,1999(3): 58~61 此外,浮选柱内流体的流态比较复杂,对选别效 果的影响较大,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陶长林.詹姆森浮选柱一浮选柱工艺的一大技术突破.中国矿 业,1995,Vo1.4(1):43~48 17陈泉源,等.浮选柱的研究与应用.矿冶工程,2000(9):1~5 18王化军,等.充填浮选柱和外部发泡器的发展.金属矿山,1996 (2):24~26 19任慧,等.充填浮选柱正一反浮选胶磷矿工艺研究.化工矿 物与加工,2001(2):1~3,28 20苏成德,等.充填式浮选柱浮选赤铁矿的研究.国外金属矿选 矿,1996(4):30~34 2李明鑫,新型不停产可换充气器浮选柱.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1996,(6):20~25 21 浮选柱浮选矿物颗粒的改善.国外选矿快报,1997(21):1~5 22苟志远,等.新型低高度浮选柱数学模型及按比例放大.有色 金属(季刊),1996(8):26~31 23 S.B.列昂诺夫,等.浮选柱的设计、操作和模型.国外金属矿 选矿,1995(11):46~51 3黄云峰.浮选柱的现状与发展.第四届全国青年选矿学术会议 论文集.<第四届青年选矿学术会议)筹委会编,昆明,1996,云南 科技出版社:5~11 4今井哲男.浮选柱技术的进展.国外金属矿选矿,2000(8):17~ 21 24 L.G.伯格,等.浮选柱的模糊管理控制.国外选矿快报,1999 (15):17--20 5 E.C.Dowling,et a1.用浮选柱反浮选铁矿石的研究,XXl IMPC, B8a,163~170 25 L.G.贝尔,等.浮选柱的动力学实验与研究.国外金属矿选 矿,1997(12):17~24 6刘炯天,等.詹姆森型浮选柱的性能分析及应用模式探讨,矿 冶,1995,Vo1.4(4):55~61 7刘炯天,浮选柱在我国一些煤矿的实践及发展.国外金属矿选 矿,1997(11):50~54 26 M.T.伊特扬库布尔,等.小型浮选柱的承载能力Minerals& MetallurgicaI processing,1998(5):41~46 27】.B.依安纳托斯,等.浮选柱内气相停留时间分布的测量.国 外金属矿选矿,1997(3):36~42 8刘炯天,等.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徐州,1996(1):85~90 9苟志远,等.低高度浮选柱几个重要参数的研究.金属矿山, 1998(3):25~27 28朱友益,等.一种测试浮选柱中气泡尺寸及含气率的方法.国 外金属矿选矿,1996(11):30~34 29 B.J.赫尔斯,等.使用浮选柱的限制因素.国外金属矿选矿, 1995(11):39~45 10何绪文,等.浮选柱在细粒煤分选中的发展与应用.国外金属 矿选矿,1996(7):12~15 30利用柱浮选降低铁球团矿中的二氧化硅.国外选矿快报,1995 (8):1~5 11卢世杰.KYZ型浮选柱机理研究.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2 (1):21~23 31 H.E.乌斯诺尔齐,等.浮选柱在降低铁矿球团硅含量方面的 应用.国外金属矿选矿,1995(1):21~25 32 M.Chiani,et a1.XIX IMPC,1995,Vo1.1:89~93 12 N.F,Mescheriakov,et a1.轴向叶轮深槽机械浮选机和射流充气 式浮选柱.XXI IMPC,B8a,131~137 13王永田,等.旋流微泡浮选柱在细粒煤泥分选中的应用.第四 33 P.Mavros,et a1.Minerals Engineering,1993(12):1265~1277 (020602) (上接第34页) 因此,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 1)用OPOKOH—M30型离心选矿机对原浮选 2)用OPOKOH—M30型离心选矿机处理吸附 尾矿或选矿厂尾矿,以便再回收金却是不合适的,因 为在精矿流槽容积较小和富集比不太高时,从这些 尾矿中所回收金的价值并不太高,在这种情况下未 必都能补偿为运转这套设备所支付的生产费用。 (张兴仁;肖力子) (0206061 精矿所进行的试验获得了肯定的结果,即重选金很 好地被回收(超过20%)到精矿和成品中;在湿法冶 金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金在氰化浸出固体 尾矿中的损失量降低。因此,这类设备可推荐在湿 法冶金过程前用于从原浮选精矿中回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