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歌语言的锤炼

来源:九壹网
诗歌语言的锤炼

高二、三部语文组 付贵丽

教学目标:

1、了解锤炼语言的一般考查方式

2、剖析诗歌语言锤炼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剖析诗歌语言锤炼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过程: 一、 导语

贾岛有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亦有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诗歌炼字题一直是考查的重点,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种题的解题方法。二、炼字的作用

古人强调“作诗在于炼字”,好句须要好字。一两字用得精当,能起画龙点晴之妙,使全句乃至全篇都活起来。

炼字的好处:更细腻逼真地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渲染环境气氛,表现动态或使静态事物富有动感,更含蓄真切地抒发感情,等等。 二、值得注意的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例如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脉脉绵绵,写出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注意:

 1、弄清词语意思。

 2. 不可孤立地去鉴赏,必须联系整句,甚至整篇来看才能见其功效。

 3.考虑字词的锤炼与全篇主旨表达的关系,弄清其表达什么意思,描写

什么事物,状写什么特征,抒发什么感情等。 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 秦观《如梦令》:“梦破鼠窥灯”。  4.考虑修辞手法的运用。

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

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三、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