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高校产学合作模式的历史考察

来源:九壹网
教有 考试2013年第3期 中国高校产学合作模式的历史考察 韩树全 摘 要: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校办产业,经历了校办工厂、校办企业、资产运营公司三种形 态。最初的校办工厂在“工学并举”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普及。后来的校办企 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作为高校创收的主要渠道蓬勃发展起来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校办企业都为 高校带来了收益。设置在高校和校办企业之间的资产运营公司,作为“防火墙”使高校摆脱了直接经营企业 所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高校产学合作模式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经历了三种发展形态的蜕变,同时作为 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依然焕发着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产学合作;校办产业;校办工厂;校办企业;资产运营公司 中国高校的产学合作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 以与大学没有关联的企业为主的产学合作。二是以 堂附设的化学试验厂和机器制造厂。[】q904年,北洋 工艺学堂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校办工厂扩大 大学科技园为载体、进行孵化、培育的高校科技园区 为主体的产学合作。三是以各高校独立运营的工厂、 企业、公司为主的产学合作,这些工厂、企业、公司统 到50余大间,并设有染色、织布、胰皂、砑光、刺绣、制 燧(火柴)等科。到1905年9月,校办工厂又迁到河北 窑洼(今河北区元纬路西端一带),当时校办工厂已 有相当规模,1907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向清政府的奏 折中称“所收工徒八九百人”,“先后毕业者七百余 称为校办产业,不是既有的产业界和学界的合作而 是在高校内的产和学的有机结合,是中国高校产学 合作的主要模式。校办产业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 人,分赴本省、外省充任工师匠目,凡百余人转相传 习。”到1929年,该校形成了机械厂、铸造厂、化学制 革厂、色染厂、机织厂等5家附设工厂,不仅扭转“学 三种形态:校办工厂、校办企业、资产运营公司。对 中国高校产学合作主要模式进行历史考察不仅有助 于了解中国高校的产学合作形式,也可以为理解中 国高校的运营模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生在校只读书本,失之以空”的弊端,还具备较强的 生产能力,产品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会上获奖。到 1935年,校办工厂收入达到官拨经费的25%,同年耗 资3O万元合建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学院自筹 、校办工厂模式 河北工业大学在筹备百年校庆查阅校史资料 时,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的北洋工艺学 10万元,均为校办工厂创收。被当时《申报》赞为“全 国第一,东亚独步”。[2 当时校办工厂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学堂总办 作者简介:韩树全,男,辽宁阜新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处干部、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南 昌33008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 ̄'2010年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主导责任研究”(10JY24) 究成果之一。 ・68・ 2013年第3期教育 考试 (校长)——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实业教育家——周 地,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为 学熙。他最早提出了“工学并举”的办学思想,强调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发 “实习工厂与工业学堂联为一气”,“以工厂为学生之 展科学技术文化服务,同时通过生产活动增加收入, 试验厂,即以学堂为工徒之研究室”。学生“半Et听 为学校发展积累资金”。另外,第三十七条指出“高 讲,半日人厂习练。既领会理化之精微,又经历其实 校工厂的产品或劳务出口所得外汇,大部分返回学 验”。[ 校,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高校工厂的利润全额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全国经济生产的恢复,有 交学校,纳入学校基金。各院校可根据工厂的实际 条件的高校秉持“验证书本知识,培养动手有能力” 需要,将上交给学校利润的一定比例返还给工厂,作 [4 的教学方针也成立了一些学生实习基地,这就是 为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研制基金、后备基金、集体 建国初期校办工厂的雏形。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 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至此各大高校校办工厂的 天津大学期间,深入校办工厂详细询问了学生参加 赢利性开始被强调,渐渐演变为大学自主创收的重 生产劳动的情况,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给予了充分 要组成部分。 肯定。毛泽东此时视察天津大学,目的在于进一步 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贯彻。在天津大 二、校办企业模式 学视察后,毛泽东即做了重要指示:“高等学校应抓 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 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 场经济体制转变,各方面的管制也开始缓和。作为 教育同生产分动结合起来。另外,今后教育机关要 对政策的回应,高校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的产品、 开办工厂,工厂也要建立教育机构,同时教师也必须 商品的试点开始活跃起来了。1980年2月1日在清华 参加生产劳动。”[5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58年颁布 大学校园内,全国首家高校科技企业“清华技术服务 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 公司”正式成立,各大高校自主运营的企业随之相继 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 成立。这一阶段的校办企业大部分是以教授或者研 方针。(6J于是,大中小学兴建的校办工厂瞬时风靡中 究团队为主体,大学的研究室被用作公司的办公室, 国各地。 而且关于校办企业的问题,也时常成为校内办公会 1966年毛泽东发表“五七指示”(73指出“学生以 议的议题。严格来说这种企业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 学习为中心的同时,还应学习农业、工业、军事知 上的企业的标准,只不过是企业的初期阶段而已。 识。”并于5月21日正式通过了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 因此,为了控制这种局面,1989年12月14日原国家教 国城市半工半读教育会议的报告》。[8 根据这些指 育委员会单独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兴办公司、企业 示,高校师生及知识分子走进工厂和农村,开始接受 的若干规定》,第二条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兴办的公 工人和农民的‘再教育’,校办工厂也成为劳动体验 司、企业是指由高等学校创办、参与创办并为主管 现场。 理,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公司、联营公司、中外合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 公司以及其它名称的校办企业(以下简称校办公 国策的确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同时教育经费也 司)”。 并在第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兴办的公司, 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和国外相比,中国教育经 必须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单独设置机构和设立 费总量及其占GDP的比例很低。在这种状况下,各大 银行帐户。校办公司在经济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高校通过自主创收来充实教职员工的福利、补贴等 校办公司按同类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核算和审计”。 已成为高校平稳运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89年1 至此第一次在法律层面上提出了校办企业、校办公 月28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财政部共同发布了《普 司的概念。 通高等教育学校校办工厂的管理规定》,第二条明确 1994年中国第一部《公司法》正式颁布,《公司 提出“高校工厂是学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 法》规定“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 ・69・ 韩树全:中国高校产学合作模式的历史考察 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同时“公司 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 是,直到这一时期对于校办企业的民事权利、民事责 任以及经营损益的最终责任,是由校办企业还是该 李岚清的指示下“国务院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等9 个行政部门以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组成调查 研究团队,针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体 制改革进行了调查。根据这一调查结果,于2001年 高校来承担还没有明文规定。正因如此,校办企业 在没有建设完善的企业基本制度的情况下盲目扩 张,导致很多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所以,从20世 纪9O年代后期开始,很多校办企业依据《公司法》,实 行独立法人化、股份制改革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 可以说,从这一时期开始,校办企业才真正成为了名 副其实的企业。 l0月9日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 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可以说,这个 《指导意见》标志着比较彻底的校办企业体制改革开 始启动了。 2003年12月10日清华大学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 资格的“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代表清华大学管理清 华所有的校办企业。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 在整合清华科技产业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出资 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人 民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 企业法人实体。公司与所投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建 立母子公司关系,依法经营在所投资企业中投资形 但是,很多校办企业实际上并没有能够进行彻 底的改革,只不过换个名称而已。“高校校办产业现 行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基本上是事业单位一直沿 用过来的,随着校办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 深人,这种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 形势的要求,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 表现为:(一)劳动用工机制度呆板,能进不能出的问 题仍是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障碍。(二)人事制度僵 化,干部能上不能下仍是当前的突出出问题。(三)分 配没有实行与效益挂钩,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 仍普遍存在。其结果,不盈利甚至亏损的校办产业 也普遍存在”。,9] 根据校办企业的主管部门教育部科学技术发展 成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主要从事科技成果产业 化、高科技企业孵化、投资管理、资产运营和资本运 作等业务。和原先的校办企业相比,清华控股有限 公司在直接参与企业内部运营和承担无限责任方面 采取了不同方式。 校办企业的第二次改革以设立“清华股份有限 公司”这样的“资产运营公司”的形式正式启动了。 2005年l0月22日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北京大学、清华 中心公布的((2000年全国各省市高等教育机构校办 企业经济效益简况》数据显示,2000年度校办企业的 利润总额没有超过1000万的省、自治区有8个。在这8 个省、自治区中,甘肃省653万、海南省450万、新疆自 大学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 过广泛征求意见公布了《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 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依法组 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从现有校办 治区363万、贵州省226万、内蒙古自治区只有154万。 更严重的是,青海省亏损2l万、宁夏回族自治区亏损 35万、河南省亏损达 ̄U221万。从这一现状来看,校 办企业不仅不能产生收益、增加高校的收入,而且还 存在着不少使高校财政恶化的情况。 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独资企业,将 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由其代 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高校以投入 到高校资产公司的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各高校要在 2006年底前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并完成资产划转。” 2006年6月2日,教育部又公布了《关于高校产业规范 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 指出“高校资产公司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公司法》规 定的国有独资公司或一人有限公司(法人独资有限 公司)。高校设立一人有限公司,并不改变资产的国 三、资产运营公司模式 由于20世纪90年代校办企业改革的不彻底性, 很多校办企业难以摆脱低效率的运营局面。进入到 21世纪,在总结这些教训的基础上,关于校办企业的 改革再度被热议。2000年末,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 有性质;高校资产公司必须在资产、管理等方面与学 ・70・ 2013年第3期教有 考试 校划分清楚,真正起到设立“防火墙”的作用,规避学 有旗下子公司即校办企业和所投资企业的股权,使 校作为高校资产公司的唯一股东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的风险。”可以说,这一系列法律规定的颁布,以及 所持有的高校资产保值增值。如此这般,资产运营 公司不仅可以完成原来的校办企业的创收任务,以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改革试点的启动,清晰地指出 了中国高校校办产业改革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中国高校校办产业三种形态——校办工 厂、校办企业、资产运营公司——形成原委的考察发 保障高校科研即运营经费的再投入,同时也可以活 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利点使高校摆脱直接经营企业 所带来的连带责任的风险。也就是说,中国高校的 产学合作主要模式——校办产业——进入到了“技 现,中国高校最初在“工学并举”教育思想指导下诞 术加资本”的阶段。 生了校办工厂,又在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影响下,作为“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实践载体在中国大陆得到普及。改 参考文献: 革开放之后,遵从市场经济原理,高校开始强调利益 [1][2][3]蔺玉堂.最早的校办工厂在河北发现[N]. 需求,改革原有的校办工厂、组建新的企业,并根据 光明日报,2003—3—1. 公司法进行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结果是具有独立法 [4]荣泳霖.在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人资格的,作为高校创收的主要渠道和“抓手”的校 [EB/OLJ.http://department1.cup.edu.cn,一xbcy/gz/article,2005— 12—30. 办企业渐成规模。校办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 [5][7][8]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是大多校办企业实际上只是 (1949—1975)[M J.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857、1396、1400. 换了个牌子而已,并没有扭转低效率的运营局面,甚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N].中国教育 至出现了不少恶化高校财政的校办企业。为了改变 报.2002—12—3. 这种状况,资产运营公司作为“防火墙”被设置在了 [9]王绍喜.关于高校校办产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和校办企业之间,高校下属的所有校办企业经 [J].广西大学学报,1999(1). 过统合整改之后全部并到资产运营公司旗下。资产 运营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代表高校,通过资本纽带持 (责任编辑:王伟宜) Historical Survey of Univers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Model in China’S Universities Han Shuquan Abstract:The main mode of university-industyr cooperation in China is university-owned industry which has experienced three forms:university—owned factories,university-owned enterprises and asset man— agement companies.At first,the university-owned factories are established and popularized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and“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ductive labor”.Later,the university一0wned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channel of university income,has lfourished in the environment of market economy.However,not all of the enterprises bring benefits for U- niversities.The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is set between the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owned enterpris- es,and as a “firewall”,they free the universities from the joint risk of managing enterprises directly. With the changes of times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model has experienced the three forms.At the same time,as the main model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in China,it is still full of strong vitality. Keywords:university-industyr cooperation,university-owned industries,university-owned factories,uni— versity—owned enterprises,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7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